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言志”的提出.ppt_第1页
关于“诗言志”的提出.ppt_第2页
关于“诗言志”的提出.ppt_第3页
关于“诗言志”的提出.ppt_第4页
关于“诗言志”的提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诗言志”的提出 一、文字创造中的方法与赋,比,兴的思想萌芽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是在创造文字以 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文者, 物象之本。”然而,象形文 字只是用符号模拟物象的一种最简易的直接描写方 法,它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创作 中的赋的方法。 它们指事有象征意义,会意有比喻意义,大约 相当于后来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方 法。 二、卦象与比兴 易象作为一种占卜的工具,它的主要特点是以 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象征具体的现实事物,这就需要 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毫无疑问,它比文学创作中的 模仿、比喻、象征要复杂得多了。用一种抽象的符 号来表示某种具体的意思,从它的象征作用来说, 与文学创作中的“兴”有相似之处。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强调了“易象通于 诗之比兴”的道理。“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 尤为表里。”如“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观念与 文学的本质特征就非常接近。 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传统之 一。 三、诗经中“美刺”的自觉 诗经中不少诗篇的作者曾明确地表达了 他们写诗的目的,如大雅嵩高云: “吉甫作 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巷伯。”这是周宣 王之舅申伯被封于谢,大臣尹吉甫特地作诗送他 ,颂扬他的德行,是美诗。大雅节南山“家 父作诵,以究王汹,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这是 周幽王时大夫家父讽谏太师尹氏弊政的。尹氏执 政不公,任用小人,天怨人怒。作者说他写此诗 是为了追究幽王身旁的“凶人”,以改变其心,而 达到抚养“万邦”的目的,这是“刺”诗。 上述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作诗意图,在诗 经中是有代表性的,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诗歌中的 美刺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应当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褒贬态度,要以文艺为武器对现实生活,特别 是对社会政治起积极的干预作用。 四、献诗讽刺说与观诗知政说 比诗经稍晚,春秋时期出现了比较正式的 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它们主要保留在国语 、左传等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 两张说法:一是献诗讽刺说,二是观诗知政说。 观诗知政说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左传季札观 乐时发表的评论中。当时诗和乐是不分的。观乐实 际上同时也是观诗,评乐实际上也是评诗,季札的 审乐观诗完全把文艺作品看做是政治状况的反应。 中国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 是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在诗、乐、舞三者之中 ,乐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是三者的核心。 尚书乐记中曾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 况作了一个理论性的总结:“诗,言其志也;歌,咏 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 之。 从以上可以说明诗、乐、舞三者都是人得心志 之体现,但又各有不同的角度与方式。这种以乐为 中心、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况,决定了先秦论乐的 内容实际也就是论诗的内容。而且先秦的诗歌理论 批评实际是从音乐理论批评中派生出来的。 先秦的乐论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儒、道、墨、 法等主要学派都有很多的音乐理论著作,我们现在 研究他们的文艺思想,乐论是最主要的部分,无论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要超过诗论。 五、“诗言志”的提出 一般学者认为目前文献资料有两处最早提到“诗 言志”,一是尚书尧典,一是左传襄公 二十七年,前者记载为舜对他大臣说的话,许 多学者认为不可信。故多认为后者较为可信。襄 公二十七年乃公元前546年,大约是春秋末战国 初期。到战国中期“诗言志”已是一个普遍的观 念。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诗歌理论的” 开山的纲领”。 所谓诗言志,“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 想抱负。“言”的都是一些政治理想。而 “诗”根本是为政治服务的。 中国古代“诗言志”说的实质,就是把文艺看做是人 的心灵的表现,这与西方古代把文艺看作诗对现实的 模仿和再现,是很不同。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影子 的影子”。现实世界是模仿理念世界的,而艺术又是 模仿现实世界的,虽然这都是不成功的模仿,但毕竟 是模仿的产物。亚里士多德批评了柏拉图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