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_第1页
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_第2页
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 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 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 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一晌:很短的时间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 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 “ 雨晴芳草烟深 ”“ 天长烟远 ” 等局部细景的 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 ” 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延巳临江仙 秣陵 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来自学优网 # 2 / 3 C.“ 沙头惊起双禽 ” 中 “ 惊 ” 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徘徊一晌几般心 ” 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 “ 一晌 ”中悟 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凝恨独沾巾 ” 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15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阕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 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请比较 “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 和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的异同。 参考答案 14 5相同点是两句都借 “ 柳 ” 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 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3 / 3 【解析】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A 项, “ 天长烟远 ”是一种整体的、开阔的意境,而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 C 项,“ 惊 ” 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 “ 禽 ” 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 D 项, “ 一晌 ” 指时间之短暂,该句 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剧烈的变化冯延巳临江仙 秣陵 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说 “ 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 ” 不准确。 15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从两首诗的情感考虑,两首诗都写到了分别之景,惜别之情。而且都出现了典型意象 “ 柳 ” 。不同点体现在两首诗中 “ 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