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学问的气象袁行霈 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选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 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粱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速。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对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道德的高尚。为人正直、诚实、刚强,方能不随波逐流,而勇于坚持真理。如果叉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就更加不同了。读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十分佩服其渊博与精审。余先生积毕生之力,指出纪晓岚多处疏漏舛误,但在序录中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辩证也易,何者?无期限之促迫,无考成之顾忌故也。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这段话在宽容中透出恢宏的气象,令人敬佩!对后进晚辈爱护提携不遗余力,也是大家气象的表现!偶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收有蔡元培先生手迹六件其中四件是介绍别人出版著作的,而且有三件讲到版税问题。其措辞如:某君“寒士,版税实缓不济急”;“如贵书局能与预玎发行”。使某君“不必再分心于经济问题,则深为感荷”;“寒士打算,殊为可悯”;等等。我一边看他的手迹一边想象他的心肠,感动之余曼增加了几分钦佩。1下列关于“气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诗讲究气象,这个气象以诗的风格雄浑飘逸为上,气势恢宏。有气象的诗境界高远。 b傲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是指学问的格局与境界。学问有气象则自能使人 信服。 c做学问者也要有气象。这个气象指做学问者的学术视野与格局,也指做学问者的品质。 d学问气象的形成取决于学问者的个人道德修养。道德高尚者其学问自然精深且有 气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米形容做学问,是指收集材料、辨析材料,融会贯 通,尽为己用, b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开山之功,并总结了王国维的三大功绩,认为其著作转移一时之风 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c余嘉锡认为纪晓岚会编纂四库全书,但不会辨证舛误,仍比自己强得多。自己虽会辨 证,却不能为其提要。 i)蔡元培的手迹中多次讲到版税问题,希望出版方能及时发放版税,这显示了蔡元培作为 一个学者的气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问的气象不在于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小的也能气象非凡,如陈寅恪的柳如是别 传。但题目大的更容易有气象。 b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做学问时,总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并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 且能做到“万象为宾客”。 c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往往能开山立派,确立规则,发凡起例,树立典范。王国维先生的治 学三规则已成治文史着的圭臬。 d有大家气象的学者为人正直、诚实、刚强,具有这样的品质方能坚持真理及做学问的方 向,这样的学者宽容而悲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养,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的说这是我的职责。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唐薛稷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成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成阳:即都城长安。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8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5分)9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都有哪些忧思?(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 (2)季百醑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运用这个典故的诗句是 “ ”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老作家是在生命的最后当做“收山之作”来写那部长篇小说的。闭门谢客,十年磨砺,当六卷本二百多万字的小说最后封笔的时候,他想想自己的生命之灯是否也快熄了。想一想,十年来,天天忙于写书,犹如与世隔绝,竟再也没有踏上街道。出版社的人拿走书稿后,老作家决定出去走走。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先是说问他一下路,而后就说自己是来这座城市工作的,把工作的地址丢了,一天下来钱也花完了,小孩子很饿没吃饭。老作家当即拿出十元钱让他们去吃饭。没有走出六十米,老作家就看到一个脖子下挂着牌子的孩子,站在街边,说父母有病,自己没钱上学,求好心人相帮。老作家的老眼竟泛起一层潮雾,他没想到在这儿竟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相遇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五十元钱给了这个孩子。想着那个失学的孩子,他的心里不好受,一边走还一边喃喃自语。突然,一个穿着很不错的青年女子挡在他面前。女子一副为难而不好意思的表情,老作家瞧着她问有什么事。她似乎犹豫再三才下了决心说似的,原来,她去别的地方办事,转车到这儿,没想到钱丢了,没办法回去,看老作家能否帮帮她,有个车票钱就行,还让他留下地址,回家后就把钱寄来,只是“借”。也是的,出门不容易,一分钱困倒英雄汉的事多了。老作家一问原来需要四十多元钱,好吧,老作家就拿出五十元给了这女子。老作家遇到了一位因交通事故死了儿子来城市告状的老人,背着脏兮兮的行李卷,一副走到哪儿就住到哪儿的样子遇到一个残疾儿童没有饭吃了,或是要看病了什么的与一位穿着很体面的小伙子相遇,小伙子手里拿了一封已经写好的电报,说是来这儿办事,钱丢了,想找他帮忙就是十多元的电报钱。老作家没想到,在他一个个遭遇这些人的时候,手里的钱早已送完。这时,老作家身上嘟嘟地发出声响来。原来他写作时养成了每天在自己的小院里散步的习惯。老伴儿怕他出事,就专门为他买了个传呼机,也只有老伴儿和两个儿子知道号码,平时几乎没响过,老作家甚至都忘记了还有这个玩意。老作家拿出传呼机一看就急了,原来老伴儿发病住院。这可怎么办?他急忙返身才发现早走出很远的街道,至少乘公交车也有五六站了。他一边摸钱一边拦的士,可是他发现自己分文皆无。当然,出租车仅仅开出去不到五十米,司机就让他下车,并说,没钱坐什么车呀。再想解释什么时,出租车早一溜烟开走了。老作家跑步赶到公交车站牌下,要先投币,他无奈地站在车门口说自己的钱刚才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他要坐车回家,家里他的话没说完,公交车的门便“咣”的一声关了。他好像还听见司机说了一句,这种人见得多了老作家想用公用电话只花几角钱打个电话老作家拦了一个蹬三轮车的老年人老作家拦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老作家与刚才他给过拍电报钱的人相遇,那人还在那儿向别人要拍电报钱老作家的额头上早就汗流如雨。他开始跑步急跑不足一百米,加上刚才的一系列遭遇,他开始感到头晕眼花,五脏翻滚,只好一下子就蹲下来。可是没有谁问他一声,最多是回头多看他几眼。当那个手拿一串红红的糖葫芦的小女孩,跟着爸爸从老作家面前走过时,她问了一声:“老爷爷,你怎么了?”可是,她的话没说完,爸爸已严厉地训斥她了:“不要跟陌生人乱讲话,瞧他那样,也是个骗子。”老作家的心里似刀剜一样地痛。而后他的眼睛望着天空,他想象不出,现在的人为什么都成了这样?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那就是“听天由命”吧。“老爷爷,你是饿了吧?给你吃串糖葫芦吧”一个童声打断了他的思维。老作家看着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她一定是偷偷地或是强行挣脱了爸爸的手跑回来了。老作家眼里放出了亮光,流下两行热泪。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那种想象中的东西了(选自小说集最后一颗子弹,有删减)(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第三人称讲述了老作家上街的遭遇和他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揭示下层市民既可恶又可怜的生存现状,并暴露了他们虚伪丑恶的灵魂。b小说开头交代老作家为完成“收山之作”十年“没有踏上街道”,暗示作家对外界的变化缺少了解, 同时也为后面写他接连受骗作铺垫。c老作家帮助了“父母有病,自己没钱上学”的“一个脖子下挂着牌子的孩子”,这一情节既表现了作 家的美德,也顺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d小说写公交车司机拒绝帮助老作家后说“这种人见得多了”,这一细节透露出司机的冷漠麻木,也暗示了作家之前接连受骗的必然性。e“瞧他那样,也是个骗子”这句话给了老作家心灵沉重的打击,他对人性的沦落已经彻底绝望,只好“听天由命”,不再作无谓的追寻。(2)小说中老作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3)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三处简要分析。(6分)答: (4)小说以小女孩给老作家糖葫芦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 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 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 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 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 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 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 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 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 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 始的。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 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 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 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 畏惧的品质。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 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 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 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 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 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 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 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 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 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 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 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 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 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 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 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b.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1962年到1982年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c.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d.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 农民种庄稼,他别无选择。e.陈忠实忍受了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2)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6分)(3)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幸运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请结 合材料,分析三里湾和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或不幸。请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6分)(4)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8分)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他认为自己的贡献 ,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 ,不值一提。 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 ,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b.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c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编制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2单元 第4课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
- 岷县气候地理题库及答案
- 文职专业技能试题题库及答案
- 团的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洞口作业应急预案(3篇)
- 《11.动物的四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下册
- DB65T 4461-2021 羊螨病防治技术规程
- 2025年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互动体验设计报告
- 班干部聘任仪式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 DBJT15-110-2015 广东省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5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半导体semi F81 中文版
- 外包与合作管理制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 Everyone Stop!课件:
- 幼儿园课件:《秋分》
- 《读中国》作者阿紫
- 码头工程施工工作报告
- 瑞虎7使用说明书_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