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清单 自然地理 1、太阳辐射分布及影响因素;太阳活动影响;地球运动 意义;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规律 2、地壳运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3、大气运动规律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天气系统 与等压线图判读;气候类型判断及其成因、特点、分 布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和水循环类型、洋流分布规律及影 响 5、自然带名称、分布与地域分异规律判断 6、全球变暖、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产生原因和措施 7、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人文地理 8、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原因及影响 9、城市区位分析、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功能区布局, 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合理发展措施等 10、农业区位分析和农业地域类型判读,我国主要农 作物区域分布 1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和工业指向型判断,工业集聚 与分散,工业企业的具体布局,产业转移原因和意 义 1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交通建设(高铁、高速公路 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3、环境问题分类和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成因与治理 措施 1、经纬网应用(定位、距离计算)和等高线 (等值线)图判读和运用 1度纬度=111千米; 等值线:大于大、小于小;凸高为低;等值线 越密集表示变化越大(坡度越陡、温差越大、 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1、太阳辐射分布及影响因素P3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 时数 太阳 辐射 强度 1、太阳活动影响P3 太阳辐辐射的影响 提供太阳能 自然环环境物质质运 动动动动 力、维维持地 表温度 能源转换转换 地球运动意义 P7、P11-14 时间计算P8 昼夜长短变化 P12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P13 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水平偏转; 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形成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差 正午太阳高度角离直射纬度近大远小 ABC,北夏半年,北昼长夜短,越北 昼越长; CDE,北冬半年,北昼短夜长,越北 昼越短; BCD,太阳直射点往南,北昼渐短; DEAB,太阳直射点往北,北昼渐长。 2、板块运动及其地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 P55 ; 地壳运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 2、板块运动及其地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地 壳运动P53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 2、板块运动及其地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地 壳运动P53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 侵蚀蚀作用搬运作用 堆积积作用 流 水 作 用 风风 力 作 用 冲刷坡面,例如 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的地貌; 使沟谷加宽加深 ,例如峡谷,瀑 布 山前形成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形成冲 积平原和河口 三角洲 风蚀沟谷 ,风 蚀洼地,风蚀 蘑菇,风蚀 城堡 风沙堆积形成沙 丘,沙垄;沙漠外 缘形成黄土堆积, 如黄土高原 2、地壳运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及其地貌P54 3、大气运动规律运用P2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天气 系统与等压线图判读;气候类型判断及其成因特点分布 3、大气运动规律运用;气压带和 风带的分布P27 ;天气系统与等 压线图判读;气候类型判断及其 成因特点分布 3、大气运动规律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天气系统 与等压线图判读P33 ;气候类型判断及其成因特点分布 3、大气运动规律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天气系统 与等压线图判读P34 ;气候类型判断及其成因特点分布 (1)冷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 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 (2)暖锋。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 春雨一场暖。 (3)准静止锋。夏初,长江下游地区阴雨天气; 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3、大气运动规律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天气系统 与等压线图判读 ;气候类型判断及其成因特点分布P39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和河流特征P45 ;水循环类型环节 及原理应用P46、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 河流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和水循环类型、洋流分布规律及影 响P48-50 增温增湿还是减温减湿; 渔场的形成;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顺流还是逆流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应用P63;自然带名称 、分布与地域分异规律判断 自然地理要素(地、气、生、水、土)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它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 的改变; 一个要素的变化,不仅当地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也会变化。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应用;自然带名称、分 布与地域分异规律判断P65、66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形、洋流、海陆 分布、绿洲 6、全球变暖P38、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产生原因和措施 答题思维: (二十七)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总量少, 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用水增加用水浪费用水污染开源:跨流域调水、修水 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节流:保护水资源,防 治水污染;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 ,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二十八)能源问题原因:分布不平衡;生产与消费不平 衡开源: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等;能源的调配 ; 节流:节约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二十九)全球变暖:毁林,森林吸收CO2的能力下降; 使用化石能源,排放出CO2气体植树造林;提高能源 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7、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二十五)河流洪涝原因:自然:地、气、水文水系、土 、植;人为:中上游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上游 植树造林;上中游修水库,中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 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增挖入海口。 (三十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自然:坡 陡、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植被 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植树造林;调整 农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比例;小流域综 合治理。 (二十六)旱灾原因:春旱(华北春季降水少蒸发大,正 值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 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其它降水偏少的旱灾 农田水利建设;防护林、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整 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农作物、改进耕作制 度等。 7、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地图册P100-105 寒潮:强冷空气活动;强冷锋;冷高压控制。大风、 霜冻、雨雪等破坏性天气 台风:源于西北太平洋面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天气 ; 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 山地震带; (十五)、泥石流:坡陡、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暴雨 、人类活动 增 长长 状 况 速度快慢 数量急剧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现零增 长长或负负增长长 人口问题问题人口增长过长过 快,少年儿 童所占比重大 人口增长缓长缓 慢,人口老龄龄化 严严重 具体影响加大对经济对经济 、就业业、 资资源和环环境等方面的 压压力 造成劳动劳动 力不足、青壮年负负 担过过重 对应对应 措施实实行计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接纳纳海外移民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8、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老龄化P69;人口迁移原因及影响 人口统计图表的判断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 工程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变革; 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 答题思维(四十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区 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可能带来治安等问 题;对迁出区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促 进经济文化交流;可能造成人才外流。 8、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老龄化P69;人口迁移原因及影响 ;人口统计图表的判断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湖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矿产 政治 科技 宗教 平坦:平原、山区的 开阔的低地、河谷地 带 温暖湿润,中低纬地带 水源、水运、军事防御功能 河运起始点、两河交汇处、水陆相交处、河口 军事、宗教的影 响在减弱, 科技、旅游的影 响在增强, 交通、资源始终 有巨大影响, 政治因素的影响 是不稳定的。 9、城市区位分析P110 、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功能区布局 特点及判读,城市化标志及差异特征对比;城市化中出现 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合理发展措施等 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 9、城市区位分析 、地域形态类型P77、城市功能区布局 特点及判读,城市化标志及差异特征对比;城市化中出现 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合理发展措施等 类类 型 商业业区工业业区住宅区 形 态态 占地面积积小,呈点状 或条带带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 功能,工业业化后出现现分化现现 象 特 征 经济经济 活动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别 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 缘缘移动动,并趋趋 向于沿主要交 通干线线分布 建筑质质量上高级级与低级级住宅 区分化;位置上高级级与低级级 住宅区背向发发展 位 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线 两侧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缘、交 通干线线两侧侧 高级级住宅区 低级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缘, 与高坡、文 化区相联联系 内城、工业业区 附近,与低地、 工业业区相联联系 9、城市区位分析 、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功能区布局特点 及判读P77 ,城市化标志及差异特征对比;城市化中出现 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合理发展措施等 9、城市区位分析 、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功能区布局特点 及判读 ,城市化标志及差异特征对比P80-81 ;城市化中 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合理发展措施等 城市化标志: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上升(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劳动力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题思维(三十七)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人口 膨胀,工业集中,使得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 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改善交 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合理规划 。 9、城市区位分析 、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功能区布局特点 及判读 ,城市化标志及差异特征对比P80 ;城市化中出 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合理发展措施等 10、农业区位分析P90和农业地域类型判读,我国农业生 产区域差异我国主要农作物区域分布 (六十五)、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昼夜温差 )、水源、地形、土壤(地气生水土);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力、资金、工业基 础、传统经验等 主导因素: 西北(水源)、青藏(热量), 同时也是限制因素。 海南(热量),同时也是优势因素。 水稻种植 业(亚洲) 有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和雨热同期的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栽培历历 史悠久,传统经验传统经验 丰富; 亚洲居民喜食大米;特点 :小农经营农经营 ;单产单产 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 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大牧场放 牧业(潘 帕斯) 气候温和,草类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 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辟水 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 农业(美 国)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工业 基础雄厚;科技先进(特点:生产规产规 模大、机械化水 平高,商品率高) 混合农业 (墨累一 达令盆地 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 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需调水 特点: 生态农业态农业 ;有效利用时间时间 安排农农活 市场场适应应性好) 10、农业区位分析和农业地域类型判读P93 -95,我国主 要农作物区域分布 10、农业区位分析和农业地域类型判读 ,我国主要农作 物区域分布 地图册P182 南方 北方 水稻 小麦、谷子 甘蔗 甜菜 油菜 花生 棉花:亚热带和暖 温带 甜菜:中温带 1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P97和工业指向型判断,工业集聚 与分散,工业企业的具体布局,产业转移原因和意义 (六十六)、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科技、劳力 、政策、工农业基础、协作条件。 传统工业:资源、能源、水源、交通、市场; 新兴工业:技术、现代化交通、洁净优美环境 1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和工业指向型判断P98 ,工业集聚 与分散,工业企业的具体布局,产业转移原因和意义 工业区位类型 工业特点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 原则 原料指 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 距离运输或运 输成本较高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 、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 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 距离运输或运 输成本较高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 厂、石油加工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 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 能量 钢铁、冶金、化学等重 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 廉价劳 动力指 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 劳动力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包装、制伞、制鞋等工 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 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 向型 技术要求高集成电路、卫星、飞机 、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 科技发达地区 1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和工业指向型判断 ,工业集聚与 分散P101,工业企业的具体布局,产业转移原因和意义 工业企业布局:需要条件;有无污染 1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和工业指向型判断 ,工业集聚与 分散,工业企业的具体布局,产业转移原因和意义P161 (六十一)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移入地: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换代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占用农田,可能会带 来环境污染。 对移出地: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换代;缓解人地矛盾。 产业转移: 类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 影响因素(原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地 价低,政策支持;避开关税壁垒;消费市场广大。 1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P107线或点的区位分析和交通建 设(高铁、高速公路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道路应避开陡坡;山区线路分布在河谷或者缓坡,成“之 ”字形; 线路少跨过河流,避开沼泽地,避开地质灾害 多发地; 线路应连接小居民点,少占耕地,通向大城 市走最短路线; 线路应从城市外绕行。 高速 公路与城市 集装箱运输 现代物流 大型 购物休闲中心 电子计算机、 互联网 1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交通建设(高铁、高速公路等)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110 交通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聚落沿交通线分布, 呈条带状或者团块状;交通运输的变化给城市的布 局和发展带来影响; 交通运输与商业布局:交通最优、市场最优;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大气污染 水土流失 土地 荒漠化 森林矿产 13、环境问题分类和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成因与治理措施 P110 13、环境问题分类和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成因与治理措施 P114;答题思维四(三十八至五十一) (三十八)内陆湖泊缩小的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 大;工农业生活大量引用河水,使得入湖水量减少 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十九)外流湖缩小的原因:中上游植被破坏使得 中下游湖泊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大量引用河水使入 湖水量减少中上游植树造林,中下游退田还湖, 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十)河流洪涝原因:自然:地、气、水文水系、 土、植;人为:中上游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 上游植树造林;上中游修水库,中游修建分洪蓄洪 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增挖入海口。 13、环境问题分类和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成因与治理措施 P110;答题思维四(三十八至五十一) (四十一)旱灾原因:春旱(华北春季降水少蒸发大 ,正值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伏旱(长江中下游地 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其它降 水偏少的旱灾农田水利建设;防护林、改善干旱 区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 旱农作物、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十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总量 少,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工农 业发达,用水增加用水浪费用水污染开源:跨流 域调水、修水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节流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 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 口增长。 13、环境问题分类和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成因与治理措施 P110;答题思维四(三十八至五十一) (四十三)能源问题原因:分布不平衡;生产与消费 不平衡开源: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等;能 源的调配; 节流:节约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 产业结构调整。 (四十四)全球变暖:毁林,森林吸收CO2的能力下 降;使用化石能源,排放出CO2气体植树造林;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 际合作。 (四十五)酸雨:燃烧矿物能源,排放酸性气体 减少人为酸性气体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 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煤技术等。 13、环境问题分类和我国生态问题分布、成因与治理措施 P110;答题思维四(三十八至五十一) (四十六)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减少氟氯烃物质的排放,国际合作,积极研究新型的 制冷系统。 (四十七)咸潮:自然原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天文大潮;旱季枯水期;人为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用 水增多;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节约用水; 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版小学一班级上册 走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专员面试模拟题集与解析
- 2025年焊接技术实战模拟题集含钎焊部分及答案详解
- 【2025-2月更新】《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篮球大单元教案(共18课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CPA备考攻略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备考指南与模拟试题详解灌区管理篇
- 2025年财务分析师招聘面试模拟题及应对技巧
- 2025学年安徽省皖东名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2025年物联网技术前沿知识中级工程师面试题集
- 2025年电力行业技术规范与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秋季肌肤护理课件
- 磁粉检测培训课件
- 骨科总论教学课件
- 大单元教学培训
- 公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成都新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混合痔护理教学课件
- 罐式专用运输管理制度
- 石家庄供暖管网规划方案
- 2025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