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阅读复习.ppt_第1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复习.ppt_第2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复习.ppt_第3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复习.ppt_第4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复习 一、积累 二、语言运用 三、名著阅读 四、古诗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一、积累 1默写 【考查形式】 (1)机械性默写 (2)理解性默写(不含“附录”中的古诗) (3)应用性默写(不含“附录”中的古诗) (4)开放性默写(不完全在50篇之内,全靠平时 的积累) 2常用字 【考查形式】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改正读音和错别字。 主要题型:识别型;改正型; 还原型;综合型 3名著常识 【复习范围】以10部必读名著为重 点,识记与名著相关常识(作者、名 著内容、人物、情节等) 【考查形式】与“名著阅读”结合起 来考查。 【复习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但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 试卷开头部分,难度不大,范围相对有限,所以如果 复习得当,可以做到少丢分乃至不丢分。 1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集合。应该制定详尽的复 习计划,先集中用几节课讲解复习范围、要求等,作 必要的训练,然后根据计划将积累部分的复习贯穿整 个中考复习阶段,确保每周对学生的字词默写积累通 过抽查、练习等形式加以复习巩固。 2复习效果要落实在书面上。比如默写不能满足于 学生会背,要能够保证默写不出差错才能确保考试不 丢分。 二、语言运用 1词语运用 【考查形式】 (1)词语解释:结合语境解释、选择含义相同不同 的一项 (2)词语运用:选词填空、选择词语运用正确错误 的一项 【复习建议】教给学生词语解释、运用的方法,但 方法的讲解最好是在讲解例题和让学生练习的基础上 加以归纳。 2常见标点符号运用 【考查形式】 (1)辨识、修改用错的标点。(可以与改病句、 修改文章综合起来) (2)选择用对用错的标点。 (3)标点的表达作用。(可以结合阅读考查) 【复习建议】先做选择题,在做选择题的基 础上熟悉标点用法、规律,然后做修改题。 3句子运用:可从两个层面复习 【语法层面】辨析、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不合事理;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修辞角度】 选:选简明、连贯、得体的句子等 改:把句子改得连贯、得体。改句式、改对联、改公益广告语 等。 仿:仿写 创:对对联、写公益广告语等 【复习建议】 仍然建议先做选择题,然后做修改、仿写等主观题。 以改病句为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06无锡)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 出问题。(不合事理)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 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成分 残缺)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 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 都是崭新的和充满吸引力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4语言综合运用(含口语交际、综 合性学习) 【能力要求】对相关资料(文字、图表、 情境描述等)进行分析、表达、欣赏、评 判。 分析:对提供的资料能看懂,能筛选出主 要信息,能明确答题要求。对多则文字、 图表材料能分析规律、找出共同点。 表达:基本要求:能根据答题要求运用不 同表达方式准确表述。 较高要求:表述简明、连贯、得体。 (1)归纳压缩:比如归纳新闻内容,拟新 闻标题,写出结论等。 (2)阐述扩展:比如情境描述、理由阐述 等。 (3)图文转换:比如用文字分析说明图表 等。 欣赏:对优秀的对联、公益广告 语等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评判:对一些广告语、标语、辩 论双方观点作出评判并阐述理由 。 三、名著阅读 只强调一点,现在名著阅读考查越 来越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过。 四、古诗赏析 【考查形式】06年饮酒(其五)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的心境。(内容)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 什么。(语言赏析) 07年观沧海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写的是动 景,“_”写的是静景。(内容、动静结合手法)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语言 赏析) 从南京市两年考题来看:大致考四方面内容 (1)明情感内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 (2)析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借景抒情、虚实相 生等表现手法 (3)赏修辞语言:能对诗歌语言从修辞角度作一 点赏析。 (4)作联想想象:比如对写景诗句展开联想想象 ,描绘出来。 五、文言文阅读 【复习要求】 (一)朗读文言文,准确把握读音、断句、停顿; (二)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能准确解释(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 (四)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和态度; (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方法:多读,把握好停顿。 (一)朗读文言文,准确把握句间停顿、 句中停顿 1明确复习重点 常用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 、又与现代汉语的词义有联系的实词。 (二)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2根据文言实词特点归类找规律 (1) 根据单音性特点,归纳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把由两个 单音词构成的短语(如:“妻子、绝境、无论”) 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在古今异义问题上 出现错误,绝大多数是没有把握上述文言实 词的单音性,将文言实词中的两个单音词误 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因此,要培养逐字 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 建议将中考课内文言文双音节古今异义 词语加以归纳。(20个不到) (2) 根据通假性特点,归纳通假字 要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当遇到按一般意义 讲不通的时候,要考虑从通假的角度求解。通 假字要按其本字的音去读音,按其本字的意义 去理解。 掌握通假字的有效办法是归纳熟记中考篇 目中常用通假字(50个左右),以此为基础触 类旁通。 通假字的解释:“(借字)”通“(本字 )”,(词义)。 (3) 根据多义性特点,归纳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的归纳:能让学生平时 养成归纳的习惯固然好,但不应费时 过多。哪些有归纳价值教师应心中有 数,让学生归纳要分工,最好教师本 人归纳。可将中考课内文言文课文归 到一个word文档上,然后借助word“ 查找”功能可以毫无遗漏的归纳。 解答这类题的原则是:结合语境,分析筛选。 多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是确定的,只是随 着语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多义性。因而,只有正 确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才能依据词的多个选 项准确判定它的特定意义。 如:07南京卷第7题: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 一组是( D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4) 根据活用性特点,归纳词类 活用 掌握这类词的办法: 归纳熟记; 教给解释的方法。 例: 邑人奇之 以为奇 稍稍宾客其父 以为宾客 父利其然也 以为利 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 父异焉 以为异 固以怪之矣 以为怪 吾妻之美我 以为美 3考场上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1)根据字的构造来推测义项。如“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中的“景”“集”。 (2)根据汉语句式特点来推测词义。骈句位置 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如 :“忧谗畏讥”中“谗”“讥”意思相同;“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中“绝”“穷”意思相近。“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中“颓”“跃”意思相反。 (3)结合上下文语意把握实词含义。 如:“臣之妻私臣”中的“私”,偏爱 (4)根据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加以推断。 如:“猛浪若奔”的“奔”,作宾语,奔马。 (5)利用联想推断法来推断。运用联 想法来推断,可以这样操作,先借助熟悉 的成语或现代词汇来推断,因为成语和现 代词语中保留了许多文言词汇。 如:“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可以联 想到“固若金汤”,热水、开水。 “薄暮冥冥”的“薄”,可以联想到“日 薄西山”,迫近。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实词一般在课 内出现过,可以先联想到课内该词的 含义,再推断在此文中的含义。 比如07年“寻复南奔”的“寻”与 桃花源记中 “寻病终”,都是“不久 ”的意思。 “兼有才干”中的“兼”与 鱼我所欲也中 “二者不可得兼”, 都是“同时具有”的意思。 (三)理解“之”“其”“于”“以”“而”等虚 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v1归纳初中需掌握的虚词用法(义项)。 v2归纳例句。 v3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选择虚词用法。文言 虚词用法推断方法: v义项代入法 v语法切入法 v语境推断法 常用虚词用法 【之】 1代词,相当于“他(她、它)”“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2助词,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 3动词,往,到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4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其】 1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 他们的(她们的、它 们的)” “他(她 、它)、他们(她们、它们)”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2代词,相当于“那(这)、那些(这些 )”“其中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其】 3语气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 命令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 、 “难道”“可要”等,或省去。 其恕乎!(论语十则) 其必曰乎。 (岳阳楼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 命) 【以】 1介词,可译为“用、拿、凭”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 说)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二章 ) 2介词,可译为“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连词,可译为“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 家) 【以】 4连词, 相当于“来”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连词,相当于“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 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6动词,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 【于】:介词 相当于“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相当于“自、从”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相当于“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相当于“向”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相当于“对,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相当于“比” 贤于材人远矣 相当于“由于”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而:连词 l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和”“又”。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表修饰关系。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能准确解释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 重点: 1翻译句子的目的在于考查句中出现的重 点词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所译句子是个特殊句式,语序要调整。 孔子云:何陋之有? 3所译句子在理解上有难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所译句子运用一定的修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复习建议】 给学生讲一种句式及翻译方法,最好是先提 供一定量的例句,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再掌握 翻译方法相对就比较容易了。 如讲宾语前置句中的一种: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时人莫之许也 时不我待 (五)能理解基本内容,简要分析和评 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只以比较阅读为例: 1分别概括两段选文内容和写法 06南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 _”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方法是 “_,_,_”。 07南京: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 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比较阅读,会有一道比较阅读题 (1)找出两篇文章内容或手法上明显的异同点。 难度不会太大,不会全面比较,找出一两点 相同或不同点即可: 07南京:(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 特点? (2)或文本互涉: 06南京:(3)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