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绪论 翻译的性质与类型 什么是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 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 活动。 翻译的本质是意义的转换,是释义。 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因素: 作者(author) 原文(source text) 原文读者(target-text readers) 翻译 (translation) 译者(translator) 译文(target text/translated text/target version) 译文读者(target-text readers) 翻译的类型 按文本类型分: 文学翻译: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科技翻译:科技报告、科技论文、自然科学课本 应用文翻译:广告、信函、合同、产品说明书、新 闻 按方式分: 全译:翻译全文,是翻译最基本的方式。 摘译:根据特定目的摘取、翻译原文的部分内 容,以利译文读者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 所需原文文献信息。 编译:“编辑译”的结合。 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 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 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 四、改革开放至今的全方位的翻译 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中国佛典翻译事业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 汉魏西晋时代译经的初创期 支谦 2. 东晋南北朝时代译经的进展期 道安 3. 唐朝时代译经的全盛期 玄奘 1. 汉魏西晋时代译经的初创期 支谦: 名越,号恭明,生于洛阳,三国(汉末三国吴) 时著名译经僧人。 在东汉、三国时期,中国的佛经翻译出现了直 译(质)、意译(文)两种倾向,导致了“直 译和意译之争”,即“文质之争”。 质派要求以质直求真,以朴拙作为译文的美学 标准。文派则认为翻译应当辞旨文雅,行文要 清丽欣畅,以经达义旨为原则。可见,早期的 佛经翻译者就已经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提出了内容真和形式美的论题。 直译: 代表人物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安世高曾在华游历多年,通晓汉语,所以 他的翻译能够比较正确的传达原义。唐代 著名佛教文献学家智升称他的翻译“义理明 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但 总体仍偏重于直译,有些地方拘泥于原本 的结构,不免重复颠倒。 支娄迦谶的翻译则更是“弃文存质”、“了不 加饰”,甚至不惜采用大量音译,比较难懂 。 支谦: 对义理隐晦、文风过分朴素尚质的佛经译 本不满,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认为翻译 时应该尽量减少音译,删略繁重,主张“尚 文”和“尚质”要调和。 在这场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论战中,“质派 ”在理论上获得了胜利。在实践上“却是由文 派最后成书” 。文派译法的胜利,是因为这 时译经的需要已从知识分子的诉求转为普 通民众的诉求,而文派译法正好响应了这 种诉求,顺应了中国文化引进和利用佛教 的新需要。 2. 东晋南北朝时代译经的进展期 道安(312年385年): 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净土宗初祖慧远之 师。利用的佛教领袖身份,积极组织佛教 经典的翻译。 首倡“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理论。 “五失本,三不易” “五失本”:佛经译文有五种失去(或改变)原经的 本来表达方式的情况。 “五失本”,即: 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 也; 胡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 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 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五 失本也。 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在如下五个方面无法保持其原貌: 一曰:“胡语尽倒,而使从秦”,是说梵语的谓语在宾语的 后面,译经时要把胡语(梵文等)的倒装句译为汉文(秦) 的表达方式,即语法上应该适应中文的结构; 二曰:“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是 说梵文经典文字喜欢质朴,但中国人讲究文采,为了迎合中 国内地人好文的学风,必须把原为朴质的经语加以修饰; 三曰:“胡语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 其烦,而今裁斥”,此指梵文经典叙事十分详尽,再三再四 ,反反复复,不嫌其烦,译经时删繁为简; 四曰:“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闻无以异,或千 五百,刈而不存”,梵文经典在叙述完一件事情后,往往有 一个结尾,或1000个字或500个字,近似中国辞赋篇末总结全 篇要旨的“乱辞”的义记,在译时略去不译; 五曰:“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以乃后说,而悉 除此”,是说梵文经典在讲完一件事,讲述别的内容时,需 重复前面所说,但译经时皆予删除。 “三不易”: 经典乃佛陀因时而说,古今时俗各异,欲删雅古以适今 时,既要求真,复要喻俗,一不易也; 解析:译文应适应时代。 般若经本来反映的是佛陀的理论。佛陀是针对当时 的情况创造的这一理论,而现在时俗已经变化。要把那 种雅古的内容删削得适合今人的接受水平,是第一件不 容易的事情。 世尊之无上正等智慧,凡愚之人难以信受,欲以千岁之 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 解析:译文应适合当代信徒的接受能力。 智者与愚人本来就差距遥远,何况佛陀、罗汉那样的水 平是很难达到的。现在要想把千年以前的那些微言大义 ,翻译得符合目前人们的情况,是第二件不容易的事情 。 阿难宣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神通罗汉审 察、着录,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 若此,今以庸人近意量裁千年前罗汉脱俗境界,三 不易也。 解析:如今没有达到解脱的译者要表达佛经愿意, 更加困难。 阿难背诵佛经的时候,释迦牟尼死了还没有多久。 即使如此,尊者还特意召集五百罗汉,让大家共同 审定阿难所背诵的经典,逐一记录下来。现在离那 时已有千年,反而拿我们自己的思想去衡量佛经, 这怎么可以呢?阿罗汉对待佛经是那样的兢兢业业 ,而我们这些还没有脱离生死轮回的人对待佛经却 是这样的平平淡淡。 “五失本”大体总结了中外两种语言在结构、 风格方面的差异;“三不易”则论述了由时空 因素带来的翻译的困难以及对待翻译应持 的正确态度。 “五失本、三不易”提出要考虑读者因素的可 读性理念,为读者更好地理解、接受佛经 而要求译文应该比较接近于汉文的表述, 尽力让佛典走向读者。比西方奈达提出的“ 读者反映论”早两千多年。 3. 唐朝时代译经的全盛期 玄奘(600-664),唐代名僧,通称“三藏法师”。俗名 陈袆,洛川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 各地,参访名师,学习诸经,深感各说纷纭,难得 定论。于是便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唐太宗贞 观三年(629),他从长安出发,西出敦煌,四年 后辗转到达印度,至贞观十九年(645)回到长安 。往返17年,行程五万里,历尽艰辛,使他成为一 个传奇人物。唐玄奘(602-664),是中国历史上伟 大的佛学翻译家和理论家。他不仅以其丰硕卓著的 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而且以其“ 五种不翻”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页。 “五不翻” 奘法师论五种不翻: 一、秘密故,如“陀罗尼”(直言,咒语)。 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自在,炽盛,端庄 ,名称,吉祥,尊贵)。 三、此无故,如“阎浮树”(胜金树),中夏实无此木。 四、顺古故,如“阿缛菩提”(正偏知),非不可翻,而摩 腾以来,常存梵音。 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 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以位卑周孔;“ 阿缛菩提”,名“正偏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 道,无以为异;“菩提萨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 劣。皆掩而不翻。 所谓“五种不翻”,指的是佛经由梵文翻译成 汉文时,在五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不翻”原 则,即“音译”原则。这五项原则依次为:秘 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无故不翻、顺 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 所谓“不翻”,并非指跳过原文省略不翻,而 是指在目的语与来源语之间不需要或不存 在完全吻合的对应词,所以直接采用音译 ,而不采用意译。因此,“不翻”指的是“音 译”。“音译即不翻之翻”。 Coffee 咖啡 斤 jin Chocolate 巧克力 亩 mu Salad 沙拉 里 li Sandwich 三明治 功夫 kongfu Calcium 钙 豆腐 tofu Vitamin 维他命 牌楼 pailou Radar 雷达 叩头 kowtow Shock 休克 Gene 基因 Hysteria 歇斯底里 Shampoo 香波 AIDS 艾滋病 T-shirt T恤衫 Olympic 奥林匹克 Sofa 沙发 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及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 严复:信、达、雅 “信”: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 “达”:译文使用标准汉语; “雅”:译文的美学价值。 傅雷:“神似” 钱钟书:“化境” 鲁迅: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方面,一当然是 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翻译的目的“不但在于输入新的内容,也 在于输入新的表现手法。” 直译 “宁信而不顺” “几乎是逐字译” “直译”、“硬译”、“死译” 这意义,不仅在说,凡观念形态,是从现实 社会受了那惟一可能的材料,而这现实社会的实 际形态,则支配着即被组织在它里面的思想,或 观念者的直观而已,在这观念者不能离去一定的 社会底兴味这一层意义上,观念形态也便是现实 社会的所产。 问题是关于思想的组织化之际,则直接和观 念形态,以及产生观念形态生活上的事实,或把 持着这些观念形态的社会底集团相连系的事,是 颇为容易的。和这相反,问题倘触到成着艺术的 最为特色底物质的那感情的组织化,那就极其困 难了。 (艺术论,卢那卡尔斯基著,鲁迅译 ) “硬译”的主要依据在鲁迅痛感“中国文本来 的缺点”,想通过译文引进外国的表达方式来改 进和丰富它。既然中文不够精密,有些语气表达 不出来,所以有必要引进欧化的句法, “硬译”乃 是促使中文增强其表达力的手段之一。 鲁迅想要做的是通过翻译进一步从外文中吸 取营养,千方百计地让汉语更加丰富起来。既然 “硬译”带有某种实验的性质,由此而带来欧化的 文化句法词法,有些可能被接受,慢慢就成了汉 语的新传统;另一些实在无从接受,那就听其被 淘汰。事先不能保证引进的东西全是好的,只好 先引进来再说,一切让历史来决定。 现代翻译中西理论 Eugene A.Nida(尤金奈达) “Readers Response Theory”(读者反映论) 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的 意义所在。翻译应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 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达到同等的阅读 效果。 “本土化”“归化”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功能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动态对 等)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 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 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Skopostheory 翻译目的论(Katharina Reiss; Hans Vermeer) 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 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 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 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 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 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 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 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 Alexander F.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 A translation shoul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部股东合作协议书
- 卫生院医院工作总结
- 员工个人承诺书15篇
- 2025年滁州明光市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心)第二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6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第二批市直单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37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阳山铁矿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平市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选聘专业化管理的大学生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夜班出租车承包合同15篇
- 2025广东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官方版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2025年版
- 2025定制衣柜安装承揽合同范本
- 2025年MicroLED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彩虹》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麻醉恢复室护理要点
- 水下激光探测-洞察及研究
- 7.2 量身高(课件)-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 DB44∕T 2499-2024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导则
- GWZBQ-10(6)G 型微机高压启动器保护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