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pdf_第1页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pdf_第2页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pdf_第3页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pdf_第4页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谨以此论文献给尊敬的柴寿升老师 -郭昌春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学位论文答辩日期:2013 年 5 月 25 日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授权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 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 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摘 要 农民收入低,不敢消费是中国目前内需乏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农村逐步实现 城镇化,让农村地区发展起来,让农民收入提高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也是社会经济 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是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 确提出的任务和目标,把农村发展起来,也是促进城市更好发展和全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选择德州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德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城镇化 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讨在农村地区实施城镇化的可能和具体措施。通过分析, 得出结论:要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农村实施城镇化建设 的政策,急起直追,让德州地区落后的农村尽快发展起来。城镇化不仅仅是合村并 居,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加大农村投入是关键,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城镇化才能真 正实现。单纯小村并为大村,形式上的转变,不仅不能实现城镇化,只会让农民更 加贫穷。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德州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单纯发 展农业,作为一个传统上的农业大市,很难使多数农民发家致富,政府可根据德州 市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结合当地发展形势,通过不同的发展模式去发展,把城市 部分市场引入农村,带动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第二产业发展起来之后逐步发展第 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农村的城镇化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农村地区的城 镇化有一个过程,有些特别偏远落后的地区暂时还不适合城镇化,需要有过渡过程, 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农村先搞试点。农村施行城镇化的过程不会只有一个模式,每个 具体的区域可以根据具体资源和特色走不同的发展道路,殊途同归,最后都能实现 城镇化。 关键词: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 stud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dezhou rural abstract farmers low income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root causes of weak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the realiz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 is a good solution, it not only can make farms earn more money but also the only way the chinese social can goes better.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as reported in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central committee, the rural develop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we studied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dezhou,through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 seize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irmly implement the rural urbanization policy reported by the central authoritie, so that dezhou can develop as soon as possible. urbanization is not just make several villages living in together, boost farmers income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areas is the key. urbanization can only be truly realized after the rural was developed. simply changes in forms will make farmers poorer than befor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of dezhou needs to be adjusted.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get rich legalism through only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he government could take the lea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rural areas, after the second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was developed to a better level, then urbanization of rural areas will naturally fall into place. urbanization of rural areas needs a long period, some remote and backward areas in particular is not yet suitable urbanization needs a transition process, we can meet the conditions of the rural pilot out firs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rural urbanization is not only one model, each specific area based on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and take a different path of development, in end, we can all able to realize urbanization finally. key words: dezhou; rural;urbanization;development 目 录 1 1 绪论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3 1.3 研究内容 . 6 1.4 方法思路 . 6 1.5 创新点 . 7 2 2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 8 2.1 国内城镇化概况 . 8 2.2 国内城镇化发展模式 10 2.2.1 温州模式 11 2.2.2 城郊模式 12 2.2.3 旅游型模式 12 2.2.4 商贸型模式 13 2.3 城镇化建设的特征 14 2.3.1 布局协调化 14 2.3.2 关注生态环境 14 2.3.3 平衡发展 15 2.4 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15 2.4.1 城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15 2.4.2 城镇化建设机不可失 17 2.4.3 农村的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8 2.5 城镇建设以及其必要性 18 3 3 德州区域化文化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德州区域化文化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现状现状 20 3.1 德州区域化文化经济发展 20 3.1.1 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 . 20 3.1.2 历史文化背景 . 20 3.1.3 自然条件 . 21 3.1.4 城市规划 . 21 3.1.5 旅游资源 . 22 3.1.6 经济发展 . 23 3.1.7 德州的四大优势 . 23 3.2 德州市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4 3.2.1 农村人口问题 . 24 3.2.2 德州的城镇化建设进展 . 26 3.2.3 德州市的城镇化建设可行性 . 30 3.3 德州目前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及所存在的问题 . 32 3.3.1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成功经验 32 3.3.2 德州城镇化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37 4 4 德州城镇化建设德州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的对策研究 . 39 4.1 德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摸索 39 4.2 德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路 41 4.2.1 制度改革 41 4.2.2 产业调整 42 4.2.3 统一市场 42 4.2.4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43 5 5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 4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6 致谢致谢 . 48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 48 已发表论文已发表论文 48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占 gdp 比例渐趋下降,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改 革开放之初是 2.27:1,2010 年这一数字到了成了 3.58:1。1991 年2008 年的 17 年间,农业在 gdp 中的份额下降了 16.4 个百分点,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 律。按照世行报告,大多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比例在 1.5:1 左右,这一比率如果超 过 2,那就表示这一国家或者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当之大了 1。当前由于城市地 不断扩张,农村土地资源日趋减少,而人口,尤其是落后地区的人口,却依然在不 断攀升,人多地少,而土地的单产量,尽管科技不断进步,并没有超过人口的增长 速度, 也就是说人均收入在扣除通货膨胀的前提下, 是在不断减少的, 这是我国“三 农”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不断进步,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也 在进一步扩大。扩大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由于城市与乡村发展地不同步,农村大量青壮年和富裕分子必然要涌向城市生 活,与城市居民一起享用城市的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这当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但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向大城市,由于这些人口的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收入也不 稳定,又必然在城市管理上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村外出务工的大部分是具 备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口,剩下的大多数是不具备劳动能力或者是劳动能力相对较 弱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在许多自然条件恶化的乡村,青年人更是一有机会就外 出,从此不再回归,造成原先的土地荒芜,甚至会形成沙漠化,造成严重的后果。 青壮年是进行农村种植养殖事业的主体,由于这部分人群的大量流失,造成农村土 地荒芜,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交通修建都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因原先 的设施不能及时得到维护而日渐破坏。他们的后代眼中呈现的完全是更加破落的农 村,一旦有朝一日他们到达城市,见识到城市的景象,必然会做出与他们的父辈一 样的选择,而且决心会更加坚决。农村要想发展起来,必须要留住建设者,要留着 人才,首先得把农村发展起来。起码要发展得与城市的差距大大缩小才行。否则, 只会呈现恶性循环的局面。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在农村发展城镇化, 把农村发展起来, 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来看,在农村实施城镇化 进程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城市的房价居高 不下,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收缩银根,增加银行利息,但是房价还是居高不下。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2 一方面是由于投机阶层炒房所致,但是大量涌向城市的年轻人也是抬高房价的主要 力量。中国当前的城市资源远远好于同地区农村的各种资源,吸引了年轻人到城市 居住。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和西欧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小,他们城市 的房价就远没有我们这么夸张, 很多人甚至愿意居住在乡村, 享用乡村的田园气息。 在我们现在的情况下,城市不仅占用的大部分的优质资源,而且把环境污染的恶果 转嫁到了乡村,农村人苦不堪言,奔向城市也是被逼所致。而城市又用高房价来剥 削这部分年轻的新的进入者 2,3。 德州地处平原,全市土地总面积 1217.9 万亩,可耕地的垦殖率较高,而且还 有百万亩可供垦殖的后备土地。土壤质地,砂质土占 84.34%,粘质土占 4.63%,适 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料、瓜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其中宜棉面积达 800 万亩之多,是全省、全国商品棉基地之一。 德州是农业城市,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比例大,尽管土地面积不小,但是由 于德州当前从事的仍然是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单位土地面积占用的人口密度小,导 致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德州市在整个山东,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即使是农业, 也远远落后于潍坊、烟台等地区,这就导致德州的农村人口更是大量外流,农村发 展严重滞后。基于这些原因,德州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实施城镇化的需求更加强 烈,相对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德州市的城镇化基础薄弱,基本没有形成规模,只 是在靠近市区的乡镇, 条件略好些。 本文欲对德州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做一分析研讨, 希望能找到对德州发展城镇化有用的策略。 本论文以城镇化背景下德州市的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国 内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同时吸取同类地区在发展中的教训,根据德州市目前的实 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找到当前适合德州市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可由之路。 发达国家在由农业化过渡到工业化的进程中,也遇到了一定问题,这个阶段不 可逾越。不论是西欧还是东亚的日韩,他们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 上也得益于正确处理了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国家与他们不同,自古来都是 农业传统国家,在历史上很多时候,还有过过分重农轻商的时期。还有,我们的封 建时期很长,人的思想也影响至深。所以,我们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可能一成不 变的遵循他们的发展模式,只能是在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学习借鉴。在 有中国特色的实际国情的前提下,逐步地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道路。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提 出的发展道路是东部先发展起来, 然后带动西部, 国家也相应地实行了西部大开发。 在山东省内,整个地域经济发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有类似之处。山东省也是东部 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较早,目前经济数量和质量也都占有,中部地区居中,鲁西地 区经济相对发展起步晚,目前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版图中也处于落后态势。德州地处 鲁西北, 以农业为主, 很多农村地区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先进工业, 整个山东省的 gdp 总值很高,但是全省一平均,人均 gdp 在全国排名又不高了,这和中国在世界上的 情况如出一辙。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是苏北和苏南的经济形势差别很大,苏州地区的 很多城镇,目前工业化程度很高,尽管也有类似环境之类发展过程中的硬伤,但是 总的来说,他们的 gdp 质量很高。相应的苏州、无锡和常州这些苏南地区的农村城 镇化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德州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方面的原因,当然也不可能照 搬苏南地区的发展模式,目前德州市在城镇化过程中采取的探索模式 “四位一 体”的模式城中村搬迁,以集中土地,农业集约化为目标,被誉为“德州经验”。 本论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为德州市的城镇化发展提 出一点建议对策。之所以选择德州这样一个城市,首先是因为作者生活在这里,对 这里的一切相对比较熟悉,再者,德州市的 gdp 总量在山东省占低,而且城乡二元 差距较大,城镇化进程较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来,德州在市委市府的领 导下,农业城镇化取得的进步不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城镇 化发展可以提供借鉴经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的城镇化研究起步晚, 在理论方面稍逊于国外学者。 国外的研究成果认为: 存在于传统农业中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这部分人是整个农业发展的负面力量。他们非 但不能为农业的发展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反而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使得农村的劳 动生产率降低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收入减少。要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 4,重 视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工农业增长同步。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向大城市,这主要是城 市工资水平高的和农村普遍收入低这两股力量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57。 大量农村人口脱离农村奔向城镇,城市中的就业率高低和城乡预收入的差异是 决定性因素。只要城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这个条件存在,并且城镇就业率偏高,那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4 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流入的人口越多,那么城镇失业人口也就会 越多,最终形成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学上的恶性循环 8,9。 我国的发展重心一直在城市,相对国外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建 设。我国对农村问题研究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应该是苏州吴江的费孝通。老先生的 一系列社会学著作的出版,最早论述了农村城镇化问题。但是直到现在,我国农村 总体上的城镇化进展依然落后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农村的城镇化也纷纷提上议事日 程。近几年来,各地农村的城镇化也越来越快,随之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城乡差距的 矛盾更加加剧。对于这些问题,国内也有相关专家进行过针对性的研究。辜胜阻认 为,我国广大农村的城镇化策略要和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联系起来拟定。经济 相对发达的城市发展城市群,以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农村发展县城和小城镇, 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东部地区则可以发展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当大都市圈发展起 来了以后,通过辐射可以把周边的小城镇也带动起来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不发达 地区,也可以采取星星之火的发展策略,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把各地的星星之火 连接起来,就会形成燎原之势。这个策略和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东部地区优先 发展,东部发展起来之后再支援西部在本质上有类似之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 军对我国的农村问题考察研究过多年11,他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适合农村 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我们国家的总体特点就是人口众多,世界第一。虽然号称 地大物博,但是一旦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成了一穷二白。这是目前很长一段时间 的实际情况,拟定发展规划,与此脱节,就是不切实际,就会出问题。就像当年共 产党没有从城市起家而选择占领了西北农村从根据地开始一样。其实早在根据地开 设之初的前十年,陈独秀就有这样的理论设想,但是后来党内的领导者对此无视无 动, 走过多年的弯路,还是踏上了这样的道路。 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就是要实现论证, 在尽量付出较小代价的前提下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据此理论,可以在农村 某个区域内,划定经济基础相对领先的镇优为中心镇,也可以合并几个地理位置较 近的镇为一个中心镇,发挥中心镇的动力作用。还有学者认为12:农村要实施城 镇化,首先要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 入,解决那些村落的交通以及饮水问题。整合目前过于分散的支农资金,提高利用 效率。 广大农村贫穷地区, 当地政府没有财力投资当地基础设施或者说是投资不足,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5 这样外资不能引进,内资也不会投入,成立永远也发展不起来的荒芜之地13,14。 农村要发展,还要严格控制人口,人越穷越要生,越是贫穷落后的地点,人受封建 思想的毒害越深,结果孩子越多,每个孩子人均占有的资源就越少,受不了良好的 教育,结果就一代代被“孩子放羊”的悲剧魔咒困扰,成为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子。 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之后,人均土地面积就会增加,人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人与自 然才会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也才会和谐发展15,16。 更多学者认为根据我们现在的国情,应该城市和农村的城镇化共同发展。城市 发展起来后,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这样会减少农村城镇化的压力,使得农村 小城镇建设轻装上阵,从一定程度上也会缩写城乡差距17。 许多国家的不同类型城镇化模式所获取的经验都值得我们研究,英国做为工业 革命发源地, 也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第一发达国家。 从十五世纪末的 “圈 地运动”初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段时间,花了约三个世纪的时间完成城市化。但是从 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其北部的传统工业城市出现了经济衰退迹象。英国为解决发 展中的区域城市化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政府扶持政策始终向北部区域倾斜,对于 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战之后,随着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基 础设施大规模重建和小汽车的日益普及,郊区化趋势出现。对此,英国政府又实施 了建设新城和设置环城绿化带的城市规划政策,注重新城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之间 的相对平衡,此项政策较为成功地遏制了大城市的无序蔓延。接近二十世纪末,英 国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了近 90。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律就是英国在 1909 年 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其 1947 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则奠定了英国现代 规划体系的基础。可见政府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根据地少人多和资源匮乏的国情,日本政府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中采取的策 略是以积极干预为主,从而以较小的环境和社会代价换取了较快的经济发展。日本 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农村大量 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城市化建设水平从 1950 年的 37.30%迅速增长到 1975 年的 75.90,年均递增 1.5 个百分点。为缓解过度聚集的都市圈所导致的区域发展 失衡问题,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1961 1968 年、19691976 年、19771986 年、19871997 年、1998 年至今)和一系 列法规,并着手编制了三大都市圈综合发展规划。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6 韩国的城市化过程同样是以政府主导为主。但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初期, 由于对农村发展重视不够,导致城乡差距不断被扩大。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 韩国将农村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新农村运动”,其主导思 路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例如,针对首都圈和首尔的过 度集聚化,韩国政府在各个时期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土综 合开发规划,就先后编制了四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又开始实施地 方都市圈战略,以求改善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 而实现地方与首都圈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于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如何发展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已,国务院连续 下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但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从第一个 “一号文件”下达到现在,三农问题矛盾不是缓和了,而是更加加剧了。城市和乡 村收入差距在扩大, 城市往乡村倾倒生活垃圾, 农村没有占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 却承担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城市居民普遍吃自来水,但是河流的污染带来 的地下水的污染,给广大农村居民的饮水带来了极大危机。德州近几年通过运河经 济开发区和商贸经济开发区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开展合村并居过程,以城市为中 心开展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本论文此出发,探索研究城市辐射理论的 带动作用以及其为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希望能总结一定的 经验和教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18,19。 1.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及中国小城镇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界定了小城镇发 展模式概念,揭示了其内涵提出了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即区位条件、资源因 素、区域经济状况制度因素、技术水平和历史传统系统分析了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 及相互关系,在小城镇发展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基本框 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模式。 第二部分阐述我国的城镇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它与农村的发展有何关系。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德州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总结出现的问题和教 训,对德州市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1.4 方法思路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7 文章既有针对具体个案的微观分析,又有针对全局的宏观把握分析,对德州地 区的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取证研究。从对对方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年鉴相 关资源进行系统分析比较结合当地实际访谈问话和调查问卷,取得多方面资源资 料,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掌握,对各方面的意见也尽量听取,综合 考察分析德州市城镇化过程的优缺点,为新农村小城镇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理论 依据。 论文从阐明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建设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考虑尽快把 农村发展起来,城镇化是一条适合的道路,也是必由之路。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 上,研究了德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得出德州市的城镇化发展结论:农村小城镇化要 以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发挥区县的带动作用,以中心镇为主体,通过合村并居, 对土地综合统筹利用,实现资源整合,最终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 1.5 创新点 本文认为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可以大幅度拉动内需,对我们当前经济整体发展是 一个很大的发展助推器,同时,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全国性的,可以促进农村剩 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也是很大的利好,也会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经济形势又好又快地发展。但是,由于广大农村地区普 遍落后,城镇化的建设主体将会缺位,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很少会选择去这些地 方。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实行的村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以后会在制度上有更 多更好的变革来促成这个问题的解决。农村的城镇化不会是一蹴而成的,也要慢慢 尝试,地方官员的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只会造成大跃进那种恶果,对于落后的农 村经济只会雪上加霜,不会锦上添花。 本选题突破城乡区域界限,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对城镇化和农村 产业变革进行整体研究。之前的学界对农村城镇化的研究或者限于制度政策,或者 限于发展模式,此次把德州市的城乡发展纳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也属首次尝试, 德州的城市发展也相对鲁东地区也要落后许多,这样考虑为一个整体也算合适。论 文研究了城镇化背景下德州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德州地处鲁西北,整个经 济形势在山东处于副班长,对于落后地区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省内没有做过过多研 究,此次分析,将在此方面多费笔墨,希望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些许有益的帮助。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8 2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2.1 国内城镇化概况 从新中国成立起算,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初始期(建国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百废俱兴,各地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在 东北地区的工业基地基本建设完成,各地城市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这一阶段为城 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由 12.5%上升到 14.6% 20。 第二时期:波动期(大跃进开始到文革结束) 这一阶段,不光城镇化,整个国家的形势都有点乱。中央政府对当时情况错误 估计,“大跃进”搞浮夸,又加上自然灾害,农民吃不饱饭还要坚持“大炼钢铁”, 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死亡,很多人口奔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数量反而提高,年平 均提高 1.45%,此涨彼消,成为那个年代的奇怪现象。由于城市压力也很大,在然 灾害结束之后,国家开始压缩城市人口,19611963 年这三年期间,流入城市的许 多人口在政府的压力下不得不回到农村,城市人口又大大减少。期间城镇人口净迁 移率为 30% 21,22。到 1966 年,“文革”开始,广大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 乡,大量的知识青年奔赴祖国各地,大多都是农村。到处都在搞运动,国家的城镇 化建设也无从谈起,经济倒退,城镇化也是亦然 23。 第三时期: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九十年代初) 改革开放使得各地经济蓬勃迅速发展,经济的高度活力也重燃了城镇化几乎熄 灭的火把,城镇化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得农村地区 活力四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也为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该时期,沿海很多地方的农村已经完全是改天换地,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该 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26.4%,上升了 8.5 个百分点。 第四时期:跨越发展期(九十年代) 有了前一时期的发展积淀,许多地区的城镇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形成 了一些经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多样化,城镇化的发 展也进入了多元发展时期,发展速度和规模较之前都有了长足进步。城镇人口数量 大幅度提升,江总书记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城镇化道路。2000 年之后,国家先后发布 7 个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三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9 农”问题在国家建设的重要地位,其中对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也强调也加快农村地 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禅居,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24。 综上我们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理念转变过几次。新中国建 设初期,以大城市发展为主,走的是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路子,后来提出以小城 镇为主,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路,到现在,国家走城乡统筹 发展,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形势上也是 一样,也是边探索边改革边前进,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党中央在党的第十六次全 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各地的城镇化要结合当 地的实际情况,多种发展模式相结合,既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又有中心镇的主题 引导,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从建国到现在,虽 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也经历了停滞不前和暂时的倒退,但是总体上我国的城镇 化发展还是大大提高了,城镇化率从建国初期的 10%增至 45%。2008 年,我国的人 均 gdp 已经突破 3000 美元大关,根据国际经验,我们的城镇化率应该达到 65%,但 是,我们离此还差距甚远,大量的人口还是生活在农村。研究我国从事一、二、三 产业的人口发现,我国的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占用的人口比例大大超过发达国 家的比例,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第三产业也严重滞后, 不能吸纳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我国的工业也是劳动密集型,沿海的外资企业或 是出口企业,从业的中国工人大多从事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他们是人格和 尊严都不讲究的“农民工”,当人们币逐渐升值,我们的体力劳动不占优势之后, 这批劳动力退回农村,那我们的农村压力又将会如何之大。西南地区的四川和重庆 在 2011 年春节过后拦截农民工到外地打工,他们发展了自己的当地企业,这是很 好的发展之路,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 力量,但是也有的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只有把农村发展起来了,他们才 不至于如此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夫妻分居,没有天伦之乐。这从人文关怀的角度 也显示了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5。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是因为工农业结构发展的不协调,另外一个原因 是政府的干涉。除极少数区域外,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始终发展滞后。统 计显示,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 2007 年一度达到过 3.33:1,这一差距,无论是发 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前面说到,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10 战略现阶段已经是城乡统筹发展,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德州市把全市八千多 个村庄 “合村并居”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通过 资源整合,尤其是土地的重新规划集约化使用,建设过程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从事第 三产业的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2.2 国内城镇化发展模式 针对国内城镇化的发展,学术界有过许多争论,但国家最终制定政策时,在十 六大报告中表述得非常清楚:“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而城镇化模式是指当前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城市化发展状 况及其动力机制特征的总和。根据发展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比如, 按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发展的关系,可分成同步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过度城 市化以及逆城市化四种模式;按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高低,则可以分为发达型城 市化和发展型城市化两种模式。根据我国当前推动城镇化发展主体的不同,本文把 城镇化发展模式分为政府主动型和市场型两大类。政府主动型是指在城镇化推进的 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由各级政府统筹城镇化进程,组织城镇化实施,决定 城镇化过程中的收益分配。与此相对应的,市场型则是指企业或个人依据市场调控 机制的群体性自觉行为为主导带来的城镇化 26。 城镇化建设还依据各地区的资源因素、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因素、制度因素、 历技术因素、史传统因素而考虑,以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及不同区域因素特点,发 展各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达到城市的优势产业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使农村的 优势资源弥补城市快速发展的资源互补,从而形成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时代,工业化建设显然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农村地区发展 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建设为先导,众所周知,工业化建设是以人口聚集和劳动力转 做为移前提的,因此,区域发展应根据当地人口和自然条件方面的实际情况,实事 求是地选择发展规模的大小与发展模式。根据这一要求,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 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可以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以农业加工业带动为 主的城镇化模式;二是以工业产业带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三是以产业化农业为主 的城镇化模式。由于上述三种模式所要求的条件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城镇化发展 的性质和规模也有较大的差异。比如经济基础较好、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区域,应 主要选择以工业产业化带动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把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11 工业园的先行发展做为经济基础保障,通过深入推进工业化进程来带动城镇化建设 的发展。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应利用现有优势资源,选 择以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对现有资源的科学规划,使农 产品加工业通过产业聚集与规模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 因此,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是模式的具体体现,是模式所包含内容的有 机组合。小城镇发展模式有三个基本的内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 组合形式和作用方式。 小城镇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在近两年的学术论文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诸如温州 模式、城郊型、旅游型、商贸型模式等各种模式。 2.2.1 温州模式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不仅是全国首批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还是 全国首批农村试验改革区之一和城市改革综合配套试点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温州农村工业化模式以内生型为主要结构特征,显著促 进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依次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建设带动了温州经济的增长。 区域性专业化的生产与市场建设,推动了温州产业化进程结构的转变,与此同时也 带动了温州空间结构的转变。 尤其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温州市通过多方面、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在资 源配置方面,突出了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形成了以个人投资为主,集体参与投 资和政府辅助拨款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模式。其中购地建房是实现个人投资的主要手 段,而公共事业、服务设施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也采取集资或捐资的方 式筹集。在利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吸引周边富裕农民投资和大量的外资的 同时,温州市着手对区域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政府引导与统筹管理,使农村 的小城镇建设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温州市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一大批经济强镇的建设与发展,成功将做 为第一要素的生产力产业转移与空间布局调整凝结起来,形成了有益于农村工业化 方向发展的模式。城乡结构的巨大变化,不仅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吸收,也 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的农村城镇化水平,为温州非农 产业部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着温州的地方文化与经济的高速、有 力的发展。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12 2.2.2 城郊型模式 城郊农村经改革与发展,城镇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镇是指较大中城市少而 小、涵盖或连接着大乡镇所在地的县域小城市,城镇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 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城镇化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城郊型模式东华模式 烟台市五区五里头村, 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 1200 亩, 村中居民 510 户, 共 1205 人,其中劳动力 500 人,改制前村民年平均收入 7000 多元。 2003 年五里头村就提出实施旧村改造,打造活力新村,加快市场开发,增加集 体资金积累,实现快速富裕的新发展思路。 着力长远、合理开发是五里头村抓住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运用旧村改造 后出让出土地,投资上亿元开发商品房,同时建造标准厂房,用于招商和出租。 循环经济、滚动发展是五里头村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利用土地部分 补偿款、标准租赁收入、商品房开发所得收入,在完善好百姓福利待遇的同时,投 资建设城郊商贸经济园区东华商贸城。2007 年 5 月,发展的村集体经济,整体 改制、注册成立烟台东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牟平经济开发区首个缴税过千万 元的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了五里村中部分剩余劳动力,不用离乡离土就 业,同时带动了周边其他经济的发展。 (二)东华模式的特点 集体资产不损失情况下增值。将原有集体所有化资产转化为村委持股和村 民持股,使原来集体资产没被“瓜分”到个人手中,也没造成拍卖外流;原村民全 变成持股分股民,每年都能有相对稳定的红利收入。 集体土地流转而不流失。通过土地出让的方式,以流转的形式,转化成集 体公司标准厂房、商贸区开发,并不是简单的一拍了之。 村庄变成居民社区。改造以后的居住区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型商宅楼。节 省出来的土地开发商品房,构建新城镇化“东华苑”社区。 农业转变为商贸经济服务业。整个村庄的转变,商业的引入,使原以农业 为主的农村,步入城郊商贸服务业,居民从事市场管理、物业管理、建筑安装、社 区管理等一系列社区相关的商贸服务行业。 2.2.3 旅游型模式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13 旅游城镇化建设是主要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动力,通过进一步发掘和整合现有旅 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以实现城镇化在 空间上扩张。旅游城镇化包括地域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景、观城镇化、和社会观念 城镇化等四方面的内容。 旅游业的发展可推动农村旅游城镇化建设。旅游项目的大规模开发和旅游业的 快速发展,能够促使从事旅游业的大量人员在旅游区内集聚,一方面,外来旅游人 口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促使本地居民向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转变,进而实现农村 向旅游城镇的转化。如九寨沟的漳扎镇、五台山台怀镇等就是这种方式。漳扎镇原 是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小镇。后来旅游业发展起来以后,许多农民转变成九寨 沟风景名胜管理局工作人员,从事旅游管理或服务工作,其余农民开始经营旅游商 店等相关产业,非农人口比例快速增长,较快的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由 1984 年约 6%的城镇化率提高到 2002 年的 37%,是全县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快的城镇。 旅游城镇化不但能促进人口规模扩大,同时还能促进思想意识、社会观念和 生活方式的提升。在落后地区这种转变尤易出现,通过沟通和交流,落后地区的居 民通过模仿和学习外来旅游者的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经商意识等,在 这些方面可以获得很大改善和提高, 如大理古城的白族居民、 云南石林的撒尼农民,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在经济上脱离了贫困,在文化修养、意识观念上 获得了提升。 2.2.4 商贸型模式 吉林农安县伏龙泉镇始终坚持实施“朝商贸型发展,向城市化进军”的发展总 体思路,充分利用特有自身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商贸重镇。 伏龙泉镇位于农安县城西北 45 公里处,是周边地区 17 个乡镇的商贸中心,商 贸优势非常突出,商贸流通现已成为伏龙泉镇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整个商贸流通 产值占经济总量的 30%。镇内现有供销龙泉商厦、繁华商城、百货大楼三家大型商 贸场和农贸产品市场、副食品商场、畜牧交易市场等六个大型专业市场。已建成繁 华宾馆、500 米步行街、5000 平方米二楼摊床的繁华商贸园也投入使用。除此之外, 镇区临街店铺出租、坐商 2200 余家,注册商户 830 多户,其中 228 家餐饮业,4 家 宾馆,社会商品日成交额达 150 多万元,商贸经济流通十分活跃。 德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14 与此同时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和速度,伏龙泉镇在围绕天然气工业园区建 设、特色马铃薯产业和风能产业等自身优势招商,抓好经济产业链建设;加大扶持 已落户企业做好项目扩建续建工作。 在 2010 年,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7.2 亿元, 实全镇财政收入 1200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 557 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人均 10094 元,农民纯收入人均达到 6764 元,粮食产量达到了 20 万吨。 2.3 城镇化建设的特征 2.3.1 布局协调化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的合理布局是社会实现公平,兼顾效率的保 证,是协调城乡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各个产业的比例合理布局,能保证一个地区 的发展不致顾此失彼,发展失衡。我国自建国以来,虽然是靠农村起家,农林牧副 渔也一直把“农”字排在第一,中央也一直说农村稳定了,社会才能稳定,但是农 村一直不受青睐,农村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至今我国的农村广大地区,仍然是以 人为主的“精耕细作”,机械化程度很低。即使如此,农村和农民还承担着养护工 业的艰巨重担,如此种种的原因,造就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即使改革开放的今天, 端上城里人的铁饭碗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