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下) 主讲教师 :徐志奇 辅导课程十二 五、上古音知识的应用 1.上古双声叠韵例说 双声和叠韵,都是一种历史现象,由于 古今语音的演变,古代是双声或叠韵的词 语今天未必还是双声或叠韵了,如运用已 学过的上古音知识,有些变化是可以说明 的。 例如: “蝙蝠(帮)”、“纷披(滂)”、“匍匐 (并)”、“屏藩(并)”、“微未(明)”等 上古是双声,今不是双声,可用古无轻唇音 来解释。 “雕琢(端)”、“超卓(透)”、“池塘 (定)”、“长大(定)”等上古是双声,今不 是双声,可以古无舌上音来解释。 “尔汝(日)”上古是双声,今不是双声 ,可用娘日归泥来解释。 “仓庚(阳)”上古是叠韵,今不是叠 韵(一个韵母为ang,一个韵母为eng) ,可用阳阳旁转来说明。 “芣苡(之)”上古是叠韵,今不是叠 韵(一个韵母为ou,一个韵母为i) ,可 以用阴阴旁转来说明。 反切,是运用双声叠韵原理创造出来 的一种注音方法。前人在分析反切时, 有音和切和类隔切的说法。 音和切,指反切上字和被切字同声母 的切语,如“郎,鲁当切。”中“鲁”与“郎 ” 同为来母字。 类隔切,指反切上字和被切字不同一 个声母的切语,如“椿,都江切。”“眉, 武悲切。” 中“都”是端母,“椿”是知母 , “武”是微母,“眉”是明母。 如运用上古音有关声母的知识,可知音 和切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为古今均双声关 系的字,而类隔切是二者古为双声今非双 声关系的字,类隔切本来在上古音中是音 和切,只是由于古今语音变迁而造成了切 拼困难。 “都”和“椿”用古无舌上音可以说明其 变化,“武”和“眉”用古无轻唇音可以说明 其变化。切韵用这样的切语,说明当 时的语音还未发生这些变化。 2上古韵文用韵例说 韵文都讲究押韵。押韵,是在一篇韵文 的某些句子的末一字或倒数第二字或第三 字用同一韵部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上古韵文中有用不同韵部的字互相押韵 的情况,音韵学家称之为合韵,析而言之 则称为通韵和合韵。 通韵,是阴阳入对转理论的运用,指主 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韵,互相 转化而押韵。例如: 诗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 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异”上古 属职部,与属之部的“贻”押韵,是因为职 之入阴对转可成一韵。 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弑。”中“佑”上古属之 部,与属职部的“弑”押韵,是因为之职 阴入对转可成一韵。 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者乎?”中“衣”上古属微部,与属文部的 “汶”押韵,是由于微文阴阳对转能成一 韵。 合韵,是旁转理论的运用,指主要 元音相近或相同的阴声韵与阴声韵、 阳声韵与阳声韵或入声韵与入声韵, 互相转化而押韵。例如: 诗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 鸣蜩。”中“葽”上古属宵部,“蜩”属幽 部,因为宵幽阴阴旁转可成一韵而押 韵。 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顺德之行。”中“言”上古属元部,“行” 属 阳部,因为阳元阳阳旁转可成一韵而 押韵。 楚辞怀沙“眴兮沓沓,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中“默”上 古 属职部,“鞠”属觉部,因为职觉入入旁 转可成一韵而押韵。 3古音通假 古书中用字情况很复杂,凡是文献中 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 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和“本有其字,又依声托事” 两种情况。 A.“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 即“六书”上的假借。例如: 翁,本义鸟颈毛。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 翁,名曰栎。”注“翁,头下毛。”即用其本 义。假借表父亲,如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 幸分我一杯羹。” 我,本义是一种有柄的锯齿形兵器, 引申义为杀。尚书泰誓“取彼凶残 ,我伐用张。”后句孟子中引作“杀 伐用张”,可知是用的引申义。假借可表 自称,义为自己、自己的。如诗小雅 采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B. “本有其字,又依声托事”的假借 即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先秦时代 对文字的使用缺乏规范,书写者没有使 用其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 的字来代替它,有的书称之为通假。 例如: 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 榖。”中“时”,在句中以本义“季节”、引 申义“时间”等训释都不通,因声求义, 本字应为“是”,是“此”的意思。“时”上 古属禅母之部,“是”属禅母支部,既是 双声,之支阴阴能旁转,又是叠韵,故 上古音近能通。 孟子梁惠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中“直”以本义“不弯曲”,引申义 “正直”、“伸”等训释都讲不通,因声求 义,本字当为“特”,是“仅仅”的意思。 “直” 和“特。” 上古都属定母职部,既双声又叠韵,因 此上古音近能通。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先秦 两汉古书中的通假自然是根据上古的读 音。而汉代以后,文字的使用规范化了 ,社会只承认先秦两汉中的通假字,而 不允许后人再本有其字而依声托事,因 此,古音通假主要出现在先秦两汉的典 籍中,只有学点古音知识,才不难识破 和掌握通假字。 古籍中的通假现象,按借字和本字的 语音关系,可区分为同音通假和近音通 假两大类。 A.同音通假 即借字与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 通假(包括声调不同的通假)。可分为声 符相同和声符不相同两类。 a.声符相同的通假 指借字与本字有相同的谐声偏旁。根据 “同谐声者必同钮,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 论,产生于上古的声符相同的形声字,上 古一般韵部相同或相近,声母也相同或相 近,它们在上古必然音同或音近,可以通 假。 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子为正卿,亡不越 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竟”假借为“ 境”,表国境义。) 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匪”假借为“非”,表否定。)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泽”假借为“”,表贴身的内衣义。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秦 以三军功王之上常。”(“功”假借为“攻”, “常”假借为“党”。“上党”,韩国地名。 ) b. 声符不相同的通假 指借字与本字没有相同的谐声偏旁,但 声母韵部都相同。例如: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 壶。”(“壶”假借为“瓠”,表葫芦义。二字 上古都是匣母屋部字。) 墨子公输:“公输盘之攻械尽,墨子 之守圉有馀。”(“圉”假借为“御”,表抵御 ,阻止义。二字上古都是疑母鱼部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臣闻人主无十 日不燕之斋。”(“燕”假借为“宴”,表饮酒 义。二字上古均为影母元部字。) 史记吴王濞列传:“烧宗庙,卤御物 。”(“卤”假借为“掳”,表掠夺义。二字上 古均为来母鱼部字。) 战国策秦策一:“面目犂黑,状有归 色。”(“犂”假借为“黧”,表黑中带黄的颜 色,属声符相同的通假。“归”假借为“愧”表 惭愧、羞愧义,二字上古同属见母微部字。 ) B.近音通假 可分为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和声韵相 邻通假三类。 a.双声通假 即借字和本字的声母相同,而且韵部 相近。 例如: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甲 本:“百仁之高,始于足下。”(“仁”假借 作“仞”,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二字上 古皆为日母字,双声;“仁”属真部,“仞” 属文部,真文阳阳能旁转。) 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 有则。”(“烝”假借为“众”,表许多义。 二字上古皆为照母三等字,双声;“烝”属 蒸部,“众”属东部,蒸东阳阳能旁转。)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 (“惠”假借为“慧”,表聪明义。二字上古 皆为匣母字,双声;“惠”属质部,“慧”属 月部,质月入入能旁转。) 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 求之。”(“亡”假借为“无”,表没有义。 二字上古皆为明母字,双声;“亡”属阳 部,“无”属鱼部,阳鱼阳阴可对转。 b.叠韵通假 即借字和本字的韵部相同,而且声母 相近,也就是发音部位相同。例如: 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 信也。”(“信”假借为“伸”,表伸展义。 二字上古皆为真部字,叠韵;“信”属心母 ,“伸”属审母三等字,同为齿音,发音部 位相同。)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逑”假借为“雠”,表配偶义。二字 上古皆为幽部字,叠韵;“逑”属群母,“ 雠”为禅母,一为舌叶音,一为舌面后音。 ) 战国策燕策一:“妾知其药酒也,进 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 ”(“阳”假借为“佯”,表伪装义。阳僵,假 装跌倒。“阳”和“佯”上古均为阳部字,叠韵 ;“阳”属喻母,“佯”属邪母,上古都为舌尖 音。) 墨子非攻上:“今至大为不义, 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情”假借为“诚”, 表实在、的确义。二字上古均为耕部字 ,叠韵。“情”属从母,“诚”属禅母,都 是齿音。) c.声韵相邻通假 即借字和本字的声母和韵部都不相同, 但是声母发音部位相同,韵部相邻近。例 如: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齐勺遇于阿,王忧之。”(“勺”假借 为“赵”,表赵国义。“勺”上古属禅母药部 字,“赵”属定母宵部。药宵入阴可对转而 成一韵;古多舌头音,禅母为照系三等字 ,古读舌头音,与定母发音部位同。) 孟子告子:“内则无法家拂土,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拂”假借为“ 弼”,表辅助义。“拂”上古属滂母物部,“ 弼”属并母质部。“滂”与“并”上古均为重唇 音,发音部位相同;物质入入可旁转而成 一韵。)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 不见,归孔子豚。”(“归”假借为“馈”, 表赠送义。“归”上古属见母微部,“馈”属 群母物部。见母和群母同为牙音,发音部 位相同;微物阴入可对转而成一韵。) 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 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假借为“掘 ”,表挖掘义。“阙”上古属溪母月部,“掘 ”属群母物部。溪母和群母同为牙音,发 音部位相同,月物入入可旁转而成一韵。 ) 第三节 中古音 中古音的声母系统 中古音韵母系统 中古音声调系统 一、中古音的声母 唐宋所传的三十六字母,是汉语 声母的最早标目,代表的是唐宋之 际汉语语音系统的声母情况,但不 能代表切韵时代的声母情况。 清人陈澧利用广韵反切来考证 广韵声母系统,把广韵26194字的 452个反切上字归纳成四十类。认为:在 广韵里,三十六字母中,“照、穿、 床、审”应各分为两类,即“庄、初、崇、 生”和“章、昌、船、书”;“喻”应分为两 类,即“云”和“以”;“明”和“微”二母应合 而为一。第一次揭示了广韵的声母 系统和传统的三十六字母不完全一样。 后世学者在陈澧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 究,主张广韵音系有四十一声类。这四十一 个声母可分成如下四系十二组: 1帮系 (1)帮组:帮p 滂p 并b 明m (2)非组:非pf 敷pf 奉bv 微M 2端系 (3)端组:端t 透t 定d (4)泥组:泥n 来l (5)精组:精ts 清ts 从dz 心s 邪z 3知系 (6)知组:知彻 澄 娘 (7)庄组:庄t 初t 崇d 生 (8)章组:章t 昌t 船d 书 禅 (9)日组:日n 4见系 (10)见组:见k 溪k 群g 疑N (11)晓组:晓x 匣F (12)影组:影/ 云j 以O 从中古到近古(元明清),这一时期 汉语共同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共同 语的基础方言由洛阳、开封一带的方言 转变为北京话,北京话后来也成为现代 音的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从中古到现代 ,汉语共同语声母有了很大变化。 从中古到现代,声母有了很大变化,其演变 的主要规律如下: 1.重唇音中分化出轻唇音,即从双唇音中分化 出唇齿音。 2.精、见、影三组分化出舌面音j、q、x,即现 代的j、q、x是从古代的“精、清、从、心、邪”和 “见、溪、群、晓、匣”以及“云”母中分化出来的 。 3.广韵的知、庄、章三组音合流为现代的 卷舌音zh、ch、sh。 4.全浊声母消失,即广韵中的全浊声母,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全部变为清音。 二、中古音的韵母 切韵共一百九十三韵,广韵共 二百零六韵,有的一韵是一个韵母,有的 一韵包含几个韵母。因此它们代表的只可 能是当时的韵部系统,而不是当时的韵母 系统。 清人陈澧切韵考通过对反切下字 的系联来考察研究广韵的韵母系统 ,把广韵中的1200多个反切下字系联 为三百一十一个韵类 。 韵类不等于韵母,韵类和韵母虽然都 要求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都相同,但 是韵类还要区别声调,而韵母不需区别 声调,因此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并不就 是广韵的三百一十一个韵母。 后人在陈澧研究成果的基础,根据归 纳韵母的原则,即凡介音、主要元音和韵 尾相同的韵类,依平、上、去相承归为一 类,入声单为一类,这样可以把舒声归纳 为九十一个,加上入声五十个, 广韵 共有一百四十一个韵母。 广韵的韵母,如不区别入声,也有 九十一个,而现代汉语普通话只有三十八 个韵母。 从中古到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变化很 大,演变的趋势是合流归并,由繁杂到简 化。主要变化如下: 1韵尾合流归并 (1)入声韵消失:广韵音系中有附 带塞音韵尾-p、-t、-k的三种入声韵, 这三种入声韵也叫促声,其他非入音韵也 叫舒声。这三种入声韵演变到现代汉语普 通话都分别失去了塞音韵尾,转化成阴声 韵 。 (2)阳声韵中-m韵尾消失:广韵 音系中有收-m、-n、-N三种收鼻音的 阳声韵尾,而在现代汉语中原-m韵尾都 归并于-n韵尾,只有收-n和收-N的而没 有收-m韵尾的韵母了。其变化也使韵母 的数量减少了。 2韵腹合流归并 韵腹即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从广韵 韵母到普通话韵母,除果、假二韵摄 的主要元音的变化是分化外,其他各摄 的主要元音都是以并合为主。 3韵头由繁到简 韵头,也称介音。广韵中韵母分开 口呼和合口呼两呼,每呼又各分四等,故 广韵韵母系统共分两呼八等,演变到 现代汉语普通话,变成开口呼、齐齿呼、 合口呼、撮口呼四呼,其介音也发生了变 化,由两个变为三个。 广韵的合口呼指圆唇韵母,有元 音性u和辅助性w两个介音;开口呼指 不圆唇韵母,有紧和松i 两上介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呼共有三个介音,齐 齿呼为i、合口呼为u,撮口呼为y;其 中i为古代介音i和的并合,u为古 代介音u和w的并合,而y则是由原来 的iu-或iw-演变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复 合介音。 三、中古音的声调 中古汉语字音有四种声调,这是南齐沈 约、周颙等人的发现,他们随类偶举一字 ,以“平、上、去、入”给 每一种声调 定名。 广韵的二百零六韵是按四声分卷, 以四声为纲的,所以我们知道广韵音 系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调类。中古四声演变到现代汉语 普通话四声,有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 派四声三条规律: 1平分阴阳:指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普通 话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分化的条 件是声母的清浊,即古平声清声母变为阴 平,古平声浊声母变为阳平。例如: 全清:邦(帮)、方(非)、当(端)、 张(知)、江(见); 次清: 滂(滂)、芳(敷)、汤(透) 、 伥(彻)、羌(溪); 全浊: 旁(并)、房(奉)、唐(定) 、 长(澄)、强(群); 次浊: 忙(明)、硭(微)、囊(泥)、 娘(娘)、昂(疑)。 2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声母的上 声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声调变为去声 ;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声调不变。 例如: 并母:陛、部、倍、罢、笨、棒、并 ; 奉母:父、妇、阜、范、愤、负、奉 ; 定母:弟、杜、殆、道、动、断、稻 ; 澄母:雉、杼、赵、朕、丈、柱、纣 。 3入派四声:指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 声,古代入声已经消失,分别派入到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中去了。 分派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 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 清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上声。 例如: a.古全浊声母归阳平: 日(并)、乏(奉)、达(定) 、集(从)、习(邪)、宅(澄 )、镯(崇)、食(船)、十( 禅)、极(群)、侠(匣); b.古次浊声母归去声: 木(明)、物(微)、纳(泥)、 辣(来)、热(日)、逆(疑)、 越(云)、悦(以) c.古清声母归四声: 八(帮)、拍(滂)、发(非)、 督(端)、托(透)、接(精) 博(帮)、福(非)、国(见)、 得(端)、烛(章)、则(精) 百(帮)、匹(滂)、法(非)、 铁(透)、雪(心)、尺(昌) 必(帮)、迫(滂)、腹(非)、 的(端)、榻(透)、各(见) 复习思考题解答 A.下列各组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 中古以后声母不同,试指出其原因 。 撥廢 匙提 桶俑 褥耨 惑域 揉猱 赏棠 油笛 扮纷 燈橙 撥廢:古无轻唇音。 匙提: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桶俑:喻四归定。 褥耨:娘日归泥。 惑域:喻三归匣。 揉猱:娘日归泥。 赏棠: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油笛:喻四归定。 扮纷:古无轻唇音 。 燈橙: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B.下列上古双声词语中古以后不再是双 声,试指出其原因。 蝙蝠 池塘 纷披 长大 匍匐 雕琢 蝙蝠(帮):古无轻唇音。 池塘(定):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 纷披(滂):古无轻唇音。 长大(定):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 匍匐(并):古无轻唇音。 雕琢(端):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 C.用中古音四声到现代汉语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红色旅游策划与党性教育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父子财产委托协议书范本
- 神武项目合作办学协议书
- 私人房产买卖协议书范本
- 碎模板化的采购合同范本
- 网约车转租协议合同模板
- 电器组装代加工合同范本
- 洗煤厂采购合作协议合同
- 终止材料购销合同协议书
- 游戏账号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甲型流感培训课件
- 双人徒手心肺复苏培训
-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 《金融反欺诈与大数据风控研究报告(2023)》
- 2023年荆州市荆州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传播学概论课件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129题含答案)
-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讲义课件
- 建筑劳务清包工承包工价2023全
- GB/T 40861-2021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