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教育本质.ppt_第1页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本质.ppt_第2页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本质.ppt_第3页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本质.ppt_第4页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本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 中国古代: “修道之谓教”(中庸); “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许慎说文解字 ) 西方: “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苏格拉底语); “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 相调剂” (卢梭语);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 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塔洛齐语); 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赫尔巴 特语); “教育即生活”,“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 具”,教育乃是“人的经验的改造”(杜威语)。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就其广义来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 人的品德和个性等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 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就其狭义来说,教育就是指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专门培养人的学校教育。 一句话,现代的“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 个人的要求以及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 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 性,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 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 “教育”的内涵: 1. 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一书中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 人类产生以前,教育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他 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 ( 英)沛西能 在教育原理中指出, “教育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2. 心理起源说 美国的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学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心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 基础。他在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仿是教育的手段,也 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产生 : 3.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是人类社会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 手段,它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 要。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将教育的发展的阶段分为 生活化教育阶段、专门化教育阶段、扩大化教育阶段和普及化教育 阶段四个阶段。 1.生活化教育阶段: 这是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 生以前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是与人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 年长者便是教师,少年儿童便是学生;教育活动是在社会生活和 生产劳动的过程当中进行的,通过口口相传、示范模仿学习简单 的生产劳动的方法和社会生活的经验等;此时的教育是全民的、 平等的,甚至是终生的。也可以说,它是原始形态的教育普及化 阶段。这就是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专门化阶段,教育活动成了社会 的一种职业。据史料记载,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的宫廷学 校是教育史学界普遍公认的最早出现的学校。我国的夏、商时期正 式出现学校。到西周时学校教育有了较完整的上下系统,以12500 户为乡,设“庠”;2500户为州(或术),设“序”;500户为党 ,设“校”;25户为闾,设“塾”。学记也记有:“古之教者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这个阶段不仅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而且产生了专 门的教育者教师,和专门的受教育者学生。但能够受学校 教育的是贵族子弟和富户人家,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学生主要是学习伦理道德知识和统治管理之术,学校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脱离,并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同时,文字的产生,也大大改 进了教学的方法。 专门化教育阶段。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扩大化教育阶段 主要特征: 1、教育的对象扩大了随着社会的进展,学校教育在此阶段不再 是统治者的垄断物。广大劳动人民为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提高自 己的文化素养,接受专门的技术训练;统治者为获得更大的利润,不 得不让生产劳动者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 2、教育的内容扩大了学校教育不再是只教伦理道德知识和统治 之术,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知识也被正式列入学校的课程,而且 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又走向结合的道路。 3、教育的途径扩大了这一时期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普遍采取了 班级上课制,这是适应教育对象扩大化的需要。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 。苏联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普及国民的教育。尤其是二战后,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主运动的开展,各国都纷纷制订了普及教育的 政策、法令和措施,开始了教育普及化运动。受教育不再是一种点 缀,而是生活的必需,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应 有的权利和义务,为每个公民创造受教育的机会是每个国家和政府 的职责。在现代社会,已不能把一个人的一生分为求学(受教育) 和工作两个阶段,接受教育对一个来说是一辈子的事。即出现了“继 续教育”、“回归教育”和“终身教育”。也就是教育不仅要普及到每一 个人,而且要普及到人的一生。 普及化教育阶段: 第二节 (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一 、 教育与经济 下表为几个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育经费的多少。可见我 国教育经费之少。1985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长到8美圆,到九十 年代也不过二十几美圆,而同期美国为966美圆,加拿大为947美 圆,法国是584美圆,日本为555美圆,新加坡为249美圆。 国别年份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人均教育费 美国19791207美圆17.7%556.68美圆 日本197710.33兆日圆16.5%336.6美圆 西德1976466.91亿马克8.8%311.43美圆 法国19771081.5亿法郎约18%415.38美圆 英国197678.49亿英镑14.3%268.9美圆 苏联1978313.05亿卢布12%164美圆 印度1977255.48亿卢比9.9%4.67美圆 中国1980102亿人民币9.13%5.75美圆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结构和 教育内容 ; 农农 业业工 业业服务业务业 1950年1970年1950年1970年1950年1970年 美 国20%/( 12%) 4%33%32%55%64% 法 国35%17%/( 11%) 45%45%20%44% 西 德24%10%48%48%28%42% 英国6%5%55%45%39%50% 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结构的内部调整: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及组织形式 ;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教学设备 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 电视、电影、电子计算机教学等。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 教育科研也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保障。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 的科研基地和设备,以及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建立等,是产出优 秀科研成果的保证。同时,经济的发展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优厚 的物质待遇,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 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反之,落后 的经济条件则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从而容易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技的必要手段 3、教育对于宏观生产和经济管理的 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4、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及 消费倾向,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教育与经济 (一)、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和德育的内容 教育与政治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 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 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董仲舒 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 2、教育通过传播政治思想,形成政治舆论服务于 一定社会的政治 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与政治 (一)、涵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则较普遍地把它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 ,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 、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二、分类: 文化由文化物质、文化丛、文化模式组成的 文化体系。 教育与文化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 文化对教育目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我国古代同时代的思想家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哲学)观,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就存在着差 异。孟子从“人性善”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保存人善良的本 性,主张“存心养性”,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荀子从“人性恶”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根除人不良的本性, 主张“化性起伪”,说:“涂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转引自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70 页) 教育与文化 2、文化具有非正式教育作用 人们在学校之外也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来学 习和接受社会文化。如书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 众传播媒介,以及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甚至教堂 、寺庙等文化设施都以各自的形式影响着各种社会人 。有的还被学校利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起 着非正式的教育影响作用。而且文化所具有的这种教 育作用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或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面更为广泛,且印象深刻而不 易忘怀,对人的心灵的渗透力非常大。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保存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教育与文化 任何一种社会文化要想传承下去、要想使其富有 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教育途径把这种文化转移到人的 载体之上,使之成为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内容 和手段。这样,文化才能在现实社会中显示出它的价 值与活力。 2、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 创造能力的文化人来实现的。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生 活实践的结晶。文化的创造源于文化的主体人。 教育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把人类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使受教育者具备创造和更新文化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并造就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1、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 2、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 “物”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而“物”的现代化主要依靠科 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必须依靠教育。 “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 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结构中的工作人员 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 现代化的国家”。(A英克尔斯著 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 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页) 3、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高 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基础,但如果不提高人民的 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人民群众仍难以正确地、充分 地行使民主权利。 第三节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 的发展是指骨胳、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吸吸系统 、生殖系统等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 ,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 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 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 育几个方面。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 展。 1、遗传与人的发展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它是指人的机体与生俱有的某些解剖 生理上的特点,它包括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等。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1、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下,发现了两个由狼哺育的女孩 。刚发现时约有七、八岁,其中一个很快就死了,另一个被送到 狐儿院进行教养。开始时,生活习性和狼一样。通过专门培养才 逐渐恢复了一些人性,但很慢。二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学 会行走,四年后只能听懂几个问题,仅仅学会了六个字,学了六 年只学会了四十五个字。十七岁时,她的智力只相当于普通四岁 儿童的水平。(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1期)。狼孩所承受的 是人遗传的基因,但由于后天失去了人类社会的环境和教育,使 它几乎丧失了人的特性。 资料 2、环境与人的发展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潜 移默化作用的外部世界。即围绕在个体周围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这里不包括有目的自觉地对人施加影响的 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政治背景、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等等。这 些都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首先,看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不难窥见。如地理环境对人个性的影 响:有人还对我国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个性作过比较研究,认为南方 人机灵些、含蓄些,北方人憨厚些、直率些,这与南方多丘陵、山 区和水田,北方多平原、高原和旱地有一定关系。再比如北方滑冰 、滑雪运动员比南方多得多,水平也普遍比南方高。这也说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