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术数看传统数学.doc_第1页
从中国古代术数看传统数学.doc_第2页
从中国古代术数看传统数学.doc_第3页
从中国古代术数看传统数学.doc_第4页
从中国古代术数看传统数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国古代术数看传统数学摘要: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里,数学与术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以周易和奇门遁甲的一些浅显原理对数学的应用为例,从中国古代术数的角度出发,探究传统数学的内涵及其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并对术数思想文化做了一些研讨。关键词: 数学,术数,周易,奇门遁甲引言:数学在其早期发展历程中,曾一度与哲学和文化混杂,被视为某种神圣的学问。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数学都曾经为一些神秘学或宗教所用。在中国,术数作为一门神秘莫测而又博大精深的传统学术,也曾广泛地应用了许多数学原理,其产生和发展无不与当时的数学水平密切相关。到今天,虽然我们不必尽信术数之辞,但从术数的角度,把握传统数学的内涵,窥测中国古代数学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当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正文:一、传统“数学”的内涵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字典对“数”的释义: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 2.几,几个 3.技艺,学术 4. 规律、命运。可见,“数”并不等于“数字”,并且还含有规律、命运等意义。汉书律历志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可见,算数与所谓“性命之理”,也就是“算命”是有密切关联的。这是为什么呢?现代人一般只是把计数和运算当作数学的全部内容,所以人们在研究数学史的时候,往往是从记数的符号和方法等开始,然后研究重要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的发展,再就是看古代一些近于现代数学的定理、公式等的发展历程。现代认为,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但是,古代中国人并不是这样看待数与数学的。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 “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其用本太虚生一,而周流无穷,大则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物,类万物, 讵容以浅近窥哉?”; “今数术之书,尚余三十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专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歧二。”由此可见,这里将数学明确地分为了两部分。其中“内算”大体就是指“术数”,主要指天文、历数、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等;而“外算”则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正如九章所载之类。现代对于传统数学发展之研究,多是侧重于其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划分术数一类中,对“数学”的定义是:“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 又提到“中惟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这说明“术数”的内涵里也有以数字运算为主的“数学”。至于 “术数”,则是泛指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术,指法术(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算术是用来推算的方法。故古代所言术数与数学是相通的,不可以将它们截然区分开来。事实上,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我国古代把它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这“数学”二字,还是当初翻译西方著作时自“术数学”三字中截取的。在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数”,就指的是算术等技艺,虽然它独立为一科,但被称为“小艺”。传统数学真正的内涵,在于上述所说的“大则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物,类万物”两方面。二、周易与数学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在许多地方都表现出它独特的思想与智慧。这里我们只讨论它对数学的一些浅显应用。在数学方面,最明显的可能就是其六十四卦了。而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系辞上) 这是周易中相当著名的一段话,表现了易学对于宇宙生息变化规律的独特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易之数学的运动规律。易学认为,大道至易至简,这些规律是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或者数字表现出来的。它的哲学基础是阴阳学说和气本论。按照易传的说法,整部周易是一个天地模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而具体到六十四卦的阴阳消息理论,可以看作是以数字的变化模拟天道运行,并赋予数字以符号意义与哲学内涵。与之相关的,古代数学家均认为河图与洛书是数学的起源。此二者也是以简单的数字和图画,表示出天地运行的至理。 【图1】 河图 【图2】 洛书如图,二者与周易关系密切,更揭露了易学中与数字相关的内容:河图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易经系辞上) 而洛书中显示了一个3*3方格的数字排列,横纵斜数字之和皆为十五。用现代数学语言说是三阶幻方,而正是它奠定了八卦九宫数的基础。易传里说,易有四个方面的伟大之处,即“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其中卜筮较多地体现了数字的运用。具体原理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易经.系辞上) 而“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易经系辞上) 由此可见,这里面不仅有哲学上的联系与附会,而且包含了一些对概率、余数等数学思想的应用。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数学计算模式;用算学结果分析卦与爻的变化关系,而这些也是可以在“数”的内涵中得到表达的。北宋易学家邵雍说:“七七四十九,大衍之用数也大衍之数,其算法之源乎?是以算数之起,不过乎方圆曲直也。乘数,生数也;除数,消数也。算法虽多,不出乎此矣。”由此可以再一次证明,“算学”与术数关系十分密切。三、奇门遁甲与数学奇门遁甲与六壬、太乙并称为“三式”,曾号称“帝王之术”“不传之秘”,为除易经外的主流预测学之一。其主要测算方法是用四个依次序穿在一起的圆盘, 配合一些“奇子”,以四柱为输入的信息旋转盘,由盘上标注的八卦八门九星等组合方式判断吉凶形势。这样利用许多相关元素的排列组合出运算结果,可以视为一种数学运算,而盘所代表的空间与四柱所代表的时间联合,可以视为一个时间与空间的数学符号体系模型。从历代人对其的重视来看,它可能也颇有预测精准之例。其准确与科学性暂且不论,这种思想无疑是可圈可点的。此外,在其运用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术数的基本概念,如天干地支等。我国很早就采用干支记时法,后来与历法、术数结合,配合上八卦、五行等,演变出一系列规则属性。(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是干支的循环排列组合,同时暗合六十进位计数法。干支可认为是一种时间记数和表现宇宙时间周期规律的体系;而且在宇宙万物的宏观、微观上都有全面完整的表现。所谓“四柱”就是年、月、日、时都用干支表示,每位两字,合起来就是通俗所说“八字”。六十甲子循环不息,象征宇宙周期循环往复之至理。所以,天干地支既是一种时间记数方法,又是一种宇宙时间观,不应加以全面批驳。有些人以“抽屉原理”来反驳八字测算之不准,却不知真正术数测算岂止这些皮毛,而那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也远远不是那些“算命先生”所能企及的。而如果仅仅将干支视为数字符号,就错过了其文化内涵,也不利于对其整体规律的把握。四、进一步思考术数长期以来被斥为“封建迷信”而少有人习,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复兴,术数也逐渐的受到关注,尤其是易学热的兴起,使许多人重新思考它们与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并从中得到启示。其实在中国,最古老的科学是实证科学,比如说中医,以及预测学之类。它们主要通过哲学的把握、推理,让结果来证明推理是否正确。而所谓现代科学,实际上主要是西方科学,它是通过实验与严密推理的途径来证明其理论的正确。当今有些人只是根据其推理基础不确定,就妄下定论说术数全是迷信,这无疑是片面的。毕竟术数绝不同于打着它旗号的江湖骗子之流,它是有其严密体系与深刻思考的。到今天,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