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 n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 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在女作家中可谓“空 前绝后”,“不徒俯视视 巾帼帼,直欲压压倒须须眉 ”. n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 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 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 东济南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 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 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 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 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 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 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 共赏。有漱玉词。 n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 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 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 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 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n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 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 鹭 n(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n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 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 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 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 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 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n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 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 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n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 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 之泪下。 n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 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 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 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 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 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n朗诵体会 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n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 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 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 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 寞与孤寂的愁绪。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 心情的是哪个字? 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 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 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 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n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 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 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 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 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 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 子。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 n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 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 枕纱厨,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 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 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 菊花的香气。 n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 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 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 情的是哪个字? n薄雾浓云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 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两 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酒 西风 黄花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 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n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 ,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 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 “瘦”又从何而来? n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 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 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 把抽象的“愁 “ n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 许多愁 。 n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 的邮票。 n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 n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 原因之一。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 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 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 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 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 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 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 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烘云托月,藏而不露 n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 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 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 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 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 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 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 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 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 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1、请为本词起一个题目。 2、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体会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按顺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句,语意应怎 样表达? 4、“花自飘零水自流”让你联想到什么?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同管理员聘用人员劳动合同样本
- 2025网签版设备采购合同样本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基础化学大专考试题及答案
- 食堂废水检测方案范本
- 广告灯箱审计方案范本
- 烤肉店装修施工方案模板
- 工厂门店搬迁方案范本
- 北京吉利家园施工方案
- 2025年大学教育口语题库及答案
- 数独教学课件
- 施工队进场安全教育培训
- 海绵印拓画课件
- 2025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知识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惯性导航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耳机品质协议书范本
- 2025版VI设计合同范本
-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等奖教案设计
- 从法律出发理解与应用新清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