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夜游》PPT课件.ppt_第1页
《记承天夜游》PPT课件.ppt_第2页
《记承天夜游》PPT课件.ppt_第3页
《记承天夜游》PPT课件.ppt_第4页
《记承天夜游》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 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 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 时候。由于苏轼的改革意见和建议遭到变法 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通判杭州,以后又做 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在他为官之处, 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 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 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 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1.解衣欲睡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 5. 相与步于中庭 6.盖竹柏影也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 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 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 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 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 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 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 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 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 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 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 “念”了什么?为何“无与为乐者”? 为何舍近求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因何“亦亦未寝”? 苏轼与张怀民谈了些什么?为何发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 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你有何感受?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 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 心情) (4)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 ,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 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 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 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 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 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无权的闲客 (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 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 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 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 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1)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 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 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 (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 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 ,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 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 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 ,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 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 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 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 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 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 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 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3)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 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 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 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 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 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 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 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 ,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 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 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 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 自我排遣罢了。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 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和静 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 体味着自然和 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 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 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 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 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 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 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 后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作业: 1.抄写并背诵记承天 寺夜游; 2.课外收集描写月色的 诗词并背诵; 3.课外阅读苏轼的诗文 。 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