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学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定稿)-吴安杰.doc_第1页
民族中学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定稿)-吴安杰.doc_第2页
民族中学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定稿)-吴安杰.doc_第3页
民族中学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定稿)-吴安杰.doc_第4页
民族中学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定稿)-吴安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告编号:JG-201111-014检 测 鉴 定 报 告项 目 名 称: 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 检 测 地 点: 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 委 托 单 位: 贵州省施秉县教育和科技局 检 测 日 期: 2011年11月12日 检 测 类 别: 建筑结构试验检测 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1月14日报告编号:JG-201111-014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 测 鉴 定 报 告技术负责:检测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报告批准:声明:(1)报告未加盖本公司试验检测专用章无效;(2) 报告无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签字无效;(3) 对于委托方送样试验检测的,仅对样品检测数据负责;(4) 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复制报告必须加盖检测专用章,否则无效;(5)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6) 如对本报告有疑问、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本公司提出书面申诉意见,本公司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检测单位: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贵阳市蔡家关贵州大学校区内 邮编:550003 联系电话传真目 录检测鉴定报告首页11 工程概况42 检测目的83 检测内容84 检测依据85 检测设备96 检测情况简述与数据分析106.1 主体结构尺寸测量106.2 混凝土强度106.3 砌体砌筑质量106.4 构件配筋及保护层厚度116.5 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116.6 房屋裂缝及沉降缝变化观测136.7 地基基础检测187 结论207.1 检测结果207.2 检测鉴定结论218 建议21附表1 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汇总表22附表2 回弹法评定砖强度报告表23附表3 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报告表24附表4 钢筋数量及位置检测成果表25附表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成果表26附表6 土工试验成果表27附表7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28附录1 现场照片29附录2 资质证书30附录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摘录)33 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JG-201111-014检测鉴定报告首页报告编号:JG-201111-014项目名称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测类别委托检测鉴定委托单位贵州省施秉县教育和科技局委托日期2011年11月10日检测日期2011年11月12日检测地点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主要检测项目(1)收集该建筑物相关资料(设计文件),对该建筑物结构形式、布局、内外使用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2)对各建筑物主体结构尺寸及部分混凝土构件截面进行尺寸测量,并绘制房屋平面图;(3)采用回弹法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检;(4)采用回弹法对砖强度、砌筑砂浆强度进行抽检;(5)采用钢筋定位仪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位置、数量、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6)采用吊锤球法对该建筑物主要外墙墙体进行整体倾斜率测试;(7)采用环刀法对地基土进行取样,通过土工试验确认土的工程特性指标;(8)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法对地基进行承载能力测试;(9)查看房屋墙体、楼板及地面裂缝开展及分布情况,并记录裂缝宽度、长度、走向、数目及其分布,并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10)根据检测数据对该房屋的安全性作综合评定。检测依据(1)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测鉴定技术服务合同;(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2009);(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4)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8)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1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13)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1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1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17)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检测结果(1)采用回弹法抽检的4根柱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为24.928.7MPa,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25。(2)采用回弹法抽检的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等级可推定为MU20,大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第6.2.1条中的所要求的砖强度最低值(MU10)。(3)采用回弹法抽检的砂浆抗压强度等级可推定为M1,M2.5,低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第6.2.1条中的所要求的砂浆强度最低值(M5)。(4)抽检构件钢筋的配置情况以及钢筋位置详见附表4。(5)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相关规定,抽检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可判断为合格。(6)通过对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该教学楼基础底面持力层土体呈软塑可塑状态(一般情况下要求持力层地基土的状态为硬塑坚硬),饱和度92%100%;压缩性指标:压缩模量为3.685.20MPa、压缩系数为0.340.48MPa-1、中压缩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2.015KPa、内摩擦角为2.012、地基承载力为fa=112.1251.9KPa。从土的各项指标来看,该建筑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的离散性较大,是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据外观检查和量测,该教学楼沉降缝两侧的墙面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错位,沉降缝沿楼层高度的增加有明显增宽现象。(7)由于建筑物地基出现较为明显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其中外墙墙体和柱的最大倾斜率达到了1.3%,大部分测点的倾斜率已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第4.3.4-6中所规定的限值(0.7%);建筑物(顶部)最大侧向(水平)位移达到hmax = 200mm,大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中第6.3.5条中的限值(90mm)。(8)建筑物中结构裂缝主要分布在结构受力复杂的楼梯间平台,裂缝主要为斜向分布,属于表面裂缝。初步分析原因为:楼梯间与其相邻教室的刚度差异较大,受力复杂,受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导致其结构薄弱位置裂缝开展。检测鉴定结论由于建筑物地基出现较为明显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其中外墙墙体和柱的最大倾斜率达到了1.3%,大部分测点的倾斜率已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第4.3.4-6中所规定的限值(0.7%);建筑物(顶部)最大侧向(水平)位移达到hmax = 200mm,大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中第6.3.5条中的限值(90mm)。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内局部位置的楼面板开裂,且裂缝宽度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中第4.5.4条中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限值(max=0.4mm)。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有关规定,该建筑单元安全性评定为Csu级。建议(1)由于建筑物地基出现较为明显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其中外墙墙体和柱的最大倾斜率达到了1.3%,大部分测点的倾斜率已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第4.3.4-6中所规定的限值(0.7%),结构最大侧向(水平)位移达到hmax = 200mm,大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中第6.3.5条中的限值(90mm)。建议委托单位立即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相关规定,在建筑物周边、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沉降及倾斜观测点,定期对该建筑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该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变化情况,并做好应急预案,若房屋的沉降、倾斜以及裂缝有明显的变化,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2)建议立即按照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相关规定,对该教学楼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3)建议立即对该教学楼出现的裂缝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备注本检测报告正文共34页。检测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报告批准第 3 页 共 34页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JG-201111-014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测鉴定报告1 工程概况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位于施秉县县城云台路中段,该教学楼建筑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338m2,共五层(首层层高为3.5m,二层五层层高为3.4m);基础形式为墙下浆砌毛石条形基础;墙体块材为烧结普通砖,墙体厚度为240mm;楼面板和屋面板为现浇板,屋面为非上人屋面;该房屋建筑于1995年开工修建,同年1996年投入使用至今。该建筑外观如图1.1,一层平面示意图见图1.2,二层四层平面示意图见图1.3,五层平面示意图见图1.4。该建筑主要技术标准如下:建筑形式: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338m2;墙体材料:烧结普通砖;基础形式:条形基础;设计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部结构),施秉县建筑勘察设计室(基础);施工单位: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质量监督单位:施秉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图1.1 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全景图第 28 页 共34页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JG-201111-014图1.2 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首层平面示意图(单位:mm)图1.3 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二四层平面示意图(单位:mm)图1.4 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五层平面示意图(单位:mm)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JG-201111-0142 检测目的据委托方及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校师生介绍,该校内的教学楼上部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缝发生偏移、错位,部分楼板出现裂缝等现象。为了确保在校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受贵州省施秉县教育和科技局的委托,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于2011年11月12日对该教学楼进行安全性鉴定检测,了解该建筑物运行情况,房屋裂缝的开展情况、建筑物的倾斜程度,以及对整体结构影响的程度,通过现场取样、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对地基承载能力做出综合评价。3 检测内容(1)收集该建筑物相关资料(设计文件),对该建筑物结构形式、布局、内外使用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2)对各建筑物主体结构尺寸及部分混凝土构件截面进行尺寸测量,并绘制房屋平面图;(3)采用回弹法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检;(4)采用回弹法对砖强度、砌筑砂浆强度进行抽检;(5)采用钢筋定位仪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位置、数量、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6)采用吊锤球法对该建筑物主要外墙墙体进行整体倾斜率测试;(7)采用环刀法对地基土进行取样,通过土工试验确认土的工程特性指标;(8)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法对地基进行承载能力测试;(9)查看房屋墙体、楼板及地面裂缝开展及分布情况,并记录裂缝宽度、长度、走向、数目及其分布,并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4 检测依据(1)贵州省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测鉴定技术服务合同;(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2009);(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4)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8)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1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13)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1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1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17)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5 检测设备本次检测设备情况见表5.1。表5.1 主要仪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数量1砂浆回弹仪ZC516231个2砖回弹仪ZC414661个3混凝土回弹仪ZC3-A00891个4钢筋扫描仪KON-RBL(D)8791台5裂缝测试仪PTS-C102009YQ080321台6N10 圆锥动力触探设备轻型-1套7环刀-30套8卷尺40m1把9卷尺5m1把10钢尺50cm1把11相机奥林巴斯C-601架12线锤一个13冲击钻1台6 检测情况简述与数据分析本次现场检测工作时间为2011年11月12日,主要对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进行外观检查、主体结构尺寸、部分构件尺寸和部分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砌体质量、地基土力学性能、地基承载能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构件裂缝发展情况等项目进行抽检,具体检测情况如下。6.1 主体结构尺寸测量采用钢卷尺、直尺等测量仪器对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主体结构尺寸进行测量,轴线距离测量结果详见图1.2图1.4。6.2 混凝土强度6.2.1 钢筋混凝土柱采用回弹法(采用ZC3A型回弹仪)对该建筑物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柱进行表层混凝土强度测试,共检测柱4个构件,测试35个测区。测试中严格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进行试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柱、梁的混凝土强度的结果见附表1。6.3 砌体砌筑质量6.3.1 砌筑质量随机选取各层楼的承重墙,并将部分楼层墙体抹灰层凿除。通过现场检查结果知,未见砌体中相邻块体间有瞎缝、假缝、通缝情况;砌筑砖较平整,尺寸较规范、离散性较小;砌筑砂浆的密实度较差;灰缝大致成直线,厚度较均匀,砌筑质量基本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第5.3.2中的要求。6.3.2 砖的强度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采用回弹法(采用ZC4型回弹仪)对砖表面强度进行强度检测,检测时随机抽取50个测区。根据统计理论,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评价砖的质量和评定砖的强度。由现场检测结果知,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等级可推定为MU20,详见附表2。6.3.3 砂浆的强度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在现场随机选取30个测区,采用回弹法(采用ZC5型回弹仪)进行砂浆的强度测试。由现场检测结果知,该建筑砌体中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可推定为M1.0,M2.5,详见附表3。6.4 构件配筋及保护层厚度为了确定被抽检构件中的钢筋配置以及钢筋位置,按照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中的相关规定,采用钢筋扫描仪(RONRBL(D)型)对构件内钢筋数量及位置情况进行抽测,抽检结果详见附表4。采用钢筋扫描仪(RONRBL(D)型)对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检测结果详见附表5。6.5 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采用吊锤球法对建筑物外墙墙体和柱整体倾斜情况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见图6.1和表6.1。由测量结果知,房屋整体有明显向南倾斜的现象(墙体/向南倾斜约151mm,墙体/向南倾斜约165mm,墙体/向西倾斜约80mm,墙体/向南最大倾斜约200mm,/向南最大倾斜约120mm,墙体/向西倾斜30mm)。从目前的测量结果来看,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5、测点6的倾斜率(详见表6.1,其最大值已达到1.30%),已超过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第4.3.4-6中所规定的限值(0.7%)。图6.1 倾斜度测点布置示意图表6.1 建筑物主体倾斜率测量记录计算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测日期2011.11.12测试方法吊垂球法测点布置详见图6.1测点方向测量高度(m)水平位移量(mm)倾斜率1X15.1-80.00.53%Y15.1-200.01.30%2X15.1-Y15.1-160.01.06%3X15.1-Y15.1-120.00.79%4X15.1-30.00.20%Y15.1-40.00.26%5X15.1-Y15.1-151.01.00%6X15.1-Y15.1-165.01.09%备注:依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由于无教学楼的竣工资料和前期的房屋倾斜度测量资料,本次检测没有考虑施工因素的影响,故检测结果仅供参考。6.6 房屋裂缝及沉降缝变化观测(1)通过现场查看,采用裂缝测宽仪、卷尺对建筑物内裂缝进行测量,从测量的情况来看,建筑物的裂缝主要分布在楼梯的休息平台,其主要特征见表6.2。三楼(2)-(3)-(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的裂缝最大宽度为0.51mm,四楼(7)-(8)-(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的裂缝最大宽度为0.42mm,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中第4.5.4条中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限值(max=0.4mm)。表6.2 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裂缝观测结果表编号裂缝外观照片裂缝特征描述1位置一楼(2)-(3)-(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长度3.3m最大宽度0.36mm2位置二楼(2)-(3)-(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长度3.3m最大宽度0.38mm3位置三楼(2)-(3)-(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长度3.3m最大宽度0.51mm4位置三楼(7)-(8)-(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长度3.3m最大宽度0.32mm5位置四楼(7)-(8)-(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长度3.3m最大宽度0.42mm6位置二楼(7)-(8)-(B)-(C)轴楼梯间休息平台处长度3.3m最大宽度0.30mm7位置一楼(1)/(B)-(C)轴墙体长度2.4m最大宽度1.03mm(2)采用卷尺和钢尺对该教学楼各楼层处的沉降缝宽度随高层的变化情况(沉降缝宽度、高差错位)进行了量测,具体详见表6.3及图6.2,各楼层沉降缝宽度沿高度成线性增加趋势(即:其沉降缝宽度从一楼的9.0cm变化至五楼的12.5cm),且沉降缝两侧的教学楼在高程上也有明显错位(即:其相应高程从一楼的错位量2.5cm变化至五楼的4.5cm)。表6.3 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沉降缝变化情况表位置沉降缝外观照片沉降缝最大宽度(cm)最大错位量(cm)一楼高程错位9.0cm2.5cm二楼10.0cm2.9cm三楼11.0cm3.4cm四楼12.0cm3.9cm五楼高程错位12.5cm4.5cm024681012140123456楼层变化量错位量缝宽图6.2 沉降缝宽度沿楼层高度变化曲线图(cm)6.7 地基基础检测6.7.1 持力层检查和土工试验现场开挖5个探坑,主要对基础底面持力层进行检查,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基底持力层为素填土,灰色深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本次用环刀法从5个探坑中(探坑详见图6.3)采取土样24个,每个探坑6个样本,土样编号依据探坑号而定(由于探坑3积水严重,未进行取样)。具体土工试验有:(1) 烘干法测含水量;(2) 液塑限联合实验;(3) 直接剪切试验;(4) 压缩固结试验。经探坑取样,地基土成灰色深灰色,含有少许的杂填土,具有一定的粘性,通过对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的分析(试验成果详见附表6),该教学楼基础底面持力层土体呈软塑可塑状态(一般情况下要求地基土的状态为硬塑坚硬),饱和度92%100%,压缩性指标:压缩模量为3.685.20MPa、压缩系数为0.340.48MPa-1、中压缩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2.015KPa、内摩擦角为2.012,从土的各项指标来看,该建筑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的离散性较大,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注:坑中水是由于探坑开挖过程中地下管道泄水造成的,而非地下水。图6.3 探坑分布示意图6.7.2 地基承载力测试本次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法对地基进行原位测试试验,根据现场条件,共挖取5个探坑,分别对应5个测试点,探坑位置分布示意图见图6.3,测试的结果见表6.4、附表7。通过计算得建筑物基础荷载作用效应为p=92.05KPa,小于各测点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第5.1.1条规定,同时未超过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4.2.4-1的限定(R/r0S0.85)。但是该建筑地基承载力安全度偏低,且各测点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从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知,地基承载力fa=112.1251.9KPa)、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该房屋不同程度的倾斜现象。表6.4 地基承载力测试结果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试验名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类别土工试验探坑编号测试点锤重(kg)落距(cm)贯入深度(cm)平均锤击数(N10)承载力标准值(KPa)修正后的承载力(KPa)1510503066230251.92210503014.297.6112899.4114.54410503017.5125146.95110503015.9112.2126.4备注:依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7 结论7.1 检测结果(1)采用回弹法抽检的4根柱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为24.928.7MPa,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25。(2)采用回弹法抽检的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等级可推定为MU20,大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第6.2.1条中的所要求的砖强度最低值(MU10)。(3)采用回弹法抽检的砂浆抗压强度等级可推定为M1,M2.5,低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第6.2.1条中的所要求的砂浆强度最低值(M5)。(4)抽检构件钢筋的配置情况以及钢筋位置详见附表4。(5)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相关规定,抽检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可判断为合格。(6)通过对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该教学楼基础底面持力层土体呈软塑可塑状态(一般情况下要求持力层地基土的状态为硬塑坚硬),饱和度92%100%;压缩性指标:压缩模量为3.685.20MPa、压缩系数为0.340.48MPa-1、中压缩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2.015KPa、内摩擦角为2.012、地基承载力为fa=112.1251.9KPa。从土的各项指标来看,该建筑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的离散性较大,是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据外观检查和量测,该教学楼沉降缝两侧的墙面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错位,沉降缝沿楼层高度的增加有明显增宽现象。(7)由于建筑物地基出现较为明显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其中外墙墙体和柱的最大倾斜率达到了1.3%,大部分测点的倾斜率已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第4.3.4-6中所规定的限值(0.7%),建筑物(顶部)最大侧向(水平)位移达到hmax = 200mm,大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中第6.3.5条中的限值(90mm)。(8)建筑物中结构裂缝主要分布在结构受力复杂的楼梯间平台,裂缝主要为斜向分布,属于表面裂缝。初步分析原因为:楼梯间与其相邻教室的刚度差异较大,受力复杂,受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导致其结构薄弱位置裂缝开展。7.2 检测鉴定结论综合上述的结论,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有关规定,该建筑单元安全性评定为Csu级。8 建议(1)由于建筑物地基出现较为明显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其中外墙墙体和柱的最大倾斜率达到了1.3%,大部分测点的倾斜率已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第4.3.4-6中所规定的限值(0.7%),结构最大侧向(水平)位移达到hmax = 200mm,大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中第6.3.5条中的限值(90mm)。建议委托单位立即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相关规定,在建筑物周边、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沉降及倾斜观测点,定期对该建筑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该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变化情况,并做好应急预案,若房屋的沉降、倾斜以及裂缝有明显的变化,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2)建议立即按照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相关规定,对该教学楼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3)建议立即对该教学楼出现的裂缝进行加固补强处理。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JG-201111-014附表1 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汇总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汇总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施工日期1995年测试仪器回弹仪型号ZC3-A检测对象混凝土柱检测日期2011年11月12日仪器编号0089序号构件位置砼强度等级平均碳化深度测区强度换算值(MPa)平均值 mfccu极小值 fccu,min标准差 sfccu推定值 fccu,e123456789101一楼(B)/(5)柱不详2.524.128.525.326.828.728.528.428.927.527.227.424.11.6024.82二楼(B)/(6)柱不详2.525.326.527.825.429.428.528.428.227.928.827.625.31.4125.33三楼(B)/(5)柱不详2.031.530.228.928.730.1-28.7-28.74五楼(B)/(6)柱不详2.524.726.825.826.728.427.827.227.527.428.927.124.71.2225.1备注:(1)由于混凝土的龄期已经超过规范规定的回弹法适用期限1000天,故回弹法测试强度仅作参考;(2)检测评定规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试验:焦剑、刘贤益等 计算:刘贤益 校对:邓建华附表2 回弹法评定砖强度报告表回弹法检测砖抗压强度报告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施工日期1995年测试仪器回弹仪型号ZC4检测对象砌筑砖(烧结普通砖)检测日期2011年11月12日仪器编号1466砖样取样位置单块砖样的平均回弹值(MPa)平均值极小值标准差标准值强度等级12345678910烧结普通砖一楼(8)/(B)-(C)墙3744404440434044414041.3372.4039.5MU20烧结普通砖三楼(8)/(B)-(C)墙5050494747484242493746.1374.3344.3MU20烧结普通砖三楼(3)/(B)-(C)墙4546473641414334414541.9364.2540.1MU20烧结普通砖五楼(3)/(B)-(C)墙4242484550415147463945.1394.0143.3MU20烧结普通砖五楼(7)/(B)-(C)墙4143423645424943484443.3363.6541.4MU20备注:检测评定规程: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试验:焦剑、刘贤益等 计算:刘贤益 校对:邓建华附表3 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报告表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报告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施工日期1995年测试仪器ZC5检测对象砌筑砂浆检测日期2011年11月12日仪器编号1623序号构件位置设计强度碳化深度测区强度平均值极小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推定强度(MPa)1234561一楼(8)/(B)-(C)墙不详1.01.581.581.591.621.831.531.621.530.110.07M12三楼(8)/(B)-(C)墙不详1.02.582.592.602.592.622.742.622.580.060.02M2.53三楼(3)/(B)-(C)墙不详1.01.651.641.641.871.741.591.691.590.100.06M14五楼(3)/(B)-(C)墙不详1.01.731.741.781.721.741.731.741.720.020.01M15五楼(7)/(B)-(C)墙不详1.01.451.451.561.541.531.531.511.450.050.03M1备注:检测评定规程:GB/T 503152000、GB51012003。试验:焦剑、刘贤益等 计算:刘贤益 校对:邓建华附表4 钢筋数量及位置检测成果表钢筋数量及位置扫描检测成果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检测日期2011年11月12日构件名称及位置截面尺寸主筋直径主筋根数箍筋直径箍筋间距一楼(B)/(5)柱3503501886.5211230一楼(A)-(B)/(3)-(4)梁2503001626.5219223一楼(A)-(B)/(6)-(7)梁2503001626.5186220三楼(A)-(B)/(3)-(4)梁2503001626.5207218五楼(A)-(B)/(1)-(2)梁2503001626.5216228备注:表中单位除主筋根数外均以毫米计。试验:焦剑、刘贤益等 计算:刘贤益 校对:邓建华附表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成果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成果表工程名称施秉县民族中学教学楼施工日期1995年测试仪器钢筋扫描仪型号KON-RBL(D)检测日期2011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