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间故事_第1页
徽州民间故事_第2页
徽州民间故事_第3页
徽州民间故事_第4页
徽州民间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9 徽州民间故事 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那你知道徽州民间故事有哪些吗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徽州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徽州民间故事:徽州金扁担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岩壁上突然出现了一百个梵文,谁能一口气读完,谁就能得到一根“金扁担”。一时间,四乡的文人才子纷至沓来,可是,谁也认不全这一百个梵文。久而久之,人们只有望文兴叹。有一天,三都来了一个年纪不大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自称能毫不费力的一气读完。这天风清日朗,四乡民众聚合在漳河岸边 ,等待奇迹出现。时近中午, 书生来到岩壁下,仔细端详了几遍,清了清嗓门,又向周围观看的村民扫了一眼,便从容朗声读了起来。众人见了,不断连声喝彩。当书生读到第九十八个字的时候,石壁“豁啦”一声巨响,裂开了一条缝隙,接着,一段耀眼夺目的“金扁担”头露了出来。众人顿时欢呼起来。就在“金扁担”垂手可得之际,白面书生得财心切,竞忘掉读最后两个字 ,便急着伸手去抓那段“金扁担”。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啪”地一声响 ,“金扁担”缩了回去,书生只扳下了一颗扁担占 (嵌在扁担头的竹钉,供歇肩时柱棒所用 )。此后 ,任书生如何一气读光 ,“金扁担”再也没露过脸。书 生只得怅然而归,众人也只得扫兴而散。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9 徽州地区的这则民间故事意在劝诫众生莫要见利忘义、贪图身外之物 徽州民间故事:徽州墨神 乾隆年间,徽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徽墨作坊有一百多家,后来只剩下两家老字号,一家是古家,老板叫古雨亭,另一家是月家,老板叫月华堂。 古雨亭有祖传的制墨秘方,烧制出来的“开文松烟”比月华堂的墨略胜一筹。没过多久,月家墨窑上的蓝烟渐渐熄灭了。月华堂觉得无脸见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家人悄然离开了徽州。 那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古雨亭拉开院门,“扑通”一声,一个 衣衫褴褛的少年从门外跌进来。古雨亭吓了一跳,见少年还有鼻息,赶紧叫人救治,原来,少年是个孤儿,父母几年前相继去世,这些年四处流浪,昨天夜里,他看见有扇大黑门,估计是个大户人家,就靠在这里后来,这个孤儿成了古家墨窑的一名伙计,古雨亭给他取了个名字:石斛。 石斛身手敏捷,心眼儿灵活,烧制徽墨,上山砍树,装窑烧窑出窑,搅墨打坯,他做起来有板有眼。闲下来时,他便和老板的女儿花椒一起到野外嬉戏,青山下,小河边,到处是他们的笑声。情窦初开的花椒很快爱上了石斛。古雨亭夫妇也觉得这两个孩子是天生的一对。 春暖花开时节,古家为花椒和石斛完了婚。古雨亭把石斛叫到跟前,将一张写满字的宣纸交给他,说:“孩子,我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9 没有儿子,从今往后我们古家开文松烟墨的绝技就指望你传给后人了。” 石斛双手捧着那张发黄的宣纸,跪在古雨亭面前:“岳父大人放心,常言道女婿半个儿,我无父无母,我这条命是您老人家给的,连名字也是您取的,从今往后,我就叫古石斛。” 石斛的一番话说得古雨亭心里热乎乎的,一边的古夫人眼睛也湿润了。可是,第二天早晨,花椒还沉浸在美梦中,石斛却带着那张秘方不辞而别。 接下来的事情是古雨亭万万没有想 到的:在徽州消失多年的月华堂回来重操旧业,石斛竟然是月华堂的儿子,他的本名叫月有光。古雨亭这才知道自己钻进了月华堂父子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 月华堂凭着儿子的苦肉计,得到了古雨亭的秘方,重出江湖,烧的墨竟堂而皇之地用起古家祖传的“开文松烟”的牌子。古雨亭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 ?他写了状子到徽州府去告,没想到那徽州府台早被月华堂收买,官司不仅没有打赢,反而被判罚三千两白银、坐牢三年、一百年内不准烧制徽墨。 古雨亭身陷大牢,他的朋友梅花石拿了一笔钱疏通官府,把他从牢里保出来。这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病故, 女儿花椒靠刺绣为生。父女相见,抱头痛哭。想到祖传绝技到了自己这辈拱手送人,他悲愤交加,以致双目失明。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9 虽然不能烧墨了,好在古雨亭还有一手绝活:鉴画。他能从墨的气味准确判断出画的年代、真伪。市场上交易的名画,只要他鉴定是真的,那就绝对假不了,凭着这手绝活,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 这年春天,乾隆南巡,来到苏州。苏州知府月有光知道乾隆喜欢字画,早就准备了一幅唐伯虎的梅花傲雪图,伺机献给皇上。 月有光是如何当上苏州知府的呢 ?当年,月家和古家打过徽墨官司后,古家惨败,月家很快发迹。月华堂用一 大笔钱,为儿子月有光买了一个七品县令:在青山做了知县,然后又疏通关节,当上了苏州知府。 乾隆拿着月有光敬献的梅花傲雪图,禁不住啧啧赞叹:“好画,好画啊 !”他对身边的大臣说,“传朕的话,请梅先生过来,和我一起赏画。” 乾隆说的这个梅先生,就是梅花石。梅花石每次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却又不肯做官,不凡的人品和锦绣文章得到乾隆的赞赏,于是被召进宫中,专门陪乾隆吟诗作赋、赏画下棋。梅花石听说月有光献给乾隆一幅唐伯虎的画,围着画转了一圈,犀利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梅花傲雪图,他说:“皇上,恕我直言 ,这幅画是赝品。” “什么 ?你说这幅画是假的 ?”乾隆一惊,叫来月有光询问究竟,月有光大呼冤枉。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9 对于这幅画,两人一个说假一个说真,乾隆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判断。 梅花石说:“启禀皇上,我的老家徽州有个奇人,能闻墨鉴画,从没出过差错,皇上何不传他来鉴赏此画,再作定夺 ?” 乾隆问:“月有光,你和梅先生都是徽州人,想必也听说过这个徽州墨神吧 ?” 月有光浑身一激灵,让古雨亭来鉴定这幅画的真假,还有他的好果子吃吗 ?古雨亭知道这画是他送给皇上的,就算是真的,也会说成是假的。他说:“皇 上,古雨亭是有点儿雕虫小技,可也不像人们传的那么玄乎。” “高人也罢,雕虫小技也罢,叫来让朕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乾隆笑了笑,传旨古雨亭前来苏州见驾。 古雨亭接旨后,不敢怠慢,在花椒的陪同下,日夜兼程赶到苏州,被带到乾隆下榻的一座豪华画舫上。乾隆想看看这个徽州墨神是不是有真本事,准备了好多画,还传来了许多文武大臣,梅花石和月有光也在其中。乾隆问:“古雨亭,听说你能用鼻子闻出画的真假,是吗 ?”乾隆的话音刚落,梅花石拿着一张古画来到古雨亭跟前:“古先生,这次,你可得闻仔细啊 !” 古雨亭一听 ,是梅花石的声音,双眉一皱。梅花石当年曾有恩于他,没想到如今在这里相遇。他来不及多想,将那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9 幅画仔细闻了一遍,对乾隆说:“启禀皇上,这是一幅模仿宋朝张择端的暮春图赝品,从用墨上可以看出,这幅不足两尺的小卷是分三次完成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幅赝品应该出自皇上御笔。” 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乾隆哈哈大笑起来:“古先生虽然双目失明,却是明察秋毫,朕的这幅赝品连京城画师柳三怪也没能看出来,先生是如何闻出来的 ?” 古雨亭说:“其实很简单,张择端用的是宋朝的墨,皇上用的是当今的墨,一闻便知。每个人的 画用墨厚薄粗细均是不一样的,皇上用墨狂放恣肆,不拘小节,如清风拂柳,潇洒自如,我自然知晓。” 梅花石又换了一幅画,古雨亭闻了闻说:“这幅画上半部是明朝皖南山水画家陈麻子的李白醉酒图,可惜只剩一半。下半部是另一个画家补上去的。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知道她是个女人,而且有了身孕。” 乾隆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宫廷画谱上记载的和古雨亭说的一模一样,续画的是前朝一位宫女。 乾隆问:“你再看看这幅梅花傲雪图是真迹还是赝品 ?” 梅花石把那幅画展开在古雨亭面前,意 味深长地说:“古先生,这是月有光月大人呈给皇上的一幅画,你可要闻准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9 了。” 古雨亭心里一惊,坐在一边的月有光脑袋“嗡”地一炸,险些从椅子上跌下来。他暗自叫苦:梅花石啊梅花石,你当着古雨亭的面说这话,不是要我的命吗 ?古雨亭知道这画是我送给皇上的,就算是真迹,他也会说是赝品啊 ! 古雨亭在那幅画上仔细地闻着,好半天,他抬起头对乾隆说:“皇上,这是当年唐伯虎的真迹。” “古雨亭,你可别看走了眼 !”梅花石边小声嘀咕边想,这个古雨亭到底是怎么回事 ?月有光父子害得他这么惨,如今复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只 要他说一声“赝品”,月有光就是“欺君之罪”,轻则下狱,重则杀头。 月有光悬到喉咙眼里的心一下子松弛下来,他的眼睛湿润了。 古雨亭闻墨鉴画,屡试不爽,乾隆连声赞叹。 第二天,梅花石送他父女俩上路,遗憾地说:“雨亭兄,昨天辨画,正是你报仇雪恨的大好机会,我多次旁敲侧击提示你,你却为何说了真话 ?” “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说那幅画是真迹,不是因为当着皇上的面不敢撒谎,而是恪守职业操守。我当然知道,只要我说一个不字,月有光可能会遭灭顶之灾,我也就能报仇雪耻了。可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话, 我不能说。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可心里却明白。”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9 古雨亭以德报怨的义举感动了月有光父子,月有光辞了苏州知府,回到徽州,月华堂带着儿子跪在古雨亭的门前谢罪。后来,两家重归于好,共同经营徽墨,把各自的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畅销至今的徽墨品牌 胡开文。 徽州民间故事:五老上天都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与仙的区别就在于寿数。凡活到九十开外未满百岁的人统统叫做“半仙”。半仙们只要上了天都,跨进灵霄,朝拜那玉皇大帝,经过御封钦点便可位列仙班,获无量寿福。有一天,从东南西北中来了赵钱孙李周五位朝天讨 封的半仙。他们过半山寺,越龙蟠坡,如履平川,毫不费力。他们一看天都在望,仙位唾手可得,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个个又都是做联句诗的高手,不禁相互唱和起来:赵半仙首先开口道:”夏不衣绸缎,冬不着皮裘” ;钱半仙续上一句:“荤腥我无缘,终年食甘蔬”。孙半他接着说:“不慕广华厦,栖居陋室久” ;李半仙则说:“饭后百步走,劳役自动手” ;周半仙笑着说道:“心胸坦荡荡,无愁又无优 .”这五位半仙老翁,就“衣、食、住、行、思”五个方面,吟成一首“长寿诀”,可万万没想到这是“泄漏天机”,违犯了天规 面切断这五位 率仙上天都的去路,一面又将他们点化成一组寸步难行的石头,这就是、“五老上天都”巧石的来历 “长寿诀”仍不胫而走,世代流传,直到后来编写百家姓的人,仍尊此五老为华夏百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