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讨论 文化是一个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请结合上节课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 想,设想假如你是汉初统治者,在其 刚刚建立时,你会采用哪家的理论? 为什么?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加强,你又会采用什么思想来 巩固政权? 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 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 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牛车。 汉书汉书 食货志食货志 黄老之学 课标要求: (一) 了解黄老之学 有关“黄老之学”的材料: 材料一: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 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 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 材料二:稷下道家(属黄老之学)改造了老子的道,把“ 道”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的总规律,进而依据道之规律,指 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所谓虚静 ,就是使心“无藏”“无求”“无设”“无虑”,不为“忧乐喜怒 欲利”所困,使心灵虚静空明,无执无为。 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其含义是 什么? (2)黄老之学有哪些主要思想?有什么特点? (3)黄老之学与道家有何区别?为什么要采取黄老之学 ? (4) 黄老政治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 含义: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 学说,“老”是指老子思想,二者糅合为一为“黄老之学” 。 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它把虚静确定 为养生的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主张”无为而治” 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原因:客观上: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B.黄老之学与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 影响:保持了西汉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 元气。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 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 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 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国力渐渐增强。 汉初的“无为而治”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 坚实基础。 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大争论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 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公然把老子书说 成是“家人言”,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 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 猪搏斗,幸赖景帝保全,辕固生才免于丧 命。武帝即位之初,丞相卫绾奏请罢免治 申(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 、张仪之学的人,也因窦太后反对,未能 实现。直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以田蚡为 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 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 束。 课标要求: (二)知道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 所取代?能否从黄老之学本身分析其原所取代?能否从黄老之学本身分析其原 因?因? 儒学地位确立的原因儒学地位确立的原因 汉武帝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汉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 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 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 大事兴作。大事兴作。因此,在政治上和因此,在政治上和 经济上需要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需要强化中央集权。这这 时时黄老思想清净无为、与民休黄老思想清净无为、与民休 息息的主张显然已不能满足政治的主张显然已不能满足政治 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 功相抵触。而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儒家的春秋大一 统思想统思想和和君臣等级观念君臣等级观念显然与显然与 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新儒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新儒 学取得了统治的地位。学取得了统治的地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 原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 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 事业的需要。 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我们知道: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在当时仅仅是一家之言, 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而到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则使儒学遭到前所未有的血腥镇压;但到了汉代,一位从 河北广川走出来的思想家却用自已的智 慧征服了汉武帝,彻底扭转了儒学的命 运,把它推上了古代统治思想的巅峰, 这个人就是 董仲舒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董仲舒 新儒学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 秋繁露为人者天地)“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春秋繁露深察民号) 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 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与 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 灾祸。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深化探究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请思考:(1)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现点? (3)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这些思想是如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的? (6)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与孔孟儒家思想是一种 什么样的关系?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 仲舒传 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 原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 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 事业的需要。 形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 之学、法家思想而成。 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 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董仲舒对先 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 “三纲 ”“五常”核心理论,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 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 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 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 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 和文明的主要内涵。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道儒法阴阳 主要内容目的和作用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 “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骨干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 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 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 封建统治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 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 科技文化的发展。 独尊儒术的影响独尊儒术的影响 董仲舒把君权,神权董仲舒把君权,神权(天天)、父权、夫权串、父权、夫权串 在一起,提出在一起,提出“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说。天意授予皇帝,皇说。天意授予皇帝,皇 帝体现天意,神圣不可侵犯。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帝体现天意,神圣不可侵犯。这种新儒学对于巩 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限制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限制 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 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 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西汉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 指出依据。 深入探究: 有道理 。虽然二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 但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文化专制。 汉初 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武帝时 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不甘无为 淘汰黄老 适应并促进 利集权、制地方 巩固练习: 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新儒学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先秦儒学的不满 B 3、汉代的新儒学被赋予的新含义是( ) A 人定胜天 B 无为而治 C 君权神授 D 仁政思想 C 1、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统治思想是( )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法家的法治思想 C 墨家的“兼爱”思想 D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它各个学派消亡 A B C D D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 是 ( )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 6、汉武帝的措施中,对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 了直接作用的是 ( ) 举贤良对策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举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讲授儒家经典 坚决反击匈奴 A B C D C 7、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理论基 础 的主要是( ) A “春秋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A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 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 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 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C 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D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C 作业: 优化设计第3课“同步测控” (C层次班级只做选择题)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统一”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 儒家道德观点。 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 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 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 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 田、薄敛、省役。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和 废除盐铁官营主张,这对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 民力,保证农时,使土地和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结合,以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在 当时有进步意义。 4) 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董仲舒对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 “三 纲”“五常”核心理论,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 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 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 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 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 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 “天人感应”对专制集权体制的影响: 1) 1、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首先强调君权神授。人主在政治中居于绝对权威地位 。这就是将君权神秘化。这样就在思想上、观念上肯定了专制集权体制的合理性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更有利于从政治和精神上控制百姓。 2、 另一方面,董仲舒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 上还有良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协议解除协议书
- T∕DEFA 003-2025 黑木耳菌渣栽培元蘑技术规程
- 文物租借保护协议书
- 书印刷设计合同范本
- 敬老院劳务合同范本
- 木门及家具合同范本
- 文制作服务合同范本
- 书店合伙协议书模板
- 职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时间管理)
- 2026-2031年中国牛奶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努力才会有收获课件
-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2523号)
- 清末新政内容讲解
- 2024北京八十中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煤炭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划分标准NBT 11112-2023
-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测定讲课文档
- 桥墩安装防撞设施方案
- 防雷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院资金存放管理办法
- 航天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使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