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杜之后的唐代诗坛 李杜 n杜甫律诗P236:1拓宽范围与手法,2组诗,3, 境界浑融。 n秋兴八首P237。 n1是唐代宗大历元年秋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2秋 兴,因秋而发兴。3此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 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 於凄清哀怨中,具有沉雄博丽的意境。4八首脉 络贯通,首尾呼应,组织严密,格律精工,是杜 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 秋兴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n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n唐诗鉴赏辞典: n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 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 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n杜诗的艺术风格P240:1沉郁顿挫,2萧散自然。 n“沉郁顿挫”P240:1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2他的诗有一种深 沉的忧思,感情深沉阔大。3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 所形成的中和处世心态,把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使 它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4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梦李白二首、北征、秋兴八首 都是这样的例子。5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 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n杜诗的艺术成就: n1、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n2、寓主观于客观,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熔铸 于客观的具体描写中。 n3、雄浑开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 手法的结合。 n4、苍劲凝练、千锤百炼的诗歌语言。 n5、沉郁顿错的艺术风格。诗歌感情的悲凉 深厚于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往复低回。 杜甫绝句 n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七绝乃唐人乐章, 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 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 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 得诗人雅趣。” n“别开异径”,除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 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杜甫赠花卿: n锦城丝管日纷纷,(起) n半入江风半入云。(承) n此曲只应天上有,(转) n人间能得几回闻?(合)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n岐王宅里寻常见, n崔九堂前几度闻。 n正是江南好风景, n落花时节又逢君。 n漫兴: n糁(sn)径杨花铺白毡, n点溪荷叶叠青钱。 n笋根稚子无人见, n沙上凫雏傍母眠。 n杜甫戏为六绝句: n1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n2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n3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 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n4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n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n6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n1扩展了题材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 ,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 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 n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 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 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 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 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 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 不尽的。 n戏为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 n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 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 术见解。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 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 n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 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n李杜之异同 n1性格:李旷达,杜内敛。2风格:李浪漫,杜现 实。李清新俊逸,杜沉郁顿挫。3体裁:李擅七 绝,杜甫七律。 n4手法:李天然,杜锤炼。5继承:李学庄骚谢脁 ,杜集大成。6影响:在民间,李的影响更大。 在诗史上,杜影响较大。(无定论,可以各抒己 见)7都是盛唐诗的代表。若选代言,李白中标 的可能性较大。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n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 响较大的诗派。 n这一诗派以韩愈为首,代表人物有孟郊、贾岛、卢仝 、李贺等。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 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 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 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 。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 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 “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 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 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 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韩孟诗派 n1代表人物:韩愈、孟郊、李贺、卢仝 、贾岛等。 n2韩愈“不平则鸣”。3李贺“笔补造 化”。强调创造性。4雄奇怪异。 不平则鸣 n1“不平则鸣”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指出: n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 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n(1)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 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在荆潭唱和诗序中, 韩愈进一步指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 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 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 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饱经困苦磨难,其生命 力与阻力激烈碰撞所导致的“不平”之鸣更易于惊动 俗听,传之久远。 不平则鸣 n(2)“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 情功能。韩愈是更重视文,他说自己是“余事作诗人 ”(和席八十二韵),明确认为与他那些“约六 经之旨”、“扶树教道”的文相比,其诗只是抒写“ 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上宰相书),以“抒忧娱 悲”(上兵部李侍郎书)而已。然而也正由于韩 愈没有把诗与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避免了成为道学 工具、政治附庸的命运,才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 、“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感激怨怼”就是“不 平”,“抒忧娱悲”就是将此“不平”不加限制、痛 痛快快地抒发出去,所谓“郁于中而泄于外”(送 孟东野序),指的便是这种情况。由此看来,韩愈 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尤 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渲泻,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 的抒情特质。 笔补造化 n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李贺的 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笔 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 夺。孟郊赠郑夫子鲂中说道: n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 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n将天地纳入“胸臆”之中,“由我”来尽情地裁夺,这是 何等大的气魄!而只有发挥创造性的诗思,才能“裁”物 象,“该”造化,吁嗟之间而生风雷之象。 n与孟郊一样,韩愈也十分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 裁夺;“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遣词 造句则要力避流俗,觑寻“天巧”,足见韩愈的创作取向 。 雄奇怪异 n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 奇怪异之美。在调张籍一诗中,韩愈这样写道: n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想当施手时,巨刃磨 天扬。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n他说张籍的诗是“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 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说自己 与孟郊、张籍等人的诗是“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醉赠张秘书)。其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 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韩愈的美学思想的重心是 雄奇险怪。 雄奇怪异 n与韩愈相同,韩孟诗派其他成员也大都具有崇尚雄奇 怪异的审美取向,如孟郊声言自己为诗“孤韵耻春俗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卢同自谓“近 来爱作诗,新奇颇烦委。忽忽造古格,削尽俗绮靡” (寄赠含曦上人);刘叉宣称“诗胆大如天”( 自问)、“生涩有百篇”(答孟东野);李 贺更是倾心于幽奇冷艶诗境的构造,既“笔补造化” ,又师心作怪。虽然这些诗人因自身遭际所限,视野 不够宏阔,取材偏于狭窄,大都在苦吟上下功夫,以 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余,诗境也多流于幽僻蹇涩,但 他们却以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有力地回应了韩 愈的主张,强化了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点。 韩愈 n1以文为诗: n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把 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 诗”。 n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 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 上有慈亲下妻子(寄卢仝) 韩愈 n2以议论为诗: n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 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 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 饭,粗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 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 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 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 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 至老不更归?” 韩愈 n3雄奇险怪: n听颖师弹琴: n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 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 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 n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n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n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n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 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n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 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可见,雄奇怪 异是诗人自觉而执着的刻意追求。 n孟郊游子吟: n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n登科后: n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 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n贾岛寻隐者不遇。 n 郊寒岛瘦 n1苏轼祭柳子玉文“郊寒岛瘦”。 n2孟郊,清冷苦涩的意象。贾岛,奇僻瘦硬的 风格。 n孟郊的诗风也有明显的怪奇倾向。但因他才力 不及韩愈雄大,而沦落不遇的生活经历也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遂使得他的怪奇诗 风向幽僻冷涩一路发展,从而表现出不同于韩 诗的别一种风貌。 郊寒 n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 思的奇特超常。如怨诗:“试妾与君泪, 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用 莲花被泪水浸死的假想之词来表现人物怨情之 深,涉想奇绝。韩愈说他作诗“刿目鉥(sh) 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 没,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是 很贴切的。 郊寒 n孟郊写得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幽僻、 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这些诗作大表现诗人凄怆寒 苦的生活,诗境仄狭,风格峭硬。组诗秋怀十五首 堪称代表: n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其二) n冷露多瘁索,枯风饶吹嘘。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 。(其九) n大概是受韩愈影响,孟郊也创造了一些以丑为美、意 象险怪的诗作。但真正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并被人传 诵不已的,还是那首古朴平易的小诗游子吟。 岛瘦 n全唐诗话记载韩愈赠贾岛诗曰:“孟郊死 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 ,再生贾岛在人间。” n题李凝幽居 n闲居少邻并,草经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 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 此,幽期不负言。 n贾岛送无可上人: n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 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n二句三年得 n一吟双泪流 n知音如不赏 n归卧故山秋 n贾岛登江亭晚望: n 浩渺浸云根,烟岚没远村。鸟归沙有 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倦 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n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n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 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 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n贾岛暮过山村: n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 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 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笔补造化的李贺 n1幽奇冷艳的诗境。神弦曲:“百年老鸮成木 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n2乐府风调。多用乐府旧题,表现苦闷情怀。 n冷艳凄迷的意象,“泣”“啼”等字词,如“冷红泣露 娇啼色”(南山田中行)、“露压烟啼千万枝”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二)之类诗句,在其 诗集中俯拾即是。对于物象的色彩和情态,李贺 也极尽描绘渲染之能事,写红,有“冷红”、“老红 ”、“愁红”、“笑红”;写绿,有“凝绿”、“寒绿”、 “颓绿”、“静绿”。色彩上以哀伤的字眼,注入强 烈的主观感受,使得其笔下的诸多意象都呈现出 一种哀感顽艳甚或病态美的特征。 n3通感手法。“酸风”、“香雨”。 n4意象怪奇。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 哀感頑豔 n【哀感頑豔】文选繁(p)钦与魏文帝 笺:“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悽 入肝脾,哀感頑豔。” 吕延济 注:“頑鈍豔美 者皆感之。”后遂以“哀感頑豔”形容诗文的词 旨凄恻动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其詞哀感頑豔,儘有佳者。”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第七一回:“這封信却是駢四驪六 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異常的哀感頑豔。”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想起家里传 说的三仙姑的哀感顽艳的故事,空气里都有一 种飘逸的情感。” n詠北狄之遐征, n奏胡馬之長思, n悽入肝脾, n哀感頑豔。 笔补造化的李贺 n他可以从一方端州紫砚,联想到“端州石工巧 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青花紫石砚 歌)的惊险,也可以由传说中的瑶台仙草, 幻化出“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天上谣)的奇景,他想象天上的银河流 云会发出响声:“银浦流云学水声”(同上) ,他还能从箜篌的乐音想象到“昆山玉碎凤凰 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而这乐音的美妙动听 竟使得“江娥啼竹素女愁”、“老鱼跳波瘦蛟 舞”(李凭箜篌引)。李贺的想象不仅出 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 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 笔补造化的李贺 n晚唐的杜牧在李贺集叙中认为李贺诗是“ 骚之苗裔”,而且“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荒国陊(du)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 悲愁也;鲸呿(q)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 虚荒诞幻也”。准确揭示了李诗的特点。若与 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 ,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 人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并对晚 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 显而易见的: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 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 。 李贺 n少陵不赋海棠开, n金榜题名梦里哀。 n松隙鬼眸垂玉露, n锦囊春色满蓬莱。 n几番风雨能销骨? n千古文章未尽才。 n绯驾赤虬持霹雳, n玉皇新竣玉楼台。 笔补造化的李贺 n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郁三P190 n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 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 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 n唐宪宗元和年间,诗坛上逐步摆脱八世纪下半 叶那种内容单薄、形式精巧的诗风,不仅出现 了以韩愈为首的奇崛险怪的诗派,以白居易为 首的新乐府派,而且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独 树一帜的名家。 n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 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 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 成就也就更高。另外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 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 n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 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 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 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 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 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 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白居易 n白居易关于诗歌与政教的关系理论: n(1)白居易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与 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 n(2)诗歌必须为社会服务。寄唐生:“ 惟歌生民命,愿得天子知。” n(3)诗歌内容和形式必须互相统一。与元 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张王乐府 n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 时号“张王”。 n张籍有乐府诗90首,其中古题38首,新题52首。张籍 乐府中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还是农民的生活和苦 难,如野老歌: n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 ,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 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n诗简略地勾勒了老农一年的苦辛,语极平易,却字字 血泪。官府的残酷、老农的凄苦、社会的不公,都从 “化为土”三字和“船中养犬长食肉”的对比中自然 传达出来,不着意于讽谕而讽谕之义已见。这正是张 籍乐府之特色。 n张籍的近体,也多追求一种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如 秋思: n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 n一个“又开封”,与前句的“复恐”紧相关合,将“万重 ”意绪无从表达又恐表达不尽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 耐人寻味。宋人张戒说张藉诗“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 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王安石评价 张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 诗),都很有见地。张籍的不少优秀诗作表面看来非常 平易、本色,无丝毫雕琢痕迹,但其中又确确实实融入了 作者在布局造语上的大量心血。只是所有这些功夫,在诗 成之后都已浑化无迹了。 张王乐府 n王建与张籍有同窗之谊,诗风也近似,所作古题乐府约三 十首,新题乐府175首。王建又有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 见长的宫词百首。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清新可诵的篇 章: n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 教人恨五更风。 n王建和张籍的诗歌曾得到后世的广泛好评。清人翁方纲说 :“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 之高,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而真切过 之。”(石洲诗话卷二)可以说,在扭转大历风调, 继承汉魏乐府和杜诗传统,将诗歌创作导向重写实、尚通 俗之路的过程中,张籍、王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们 的努力,对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寒食行】王建 n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n【行见月】王建 n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 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百年欢乐 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不缘衣食 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箧中有帛 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家人见月 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n【望夫石】王建 n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n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n【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张籍 n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 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 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n【古钗叹】张籍 n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 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 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 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 不用还与坠时同。 白居易:追求与接受 n元和十年(815)诗人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 谕诗针砭时弊,触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今江 西九江市)。在这段时期里,诗人极为苦闷,从他写给 好友元稹的书信与元九书中看出,诗人专门对 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总结与回顾 ,他痛苦,愤激,但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认为“诗 人多蹇”,自古如此;前辈的李、杜亦穷悴终身,“今 之迍穷,理固然也。他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 适、感伤、杂律,编成十五卷,约800首。 n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 n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n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n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n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n唐宣宗李忱也写诗称赏:“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 琵琶篇。”(吊白居易) n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 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 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 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 ,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 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 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 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 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 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 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 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初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 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 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 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 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 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 唐才子传李商隐: n時白樂天老退,極喜商隠文章,曰:“我死 後,得為爾兒足矣!”白死數年,生子,遂 以“白老”名之。既長,殊鄙鈍。温飛卿戲 曰:“以爾為侍郎後身,不亦忝乎?”後更 生子,名衮師,聰俊。商隠詩云“衮師我嬌 兒,英秀乃無匹”,此或其後身也。 李商隐的无题诗 n感情深挚(感伤情绪)由情生文(幻灭,夕阳 情节) n用典精工 n辞彩华丽(冷艳) n意象朦胧(象征暗示、心象,不尽。寄托遥深 ) 李商隐的无题 n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 ,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 者至深。从血泪中流出的是诗。 n无题诗约二十首。除其中一首七律外,多以男 女之情为题材,实是情诗。有的诗虽有题,实 与无题无异。 锦瑟 n“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人近五十,回顾茫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爱妻永逝,情场可怜。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官场失意,珠暗玉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早知如此,不悔当年。 锦瑟 n“蝴蝶”、“春心”喻情,自不待言。“明珠”、“美玉”指 才,千古通论。蝴蝶梦迷,春心空托,情场不得意可 知也;明珠有泪(明珠无人采,没事流泪玩),美玉 生烟(美玉无人要,白白风化掉),官场之失意可知 也。 n明珠与美玉 魏曹植赠丁翼诗:“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晋司马彪诗:“玉出阆风侧,珠生南海滨。” 太平广记卷一八五引谈薮记宋文帝赞谢庄云 :“蓝田生美玉,岂虚也哉!” 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赞王励:“蓝田美玉 ,大海明珠。” 李商隐“暗袭”徐陵,谁曰不然!唐人佳句多出六朝, 后人读书少,妄赞唐人,唐人有知,当不会太舒服。 n此情可待成追忆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不堪回首, 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当时我就知道会落得今日之下 场。(怎奈我一生孤傲,不倒霉才怪!) 固有的失 落 n此情之“情”指一生之遭遇,乃“事情”、“案情” 、“情形”之“情”,非“情爱”之情,但包括“情 爱”之情。只要一看到李商隐用的“情”字就往那儿 想。这是习惯,没办法。就象一看到陶渊明的诗就会 想他肯定不用典,一看到李白的诗就会想每一句都是 独创的、跟沿袭不沾边一样。 n一首诗(或别的什么)在作者只有“单义”;“复义”乃读者之 多事。复义痴迷者当猛醒。对于“单义”的表述可以人人不同, 但这并不能证明这首诗有“复义”。 尝有一个考古先生看见一个七千年前先民所烧制的陶罐,陶罐的 表面布满了月芽形的弧线,而且每一条弧线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干部培训微课堂课件
- 商业合作保密条款协议书要求
- 科学细胞的结构课件
- 戒烟干预服务培训课件
- 团队会议效率提升工具包
- 房地产中介服务平台运营协议
- 药剂说明知识培训内容
- 科学探索宇宙的装备课件
- 药物过敏培训课件
- 法律咨询合同模板全面覆盖各类业务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 贴牌生产委托授权书
-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完美版全册PPT教学课件
- 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教学教案
- 财管10-16年历年真题
- 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2022年咖啡师资格证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C语言试讲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