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ppt_第1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ppt_第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ppt_第3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ppt_第4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 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3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修辞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 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 等。等。 4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 态度:态度: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 (感情感情) )内容或作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 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 趣、价值观念等等。趣、价值观念等等。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练习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 一) .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广广东东东东卷:江卷:江汉汉汉汉 杜甫杜甫 江汉思归客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不必取长途。 诗诗诗诗中二三中二三联联联联用了用了“ “片云片云” ”、“ “孤月孤月” ”、“ “落日落日” ”、“ “秋秋风风风风” ” 几个意象,几个意象,请请请请分析其分析其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意境。的意境。 答案: “片云”“孤月”既为实 为实 景,也有喻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飘荡 ,就像自己漂泊他乡乡,漫漫长长夜中 ,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风”则则是眼前实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 对,虚实结实结 合。 两联联情景交融,营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远、孤月独照的 冷清意境。 抓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抓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 高考示例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 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 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秋夜天凉,又写心境的孤 寂凄凉(或心凉)。由感受床上之月凉巧妙过 渡到写天上之月透过梧桐缺处照耀,使凉床、 月影与梧桐这样的景与深夜无眠的愁情有机交 融,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练习操作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 用 XX这一手法的?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 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写作手法 、表达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艺术手法 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 4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表现手法 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 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渲染/烘托 5、白描/细节描写 6、象征/托物言志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 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化虚为实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田园乐 写景方法: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高低远近 动静明暗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修辞手法 结构技巧 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鹂空好音 ”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 ,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粒粟,秋 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 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 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 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特 点和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练习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明确: (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 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 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3分) 课堂练习 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采用曲写 (对写)/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 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 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 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课堂 练习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 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 啼”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 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步骤二).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 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雨后池上 刘攽(b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 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 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 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 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 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课堂 练习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 (第一步)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 。 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第二步)渲 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写景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 要分析。 (1)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 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 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幽美 。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 态,却给人安详之感。以声衬“幽”,“鸣蛙”写 蛙声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景更幽。 练习操作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 密州教授。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 歌作简要赏析。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 ,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 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 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 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突出了驻留时间的 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 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 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 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 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 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 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 切。 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 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 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第三种模式炼字型 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改变了 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往往就是一首诗的“ 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何逊“夜雨滴空 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 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 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 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 肥梅子”。 2、值得注意的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 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 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 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 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最为密切。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 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 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作谓语用,作定语用,作 主语或宾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 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 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 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 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 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 感。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 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 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 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 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 字就会大为减色。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 ,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 绘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 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 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铿然”_ _的声音, 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 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 第二步:有无表达技巧的运用? 衬托了_ 或者答: 与_形成对比 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 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 第三步:从内容上分析字词 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_的情怀。乐观旷达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 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 比(手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 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 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情感、主旨)。(2分)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 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 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 境界。(3分) 某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1)根据诗句的位置 判断起作用(如铺垫、伏笔、承上启下等等); (2)简要分析.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答案:“依”字有_之意,写出 了_, (具体 解释)运用_手法,(修辞)不仅 写柳,更形象地_ 。(作用) 倚仗,依靠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拟人的修辞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 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 形单影只”的意思。(具体解释字在诗中的意 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 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 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描绘诗句)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 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使主题更加鲜明。 (作用)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v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 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穿”指诗人在林中穿行;“数”指 数流萤。(解释)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描述 )“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情感)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 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 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 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 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 【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 增强表达效果。 检测练习 1、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 至塞上)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 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 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 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 远)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 动感,准确传神。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 上张丞相)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 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 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 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 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 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 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 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 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 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 孤寂。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 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蜀相) 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 津,景象荒凉凄惨。 第四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 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 练生动 (1 1)清新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 诗诗人:王维维、孟浩然的诗诗相对对比较较清新。而陶潜的诗诗 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 2)冲淡)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 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 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 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 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评)。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 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 ,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 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 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 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 振奋,胸襟开阔。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 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 空”。 练习操作 “未”,“没有”之义,表达放眼万里,未灭入侵者的遗恨; “先”,“已经”之义,表达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 “空”,“徒然”之义,写出了徒有流泪、无补于时的内心痛 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这三个词概括有力,含义丰厚,流露有心杀敌、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沉痛心情。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的“似”字能否换为“ 却”或“亦”?为什么? 答:不能。 “似”,是“好像”之义,表现的是 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 溪水是自然 物,本来就没有感情,说它有情是诗人移情于 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却”表强烈转折,若换 为“却”,则过于生硬,没了情趣;“亦”表 并列,若换为“亦”,则“无情”“有情”失 去主次。 用“似”恰到好处地透露出诗人对山 水的有情. 第五种模式 诗眼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 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 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 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练习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 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 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句型 提问方式:请结合全诗,对“某某句”进行简 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请 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 析。 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 感情。 练习示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 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 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 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 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 骤一)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 离散的手足。(步骤二)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 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三 )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诗评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 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 理由。 答题步骤:找出原诗句中关键的几点,分 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练习示例 与夏十二等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 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 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雁 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 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 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 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 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辽宁卷:辽宁卷: 蝶恋花蝶恋花 苏轼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 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俞陛云在宋词选释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你同意这看法吗? ? 答:答:同意。同意。 起句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虽写了花之凋 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 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 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 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天涯”起笔,意境开阔。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 高考示例 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答题步骤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 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 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 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 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 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 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抓住诗句具体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辽宁卷:辽宁卷: 蝶恋花蝶恋花 苏轼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 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俞陛云在宋词选释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你同意这看法吗? ? 江亭夜月送别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 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 练习操作 同意。“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了 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分 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 情。可见,“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更 是诗人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 沉重与冷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 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 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应该用“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 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 南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 江南之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 。如用“十里” 则既不能体现江南广大,又非听力所 能及,不伦不类,显得荒唐。 古诗词常见的 思想情感例举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 、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 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 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 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 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 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 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 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 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 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 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 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 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 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 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 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 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 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 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 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 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 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 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 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他们的诗,尤其是 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 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 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 、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 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 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 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 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 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 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 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闺中怀人之愁 国破家亡、报国无门之愁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 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 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6、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 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昔胜今衰之愁 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羁旅之客愁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 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 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 正书空。 亡国之愁 人生失意之愁 战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直击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 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 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 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 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 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 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 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 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 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 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 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 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 世事讥讽的情怀。 (海南、宁夏-全国课改卷)(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