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平县雪枫中学 李奇 满分作文优美语句精选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一生, 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 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用美好的心 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分勇气 ,少一分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 东西,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 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 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 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 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 ,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美,美不过草原;阔,阔不过蓝天;深,深不过大海 。我的朋友呀,你的胸怀,就像草原一样美丽,像蓝天一样 宽阔,像大海一样深邃。 道 do 路,道路。名词。孟子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家,即使是过路人也不愿接受。司马迁 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 经过,取道。动词。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 行。”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跑。 赶路。动词。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大 王出访,估计赶路时间和会见的礼仪结束,直到回国,不会超出三十天 。 途径,方法,措施。名词。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 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深谋远虑、用兵作战的韬略,远远赶不上先 前九国的谋士。 道理,规律。名词。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 是晚呢?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 见知所不见。”掌握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人,贵在能根据近的推知远的 ,根据现在的推知过去的,根据看见了的推知未看见的。 学说,主张 。名词。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于是废弃 了前代帝王的学说,烧毁了各种学派的书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以后,更加仰慕那些圣人贤人的学说。 说,讲。动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的艰难来勉励他。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人说啊。古代行政区划名或官名。 名词。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史可法以凤 庐道的身份奉命负责防守。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 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 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 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 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 乐道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 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康庄大道kng zhung d do 【解释】:康庄:平坦,通达。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 问道于盲wn do y mng 【解释】: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旁门左道png mn zu do 【解释】: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 东西。 筑室道谋zh sh do mu 【解释】: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 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得 d 获得,得到。动词。孟子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 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筐米饭,一碗菜汤,得到它就能生存 ,没有得到它就会死亡。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诚能得樊将军首 与燕督亢之地图。”如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 得意,满足。形容词。王羲之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很 得意,快乐而自足。 心得,收获。名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代的 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收获。 能 够,能,可以。表条件允许。动词。战国策荆轲刺秦王:“群臣 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够携带一件武 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别人常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融洽 ,合适。形容词。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某亦守法,与公甚相 得也。”这位太监也是奉公守法的,与王翱相处得很好。 找到。动 词。司马光训俭示康:“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真宗派人 急于召见他,在酒店找到了。 通“德”,感德,感恩。动词。孟 子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是 为了自己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穷苦人对我感恩戴德 吗? di,应当,应该。副词。司马迁史记鸿门宴:“吾得兄 事之。”我应该把他当兄长来侍奉。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 ,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 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 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得陇望蜀d lng wng sh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 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其三昧d q sn mi 【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 ,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 诣深湛,熟知精义 得鱼忘筌d y wng qun 【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 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楚得楚弓ch d ch gng 【解释】: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 。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傲睨得志o n d zh 【解释】: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 。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度 (一)d 计量长短的标准,尺度。名词。韩非子郑人买履: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已经选好鞋子了,却说:“我忘了拿尺寸 了。 限度。名词。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土地 上生长五谷杂粮,是受到季节限制的,如果消费这些东西没有一个限度 (那么这些东西就会很快耗尽)。 法度,制度。名词。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 饬法度。贾谊过秦论:“内立法度。”在国内确立了整套法令制度。 气度,风度。名词。战国策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尽失其度。”大臣们都吓呆了,突然出现的这种意外事件,使大家全都 失去了风度。 越过,过。动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 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次,回,次数。量词。杜甫江南逢 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昔日在洛阳岐王府里 常常看到你的身影,又在崔九的家中多次听到你的歌声。 谱写。动词 。姜夔扬州慢序:“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二)du 量长短。动词。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度长契大。”假如拿崤山以东各诸侯国和陈涉的起义军量量长短,比比大 小。 估计,计算。动词。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 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如估计秦王虽然斋戒了,但必定会背弃前 约不肯交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人。”估计我 到了军营中,你才能进去(见项羽)。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 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 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 人彩缤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 大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n d chn cng 【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 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 通孔道。 度长絜大d chng xi d 【解释】:指比量长短大小。 金针度人jn zhn d rn 【解释】: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 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 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当应为相等,相当之意。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当”,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 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一定要把对 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坦向焉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A项,连词,表示递进/连词,表让步。 B项,介词,引出对象。C项句中语气词。D项,连词,表转折。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 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 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 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两序,非体也 无所发 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 B. C. D.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是告诉一个事实,非作者观点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 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 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 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 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误解了“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的 含义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 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 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 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 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 词翻译得不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3分) 【参考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 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试题分析】(1)审、让;(2)足下、;(3)汲汲、不知我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倒装句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 、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 ,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 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 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中,主考官的序言写在前面,副主考的 序言写在后面,是职责所在。只要是书也都是这样。比如国家刚建立时,府 州县志写成后,一定是推举这个地方有学识的人中年长受尊崇并且有文采的 来写序。如果没有的话就由这个府州县的官员来写。所请的人必须是适合的 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写 序的官员,他的文采必须很好,他对于这本书也必须有贡献,这样才不会被 这个地方的人责备。这个地方的有学识的人,如果他的文采很好,对于书也 有贡献,那么官员是不敢作序的。如果有独到的想法,则作者可以自己作序 不推让给地方和官员。这样才叫专业。所以,序只有一篇。有的另有阐明的 ,则叫做后序。也有只记录成书时间而没有序的。现在却有两篇序,有的甚 至不止三、四篇序。有两篇序是不符合体例。不是适合作序的人作序是不专 业的。世上的君子不好学却好多说话啊。 如果对书的内容有所发现和明示 ,可以作序。如果没有什么发现和明示,只记录成书的时间就好。人的毛病 在喜欢给人作序。 唐朝杜牧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给书作序的,都 是后世的宗师。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想为您还没写完的文章作 序,这实在是不可以啊。”读了这段话,现在那些喜欢给人作序的人就别再 这样做了。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要叙述作序的意图, 大概是开始于子夏为诗经作序。后来刘向以校书为职业,每编辑一册就 作序,很是文雅。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自以为名声不是很大,求皇甫谧 为自己作序。所以作文的人多托付别人作序用来传名,都急切地追求名声, 而惟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后来文章流传的时间长了,留存的刻本也许模糊 不清没法看了,缮写后重新刻印,于是人们再写一篇序,这时则应该记叙重 新刻印的原因。而现在所记述的,不是追述议论过去的贤者,胡作优劣的论 断,就是过分地称赞为好事,过多的用一些宣扬的辞藻,这些都是我所认为 不可取的。”读了这些话,如今喜欢给古人文集作序的人也别再这样做了。 8、B 9、B 10、A1l.此辈迫饥寒为盗, 抚之甚易,迫即 走楚壤藉寇而。(3分) 答案: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 ,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解析: 注意“迫”、“抚”、“走”、“藉”的翻译。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 犯。(4分) 答案:(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 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 危害百姓了。解析:注意“斥止”、“斩以徇”“由是”“肃然” 的翻译。 (2)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 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答案:B 解析:趣,催促。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饷应期至,军乃戢 守臣当先以身殉 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 B. C. D. 答案:B 解析:是说江皋生性聪明;是江皋故意对使者说的话 。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 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 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 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 ,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 ,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 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 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 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答案:A 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 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 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参考译文: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生性敏捷聪 慧,不到二十就在乡试中中举。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 江公到的时候,以前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 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儿女不能回家,江公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 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县令回家,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县里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 议集资筑堤,作为完完长久的计策,百姓号称它叫“江公堤”。这时闽、 楚告警。瑞昌与楚地相邻,奸民乘机行剽劫之事,惯例吏提议发兵围剿 ,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 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害, 督促有才能勇敢的丁壮巡察,刺探取的他们的首领击杀,盗贼于是平息 。 不久,升迁巩昌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 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穿着蛮服,民俗犷悍。当时刚 刚收收粤西,军队留镇柳州,军中经常掠夺妇女,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 。江公禀告大府,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到郡中讯问,想回家的妇女 衡量路的远近给钱遣还,总共数百人。第二年,柳州的统帅去世,粮饷 不能接继,士穿着盔甲在军门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 供 给粮饷,士卒相信江公,慢慢散去。江公立即派人骑马送信禀告台省催 促发饷。粮饷应期至,军乃安定。粤西的山险峻陡峭,柳州尤其深邃险 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巨木。当时皇上 正修建太和殿,使者采购木头将要到柳州,柳州的百姓非常恐慌。不长 时间,使者来到,江公就招呼柳州的百姓问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 导,江公骑马偕同使者前往看木头。走了数里,到了陡峭的山下,山石 嶙峋,树木繁密挺出,下面临近崖谷,马不能向前走。江公解下马鞍, 坐在地上稍微休息,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江公说:“这是 皇上的命令,木头如果能运出,我应当亲自做示范。”于是穿着短衣拿着 手杖,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使者勉强跟随,到了半崖道路断绝,没有放 脚的地方。公抬头看着树木回头对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呼 立刻回去,说:“这是不能运出的。”江公曰:“木头都在这里,依靠使者 对皇上说不能取的的情形。”使者于是返回,上奏免除采购木头,柳州的 百姓欢呼感激皇上的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在康熙乙未年去世。江公生性廉明,故任官的地方 都有声绩。为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生性恬淡,通达时务,熟悉吏事。自 始至终品格高洁坚守一种节操,贤达的人赞叹仰视他。 9. 解析:B、 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 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10. 解析:答案C. 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 ,连接状语;表转折。D、取独;的。 11. 解析:A. 体现了。不是。是。为官吏立法令,不是。很 直接,是。是。 12.答案C. 以退为进,错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 起。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 ,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 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 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人民少,并不可怕。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 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 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 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 ,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公说:“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 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 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 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 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呵 !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 :“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 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 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 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 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说:“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 们呢?” 管子说:“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士 ,以奖励人们求知;施刑罚不要苛刻,以有利于百姓。实行这些措施没 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会失灵。这就是役 使人民的办法。 ”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 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 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 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 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 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 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 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 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要成就霸王之业兴 举大事么?这就必须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 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 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 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 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 就不愁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 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 好墨笔。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 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 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 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 5【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 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 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 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 ,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答案】B(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叙述他投身行伍。叙述 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 【答案】D(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 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 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 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 (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 (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 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 )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 【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5答案:B.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 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 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 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6答案:D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 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 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句言其禁巫之事 ,不能体现“严而不残”;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 体现“严而不残”;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7答案:C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项“ 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 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 鄂州”。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 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解析: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 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 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 不要射出。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文语 境来作出正确的译解。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 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 4【答案】 D【解析】“归”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品,本应该是“返回”的意思,但 这里作使动用法,“让回家”的意思。 5【答案】 C 【解析】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A项的第一个 “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要翻译;B项第一 个“因”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相当于“通过,经由”;D 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 6【答案】 A 【解析】选项中的“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 私塾读书”错,“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是由于先生的文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答案】(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 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 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骤”、“骇”、“然则”、“试”,分别翻译为“突然”、 “感到吃惊”(意动用法,把当作惊讶的)、“既然这样,那么”、“考试、测试 ”。第(2)句中的关键词是“以(弃运走)”、“道”、“死事”、“退”,分别翻译为“ 因为”、“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为公事而死”、“让退下”(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贞文先生叫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最 小的儿子)。年少时不恭顺,不肯温顺服帖地随从兄长,所经过的地方 多遭毁坏,几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师资格考试题型及答案
- 民商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初一地理考试内容及答案
- 湖北春季高考试题及答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机械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期中考试七上数学试卷及答案
- 全世界十级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相关业务知识判断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病案信息技术(医学高级)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超声医疗安全风险培训课件
- 蜜蜂科普知识教学课件
- 矿山运营成本控制-洞察及研究
- 2026三维设计一轮总复习高中化学-第17讲 卤族元素 溴、碘单质的提取
- 光伏售电合同协议书范本
-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监控措施
- 2025年银行声誉风险应急演练报告范文
-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标准WST855-2025解读课件
- 制造车间作业指导书范本
- 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手册
- 青岛版(五四制)(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制作“冰琥珀”》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