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ppt_第1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ppt_第2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ppt_第3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ppt_第4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高考大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解读: 1、了解各种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基本特点。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 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掌握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作用,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 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1: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地域形态和城市功能区)及其形成 原因 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1、常见的城市形态比较: 地域 形态态 团块团块 状或集中式 分散式 组团组团 状条带带状或放射状 影响 因素 城市 结结构 主要 优优点 主要 缺点 典型 城市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用地规整,形态集中。 受河流或交通线阻隔 沿交通线分布,沿河 分布;受山区地形限制。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 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 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 生活,各片互不连接。 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 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 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重庆、浦东新区 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 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 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 管理,节省投资。 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 成都、合肥、华盛顿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 线、河流或地形区延 伸。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 亲近自然。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 某一方向,且运输距 离很长。 兰州、洛阳、延安 2、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 分析相应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功能 区 形态态特征位置 住 宅 区 占地面积积 大,是城市 的主要职职 能,工业业 化后出现现 分化 建筑质质量上高级级与低 级级分化;位置上高级级 与低级级住宅区背向发发 展 中高 级级住 宅区 城市的外缘缘,与高 坡、文化区联联系, 环环境优优美。 低级级 住宅 区 内城、工业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业区 联联系 商 业业 区 占地面积积 小,呈点状 或条状 经济经济 活动动最繁忙;人 口数量昼夜差别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内 部有明显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线两侧侧、 街角路口 工 业业 区 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缘移动动 ,并趋趋向于沿主要交 通干线线分布 市区外缘缘,干线线两侧侧 3、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形成基础 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如:上海外滩传统上一直是上海的商 务中心); 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2)经济因素: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距市中心远近 ; 交通通达度。 3)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化 收入、知名度、宗教信仰、种族等。 4)行政因素: 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我国许多城市的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 , 2、城市地域的形 成:A区域商业付 租能力最高、形 成商业区;B区域 住宅付租能力最 高,形成住宅区 ; C区域工业付 租能力最高,形 成工业区。 位于中间地带,即有 利于上下班,又方便 购物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工业生产占地较 大,地租占成本 的比例很高,距 市中心远近对工 业影响最小,布 局在外缘可以降 低成本 1、三条直线 反映:商业用 地的地租从市 中心到边缘变 化最大,住宅 次之,工业最 小。说明商业 受距市中心远 近影响最大, 住宅次之,工 业最小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经济因素成因分析 09江苏: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1)A、B中属于中 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 (2)C、D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 规律是 。(3分) 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4分 ) 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 分布和组合形成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园 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73地图册)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 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 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 正确的是: AA高级住宅区 BB批发与轻工业区 CC中心商务区 DD低级住宅区 3功能区沿什么向外发展: A山坡 B交通干线 C风向 D南北方向 B B 4E功能区的优势条件是: A靠近商务中心区 B远离工业区 C地势低平 D周围是风景区 5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种活动 取决于: A昔日土地的利用形式 B政府的计划 C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 高低 D知名度的高低 D C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 ,读右图回答67题。 6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 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 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 地段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 住宅区 D文化区 D A 【例1】(2008江苏)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 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区 (B) (C) 【例2】(2007北京)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 能分区。读图3,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和 B和 C和 D 和 (C) 【例3】(2007江苏)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B ) (D) 考点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理解不同规模的城市与其服务功能及服务范围的关系 ,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规模的变化。 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服务种类多 、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服务功能越弱(服务种类多 、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通过实例,分析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城市形成和发展因素)-位置.土地.水源.气候.矿产资源. 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政治.科技.军事等等. 考查查方式:以某地区城市体系为为案例,分析不同等级级城市 数量、功能、服务务范围围的差异。 【例1】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辐射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体系 共有_级。简述该地区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 布特点_。 其原因是_。 五 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 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 ,则反之。 沿河沿海分布 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营造滨水景观 【例2】(2007宁夏)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 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地,其余 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 ,其余类推)。回答(1)(2)题。 (1)该地区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地的服务范围比地小 D.地的服务功能比地齐全 (2)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 原因是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A) (D) 考点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城市化的内涵-标志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起步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与经济 发展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原因) 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交通条件的改善.乡村设施的完善 .中心城市的环境问题等 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 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 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 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对气候.水源.生物.土壤 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 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考查方式:以示意图、坐标图、表格数据等为背景材料,综合考 查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1】(2008四川卷)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 回答(1)(3)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B) (D ) (C) 【考例2】(2008山东)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 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 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 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 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 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考点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