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针疗法在社区临床 中的应用 广安门医院针灸科 徐海蓉 火针疗法是利用一种特殊质料制成的粗 细针,将针在火上烧红后, 迅速刺入人 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 激又有温热刺激。 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 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 脏腑激发经气,达到助阳补肾升阳举陷 、祛寒除湿温经止痛、通经活络散瘀消 肿、运行气血解痉止挛、 温阳化气消症 散结、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宣肺定喘祛 风止痒、引热外达清热解毒等作用,因 此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成为目 前针灸治疗中最具特色的疗法之一。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 灵枢官针中云:“九曰焠刺,焠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由此得出“燔针”和 “焠刺”即为“火针”和“火针疗法”。 内经中提到火针疗法的适应症有相似 四种:痹证、寒证、经筋证、骨病。 历史沿革 此外也提到火针疗法的禁忌证。 如灵枢官针篇云:“焠刺者,刺寒急也 ,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可见在当时 热证是火针疗法的禁忌证。寿夭刚柔“刺 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从以上论述可以认为火针疗法创立于黄帝内 经时期。用于重症、操作有难度与风险。 火针疗法到汉代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仲景在伤寒 论中称火针为“烧针”和“温针”。 伤寒论:共计十余条,“焠刺者,燔针取痹气也 ”“凡刺寒邪用毫针曰以温”。 禁忌症:如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 更发热而烦躁也”;“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又有:“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 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 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 得眠”。上条说明实热证不宜用火针,以及误用的 危害。 晋代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继承了黄帝内经 的观点,肯定了“焠刺”是针灸的刺法之一,同时 也强调了其适应证为痹证和寒证。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将火针疗法的 适用范围从寒证、痹证,扩展到治疗外科的疮疡疖肿 ,如曰:“外疖痈肿,针惟令极热”;内科:在千金 要方风眩中“夫风眩之病困急时但度灸穴, 使火针刺之无不篷者,初者,针竟便灸,最良”。 并提出了火针疗法的禁忌穴位。 “巨阙第四胸椎棘突 下、太仓中脘,上下管脘等及诸弱小者,勿用火针。 ” 晋代陈延年-小品方:最早出现火针名称。 宋以后,火针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临床针灸家王执中写的针灸资生经中最 早将火针疗法用于治疗内脏疾病,书中列举了 许多有效病例。有治消化系统疾病,也有治呼 吸系统疾病的,还有治腰痛的。由此可见,当 时火针的适用症已大大扩展了。 原文:“荆妇旧侍起亲疾,累日不食,因得心 腹痛,发则攻心腹,后心痛亦应之,至不可忍 。与女儿别,以药饮之,痛反甚,若灸则遍身 不甚灸亦,不免令女儿各以火针微针之,不拘 心腹,须臾痛定,即欲起矣,神哉”。 “舍身腰痛出入甚艰,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 俞,行履如故”。“有妇人久病而腰痛甚,腰 眼忌灸,医以针置火中令热,缪刺痛处,处不 深入,即而痛止” “舍弟登山,为雨所持,一夕气闷而不救,见 昆季必泣,有欲别之意,与疑其心悲,为刺百 会不效,按其肺俞,云其痛如锥刺,以火针微 刺之,即愈。因此,与人治疗哮喘,只缪肺俞 ,不缪他穴。” 火针疗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明代。 当时的代表作针灸大成、针灸聚英、 名医类案等书中均提到了火针。 其中针灸聚英中对火针疗法论述最为全面 ,包括了以前许多针灸家未涉及的内容,从针 具、加热、刺法到功效应用和禁忌等都做了全 面精细的论述。 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指出为了使患者在治疗时 痛苦小,火针的制作应用韧性大的熟铁,且针不 宜太粗,而且在加热时要烧至通红。 原文:“淬针者,以麻油满盛,灯草令多如大指许 ,取其灯火烧针,频麻油蘸其针,烧至通红,用 方有功,若不红者,反损于人,不能去病。烧时 令针头低下,空油热伤手。先令他人烧针,医者 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才觉针红,医即采针, 先以针安穴上,自然干,针之亦佳。” 高氏认为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要求医者进 针须准确,深浅须适度。 原文“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穴点差,则无功 先以左手按定其穴,然后针之。”有提到“ 切忌过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太浅,浅则治病 无功,但消息取中也。凡大醉之后,不可行针, 不适浅深,有害无利。” 在书中还提到火针出针及出针后的处理问题。 原文:“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 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则疼止,不按则 痛甚。” 除此以外,高氏在针灸聚英中对火针的功效和 适应证也做了深入论述,使火针疗法在理论和实践 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奠定了火针治病的理论体系 。 书中指出火针的功效有二方面,一为引气之功,二 为发散之功。 原文:“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借火力,无补虚泻实 之害。” 又云:“盖火针大开其针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 而出” 适应症:正因为火针有行气和发散的作用,所 以高氏认为临床可以消除癥瘕积聚,气行血行 ;还可以破痈排脓,发散毒邪。 主要涉及溃脓、块、结积、风湿痹证、瘫痪等 证,肯定了火针破痈、消瘕、蠲痹的作用。其 中对瘫痪的治疗,提出“火外大开其孔穴,不塞 其门风邪从此而出尤宜火针易获功效”等论述 。 原文:“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肉,外皮无头者 ,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疡,阔大者按头、尾及中 ,以点记,宜下三针,决破出脓,一针肿上,不 可按之,令脓随手而出,或肿大脓多,针时则健 身回避,恐脓射出污身。” “凡疡块结积之病,其宜火针,比非方效之功, 火针甚妙”,又如“破瘤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 猛热可用。” 还有“若风寒湿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 针,以外发其邪。” 在治疗禁忌方面,高氏认为除禁忌热性病以外 ,在某些部位也应禁用。 原文“人身之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夏季 ,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 内,及足则溃脓肿痛难退。其如脚气多发于夏 ,血气湿气,皆聚两脚,或误行火针,则反加 肿痛,不能行履也。” 由此可见,高武对火针疗法的论述是较全面的 ,也说明了火针疗法进入了较成熟的阶段。 名医类案成书于明朝,全书辑录了历代名 医治案,其中有数则是用火针的,如“一男子 胁肿一块,日久不溃,按之微痛,脉微而涩。 此形症俱虚,当补不当泻。乃以人参养荣汤, 以艾炒热熨患处,脓成以火针刺之,更用豆豉 饼,十全大补汤,百剂而愈”。 清代“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将火针用于治疗眼科 疾病。 原文“肝虚目昏多洞,或风赤及生翳膜, 后生百膜,失明,或五脏虚劳,风热上冲于目 生翳,病亦熨烙之法。盖气血得温则宜通,得 寒则凝涩故也。其法起用平头针,如孔大小, 烧赤轻轻当翳中烙之。烙后翳破,即用除翳药 敷之矣。”消除了常人认为火针有危险的偏见 。 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提出用火针治疗瘰疬 ,痰核。书中写到:“火针之法独称雄,破核 消痰立大功,灯草桐油相协力,当头一点破凡 笼”。又如:“治瘰疬,痰核,生于项间,初起 坚硬,或如梅李,结聚不散,宜用此法针之, 插药易消,用缝衣大针二条,将竹筯头劈开, 以针双夹缝内,相离一分许,用线扎定,先将 桐油一盏,用灯草六七根油内排匀点着,将针 烧红,用手指将核握起,用针当顶刺入四五分 ,核大者再针刺数孔亦妙。核内或痰或血随即 流出,候尽以膏盖之”。 吴谦则认为火针能治疗邪气壅于肌肤、 关节的一类疾病,如曰:“火针者,即 古之燔针也。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 溢于机体,留而不能过关节,壅滞为病 者,以此刺之”。由此可见,在清代火 针疗法的适应范围已得到扩大和发展。 清朝后叶至民国年间,中医药事业的衰落 使火针疗法的发展也有所停滞。 解放后火针疗法与整个医学的发展,与针 灸其他针具针法的发展很不协调;对于这 一具有独特疗效的传统针法缺少应有的重 视。 从火针的发明至今,在众多医家的不断研究过程中发 现火针有许多注意事项: 1.火针在操作过程要猛烈、要红、准、快。千金要 方用针略例)卷二十九“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 热即于人有也”;本草纲目火针:“烧至通 赤用之,不赤或冷则反损之,不能去病也”,因此, 我们在行针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三字原则。 2.掌握好火针的深浅度。本草纲目火针:“风用 火针,有深则伤经络,有浅则不能去病,要在消息得 中,针后发恶后中病也”,掌握好针刺的深浅度 ,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头面部更应注意 火针针刺的深浅。 3.应注意保护好针孔,施针的部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 作,以防感染。医心方针例法卷二 :“针讫以烧 钉赤,灸上七过佳也,毋针灸上七壮而引之佳,不则 大气伏留以为肉痈也,苦肉薄之处不灸,亦得大禁水 刀也”,因为针刺后,针孔不会马上闭上,邪从针孔 而出,所以必须保护好针孔。 4.注意火针使用的时间间隔。(千金要方用针略例 卷二十九:“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不出 为佳”。火针不同于其它针相同,它的进针和出针都 必须要快,且治疗寒凝类疾病,因此必须注意用针的 时间间隔。 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 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 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 ,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 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 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 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 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 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 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 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 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 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 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以上疾病多以咳喘症 状为主,而咳喘多由于风寒外来,邪气闭肺,肺失宣 降,肺气上逆而成。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 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 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 、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 表的积留。如气滞血瘀,痰湿凝积,荣卫之道涩而行 迟,积久则成癥结。 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 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 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 化解。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 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 ,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 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 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此病的发 生多与痰有关。颈侧为少阳所主,少阳为气多 血少之经,若为情志不舒,则造成肝郁脾虚, 酿湿成痰,气血受阻,聚而不散即成瘰疬结核 。如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互结也可形成 此病。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 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疗瘰疬。再配合体针, 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在治疗时一 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古人云: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 ,使气血发生郁滞、瘀结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 。而邪气之所以侵入人体,多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 ,卫外不固,则邪气乘虚而入。 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 ,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 立止。”炅为热的意思,也就是说寒邪引起的疼痛得温热可 以缓解。而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 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 自止。 风邪、湿邪、热邪等也可引起疼痛,如 为风邪所引起的,也可以利用火针治疗 ,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 促进体表的气血流动,营养加强,驱动 风邪无处存留,使疼痛缓解。如因湿邪 引起,则可利用火针的通经络、行气血 的功能攻散湿邪,或利用它助阳化气的 功能,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从而除 祛湿邪,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 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上选用火针, 主要是由于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 ,则能排除脓毒。 对于脓肿破溃,疮口久不收口,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皮 肤表面出现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也可用火针治疗。 因为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使疮口周围淤积的 气血得以消散,从而增加了病灶周围的营养,促进了 组织再生,使疮口自然愈合。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 ,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 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 现。常见的类型有: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先兆多 半身麻木;肝郁脾虚筋失所养的,常手足麻木;外伤 经脉引起的麻木,多发生在局部,等等。 尽管麻木之症复杂多样,但其发病机理是相同的,即 都因脉络阻滞,阳气不能帅营血濡养经脉肌肤所致。 而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 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 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 风所致。火针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 功,可促进体表气血流动,营养加强,从而驱 动风邪无处存留,血足风散则痒止。具体治疗 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 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 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火 针适用于颜面的抽动。 颜面抽搐,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女性多于男性,病因 多由于肝血失荣、肝风内动或风痰阻络。 肝血不足、风痰阻络则可引起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则 出现肌肉的抽动。 火针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 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 脉,则拘急、抽搐自止。再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 气祛痰则疗效更好。 7、引热外达、清热解毒: 火针属温法,一般认为只适用于祛寒,不可用于热证 。但经过临床证明,火针可治疗一些热证。 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没有发挥 作用之机,而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 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临床可治疗乳痛、颈痛、背痛、缠腰火丹及痄腮等症 。 8、健脾利湿,温中止泻: 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司,清阳 之气不升,浊阴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 泻。 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故 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长强等穴,可补益阳 气,收摄止泻。临床多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 法,治慢性肠炎等。 9、补脾益气、通利筋脉: 临床上火针可以用治痿证。火针治疗多选用中 脘、气海、天枢及阳明经的下肢穴,同时再加 上督脉的阿是穴。因火针能助阳气行气血,使 脾胃气盛,则气血生化充足,筋脉得以润养, 肌力增强,肌肉丰满。治疗可选中粗火针,点 刺法。 10、通经活络、散瘀消肿: 不慎扭伤后,局部组织可出现肿痛,活动不利 。这时也可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 行气活血,故可祛瘀消肿止痛。 火针的适应范围已大大超过古人的范围。随着 针灸学的发展,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它的应 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火针机理 目前对火针治疗的机理研究较少。从现有文献 报导大致可概括为损伤、激活、排出、炭化、 促进、吸收、杀菌、灼断、协同九个方面来解 释。 1.损伤:炽热的针体快速刺入粘连疤痕病变组 织,可使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灼伤坏死。坏死组织 对机体来说,可作为一种刺激物,必将引起周围 健康组织的反应,首先有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侵入 ,将变性的破坏物质吸收。吸收后,缺损的细胞 、组织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细胞的再生予以修复, 重新恢复原有组织结构。 2.激活:火针较粗的针体,可能导致包括肌纤 维断裂等超急性期局部组织反应,从而起到激活 免疫反应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有实验结果表明 ,针刺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总补体、 溶菌酶、血液谷胱甘肽、血清皮质醇等均有改变 ,并有利于抗炎。 3.排出:现代研究表明火针直达病所,高温破坏 炎性病灶,利于渗液的排出。 4.炭化:火针携高温直达病所,针体周围微小范 围内病变瘫痕组织被灼至炭化,粘连板滞的组织 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状态随之改善。这 种效应可能与白热化的火针刺激穴位后,部分组 织受到高热作用被碳化,机体的生物理化效应过 程持续较长时间有关。 5.促进:火针直接刺激病灶及反射点,能迅速消除 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 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 ,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火针可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 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6.吸收。火针点刺促进慢性炎症吸收作用,可将病 变组织破坏,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通过多 次散刺及每次治疗后一段时间的休整,机体对灼伤 组织充分吸收、新陈代谢后条索状筋结物逐渐缩小 直至消失。 7.杀菌:火针烧到白亮时刺入病变组织,杀死不耐 高温的细菌来达到治疗的作用。 8.灼断:现代医学认为在伸肌总腱深处有细小的血 管神经束,压痛点即在此血管神经束穿过肌筋膜处 受到卡压。火针直接灼断,疗效显著。但是治疗时 必须准确无误地刺到压痛点下肌筋膜处,以确保灼 断血管神经束,否则效果差或无效。 9.协同:火针直接灼烙使病理组织灼伤、疤痕、结 痂、坏死;又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 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 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 修复,将病变组织破坏,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 收。 火针临床操作 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不同穴位,选择不同粗细的火 针。火针的粗细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故此,有必 要将火针按粗细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于临床治疗时选 用。根据临床的需要,将火针分为粗、中、细三类。 细火针:直径为0.5毫米的火针,属细火针。 细火针主要用于下列几种情况,如面部的穴位 ,由于面部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感, 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痛苦,二则由于面部直接 影响美观,使用粗火针如处理不当,易留有疤 痕。肢部等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以及 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宜用细火针。 中粗火针:直径0.8毫米,适用范围较广 泛,出棉布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 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 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 粗火针,直径1.1毫米或更粗的火针,主 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 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 肿、皮肤病变等。 火针针刺方法 主要有五种 :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 围刺法、散刺法。 (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辨经,按 经取穴,在经络上施火针的方法。通过火针对经 穴的刺激,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扶正祛 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多用于治疗内科 疾病。 (2)痛点刺法:在病灶局部或有关穴位处寻找 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痛点上施以火针治疗。中医 认为: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通、气血阻滞的反应 点。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使局部经气畅通、气 血运行,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主要用于肌肉、关 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痛。 (3)密刺法:是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 部的一种火针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 重,病情重的密一点,以每针相隔1厘米。密 刺疗法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 促进病损纽织的新陈代谢。此法主要适用于增 生、角化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 (4)围针法:是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 一种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 之处。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可以温通经脉,改 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围刺法主要 适用于皮肤科、外科疾患。 (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的部位 上的一种火针针刺法。它具有温阳益气,以改 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治麻、止痒、定惊、解 痉、止痛。一般每隔1.5厘米刺一针。针具最 好选用细火针,以浅刺为宜。 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 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根据病情而定, 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选 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此外,从进针快慢角度分类,又分为快针和慢 针法。 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进针后迅捷出针,整 个过程仅需要0.1s时间,借助烧红的针体带来 的热力,激发经气,推动气血,温通经络。 慢针法是火针刺入后,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出 针,留针时间多在1 5min之间,留针时间 可行各种手法,具有祛腐排脓、化瘀散结之功 。主要适用于淋巴结核、肿瘤、囊肿等。 (2)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针灸大 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 不 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针要“红”。火针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得红透。针 达到“通红”,“红极”,所谓“白亮” 。针体先红后 白,通透发亮,温度600800度。烧得红透的针 ,在接触人体皮肤的一瞬间是通红色的,所以穿 透力特别强,刺入穴位时阻力非常小,这样就缩 短了进针的时间,减少了病人灼刺的痛苦。 烧得红透的针,在临床上有其特点。即进针时针 不弯,入皮时人不痛,出针时顺利,不粘针,不 滞针,轻快滑利,无痛感。出针后,针孔与周围 皮肤平整无突起,局部微红,仅有短暂的微痒, 甚或不痒。针若未烧得红透,针若刺入皮下,则 进针涩滞,痛感强烈。出针时则粘针,针体与紧 粘着皮肤一同拔起,形成白色小丘,日后会出现 非正常的生理反应,小丘由白而渐发红、高突、 瘙痒。 (3)针刺与深度:当针烧红后迅速、准确刺入 标定点处随即快速拔出,整个过程大约只需1/10 秒。 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当火针 用于祛瘤、化痰、散结时,则需要留针。留针 的时间多在15分钟,如针刺淋巴结核,需留 针12分钟;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 病时,可留针5分钟。 针要“快”。快是指火针进针的速度,火针刺法 要求进针速度极快,如闪电一般。不快就会失掉 了火针的命脉与根本。因此,“快”是火针操作 的技巧,“快”是针体热量不丢失的保障。 手要“准”。一取穴定位或寻找疼痛等反应点的 位置要准;二进针落点的位置不偏不歪,要准确 无误地刺在所取的位置上;三进针深度要准,当 深则深,当浅则浅,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准。 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刺针“切 忌 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火针针刺的 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 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出针: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 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一则可以减轻疼痛, 二则可以保护针孔。 火针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血管分布的部位应避开。 2.避免酒精灯倾倒烫伤患者。 3.烧针后垂直进针,刺入后不能停留即刻出针。 4.刺入深度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深浅、炎症的 轻重而定。 5.火针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刺激性潮红,一般2 小时左右完全消失,可不予处理,也可予冰敷 20分钟。针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 感染。 6.针刺后尽量不予外用药物,保持皮肤干洁,治 疗后2小时不能洗浴。 火针后,腧穴处皮肤可出现微红、灼热、 轻度肿痛、痒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不 用处理,会自行消失。若红肿出现脓点可 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腧穴处红肿加 重,分泌物增多,可外敷金黄膏。如刺破 血管,引起血流不止,可立即用消毒干棉 球压迫止血。 火针的临床应用 据统计,在1949-2002年火针治疗的文献 疾病达115种左右,关节炎、疣、淋巴结 结核、网球肘、滑膜囊肿、带状疱疹、 外阴疾病等的研究较为热门,因此有关 的文章也较多。其次是乳腺疾病、痣、 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胼胝、痹证 、痤疮、肿瘤等。其中肿瘤文献10篇,3 篇为子宫肿瘤,5篇为皮肤肿瘤,2篇为扁 桃体癌。 近50年来火针治疗研究逐年增加,外科文献报道最多,其次为 内科及皮肤科疾病,且多为常见病。肿瘤科、神经疾病、心 血管病方面亦见有少量报道,说明火针在疾病治疗上较传统 有新的突破,但未形成真正的热点。文献的期刊分布(103种) 也较分散,但在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登载的 文献较多,且相对集中,可认为是火针文献的核心期刊。 文献类型中以临床治疗研究为主,分布相对较合理但多以病 例报道、病案报道为主,研究样本小,且少设有对照研究,且 篇幅较小,缺乏对火针治疗原理、机理及其它指标的探讨研 究。对火针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针具的创新方面均 比较薄弱,应加大研究力度,并加以创新。 火针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在外科中的应用 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在内科中的应用 在五官科中的应用 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在内经时代,火针主要用于痹症。灵枢 官针中“九曰焠刺、刺燔针而取痹也”,又 灵枢经筋中“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 则筋以不收,阳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 腹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不收,无 用燔针”。可见火针最初是为疗筋急寒凝之痹 症而设的。 常用于肱骨外上髁炎、慢性软组织损伤、增生 性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强直性脊柱炎和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弹响指又称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 见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 活和工作 鞘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 之一,疗效甚佳,但易复发。 毫火针是使用普通一寸毫针烧红代替火针治疗 疾病的方法,采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弹响指,取得 了满意效果,且复发率低,操作简便安全。 采用毫火针治疗 取穴:令患者伸开手指,掌心向上,平放 在治疗台上,在患指掌骨头明显压痛点或 结节、弹响处标记为阿是穴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以不锈钢毫针,于酒 精灯上烧红针尖部约0.5寸,迅速垂直刺 入阿是穴内,深达骨面,立即出针(时间约 为0.5秒!深度约0.3寸),可以反复操作2- 3次,然后用消毒敷料覆盖针孔,并嘱咐病 人1天内不得弄湿针孔处。每7-10天治疗 1次,根据患者病情共治2-3次。 腱鞘囊肿是生长于关节及附近的圆球状肿物, 触之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其中囊液如胶 状,患者多为青壮年。 选取局部阿是穴(囊肿部位) 充分暴露囊肿部 位,用2%的碘酒在选择的穴位或部位消毒,再用 75%的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在粗火针针尖 烧至通红发白后迅速刺入囊肿中部,深度穿破 嚢壁到达囊体中心,若囊肿较大,则于囊肿四周 再刺2-3针,刺后挤压囊肿四周使囊液排出,注 意不要污染针孔,直至无粘液排除时,再次消毒 针孔和囊肿四周皮肤,用创可帖封住针孔。 肱骨外上髁炎、桡侧伸腕肌肌腱损伤等引起的 肘关节功能性疼痛总称网球肘,是由于积累性 损造成伸腕肌、旋后肌肌纤维内部轻微断裂, 散在性出血,继而产生粘连,压迫神经血管而 引起疼痛,活动肘关节时粘连被牵拉而产生疼 痛。 考虑网球肘内因为血虚寒凝,运用火针疗法可 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达到通其痹阻、松解其 粘连的目的。 运用火针应注意:局部有红肿 者不宜用此法,行火针时应避开血管神经,动 作快而准,治疗时刺点宜少,术前术后均应常 规消毒,术后 3 日内禁止沐浴,并瞩患者活 动肘关节。 取穴:取患侧上肢阿是穴(即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 着处及附近的压痛点),对侧下肢的膝阳关穴(在膝外侧 部,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在点燃的酒精灯 外焰中烧至红亮,迅速将针刺向所选穴位,深度约0.5-1 寸。 火针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 “如针处出血,一般勿止,待其自止”治疗时注意避开 血管、神经,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0日后统计疗效 同时嘱患者注意局部保暖与休息。针后不得搔抓患处, 保持针孔清洁干燥,一天内禁淋浴,不要污染局部,禁食 生冷辛辣之品。 跟痛症(calcanodynia)俗称足跟痛,是以足跟刺痛为临床特征的一 种常见慢性疾患,发生于中年以后,以5060岁者居多,男性略多于 女性,是中!老年人足跟部骨与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 跟痛症的发病机理复杂, 分型:I型(跖筋膜型),症状:晨起后着地行走即感足跟部痛,稍走 几步疼痛轻度缓解,疼痛性质为刺痛。体征:大部分患者足跟部无 红肿,皮肤温度正常,压痛点局限于跟骨结节中央及跖筋膜附着 处,其他部位无压痛。X线片:大部分患者有跟骨骨刺。II型(骨内 压增高型),症状:休息痛,极少数活动时痛,疼痛性质为酸困痛 。体征:整个足跟部均有压痛。X线片:大部分正常,极少部分有跟 骨骨刺。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足底朝上,助手扶患者小腿及足 前部以固定,医者以拇指在患侧足跟部做深部触压,寻找压痛最 明显处作为治疗点,以龙胆紫药水作为标记并以碘伏常规消毒, 取火针,用酒精灯将针尖至针身约2一3cm范围烧红发亮后对准治 疗点快速刺人病灶,并迅速出针,每个点每次针3针。II型患者则 在足跟中央及其旁开前后左右各约lcm共5个点作为治疗点,中央 点每次针2针,其他4个点每次1针,均深达骨面,针后针口涂少许 万花油并以创可贴贴敷,勿碰水。隔5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在外科中的应用 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有火针治疗外科病的记 载,“凡里有脓毒,诸药贴不破者,宜用熟铜 针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笔点却当头,后以铜 针浅浅针人,随针而出脓者,顺也。” 明著名医家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记载:“火 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也 ”、“凡疡块结积之病,其宜火针,比非方效之 功,火针甚妙”,此外明代的陈实功的外科 正宗也有火针治疗种疮疡的记载。 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带状疱疹 痤疮 银屑病 湿疹 皮肤瘙痒症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呈散 发,年患病率为10-20,患者其年龄与发病 率、疼痛程度及潜伏期成正比,多于春秋季发 病。可有抵抗力低下的诱因病史,从诱因到发 疹间隔约3-7天,但多数病人查不到诱因。 神经痛为本病临床特点之一,易与其他内科疾 病、外科疾病及神经科疾病相混淆,因而常被 误诊,因此应重视带状疱疹的先兆症状,争取 早期发现本病,早期干预治疗,以防止后遗神 经痛的发生。 火针法可以温经祛邪而治疗疾病。 穴方:阿是穴,即疱疹局部。 操作方法:采用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疱疹部位,嘱患者 放松并常规消毒。烧针是火针操作的关键。左手持灯 火或点燃的酒精棉球,尽量接近要刺的部位;右手以 握笔式持针,将针置于火焰的外上1/3处,先加热针体 至针体通红发白,再加热针尖。快速进针,用火针点 刺,视皮疹大小确定所刺针数。点刺深度以透入疱疹 皮肤为度。达适合深度后迅速将针提起,直入直出。 皮疹较多可分批治疗。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刺后 用消毒棉球挤净脓液,擦净局部皮肤表面并涂以安尔 碘。 疗程: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1疗程。可根据患者 水疱及疼痛消退情况调整。 注意事项:面部、大血管、神经主干及重要脏腑器官 周围慎用火针。面部及水疱较大者不拔罐。注意无菌 技术操作和创面的清洁干燥,针刺后局部有小红肿轻 度瘙痒,防止搔抓导致继发性感染。火针针刺时注意 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分为急性 和慢性两种,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 于面部、头部、耳周、小腿、腋窝、肘窝等部 位。 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揭示本病虽病在表, 而与五脏相连,并为本病治疗确定了纲纪诸 病源候论 浸淫疮候载:“粟疮作痒,属心火 内郁” 治疗选多头火针点刺皮损部及丘疹,配合背部 拔火罐治疗,隔日1次。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患者的自觉症状,以皮肤瘙 痒为主症,没有原发性的损害,好发于中老年人 ,多于秋冬季节发病。 诸病源候论云:“凡瘙痒者体虚餐风,风入 腠理,与气血相搏,而往来皮肤之间”。老年人 气血虚弱,精血不足,肌肤失去濡养,血虚生风, 血虚化燥,复因风寒侵袭而致病。 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用多 头火针治疗本病既可驱除风寒之邪,又能温通 补虚。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局限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皮肤乳白色素脱失斑,界限清楚, 且好发于面、项、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 严重影响了患者外表形象,导致心理障碍,而 且目前尚无满意疗法。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是其发 病的主要病因。火针治疗具有助阳祛寒,祛风 化湿,温通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 皮肤再生之功效。火针对面积小,病程较短的 白癜风疗效好,对大面积者疗效欠佳。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临床常 见病、多发病。 结节囊肿性痤疮是由于炎症进一步加深加重而成,因其 病程迁延反复,是影响人们美容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之一。 暴露面部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细火针 在乙醇灯上烧红至发白之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顶部。 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 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 除; 若为结节坚硬者,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其深 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刺入结节中部为宜,切忌 挤压,以防炎症扩散。 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然后用棉签轻轻挤 出囊内容物,沾干,碘伏消毒。施术后,可配合拔罐,使 脓血尽出,碘伏消毒。一般治疗后第二天开始结痂,且 勿用手抓,让痂壳 5 d左右自行脱落。若痂壳脱落后皮 损未消失则再次治疗。 寻常疣,又名“瘊子”,多发于手背、指背、足底、 甲缘、头面以及颈背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 感。初起为针尖大,微黄色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 显,触之略硬。中央可见一针头样小黑点,初发为 1 个,不断增多,能自身扩散。 西医学认为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中医学认为 本病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 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 而成。火针具有消坚散结之功,通过火针疗法,直接 破坏疣体组织,使疣体坏死脱落。运用该法治疗跖疣 、鸡眼均获得良效。 操作:酒精局部消毒后手持 3 支 1 寸的毫针,并拢 于一起,待针烧至通红时迅速而准确对准疣体中央, 迅速进针,直刺疣体基底部,以患者略感微痛为度, 点刺 3 4 次。24h 内不要用水冲洗。上述方法每 周 1 次,火针点刺后,局部疣体组织变黑。3 次治疗 后,疣体自行脱落,局部皮肤逐渐回复正常。 扁平疣,中医称为“扁瘊”,是由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表皮而引起的良性赘生物,患者多为 青少年,皮损处呈扁平丘疹,颜色较深,多散见 于面部,严重影响美观。虽然有的扁平疣可能 由于发生炎症或因免疫因素而自然消退,但消 退时间通常很长。扁平疣的治疗如咪喹莫特乳 膏、维 A 酸乳膏等也往往存在疗程较长或治 愈率较低的问题。 采用火针治疗:先将火针在乙醇灯上烧红,迅 速轻轻点刺疣体周围,然后以棉签拭去疣体,再 将火针烧红,轻点皮损区域,以微微渗血为度, 术后涂抹金霉素眼膏。每天治疗 2 次,连续使 用至皮损部位结痂脱落(约1 星期),并嘱痂壳 脱落之前勿沾水。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 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以阵发性皮肤瘙痒 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 临床特点表现为皮损常发于颈后、颈两侧及躯干、四 肢等部位,初起为粟粒大扁平丘疹,融合成片,边界清楚 ,日久呈苔藓样变,自觉阵发性瘙痒。 主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区域) 配穴:肺俞、肝俞、 脾 俞 施用火针术后,其病变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灼热、发红 、微痛、瘙痒等各种现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置,约1周内 便会自行消失。 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心情平静,治疗后不可用酒精!肥 皂等刺激物擦洗患处,忌食辛辣及鱼虾。每隔35天治 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 毛发病。 中医学称为油风,俗称鬼剃头。 治疗方法 治则温通经脉、祛瘀生新。 采取火 针疗法。 取穴:阿是穴(斑秃区)、肺俞、 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法:阿是穴:患者坐位。 用碘伏、乙醇 消毒皮肤,随之以多头火针烧针以消毒针具, 采用速刺疾退法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密 刺。 每次选取23 处。 背俞穴:患者俯 卧位,消毒后用单头火针点刺。 针后不作处 理,若出血,待血自止。 每周治疗 2次,一 般使用火针 12 次之后便可长出毳毛。 针 后2 d 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鱼腥 食品。 在内科中的应用 千金要方风眩卷十四“夫风眩之病困急 时但度灸穴,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 针竟便灸,最良” 。 夷坚乙志卷十四“又尝病黄疸,势已殆,有 妪负小匣至门,家人问所货何物?日善烙黄。 呼使视之,发匣,取钱匕烧热,上下熨烙数处 ,黄色应手退。”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起病常 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搐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 以口角、眼角抽搐为多,严重时整个面肌发生痉挛,并 可伴轻度肌无力或肌萎缩。 本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女性多于男性,多因肝血失荣 、肝风内动或风痰阻络所致,肝血不足,风痰阻络则可 引起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则出现肌肉的抽动。本病也可 由风寒侵袭而致,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者热之,在 临床上以火针治疗为主,采用火针直接点刺痉挛部位, 根据痉挛部位和范围每次点刺5-10穴,可促进气血运行 ,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以祛除外邪,使其温通经络,调畅 气血,正气充实,则邪散风熄,拘急抽搐自止,再配合安 神养心之体针则疗效更好。 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取穴:天枢(双侧) 足三里(双侧) 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取1.5寸毫针,穴位常规消 毒,天枢直刺0.81.2寸,足三里直刺0.51.5寸,得气后施 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找出痛点,常规消毒,点 燃酒精灯,将火针针尖置酒精灯火焰中加热至火红色,迅 速点刺痛点5-6针“每日1次“10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 统计疗效“ 根据三叉神经痛其发病多因风寒之邪袭于阳明经脉,寒性 收引,凝滞经脉,血气痹阻,遂致面痛;或因风热病毒侵淫 面部,影响经脉气血运行而致面痛“故治宜疏通经络,调理 气血,祛邪止痛“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以痛为腧” 的取穴原则取穴“ 疼痛局部火针治疗,可疏通面部气血经脉,祛邪通络,温通 止痛。针刺配合火针可温通经脉,调理气血,补其不足,泻 其有余,使气血调和,通则不痛,最终使痛消,从而达到治 愈疾病的目的“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系由第2、3腰 神经发出,通过腰大肌外侧缘,斜过髂肌,沿骨盆经腹股沟韧带之深 面,在髂前上棘以下510cm处穿出阔筋膜至股部皮肤。在该神经 行程中,如果由于受压、外伤等某种原因影响到股外侧皮神经时, 即可能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炎,其主要症状为股前外侧,尤其是股外 侧下2/3出现皮肤感觉障碍,如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及沉 重感等症状,在体力劳动及劳累后或站立、行走过久时症状可加重 ,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祖国医学认为,股外侧皮神经炎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导致血 行不畅所致“诸病源侯论曰:“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 “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229-2025喷砂用橡胶软管
- 应急与安全培训演练记录课件
- 难点详解浙江省义乌市中考数学必背100题【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数字系统设计与VHDL(第3版)教案-第7章VHDL基本语句
- 2024自考公共课自我提分评估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信息素养基础工具与使用规范
- 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技术政策法规与产业规范报告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学反馈机制构建报告
- 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 江苏省苏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阳光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
- 销售商务礼仪培训课程
- 三七销售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H发泡剂行业应用态势与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租金费用收取管理制度
- 202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木工课堂安全管理制度
- 全屋定制合同赔付协议书
-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L指标计算与灵敏度分析》18000字】
- 2025-2030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小班语言活动《笑嘻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