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网络全面解决风案.ppt_第1页
中小学校园网络全面解决风案.ppt_第2页
中小学校园网络全面解决风案.ppt_第3页
中小学校园网络全面解决风案.ppt_第4页
中小学校园网络全面解决风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网络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n网络教育的技术基础 n网络教育的基本理念 n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 现状 n国外网络教育对我们 的启示 n创新教育是网络教育 的核心 n我国网络教育面临大 的发展 n当前网络教育产业存 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教育的技术基础 1邮递函授式教学系统 2实时广播教学系统 3双向实时交互式教学系统 4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模式 实时广播教学系统 双向实时交互式教学系统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 传播性 协作性 交互性 适应性 探索性 超媒体 虚拟现实性 WEB首先是一个优良的信息发布平台,具备优良的信息传播性,将是未来 的主流大众媒体。WEB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在于:信息制作和发布简单,具 备发布信息的快捷性;在及时发布的同时,又可以长时间保存在大众的注 意力之下,具备优良的实效性;在WEB上可以发布文字、图形、声音、视 频等各种形态的信息,具备信息发布的丰富性;WEB信息传播是以用户为 中心的,用户请求信息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所以又具备信息传播的 自主性。 WEB是一个良好的通信和协作平台,它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和沟通,它集成了多种通信和协作工具于一身:(1)异步性WEB(泛 指,含义同Internet)具有电子邮件,讨论组,邮件列表,新闻组等多种服 务,可以满足人的绝大部分的异步交流工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件,布 告牌,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通信都可以被替代;(2)同步性 WEB具有在线讨论,可视会议,视频点播,IP电话等多项功能,可以满足 人们同步交流的需要。 协作性可以促进教师与社会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 分沟通,并能营造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实施协作式的教学策略。 新一代的WEB技术突破了早期仅限于静态信息发布的局限,涌现了CGI程 序,DHTML,Flash动画,Java,GIF动画等一系列的动画交互技术,极大 的提高了WEB的交互性。WEB的交互性包括超链接的点击,信息搜索,信 息请求,信息提交,CGI程序交互等。其中内嵌CGI程序的WEB交互性几乎 是无限的,它可以实现当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所有交互性能。 交互性对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反馈 信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 WEB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客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服务器 统一处理,返回客户所需要的信息,这种体系结构,在智能软件的帮助下 ,可以实施个性化的服务,它的实质性内涵,就是满足不同个体的个别需 求。它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生产,不是制造统一规格的产品,不是提供统一 的服务,而是提供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服务,它是一种信息时代的个性化 服务模式。 适应性在教学中的最大难题在于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形式 的教学。在远距离教育中,由于学习群体的分布范围很广,能力和水平参 差不齐,不象在校学生基本上处于统一能力水平,所以实施个性化的适应 性教学尤为重要。目前,基于WEB的适应性技术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 教学应用还是空白。我们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WEB是一个资源宝藏。是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图书馆。无论你需要什么样的 信息,都可以在其中找到。WEB用超媒体的方式组织信息,比较符合人们 的认知结构。另外,还有极其强大的搜索机制,使人们能很方便的找到所 需的信息。 在WEB中实施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发现、使用、加工信息的 能力,并可培训独立自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 力的形成。 WEB支持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并采用 超文本的方式组织信息,非常适合表现非线性的网状知识,也非常适合人 脑的认知思维方式。也有利于有效地组织教学信息,促进知识的迁移。 WEB世界实质上是一个虚拟化的、没有地域界限的虚拟社会。在这里,不 是以地域划分人群,而是以兴趣、爱好形成虚拟社区。它具备了强烈的社 会特色,又打破了现实社会的某些束缚和界限。象网上的电子商城、虚拟 学校、讨论组、新闻组、邮件列表、VRML、MUD等等,都是对现实社会 的某一方面的虚拟。 WEB的虚拟现实性,可以实施基于问题的、基于现实情景的教学,这种教 学可以缩短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 教学的枯燥性。 WEB的教学技术特征 网络教育的基本理念 师生在地理位置上分离,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 迫使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与帮 助者,网络教育完全以学生为中心,鼓励、甚至需要学习 者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师生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分离,但可以同时进行充分的沟 通和交流,突破了传统远程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 局限; 广泛的可访问性,网络打破国家与区域的限制,几乎可 无限制的扩大学习的群体与学习资源,在未来社会,网络 连接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网络技术具有很好的包容性,能够实现传统远程教育技 术的绝大多数功能,即能体现传统远程的优势,也能避免 传统远程的局限; 网上教育的基本特点 网上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远程教育 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绝不仅仅是简单将教学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是 : 要求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感觉是在老师的指 导下学习,而不是在向计算机学习,要有人性化的交流; 要求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要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要求网络提供良好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诊断工具,便于教师了解学习者的主 体特征与学习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改进教学。 要求传统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环节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地实施,如授课、学 习、考试、作业、讨论、评价、答疑图书馆、笔记记录等; 要求通过网络来实施素质教育,将传统地知识教育转化成能力教育,要求 网络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式和协作式学习 模式; 要求网络能够提供传统校园中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将校园的潜在影向在 空间上延伸,要求提供内在精神的物化工具,如图书馆、虚拟社团、虚拟学 术演讲厅、学生社区、教师社区等。 网上教育的要求 首先是从教育观念上转变,从重视“教”到重视“学”, 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指导“教学”的教学理论 基础上,引进以“建构主义”等指导“学习”的学习理论 ,要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新定位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 其次,要有一套能够很好地支持网上教学(学习)的 支持工具,要能够使教师能很方便的实施新模式下的 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很方便在网络上进行学习。 实施网上教育的关键因素 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同步式网校 n以学校课堂同步教育的远程传播为主要特色, 我们称之为同步式网络教育。目前主要面向中 小学,是基础教育领域内课堂教学的延升,其 内容与具体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包括讲义, 习题答疑等等,内容与学校教学完全同步,网 络只不过是一种辅助传播的工具。由于这类网 校能够满足应付高考、中考的考试要求,使普 通学校的学生可接受到名校教师的指导,因而 大受欢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有将近200所 网络学校,最为著名的有五中网校、101网校 、国联网校、联想网校、科利华网络、海尔网 校等等。 课外活动类网上学校 此类网络教学并不着眼于利用网络来实现传统课堂的教学目 标,而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 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等等。它的内容并不是平铺直叙的 课堂讲义,而是一个个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项目,学生 在参与项目和实际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项目 的内容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重复,每个项目 都由资深的学科专家指导,学生可从中受益匪浅。这类网 校不是课堂教育的重复,真正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着眼于培养团体协作和创新精神,最为切近当代素质教育 精神,但较为可惜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类网校, 在我们国家还没有。 高等教育网校 n此类网校一般都是由某个高校举办,通过网络 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实施远程教育,它有一套 严格的课程体系和考试标准,有专业机构进行 管理,并能发放有效的文凭证书。这类教育由 于有文凭的号召力量,又由于网络能够解决成 人接受教育受时间限制的问题,因而发展也非 常快,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四所重点大学:清 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 通过网络开展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教育。 职业技术培训类网校 n此类网校一般都是由某个公司或企业举办,其 目标是使学生快速形成某种技能,学到某种实 用知识。课程的实用性、职业倾向性强。远程 职业技能教育在人才交流比较频繁,知识更新 换代迅速,信息产业是主导产业的社会可得到 迅速的发展,但我国还不具这个成熟的环境, 因此,发展很慢。影响最大的网校是思科 (Cisco)网络学院,它在全国开设了十几所网络 学院,通过网络传授网络及网络设备的操作知 识,但它不是个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学校,网络 只是起信息传播的作用,而真正的教学还是 Cisco的各地培训机构在实行。 我国的网络化教育主要特点 n首先是网校集中于基础教育,目前面向中小学的“网校”约有 200多所,而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几乎 是空白,面向成人的远程学校总共不到10所。其次,网络教 育只是传统课堂教育在远程教育的简单延伸,在网上的教学 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由在同一教室的教 师讲、学生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生听(同步远程教 育)或是教师准备讲义,学生阅读(异步远程教育)。学生 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 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第三个特点 是:绝大多数网络学校都是为应付考试服务的,同步教育式 的网校,都是针对中考和高考进行辅导的,主要就是做题和 看题。对于一些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网校,主要也是靠一纸 文凭号召,授课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帮助学生应付文凭考 核考试。而把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品德等都 置于次要地位。 国外网络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发达国家网络教育的主体 n在发达国家,网络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 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 育,像在美国,就有五千万成年人在学 习。但传统大学只能提供1500万个学习 机会,这大大刺激了开放性的网络大学 在美国获得了飞速发展。在过去五年中 ,美国的网络大学增加到300多所,目前 约有80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 位。 美国远程教育的数据 n44%的高校向社会提纲各类远程教育,接受远 程教育的学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的32%,还有 21%的高等学校计划3年内开展远程教育 n学历、学位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 注册生163。2万人,其中学历生是134。3万人 (研究生28。1万,本科生108。2万) n学费与在校学生相当 n到1998年,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的远程教 育的网校占60%,比3年前增加3倍,其余学校 将在三年内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 达顿私立学校的网络教育 n在美国的达顿私立学校中,该校建立了快速校园网络,并建 成了数字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电子书籍,并建立了大量实 景模拟场景。在上小学六年级古代中东亚述国的历史课时, 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虚拟亚述国的遗址 中发掘文化,然后写一篇有关亚述人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 文章。学生们通过电脑进入了虚拟的中东,开始了挖掘工作 。一切都像真的一样,那些珍珠、象牙等文化被学生一个个 挖掘了出来。挖掘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听到沙沙的挖掘声。 孩子们俨然成为考古学家了,个个激动得像伟大的发现者。 老师在学生挖掘的同时,适时启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 励学生在自己的挖掘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网络上寻找图 书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堂典型的有教师引导的基 于网络的探索式课程,它真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精神。这种教学效果在知识上可能与课堂教学效 果差不多,但在培养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个性 与学习方法等方面,传统教学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美国课外活动式的网络教学 n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同步教育 的网校,在基础教育领域,更多的是由专门的学术机构或学校 建立的各种课外活动辅导,或是利用网络来革新课堂教育,将 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无缝敷合。例如,美国宇航局(NASA)加 利略项目组(Galileo)就为美国的高中生设立了一个有关木星 的邮件列表,任何订阅了该邮件列表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该组专 家们关于木星的最新观测记录,和得到权威专家有关木星的介 绍。阅读这些材料后,学生或教师可以向这些专家请教任何问 题,专家还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数据,要求他们计算将要发生的 天文现象的时间。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木星的兴 趣,并破除了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而要参加这个学习、无需 任何费用和手续,只需发送一个邮件给Listmanager ,便可参加该学习小组。 不同格局形成的原因 我们国内的网络学校主要集中于中小学、集中于应试,而发达国 家的网络学校更多集中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面向中小学的 网络教育大多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主。发达国家的网络学校 形成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格局,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n一是信息高技术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信息产 业朝夕万变,知识的更新换代频繁,客观造就了大量需要继续 学习的群体,终身学习成为西方深入人心的一个观念。而网络 化教育在传递信息的快捷性、检索信息的便利性、群体之间的 协作范围、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的灵活性以及学习费用等方面 是传统学校无法比拟的。因此,它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n其次,西方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突出强调学生个性、能力、创 新意识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又加上发达国家高等 教育比较发达,无升学压力,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一 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来潜意识的影响 学生。 创新教育是网络教育的核心 创新教育是网络教育的核心 n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时 代发展所决定的。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化世纪,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 趋势,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 就是创新、就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创新意识、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是 看到这一点,江主席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高瞻远瞩地提出:“面 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 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 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 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分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n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 重大问题来对待。再看看我们国内网校的发展,形成一窝蜂进军中考和高 考的局面,实际上是与中央指示精神相违背的。现在的网校教育绝大多数 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只是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模式的延 续而已。可以形象的说,它是在一条光明大道上走错了方向。 我国网络教育面临大的发展 我国网络教育面临大的发展 目前,国家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高度重视,中央在第 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以远程教 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体系, 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 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教育部的现代 远程教育工程也已经启动,该项目总共投资3.6亿元 ,其中2.6亿元用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教育卫星频道 的改造,1亿元用于教育资源建设。若计入由此项目 带动下的社会资金投入,近几年内,我国将有数十亿 元投入到远程教育之中。我国的远程教育事业,尤其 是网络化教育将面临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31所教育部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招生自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方 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 学、四川大学、中央电大。 限招成人高考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在这个大变革的前夕,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要使我们 网络教育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在如下几个方 面把握好方向: 转变教育指导思想 n首先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以前,我们评价教育 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 要标志。但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 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 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 的信息则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 才观。个人素质的核心是:品德个性、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协作精神 、思维品质、终身学习意识等。 n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是有一定优越性的,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 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 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 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现 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认识到,知识不是由老师灌输而得到的,它是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 考、主动探索而得到的。在这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正确的政策导向 n终身教育、全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 远程教育网络是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 要手段,国家应在政策上加大力度扶持,促使 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n国家还应注意利用政策对网络教育进行结构性 调整。应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类、职业技术类网 校,对基础教育领域应该主要以校园信息化为 契机,引导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不应鼓励传 统课堂搬家的同步教育类网校。 加强网络教育中应用性研究 n我们国家的网络学校之所以沿袭了传统课堂教 育的基本模式,在本质上并无创新之处。这不 仅与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相关,而且还与网络教 育是一个新鲜事物,人们对它的把握和认识还 比较肤浅有关。尽管当前网络教育开展得如火 如荼,但人们对在网上如何实施具有创新意义 的教学、网络教学如何管理、网络教育的特长 与不足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此我们必 须大力加强网络教育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如基 于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 软件平台研究、典型示范网络课程的研究、网 络教学效果的研究等等。 正确把握网络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范围的教育大趋势是:从单纯的校园教 育转向以校园为核心、但打破传统校园界限的 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 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从应付考试为目 标的应试性教育转向以提高学习者自身能力为 目标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 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等 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必须适应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