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要求及具体影片分析.ppt_第1页
电影评论要求及具体影片分析.ppt_第2页
电影评论要求及具体影片分析.ppt_第3页
电影评论要求及具体影片分析.ppt_第4页
电影评论要求及具体影片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评论 第三讲 电影评论 一、电影评论 1、电影评论的两种方式 2、影评的意义和功能 3、影评的“评” 二、影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有所感悟,后发为文 2、评论角度 3、成文结构 三、影评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要求 四、影片写作的具体模式 一、电影评论 影评:艺术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 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针对蕴藏在电影艺 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的揭示、 挖掘,以及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 1、电影评论的两种方式:新闻式评价和学术型批评 (1)新闻式评价 读者:普通人群 风格:通俗化风格、生动、活泼 时间性:时效性强 词汇:通俗易懂 长度:报刊类1000字以下,杂志类1500字- 3000字 论证:只是提出观点 (2)学术性批评 读者:有专业背景的人群 风格:遵循一定的形式和规范,总体上最求一 种严谨的风格 时间性:相对较慢 词汇:允许使用专业性词汇,使用书面语 长度:3000字-5000字 论证:严密的论证过程 2、影评的意义和功能 (1)加强艺术修养,发展专业技能(审美 、思辨能力、写作能力); (2)拓宽观众的艺术视野,提高观众的审 美水平; (3)阐释作品的意蕴,发觉作品的内在价 值; (4)总结创作经验,探索艺术发展规律。 3、影评的“评” (1)“评”是剖析:影评者可以把电影的画 面语言、声音运用、人物性格刻画、主题思想展 示等等艺术手法作为剖析的对象; (2)“评”是判断和评价:对创作者的价值取向, 以及作品所受思潮流派,环境因素等影响做出判 断,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创作者所采用的艺术手 法的得失做出评价; 洗澡创作价值取向:回归父权-真正的东 方(不同与其他的第六代) 贾樟柯:第六代的旗帜,受典型新浪潮写实主义 影响,其二十四城记的艺术手法:混乱了记 录片与故事片的成分。 (3)“评”的破释:适当的运用精神分析、符号学 、现象学等社会科学理论来对电影进行深入评价 。陈凯歌的电影是一系列矛盾重重、朦胧主义的 诗篇; (4)“评”是创造:“评”不只是解释作者的意图, 是发掘作品中人之难于见,作者之未能言的内在 价值,是赋予作品尚未完成的艺术形象的新创造 。小城之春(费穆)“寂寞的电影”“东方电影 美学的象征”,小城也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 (5)“评”也是评论着在创立自己的形象:评论可 以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渗透着评论者自己对世 界的见解和对生活的感悟,称为“随笔式影评” 二、影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有所感悟,后发为文 “感观点”就是观赏影片后感情和思想上引起的 触动、领悟和共鸣,是评论主体思想感情和作品 整体意象融合一致时所产生的强烈地情感反应。 首先要有立意, 其次且立意要新,重要的是要从小处着手。 2、评论角度 角度是文章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电影评论文章所可以选择的角度主要有:主题、 人物、符号设置、画面、语言、声音运用、电影 结构、表演等。(副标题给出评论角度) (1)主题:选择这种角度入手,文章的主论点一 定是对电影主题的概括,分论点则是从几个方面 对主论点的说明,避免沦为泛泛而谈。 第一段概括好主题-分段论述 ; “闹剧掩盖 下的贪婪人性”(疯狂的石头) 1、闹剧的形式;2、人性的贪婪;3、贪婪的人性 和好的人性。 (2)人物:人创造的艺术,最关注的应该是人的本 身,人物形象塑造成败决定着影片的生命 评人物心态; 评人物性格特征(受到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的 影响) (3)符号设置:某种(或者几种物体在电影中反 复出现有明确的意义指向,则可称作“符号”。确 定电影中可以称之为符号的物体,并指出此符号 的设置对于电影的意义何在,此为主论点,分论 点则是对主论点的分析和说明。) 疯狂的石头“宝石”-人性的试金石; 阳光灿烂的日子“马晓军”、“米兰”在场是 的“阳光”; 十七岁的单车“单车”。 选择的角度一定要小、单一、集中、一贯到底, 切忌东拉西扯,一部作品可选择的角度很多,不 要仅仅拘泥于主题和人物的塑造上; 如立春中对于人物, A只写其中一个人物; B人物的共同点,涉及多个人物,通过一个话题深 入本质进行探讨,不要面面俱到。 3、成文结构 写作的角度确定后,接着要确定文章的主分论点 ,确定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还是递进。挑 选出能够证明分论点的论据,在论点与论据之间 用论证的语言贯穿,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结构 。 分论点一般为3-4个, 如分析人物性格(主论点);分论点为人物性格 的各个方面: 分析卡拉是条狗中“老二”的性格, 总体说下“老二”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论点开始论述: 1、“善良”的表现:情节论证; 2、“懦弱”的表现:情节论证; 3、 4、 结尾,要有总结,能升华。 三、影评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要求: 1、问题 (1)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影片; (2)对人物的分析不到位:影片中的人物设置基 本上代表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 (3)对影片中的不懂的音乐元素进行瞎谈; (4)对人性的挖掘需要有待提高:人性是人本身 固有的本质的和内在的东西; (5)语言的运用要合理的使用电影术语,切忌生搬 硬套; (6)切忌评少述多; (7)题目要有双标题-主标(主论点)和副标( 评论的角度)。 2、要求 (1)基本原则:要让一般知识入门道,而并非看 热闹; (2)与读后感要区分开来,即主观性强的联系, 与之无据,而应句句出自影片源自影片,时刻联 系影片; (3)基本语言表述方式,叙议结合,叙事为议论 服务; (4)评人物要选取典型,评形式要选取特殊的方 式的电影; (5)掌握一定的影评词汇,增加影评的含金量; (6)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论电影,切忌 感情用事。 四、影片写作的具体模式: 1、题目:题目要有双标题-主标(主论点) 和副标(评论的角度) 2、开头:提出总论点:让开头给人一种耳目 一新的感觉,在开头让别人领悟到你的观点思想 3、文章的中间部分,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主论 点展开分论点的论证,记住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证 都需要有具体的论据(要从影片中提取)。 4、文章的结尾要有总结性的话,同时也应要 有提升。 第四讲 具体电影分析 本讲主要是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具体的影片进行 批评,从而使得大家对电影的评论这门课程有更 深入地认识和了解。 一、觀摩影片 羅拉快跑湯姆提克威(敘事,外國經典)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色彩,第五代) 二十四城記賈樟柯 (記錄片與藝術片的融合,第六代 ) 黃土地陳凱歌(第五代的集體記憶) 不能沒有你戴笠認(臺灣新生代) 神探杜琪峰、韋家輝(精神分析,香港電影 ) 唐山大地震馮小剛(意識形態,最新電影) 二、具體影片分析 十分鐘年華老去之夜晚拖車國際組織 吉姆賈木許(外國 ) 十分鐘年華老去之百花深處陳凱歌(第五代 ) 斗牛管 虎(第六代) 大象格斯范桑特(敘事,外國) 三、优秀例文选讲 1、优秀文章标题部分选登 2、优秀文章首段部分选登 3、优秀文章论述部分选登 具体影片分析之一 -管虎斗牛 一、关于导演: 姓名:管虎 出生地:北京人 祖籍:山东平邑仲村人 出生日期:1968年8月出生 身高:190CM 学历: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导演专业 代表作品: 1992头发乱了 1996浪漫街头 1999再见,我们的1948 2002西施眼 2009斗牛 管虎作为新生代导演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锐 精神,1992年,他自筹资金拍摄了头发乱了 ,在这部低廉成本的处女作中,体现着他关心生 活,关心着人,充满激情,我们不难从头发乱 了中感觉到极其个人化的东西,不难发现青春 冲动的爆发。 影片对身边的人和事采取写实态度,一反第五代 符号化过重,过分刻意强调画面造型而带来的死 板僵硬的毛病,将北京的胡同从画面布局、光线 控制到场景的切换都注入一种充满活力的流动真 实感,影片还选用非职业演员出演摇滚歌手及其 他人物。这是一部年轻导演表现自我的片子,其 中也不乏有些燥动不安。 今天管虎评价过去,觉得那时含有幼稚的成份, 不冷静,三年后,管虎再次执导了“不是冤家不碰 头”,再次讲述了同龄人的故事,管虎觉得自己总 是处于强烈的变化之中,他认为导演应该有自己 的风格,但不应拘泥于一种风格,应随着对现实 生活的感觉不断调整,变化自己的影片的风格和 样式,他现在追求生动,写实的创作风格,他相 信作品拍出来,就有存在的意义。 1、斗牛的叙事模式 叙事模式 斗牛在叙事模式的精妙奇巧上下了一番工夫 , 倒叙、插叙的剪辑手法(电影从马牧池村民都死 光了,只有牛二活着切入)、 黑色幽默的表达(八路军第一次出现让牛二的命 运陷入了与奶牛的疯狂纠葛中;第二次出现却只 是给牛二书写了一座墓碑)、 戈达尔式跨文体的拼贴与解说(插入纪录片片段 交代奶牛出现的时代背景) 在以抗战为时代背景的电影中,斗牛巧妙 的构制了一种相对于权力叙事的话语张力:对普 通农民的生活来说,日寇、流民、土匪、八路、 国军,乃至日后的解放军,都成了过眼云烟,在 最朴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农民卑微而又坚韧 的活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永远无法遮蔽农民自 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最后,他们还用最质朴的契 约理念无情嘲笑了所谓的宏大价值在市民社 会呼之总不出的时候,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 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 2、角色的设置-九儿 第一次出场:一只戴着银镯子的手。 第二次出场:外姓人九儿 第三次出场:喊“妇女解放”的九儿 第四次出场:与牛二的婚事 第五次出场:夜探 第六次出场:戴镯取镯 九儿的角色设置,处处顶撞权威,用自己旺盛的 生命力在贫瘠的山村里播撒着生命的意义,然而 又是一个伪反抗者虽然她嚷过“妇女解放”之类 的话,但山村封建秩序显然又庇护了她她与 牛二的婚配完全是宗族势力的利益安排,但九儿 与牛二的爱情便是这样怪异而又自然的滋长起来 。,在这场男人戏中,闫妮的出演四两拨千斤 (1)、叙述视角: 人说闫妮的表演有点过了,我看未必。九儿存在 在牛二的回忆里,九儿是牛二眼里的九儿,牛二 的回忆里,是以九儿为主角的,其他人都是配角 ,其他人的行动之于他而言,都是忽略不计的, 唯独九儿的行动,是印象深刻的,她是被放大的 。所以,在影片里,众人都是青色灰色的棉袄, 唯独九儿,一身红色,在人群里特别的扎眼。这 一抹红,未尝不是牛二心中的一抹红呢? (2)、人物刻画: 玉镯的出现也是,有人说要牛二银镯子的九儿太 拜金,缺少红高粱中的九儿的纯洁劲。这种 说法有失偏颇。斗牛中的九儿的生活状态也 注定了她无法如红高粱中九儿那般。她要那 银镯子,并非爱财,而是一个信物。她对牛二有 意思,但是她保不准牛二也如她一样。那只银镯 子,是牛二的母亲要传给牛二的未来媳妇的,拥 有了这只银镯子,就代表着牛二不能反悔,而她 九儿,也就是牛二家的人了。 (3)、九儿是广大中国农村女性的典型代表。 说起中国农村女性,也有人会提出异议,因 为能代表中国农村女性的影视形象太多了。远的 不说,本文提到过的另一个九儿(红高粱) ,何尝不是中国农村女性的典型代表。而且,其 身上的反抗、坚韧更加具有教育意义。但管虎似 乎并不想去塑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女性形象, 他似乎要塑造一个有着缺点,有着生的活力,并 不漂亮(里面闫妮的脸上估计擦了很多泥), 大胆泼辣,充满求爱欲望(“发情”)的中国农村 女性形象。 她身上没有封建礼教的桎梏,却又囿于时代背景 和教育程度,没有先进的思想,“妇女解放”这类 词语也仅限于活学活用,对其真正的用意,她并 不在乎多少。她不是圣女贞德,不是堂吉诃德, 更不是出走的娜娜,她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毫 无文化、有些粗鄙的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别惊 讶这些贬义词,管虎只是实实在在地还原了某些 东西而已。九儿不是被鄙视被看不起的对象,而 应该是最被同情的中华女性。 3、电影的细节彰显影片的韵味 (1)、电影存在于细节中,这一点在斗牛 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个一直没爆炸的日军炸弹 后来成了重要的道具, (2)、而不识字的牛二始终分不清“人”跟“八”( 表现这个场景时,上车,走吧!里的黄渤大 哥高虎已经成了给他配戏的小龙套), (3)、最后便把“牛二之墓”摆成了“二牛之墓” 耐人寻味的是,八路第一次出现让牛二的命运 陷入了与奶牛的疯狂纠葛中,而“八路”(解放军 )的第二次出现则只是给农民书写了一座墓碑。 (4)、玉镯的出现也是,有人说要牛二银镯子 的九儿太拜金,缺少红高粱中的九儿的纯洁 劲。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斗牛中的九儿的生 活状态也注定了她无法如红高粱中九儿那般 。她要那银镯子,并非爱财,而是一个信物。她 对牛二有意思,但是她保不准牛二也如她一样。 那只银镯子,是牛二的母亲要传给牛二的未来媳 妇的,拥有了这只银镯子,就代表着牛二不能反 悔,而她九儿,也就是牛二家的人了。-h海报 上也有牛的鼻子上也有所体现 (5)、“蛐蛐”意象的出现始于某日本皇军的那 一句“玩物丧国”,我亦兀自想及意大利导演贝纳 托鲁奇的末代皇帝,那被溥仪藏于宝座底下 的“蛐蛐”,像一个末世的玩笑。而在斗牛中 ,管虎对于“蛐蛐”意象的运用则要气定神闲得多 。在我以为,这亦是除却“村庄”与“奶牛”这些牵系 大的主题的意象之外,管虎唯一不吝惜镜头的一 个意象。它几度出现在不经意的画面中,在我以 为是有意可寻的。 念及牛二与奶牛这俩“牛”的打不烂的贱命,长期 养尊处优于囊罐之中的“蛐蛐”,其实何尝不是村 庄中寥寥可数的幸存者之一呢?管虎真是善于“从 细微处见真章”,“蛐蛐”意象的引入,一如从最微 不足道的命数中寻见了生与死的真理,管虎借“以 小见大”之意着实有力的自省了一番。 4、九儿与牛的关系 精神的错位 能指与所指 :一种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归宿 为什么说牛被牛二叫做九儿呢? 牛不反抗,就如九儿所代表的广大农村女性一 样,不知道何为反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 是坏,只要对自己有利,那就是好的。牛会躲避 ,而且会躲得很好,它甚至避过无数的地雷,逃 到了土堡上。怎么上去的,连牛二都啧啧称奇。 牛也懂得感情,最后的枪林弹雨中,牛毅然留在 已经半死的牛二的身边,这种深情,就如九儿一 般,不会轻易表达,但真到关键时刻,在牛二身 边的,一定是这头牛。如果世间有鬼神,我定会 认为是九儿的魂灵附身到了牛的身上,才有如此 义牛。 牛二唤牛为“九儿”,这是导演通过疯癫的方 式告诉观众牛和九儿之间的联系。最后牛二将象 征他媳妇的银镯子套在牛鼻子上面,更是强调了 这一点。牛象征着九儿。 5、一种契约 终于,藏在深山多年的牛二等来了八路,他 想将奶牛物归原主,却再也找不到当初与他签下 契约的那个人,八路告诉他,他们不再需要这头 牛,从今以后,牛二就是奶牛的新主人,就这样 ,公家的牛成为了私有的牛,共同的牛从此成为 了他牛二一个人的牛,半生的浴血奋战,半生的 炮火纷飞,最终换来了一头不中用的老牛和“牛二 之墓”的四片碑文,陪伴在他孤零零的身边。 信奶牛,得永生。 6、生命的顽强 向生命致敬-生存的力量 主人公的生命顽强 在山上种的菜的生长等 7、色彩 九儿的衣服 8、场面调度 9、镜头的运动 10、镜头 俯拍 仰拍等 具体电影分析之二 -格斯范桑特大象 一、导演简介 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1952年7月24日 生于美国生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电影导演。 曾就读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后曾到纽约拍过 广告片,接着拍摄电影短片, 并当过导演罗杰考 曼的助手。1985 年,范桑特终于拍出了一部真 正意义上的个人作品Mala Noche,虽然改编 自小说,却融入了他多年来切身的所见所闻,他 的风格也初见雏形。Mala Noche被洛杉矶 时报誉为当年最佳独立电影。他导演的短片 自杀的五种方式及我的新朋友在1987年获 柏林影展最佳短片泰熊奖,开始引起关注。1989 年编导的迷幻牛郎及1991年编导的男人的 一半还是男人,双获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剧本 奖。 迷幻牛仔赢得一致好评,确立了他本人青年 导演近卫军的地位。影片不羁的天空把反映 的社会边缘青年的生活描述得到淋漓尽致。浪迹 天涯的游牧生活,涉世青年异化与蜕变的创伤体 验,孤独落寞、没有回报的爱恋,分崩离析的现 代家庭,几乎所有范桑特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部影 片中进行了探讨,里弗菲尼克斯的不羁演出更使 他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永恒的浪子形象。直到1995 年,黑色喜剧不顾一切令他第一次取得了主 流电影的成功,在影片中成功改造妮科基德曼, 也证明了他改造明星的能力。 1997年心灵捕手 更把范桑特推向了一个事业的高峰,而此片获 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格斯范桑特在非常规的 独立电影与主流制片厂制作之间来回自如的能力 使他成功地在好莱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生 境。 二、剧情简介: 1、故事背景: 1999年,美国科伦拜恩发生了一起校园枪击 案,两名全副武装的中学生冲入校园,枪杀了十 二名学生和一名教师之后饮弹自尽。此案一度震 惊全美乃至全球。影片大象正是根据这一真 实事件改编。影片中的不少细节还原了当时的新 闻,在此基础上,导演又加入了很多元素,使得 这部影片在平静中包含了诸多的不平静因素。 2、影片故事简介 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课未果的John (John Robinson),在父亲的逼迫下回到校园; 喜欢摄影的Elias(Elias McConnell),在校园内 外拍过一些人物和风景后,来到学校暗房冲洗照 片;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与他有过关系 的女孩纷纷议论着;被人冷落情绪异常低落的 Michelle,来到学校图书馆帮助做工 校园高墙之外,时常受人欺负的“患难兄弟 ”Eric(Eric Deulen)和Alex(Alex Frost)正在家 里午睡,他们对纳粹形象和暴力游戏非常迷恋, 曾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 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 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 三、大象的题目解读 大象源于那个古印度的寓言:盲人摸象,意 指面对同一事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了正确 答案,而事实却是每个人都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 分自己摸到的那部分。 当大象走进卧室,人们不是认为大象是假的,就 是认为卧室是假的。一句英国谚语,用来形容不 可能的事情的发生。 不知道影片的取名是否收到这句谚语的影响,一 切的发生就是如此突然,要么认为美好是虚幻的 ,要么把丑恶看成是假的。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突然,谁也不知道下一分 钟会发生什么,就算真的发生了,可能你只是怀 疑大象走进了卧室。 四 、艺术特色-多视点营造客观真实 Gus Van Sant正是在寓言的指引下,试图让观众 摆脱变成盲人的状况。利用剧中十几个人物的视 点,分别展现各自在枪击案中的经历。再将这多 条主观线索整合拼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利 用多个主观线索摸索并再现这头真实的; “大象” 多视点营造的客观真实 。 导演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通过更加切实有效 的手段,客观、中立地展现 多视点营造的客观真 实 Columbine校园枪击案。手持摄影,也刻意营 造出一种纪录、纪事的影像风格。 影片所采取的每一个角度都是有限的视角,与以 往那种叙述者如上帝一样全能全知式的视点不同 。在真实的生存中,每一个人的视域都处于有限 的状态,每个人都是有限性的个人。影片中的人 物仿佛散落在叙事视点的四面八方,每个人物都 孤立或独立。他们对世界的观看与观念体现在个 个不一的影像中,在时空镜像的变异与重复中碰 撞、疼痛、迷惑或者抵消。而 Gus Van Sant 正是 利用了这些极为主观有限的镜头完成了 “盲人摸 象”的认知形态,透过多视点的拼接组合完成了记 录客观事件的目的。 那种对未来预测的不可知性,对空间认识的局限 性所带给人们的惶恐不安是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令 人深思的内容之一。电影里多种角度,多种空间 对于同一时刻的事件的反复,也向观众传达了这 一点。这正是电影独特的时空语言的成功之处。 具体电影分析之三 -张元看上去很美 一、导演简介 张元(1963年),南京人,中国大陆第 六代导演之一。张元自资拍摄了电影妈 妈及北京杂种,曾经在多个国际电 影展中获奖,但两片都被在中国大陆禁演 ,张元导演本人也被禁止从事电影制作多 年,一直到1998年,张元才恢复导演资格 。 二、代表作品 妈妈 (1990) 北京杂种 (1993) 广场 (1994) 儿子(1996) 东宫西宫(1996) 过年回家(1999) 疯狂英语(1999) 我爱你(2003) 绿茶(2003) 看上去很美(2006) 达达(2008) 三、关于看上去很美 1、剧情简介 看上去很美是张元导演的一部作品,改编自 王朔同名小说,讲述3岁男孩方枪枪的成长故事。 2006年3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美国的新闻 周刊认为,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勇敢的、表 达自由的电影”。 2、一句话评论 一部勇敢的、表达自由的电影。 美国新闻周刊 尽管张走到了地上,但看上去很美仿佛并没 失去直面现实的勇气,以异常独到的视角探讨了 孤独与自由的问题。 BBC电影评论 看上去很美是老少咸宜的,老人可以在影片中 看到历史,年轻人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自己。 新京报电影评论 一部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的世界的电影,里面无 非是一些小孩儿生活在幼儿园里吃喝拉撒睡的琐 事。 DVD评论 里面的小朋友太可爱啦,笑得我不行了。喜欢小 孩子的人一定要看看。 徐静蕾 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光芒四射”,直逼十年前 他本人作品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朔 三、关于评论 那一天和今天一样阳光灿烂,对于长大的我们 来说,现实的生活像往常一样干燥,每个人带着 一颗干燥的心脏,匆忙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生活 正常的令人麻木,因为你,和我,早已经掌握了 一种不言而喻的方法去面对现实,甚至在这种方 法运用久了之后,你可能已经想不起来到这世界 的最初,你曾经怎样的挣扎过,而就是这平常的 一天,对于看上去很美的小主人公方枪枪来 说,却是那么的不一样,他和你一样做了一晚上 的梦,所不同的是,当他在幼儿园的集体宿舍醒 来,他发现自己又尿床了,怎么办?方枪枪知道 自己将再一次得不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他哭, 他闹,他要造反,他是老师眼里的坏男孩,对于 他来说,幼儿园是他面对的第一个完整的社会, 也是第一次,他打算用行动去挑战这个世界。 由王朔的原著改编,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 ,将在这个春天和我们见面,这部已经入选美国 圣丹斯电影节竞赛单元和柏林电影节的电影,将 和电影里的孩子们一起,为我们带来一次温暖而 百感交集的生命旅程,被西方影评人称作“电影界 的坏男孩”的张元,也在沉寂三年之后,为中国的 电影观众们带来一部富于情感与自由奔放的作品 ,以极其开放的创作心态和丰富的表现力拍出了 令人捧腹又伤感的主人公方枪枪,那些奔跑中的 孩子们释放了观众的情感与天性,更震动你久已 平静的心灵。 你依然在做梦吗?也许依然还有幻想?你觉得自 己长大了吗?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不再是孩子? 没关系,不用着急给自己一个答案,这个春天, 去看看上去很美,体验那些久违了的快乐悲 伤,释放那些内心的冲动与美好,也许你会发现 ,每个成人身上,永远都有一个奔跑的男孩子, 不管他变得多么苍老,我们都是方枪枪。 四、具体评论 1、关于视点: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 2、关于人物设置:爸爸,老师,阿姨; 3、关于符号设置:小红花; 4、关于构图: 开放式与封闭式构图的结合; 5、关于主题:追求自由; 第五讲 优秀例文选讲 一、优秀文章标题部分选登 二、优秀文章首段部分选登 三、优秀文章论述部分选登 优秀例文举例之一:标题部分 1、花开花落中不羁的执着 -浅评十七岁的单车中小贵的人物形象 (黄玉倩,聊城高唐,2010年7月31日) 2、青春在澎湃中摇曳 -浅析十七岁的单车的主题意蕴 (刘琳,聊城高唐,2010年7月31日) 3、双重性格的呐喊 -浅评十七岁的单车中郭连贵的人物形 象 (何英婷,聊城高唐,2010年7月31日) 4、花样的年华 爱恨的单车 -浅析十七岁的单车的主题意蕴 (无名氏,聊城高唐,2010年7月31日) 5、深墙大院里人性的迷失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题意蕴 (李明成,聊城高唐,2010年7月29日) 6、黑暗静寂时空中的呐喊 -浅析天狗的主题意蕴 (黄玉倩,聊城高唐,2010年7月27日) 7、青春,美丽而又残酷的绽放 -评影片大象的主题意蕴 (李一凡,聊城高唐,2010年8月17日) 8、人格矛盾:自我迷失的青春 -评影片大象的主题意蕴 (任青峰,聊城高唐,2010年8月17日) 9、迷失在死亡游戏里的青春 -评影片大象的主题意蕴 (赵琦,聊城高唐,2010年8月17日) 优秀例文举例之二:首段部分 1、信仰的支持 -浅析十七岁的单车的主题意蕴 郭英心 ( 聊城高唐,2010年7月31日 ) 如果说第五代导演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 文化的历史和对民族心理的解构,那么第六代导 演则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产生了怀疑和审视。王 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就是一部所谓神圣 艺术走向日常生活的代表,将因十七岁少年对生 活、对未来执着的的信仰而勇于坚持悲苦生活的 故事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