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0年半月谈(申论范文 公务员考试必备).doc_第1页
[精品]2010年半月谈(申论范文 公务员考试必备).doc_第2页
[精品]2010年半月谈(申论范文 公务员考试必备).doc_第3页
[精品]2010年半月谈(申论范文 公务员考试必备).doc_第4页
[精品]2010年半月谈(申论范文 公务员考试必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本文由et3号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外资利用问题 利用外资”背景: “利用外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 2006 年底,全国累计实际使 用外资金额达 6508 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 200 个,世界 500 强企业约 470 家在 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 750 个。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我国仍是对跨 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吸收外资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效弥补了我国国 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增加了国家税收,加速了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我 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吸收外资,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法律体系的建设。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基本方 针。 利用外资”面临的问题: “利用外资”面临的问题: 应当看到,当前吸收外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外资仍然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服务业吸引外 资的比重较低;外资集中在中低档加工制造环节,研发特别是原创性的研发投入较少;部分 外商投资于高消耗和污染性的项目,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外商投资区域布局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占全部外资额的比重仅为 13%, 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地区, 如不能有效改变这一状况, 将有可能加大我国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三、一些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仍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的情况。将吸引外资和 gdp 增长 一同作为政绩考核指标层层下达,在吸收外资方面有一定盲目性,也存在区域间恶性竞争、 不计成本招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滥用优惠政策等现象,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如何“有效利用外资” : 如何“有效利用外资” 一、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鼓励外商 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 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 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 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的金融、物流、信息技术、软件及技术研 发等现代服务业。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 加速培育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务外包企业。 鼓励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服务外包业务 的重要承接地。 三、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继续办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加 强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投资促进援助工作,在信息交流、项目推介、技术 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 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 四、 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 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 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 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 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从全球范围的国际直接投资看,以并购 方式投资的所占规模超过 70%,在我国吸收外资中,跨国并购所占的比例约占 5%左右,外 商直接投资仍然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 因此, 我们要适应全球跨国并购加快发展的趋 势,抓住跨国并购给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吸收外资方式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更 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六、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 能。目前审批事项过多、程序复杂、服务不完善,仍然是影响吸收外资环境的主要问题。因 此,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 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 一些地方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层层分解下达指标的做法, 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必须切实加 以纠正。 七、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企 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 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 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 “保护知识产权”背景: 保护知识产权”背景: 当前,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胡锦涛主席强调: “加强知识产权 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迫切 需要,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 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 ”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 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按照国际规则,对知识产权相 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改, 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 使得知识产权保护 的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工作也在逐步加强,形成了行政保护 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 我们应该看到, 不少地区和领域仍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 为,有些还较突出。许多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知识产权意识淡 薄, 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对侵权行为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 认为保护知识产权 是“要了面子,丢了银子” ,保护知识产权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执法体制不够完善, 部门职能分割, 监管交叉和真空并存, 执法部门普遍面临着经费不足、 执法手段落后等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的有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知识产权保护申诉和诉讼时间长、取 证难、赔偿金额低,不利于权利人积极维权。这些都成为了当前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面临 的主要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知识产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 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 目前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个左右,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以上, 研发投入占的比例一般在以上, 自主创新在以上。 其背后一个极为重要的 支撑,就是他们都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发明创造能得到应有回报。在这方面, 我们正面临着紧迫任务。年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排名中, 我国由年的位降至位,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科技竞争力由 年的位降至位。 如果不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无从谈 起。 二、保护知识产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亿人口、资源短 缺的大国,经济增长绝不能长期依靠耗费资源来支撑。必须加快技术进步,这是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所在。 知识产权保护, 是加快技术进步的经济动力和制度 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施知 识产权战略,提高我国竞争能力,完成从“中国仿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 转变,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保护知识产权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靠形成良好 品牌,二靠研发优质产品。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才拥有竞争优势。如果盗版、假冒等各种侵权行为泛滥,企业就不会讲信誉,重质量;消费 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不敢买,不再买。保护是向“智慧之火”添加的“利益之油” 。没 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终将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抛弃,是没有发展出路的。 四、保护知识产权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对 知识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保护知识产权是世贸组织 规则的重要内容。 中国成为世贸成员以来,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知识 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与司法状况,并以此作为评估中国兑现承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 程度上说,能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评价中国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有效地保护国 内外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 “引进来”与“走出去” ,才能保障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的长期有效实施。 保护知识产权” 如何 “保护知识产权” : 一、强化执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盗版行为,打击商品交易市场的 商标侵权行为,加大对侵犯专利权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加 强展会知识产权管理。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针对当前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有关法律法 规,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打击力度。要研究解决侵权违法所得数额计算标准、约束滥用知识 产权行为以及企业名称、 商标和标志模仿知名度高的商标等问题, 推动遗传资源、 传统知识、 民间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三、 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 要完善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 建立跨地区的案件移送、 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工作机制。开通中英文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搭建具有信息服务、案 件督办、数据统计、状况评价、监测预警等功能的工作平台,实现执法协调机构、行政执法 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有机衔接。 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与国内外权利人的沟通协调,及时提供 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 在企业并购、 技术交易等经济活动中强化知识产权审 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防止知 识产权滥用。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五、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作用。 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 律和维权活动,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依法拓展服务领域、提 高服务水平。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整顿和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 六、加强宣传和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 不断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 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 动。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典型侵权案例。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 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把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 普法内容,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高等院校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 “公民道德建设”背景: 公民道德建设”背景: 2007 年 9 月 20 日,是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也是我国第五个“公 民道德宣传日” 纪念日前夕, 。 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 “助人为乐模范” 、 “见义勇为模范” 、 “诚实守信模范” 、 “敬业奉献模范” 、 “孝老爱亲模范” 云集首都接受表彰, 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 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 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 来。 但依然有一些地方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丑 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现象屡 禁不止; 一部分人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观念淡薄, 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 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 对于在全社会大力 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作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 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支撑,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自主意 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诚信建设, 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 中遵守契约,重信守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 整,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 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 一些消极影响,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和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我国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这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扩大视 野、增长见识、活跃思想,更好地吸收借鉴国外道德建设的有益成果。与此同时,又必须看 到,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和西强我弱的总体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西方敌对势力 把我国作为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标,加紧与我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 文化相互激荡, 西方国家腐朽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一部分群众 产生负面影响。 这就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化、 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应对外来腐朽文化 的冲击,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把全体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重大突破不断 涌现,对人们生产生活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手 段,开辟了社会精神生活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同时,也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特 别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 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 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引导, 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四、 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近 30 年的发展, 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 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 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 而且随着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人民群众还会对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五、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 大变化。 仅就公民道德建设对象而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进城务工和外出经商人员日益增多, 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我国步入老龄社会, 关爱老年 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加强这些组织从业人 员道德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和客观环境的改变, 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问题日益突出;还有随着宗教的迅速传播,信教群众的道德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等等。面 对这些情况,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对滞后,工作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方法 手段滞后、 基层工作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这就要求准确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 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切实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公民道德建设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 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 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 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 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要广泛开展讲文明 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 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 济秩序,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下决心遏制工程建设、 商贸餐饮、医药卫生、电信通讯、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 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 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 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 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 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 道德规范, 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一切精神文化产品, 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 会正气。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 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 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 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 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 追求和创造美好生 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 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 德风貌的文艺作品, 给人以鼓舞和启迪。 文化、 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 展演、 展播、展示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 文化阵地, 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 利用重要节日、 纪念日、重大事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 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和法制 宣传教育。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 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制定 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 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 各地各部门 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 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要重视修订完善各种新 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和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既要体现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同有 关法律法规相统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 行,易于监督。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 与道德建设的过程。 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 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 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 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激励机制, 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追求真善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新闻、出版、文 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要形成监 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 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在 黄金时段开设道德栏目,对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评议。社区、农村、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依靠 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议活动。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 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通 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 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 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 建立健 全领导责任制。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 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工会、共青团、妇联 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 设的合力。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背景: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背景: 垄断, 在法律上是指特定的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 或行为。也就是说,在特定市场内的市场主体追求最大的垄断利益,或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或 利用特许经营权,或者与其他经营者合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排斥其他经营者进入同业 市场,从而损伤消费者权益,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 垄断分三种: 一是自然垄断, 即对关系公众利益有限资源的独占和国有独资经营导致的垄断。 二是市场垄断或经济垄断。 在竞争性领域中, 少数市场主体通过合谋行为或市场兼并控制行 为形成的垄断。 三是行政性垄断, 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直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和经营形成的垄断。 改革垄断行业的重点是改革行政垄断。 行政性垄断可分为区域性行政垄断和行业性行政垄断 两种形式。 现在的垄断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它们借助于对本行业的管理特权和实际控 制力量,掌握市场资源与销售份额。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第一,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当垄断者真正垄断这些行业以后,控制产量,抬高价格,谋取高 额利润,限制可能的竞争进入市场等行为方式的出现是必然的。 第二,与竞争性经营相比,垄断行业缺乏技术进步、改善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阻碍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垄断者将通过限制新的竞争者进入来控制整个行业的生产和经营, 取 得最大的利润。 第三,垄断增加了开放市场与引入竞争的成本和难度。 第四, 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行政性垄断引发的行业收入的巨大差异与各部门行业之间收入的 不平等,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从行业平均收入的统计公布看,人均收入排名 前十位的大多是垄断性行业。 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反过来又成为抑制资源流动与竞争, 强化 垄断的动力,造成新的收入机会的不平等。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的问题: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 垄断行业改革的范围和层次还比较窄。 一是目前的改革尚仅仅集中于带有网络性质的自 然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民航、油气、城市供水(热、气等)、铁路、邮政等行业。但一 些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商品(如食盐)、满足国家增加财政收入需要的商品(如烟草)的专营等, 其垄断特点比较突出。 二是已经开始改革的行业还停留在行政性拆分的层面, 尚未形成规范 化的准入制度。 二、 垄断行业进行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部分行业呈现出从独家垄断转换为地域性 垄断的倾向,竞争逐步演变为软预算约束的国企之间为强化市场垄断地位而进行的恶性竞 争,政府管制的改革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三、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垄断行业中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明显滞后,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 重点和难点。 四、监管制度改革刚刚起步,政府职能亟待转变。一是除电力外其他垄断性行业均未建立明 确、独立和专业化的管制机构,责任主体不明,职能分散,管制低效果。二是政府管制职能 并没有随着市场化改革而改变, 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问题仍很严重。 政府对相关管制机构缺 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许多领域的管制职能没有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明确授权, 管制无规可循, 人为因素大,决策过程透明度低,寻租风险加大。 五、普遍服务等配套制度安排不到位。铁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提供基础产品和服务 的特点,决定了相关企业必须提供普遍服务。但是,如何调整原来普遍服务支出采取内部消 化的方式,建立合理的普遍服务提供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对策: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对策: 一、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 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新型电力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当前应巩固 已有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重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 后、 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 则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主 要任务是:一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二是加快电 力市场建设, 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 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 力市场监管体制。2005 年国务院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主要包括:重组邮政 监管机构,组建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完善普遍 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下一步重点是继续贯彻落实好邮 政体制改革方案, 进一步完善邮政监管体系。 通过改革重组, 电信市场初步建立了不同规模、 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目前,基础电信领 域有六家全国性运营商,增值电信领域有 17000 多家经营者,其中 97以上含有民营资本。 要根据当前电信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继续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措施。 铁路行业改革重点是 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二、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目前,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普遍引 入竞争机制,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全方位开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下一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以分类改 革为原则。改革的重点:一是培育规范竞争的市场主体。加快对传统国有企业的改造,使之 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二是营造有效 竞争的市场结构。 实现这一目标模式, 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 管制自然垄断、 反对经济垄断。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进程, 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 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 心,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把形成科学合 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纳入其中。 四是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与退 出的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运行安全监管、竞争秩序监管,并建立相对独 立、专业的监管机构。通过有效监管,既确保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安全,又充分发挥市场机 制的基础性作用。 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一是进一步深化垄 断行业改革,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构造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加快垄断 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动相关行业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 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竞争性 行业一般不要建立国有独资企业, 同时尽可能消除非国有经济准入的障碍, 以确保能够充分 竞争,防止经济垄断的形成。对于由于竞争形成的经济垄断,则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处 理。对于部分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在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前提下,应当允许非 公有投资者以参股形式进行投资, 并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的领域和环节,则从各方面加强政府监管,以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铁老大、电老虎现 象的发生。对于一些公益性的行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同时加强政府规制,既要 保证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收益,又要防止造成垄断,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二是实现投 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对一些盈利性的运输、通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应 根据条件成熟程度,逐步地、普遍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对于能够改造为规范股份公司的,应 争取早日上市。对不能整体改制的企业,应采取分类、分解的办法,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造。 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应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 分阶段实现股份制改造。 在条件成熟 时,应扩大社会债券发行的范围,以多种形式实现垄断行业投资的社会化,为垄断行业的股 份制改革创造条件。推行股份合作制。它主要是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或个人)与政府授权的 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 并按协定比例出资和占有股 份。此种形式,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投资者对投资的信心,由于有私人资本的参与 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背景: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背景: 土地沙化是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 万平方公 里,占国土面积的,分布于个省份的个县。沙化土地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分布于个省份的个县,影响全国近亿 人口的正常生产生活。土地沙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而且破坏农牧业 生产条件,加剧沙区贫困,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的问题: 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的问题 防沙治沙工作 一、沙化危害现象突出,沙化面积范围广。目前全国沙化土地面积高达 174 万平方公里,占 国土面积的 18.1%。土地沙化吞噬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制约着沙区经济发展和农 民增收致富, 冲击着工农业正常生产和交通安全运营, 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 康。去年春季我国出现了 18 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 11 次,影响范围 广,危害程度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凸显了土地沙化形势的严峻性。 二、沙化有局部扩展的趋势。虽然全国土地沙化趋势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地沙化 仍在继续扩展。青藏高原、黄河首曲、石羊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等地区土地沙化面 积仍在增加,致使当地生态状况持续恶化,且日益严重地威胁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另外,全 国还有近 32 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三、现阶段的沙化治理难度很大。在全国现有的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还有 50 多万 平方公里。如果按现有的治理速度,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治理。特别 是下一步需要重点治理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更重,自然条件更差,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四、治理成果脆弱,极易反弹。一些已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开始恢复,稳定性差,如果得不 到有效巩固,土地沙化极易反弹,就会前功尽弃。一些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后,后续产 业没有发展起来,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就会导致毁林开荒、毁草种粮回 潮,再次造成土地沙化。 五、人为隐患依然较多。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的 要求日益提高。沙区生产方式落后,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问题较 为严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相当突出。另外,一些地方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措 施不力,执法不严,破坏生态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六、全球气候变暖给防沙治沙工作增添的更大压力。过去 100 年,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受此 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蒸发和干燥度呈增长趋势,冰川面积持续减少,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绝 大多数湖泊水量入不敷出,正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干涸消亡,成为新的沙尘源。未来 100 年,全球气温仍将持续变暖。这不仅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而且 可能使干旱区范围扩大、荒漠化加重。持续干旱将威胁现有植被的存活,也增加恢复植被的 难度。这表明,今后我们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复杂的局面、更 加繁重的任务。 “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意义: 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既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 第一, 这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土地沙化是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和重大 隐患。只有把土地沙化问题解决好,国家的生态安全状况才能好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 发展才有保障。 第二,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防沙治沙,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促 进生产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 第三,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沙区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众多,生态环境脆 弱,经济发展滞后。只有尽快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加快沙区经济发展,才能增进沙区人民福 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这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应尽义务。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是我国政府对 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树立我国对国际事务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 进一步巩固我国的国际地 位,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必须加强防沙治沙。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这是遏制沙化土地继续扩展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预 防发生土地沙化最经济的途径。对依法划定的封禁保护区,要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通 过大自然的自我修复,逐步形成稳定的天然荒漠生态系统。在牧区要推行草原划区轮牧、季 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制度,推行舍饲圈养和退牧还草,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草地植被。在生 态状况极其恶劣,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实行封禁保护, 关键是要妥善安排好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他们退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土地沙化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气候变化的因 素,也有人为破坏的原因。防沙治沙要控制源头,综合治理,狠抓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 方式转变,以调促防,以转促治。要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沙区设施农业,切实改变一 些地方滥开乱垦、粗放经营的做法。调整沙区能源结构,扶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加强沼气 等生物质能源建设,减轻沙区生活用能对植被资源的依赖,防止因滥樵滥采破坏沙区植被。 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 处理好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关系, 科学合理安排生活、 生产、生态用水,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中央和地方都要采 取有效措施,以治理工程为依托,切实增加投入。针对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的实际, 要尽快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点治理工程, 加大对青藏高原等沙化扩展地区以及东北西部荒漠 化地区的治理力度,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状况,尽快遏制沙化扩展和土地退化。要继续 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沙化防治和小流域治理 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保障投入,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要扶 持建设一批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 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搞好工程治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技术 规程和标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这是推进沙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沙治 沙的一项重要任务。沙化土地既带来危害,但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治理好了可变害为宝。防 沙治沙工作要坚持把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沙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具备条 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沙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特别要扶持发展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 场前景好的沙产业项目。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带 动沙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沙区自然条件恶劣,保护和增加植被极为困难,必 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要鼓励科技人员发扬创新精神,针对防沙治沙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适宜不同类型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 抗碱、抗病虫害植物良种,以及先进适用的造林种草技术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 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示范点。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农牧民群众 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防沙治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防沙治沙,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尽快制定和 完善防沙治沙法的配套法规,健全防沙治沙法律体系。加强防沙治沙执法能力建设,充实执 法监管力量,明确执法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 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 对于造成严重沙化的 典型案例,要予以重点查处和曝光。要加强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沙区植被 的意识和履行治沙义务的自觉性。 七、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推动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能够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 防沙治沙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要继续实行“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延长沙化土 地承包和租赁期,将生态治理任务和管护责任承包到户、落实到人。要认真执行好现行防沙 治沙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等途径加大对防沙治沙的信贷支持。 要保障治理者合 法权益, 治理后的沙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区森林资 源要给予投资治理者合理补偿, 治理后的沙化土地被征占用或划定为自然保护区、 封禁保护 区的应予以经济补偿。 研究探索由政府出资收购沙区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的相 关政策。 八、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地沙化的动态及成因, 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要健全土地沙化监测体系,制订监测技术规范,增强监测装备实力,提 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为防沙治沙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好重大沙 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沙化 监测,掌握土地沙化动态变化情况,定期发布监测结果,为评价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各地防 治成效提供客观依据。沙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防治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背景: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 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政府工作 的目标。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建设饮水工程, 重点解决了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吃水困难 问题,但仍有一些地区的农村饮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工业污染、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 量超标以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 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初步调查显示, 目前全国农村无法得到 或负担不起安全用水的人口 3 亿多人,其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约有 6500 万人,饮用苦 咸水的有 3800 万人。 据了解,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 劳动能力;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长 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含量严重超标的地区,易导致疾病流行,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血吸虫病近几年来 呈增长趋势, 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 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农 村稳定,成为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 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 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 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 3 亿多 人饮水不安全, 高氟、 高砷、苦咸、 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 季节性缺水、 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 要。 二、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 设施, 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 生活和生产等切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