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一、 两相界面的界面能 分子力场不平衡而使表 面层分子储存有多余的 能量,称为两相界面的 界面能(或表面能)。 界面能的性质: (1)界面能依存于两相界面; (2)界面能分布于整个界面层; (3)界面越大,界面能也就越大; (4)两相界面层界面能的大小和两相分子的极性有关; (5)两相界面的界面能和物质的相态有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界面能都有趋于最小的趋势。 两相分子极性差越大,界面的界面能越大,反之越小。 液-气界面的界面能一般比液-液界面的界面能要大( 有的比液-液界面的界面能小),固相的表面能更大。 二、 比界面能和界面张力 单位面积界面上具有的界面能数值表示两相界 面的界面能大小,称为比界面能。 Us 两相界面的界面能,J(焦耳); A 界面面积,m2; 比界面能,J/m2。 J/m2=Nm/m2=N/m 比界面能可看作是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力,称界面张力。 只有在三相 周界上才有 1.概念 v界面张力的方向,若界面为平面则在界面 上,若界面为曲面,则在界面切线上,方向 指向使界面收缩的方向。 v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小等于其比界面能。 v界面张力的作用点为三相周界的接触点。 2.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界面张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界面层中分子的净吸引力。 不同的物质,界面张力不同; 32.8573.232.528.529.0 界面张力 (mN/m) 甲苯二硫化碳二氯乙烷三氯甲烷苯物质 30.326.921.817.018.4 界面张力 (mN/m) 邻二甲苯四氯化碳正辛烷乙醚正己烷物质 表3.1.1 不同液体在室温条件下(20 )与空气接触时的界面张力 与物质的相态有关; 一般气液界面的界面张力比液液界面大。 1.768.535.072.9357.2364.0486.5 界面张力 (mN/m) 丁醇正辛醇苯空气苯酒精空气第一相 水水水水水银水银水银第一相 表3.1.2 水、水银与不同物质接触时的界面张力 与物质的极性有关; 与温度有关; 两相分子的极性越相近,两相分子间的引力越大, 界面张力越小,甚至发生互溶。 一方面:温度升高,增大了液体分子间的距离, 使液相分子间的引力减少; 另一方面:增加了液体的蒸发,加大了蒸气的密 度,使气相与液相间的引力增加。 两者都使界面层内分子所受到的指向相内部的净 引力减小。 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与压力有关; 压力升高:气相分子间距离减小,增大了与液相分子 间的引力;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液体密度减 小,分子间引力减少。两者都使界面层内分子所受的 指向相内部的净引力减小。 压力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与溶解气有关; 随压力升高原油-CO2的表面张力比原油-天然气的表面 张力的降低较大,比原油-空气的表面张力的降低更大 。这是因为CO2比天然气更易溶解于原油,天然气比 空气易溶于原油的缘故。 气体溶解度增加,界面张力减小。 3.油藏流体间的界面张力 存在: 油-水、油-气、水-气 油、气、水与岩石的界面 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分布 孔隙中毛管力的大小 流体的渗流 三、 吸附作用 两相界面层的分子受力不平衡,因此存在界面能。物 质总有使其界面能趋于最小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 界面面积减小,也可通过吸附与其相邻的物质分子来 实现,后者是吸附的原理。 液体界面的吸附 极性端朝向水而非极性端朝向空气 ,使空气对表面上分子的引力增加 ,空气与水之间的极性差减小,从 而使界面张力减小。 若溶质在两相界面上的吸附符合“极性均衡”原则,即:极 性A极性C极性B,则C为吸附在A、B两相界面层的物 质,使界面张力减小。反之,C沉于A或者B相内部,界面 张力增加。 水中溶有某些无机盐,如NaCl、MgCl2、CaCl2等(其极性 大于水),因为盐在水相内部的浓度大于在表面上的浓度 ,所以水的表面张力增加。 水中溶有醇、酸等有机物质(其极性界于水、空气之间), 因为溶质在水表面的浓度大于水相内部的浓度,所以水的 表面张力降低; 溶解于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浓集于两相 界面上并极巨减小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这种过程 称之为“ 吸附”,被吸附的物质叫做“ 表面活性剂”。 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 G 吸附量,单位面积界面层中多余的溶质摩尔数,亦称为比吸附; C 溶质的浓度,mg/L; 界面张力,mN/m; T、R分别为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 -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率。 则表明没有吸附发生。 它表示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 它表明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此时溶质为非表面活性剂。 若 =0, 若 0,则比吸附G0,称为负吸附; 若 0,则比吸附G0,称为正吸附; 溶解于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浓集于 两相界面上并极巨减小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 这种过程称之为“ 吸附” 。 润湿现象: 干净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银水银聚拢形成球状 干净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迅速散成薄薄的一层 在铜片上滴一滴水银水银呈馒头状 第二节 油藏岩石润湿性 和油水微观分布 一、岩石的润湿性 1、润湿的定义 液体在表面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 2、衡量润湿性的参数润湿角 过气液固或液液固 三相交点对液滴表 面所作的切线与液 固表面所夹的角。 油水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平衡 1水 2油 3固体 (从极性大的一端算起) 定 义 润湿是指三相体系:一相为固体,另一相为液体, 第三相为气体或另一种液体。 液体是否润湿固体,总是相对于另一相气体(或液体)而言的。 3、润湿性的判断 90岩石表面亲油 0岩石表面完全水湿 岩石表面完全油湿=180 理论标准实际标准 100 0 =180 岩石润湿性 3固体1水 2油 油水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平衡 润湿张力或 附着张力 若2.31.3,则A0,90,水对固体表面选择性润湿。 凡是能使固体界面能减小的液体将润湿固体表面。 4、润湿性的实质 润湿的实质是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润湿反转程度既与固体表面性质和活性剂的性质有关,又和 活性剂的浓度有关。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发生改变的现象。 润湿反转 二、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 既有亲水油藏,也有亲油油藏,还有各种不同程度的中性润湿油藏。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主要取决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影响因素: (1)岩石的矿物组成 (2)油藏流体组成 (3)石油中的极性物质 (4)矿物表面粗糙度 三、润湿滞后 在两相驱替过程中出现 润湿滞后:指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 迟缓而产生润湿角改变的现象。 水驱油的润湿角1 油驱水的润湿角2 前进角 后退角 =1-2润湿滞后的严重程度 静润湿滞后 动润湿滞后 根据引起润湿滞后的原因不同 润湿角的改变与三种因素有关: (1)与三相周界的移动方向有关 由于润湿次序不同而 引起的润湿角改变的 现象称为静润湿滞后 。 (2)与三相周界的移动速度有关 由于三相周界移动速度 变化引起的润湿角改变 的现象称为动润湿滞后 。 (3)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和活性物质的吸附 粗糙的矿物表面和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关系考试题及答案
- 篮球机构考试题及答案
- 矿灯房考试题及答案
- 科技创意考试题及答案
- 酒楼消防考试题及答案
- 铸管制芯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勘掘进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酒精原料粉碎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烧结原料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锚链热处理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校企合作开发产品协议书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师用书
- GB/T 42381.8-2023数据质量第8部分:信息和数据质量:概念和测量
- 中国传统故事英文九色鹿二篇
- 突发事件处理记录表(标准范本)
- 350吨履带吊地基承载力验算
- 影视艺术导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TSG-R0005-2022《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22版)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第1章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概述
- GB∕T 41181-2021 坐姿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