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学习及高三后期复习策略交流(赵自乾).ppt_第1页
新考纲学习及高三后期复习策略交流(赵自乾).ppt_第2页
新考纲学习及高三后期复习策略交流(赵自乾).ppt_第3页
新考纲学习及高三后期复习策略交流(赵自乾).ppt_第4页
新考纲学习及高三后期复习策略交流(赵自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述】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与2010 年课标大纲相差不大。延续了全国高考试 卷的“稳中求变”命题原则,题型结构、内 容比例、知识覆盖面、试题难度、区分度 、信度、效度诸方面均没有大的变动,这 给2011届高三高考复习明确了方向。 【综述】 今年新课标考纲与去年大纲版考纲相 比,变化就比较显著了,主要表现在试卷 结构、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分值比例、探 究题型等。总体来说,弱化了识记能力, 加强了理解、综合、分析、探究能力的考 查。 1、能力层级及其顺序上的变化: 考试能力要求 新 考 纲 识记 (A) 理解 (B) 分析综 合(C) 鉴赏 评价 (D) 表达 应用 (E) 探 究 ( F) 旧 考 纲 识记 (A) 理解 (B) 分析综 合(C) 表达 应用 (D) 鉴赏 评价 (E) 【分析】一项位置“互换”,一项层级 “增加”,充分突出了表达应用、发现 创新等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改课堂 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中含有“发现和创新”成分,这对 考生的“要求”更高,考题的“难度”更大 。 1、“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比较: 考纲语言文字运用 新考纲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 字 旧考纲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旧考纲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 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简析】新考纲把旧考纲的“语言知识和语言 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是告诉我们由考 查“识记”向考查“能力”的转变。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 达技能”的要求变化为“正确、熟练、有效地运 用语言文字” 。侧重了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能力 ,弱化了基本的语言识记能力,能力要求上有 较大提升,难度上有相应提高。 1、“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比较: 识记考点要求 新 考 纲 识记现代汉语普 通话常用字的字 音 识记并正确书 写现代常用规 范汉字 旧 考 纲 现代汉语普通话 字音的识记 识记现代汉字 的字形 【简析】新考纲对字音的要求增加了“常 用”二字的限制,对字形的要求增加了“正 确书写”“常用”“规范”的限制。更加明确 和规范了考查的范围;对“字形”的要求明 确告诉我们,重点在“书写”的“正确”上, 由此可以推断在作文书写方面会体现得更 为突出。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考点要求 新 考 纲 语言表达做到简明 、连贯、得体,准 确、鲜明、生动 无 无 旧 考 纲 语言表达的准确、 鲜明、生动、简明 、连贯、得体 识记中外 重要作家 及其时代 、国别和 代表作 识记文 学体裁 常识 【简析】新考纲较旧考纲变动了一条,减少 了两条: 变动:新课标大纲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 、得体提到了前面,可以看出来考查的重心 的变化和转移,因此要作为重点复习。 减少:去掉了“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 、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可以看出要求记忆的内容弱化了,更加强调 了实际运用的能力,这也正体体现出新课标 的要求。 修辞方法的具体内容 常见修辞方法 新 考 纲 比 喻 比 拟 借 代 夸 张 对 偶 排 比 反 复 设 问 反 问 旧 考 纲 比 喻 比 拟 借 代 夸 张 对 偶 排 比 设 问 反 问 【简析】修辞多出一种“反复”。我们必须向 学生讲清这种修辞方法的概念和正确运用的 方法,他可能要体现在大阅读或仿句中。 古代诗文阅读方面的要求 新考纲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旧考纲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 名句名篇。 能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古代诗文阅读”方面的比较 【简析】旧考纲中的“文学常识和名句名 篇”“古代诗文阅读”,在新考纲中合而为 一“古代诗文阅读”,原有的“名句名 篇”要求不变,归入新体系之中;而“识记 文学常识”不再作要求。 新考纲对古代诗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比 旧考纲少了一个“能”字,这说明了对古代 诗文的阅读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难度也会加大、分值也会提高。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能力要求 新考 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 旧考 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 法 【简析】新考纲比旧考纲多了对虚词意义 掌握的要求,文言文虚词的考查范围做了 限定。由此看来,今后将会出现对文言虚 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的考查。虽然这种 考查出现在翻译题的可能性较大,但仍然 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进行“重点”虚 词的梳理和掌握,尤其需要加大对18个文 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复习力度。 甲、必考内容 理解能力 具体要求 新考 纲 理解文中重要 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义 旧考 纲 理解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义 【简析】将“词语”改为“概念”更明确了科技文 的文体特征,因为重要“词语”是很多的,但并 不是任何一个都可以拿来让考生理解。而重要 “概念”则不同,它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的指 向也明确具体。只是考生需要从作者所提供的 语境中揣摩它的内涵,把握其含义。因此,针 对这一要求的命题将打破过去随意选词进行阐 释、让考生判断正误的做法,这样更贴近文本 、贴近作者的本义。 甲、必考内容 分析综合 新 考 纲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整合文 中的信 息 章结构 ,把握 文章思 路 要点, 概括中 心意思 作者在 文中的 观点态 度 无 旧 考 纲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筛选并 整合文 中的信 息 分析文 章结构 ,把握 文章思 路 归纳内 容要点 ,概括 中心意 思 分析概 括作者 在文中 的观点 态度 根据文章 内容进行 推断和想 象 【简析】“科技文阅读” 转换为“论说文”,需 要指出的是:论述文复习要明确逻辑关系。虽 然在命题形式上与说明文题型非常相似,但说 明文的考查重在“概念”,而论述文的考查重点 是“逻辑”。 “推断和想象”的考查取消了,这一点儿是明 智的,因为考题所选择的材料,无论是自然科 学类的还是社会科学类的,都具有前沿性或前 瞻性,考生可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但要求其 沿着作者的思路作进一步的推断想象确是勉为 其难。 其微调集中表现在选做题的“探究”中 2010年新课标大纲2011年新课标大纲 探究 F(文学类) (1)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中蕴涵 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 F(文学类) (1)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 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0年大纲2011年大纲 探讨 作品中 蕴涵的 民族心 理和人 文精神 探讨 作者的 创作背 景和创 作意图 说明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必 须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 的时代,创作动机缘由和作 品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要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内 引外联,依本探源,从文本 中寻找、发现、领会答题要 点,并重视文本的注释,不 能做脱离文本的漫无边际的 瞎猜。 2010年新课标大纲2011年新课标大纲 探究 F(实用类) (1)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 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 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 见解 探究 F(实用类) (1)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 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 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 解 10大纲 2011年大纲 深层意 蕴; 人生价 值和时 代精神 ; 终点和 难点。 人生价 值和时 代精神 ; 背景和 写作意 图; 某些问 题。 说明总体上说,新考纲更加具体 化、明确化。更注重考生的人生感 悟、价值取向、空白点的探究、问 题的个性解读,能力上有一定的深 度,要求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 刻性和质疑精神。需要考生辩证地 分析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 为科学而合理的观点。但要注意, 高考考查的人物对象一般是该领域 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 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主 要 变 化 首先,考查内容的顺序变化。尤其是原来 第一题识记(基础知识)题一下子转变为 理解(论说文)的考查,学生要有思想准 备。 其次,试卷赋分比例有所调整。阅读和语 言表达能力考查分数飙升。 1、古代诗歌的阅读由8分增加到11分。 2、名句名篇默写由5分增加到6分。 3、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由22 分增加到25分,其中第(4)小题的探究类题 目赋分高达8分。 主 要 变 化 再次:减少识记增加理解探究表达内 容。死记硬背(识记)的考查大幅减 少,更加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 查。 第四:增加了选做题。这就要求学生要 在考场上快速做出选择。更需要注意的 是,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虽然兼顾 到了考生的个人爱好,但实用类文本阅 读的设题难度可能会加大,以便使之与 文学类文本阅读真正做到“难度等值”。 主 要 变 化 第五,增加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这 给了2011届考生一个严峻的考验。 第六,仍然关照了内外兼顾。比如,文 言词语的考查仍然是题在课外,解答利 用教材。小说选材也大多是教材里接触 过的作家。 第七,写作更侧重人生感悟、人格教 育、时代生活等。关注自然,关注生 活,关注时代,依然是作文的终极目 的。而新课标也在呼唤真性情、真感悟 的文章。 主 要 变 化 另外,注意材料的搜集和社会热点问 题的关注与整合,还要注意书写规 范,尽量避免因错别字而丢分。今年 的作文更需要关注“材料+命题”形 式。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立意的思辨 色彩(关系型材料或话题)是近年设 题的一个关注点,所以,2011年仍有 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结构一(科技文)二(古代诗文鉴赏) 2007社科文(9分) 文学 创作 传记古文(9+10 分)新唐书 韦丹传 宋诗、名句(11+6 分)小斋即事 刘一止 2008社科文(9分) 曾祖荫 、曾新怪异:明清 启蒙美学之特征 传记古文(9+10 分)晋书嵇 绍传 宋诗、名句(11+6 分)题李世南画 扇蔡肇 2009社科文(9分 )陈鹏 举诗与歌词 传记古文(9+10 分)宋史朱 昭传 宋词、名句(11+6 分)鹧鸪天代人 赋 辛弃疾 2010社科文(9分 )启功 金石书画漫谈 传记古文(9+10 分)明史花 云传 南朝陈诗、名句 (11+6分)雨雪 曲 江总 试卷 结构 分析 【分值不变】;但不 能不考虑理科学生来 考察自然科技文。 【分值不变】; 传记文为主,辅 以其它文体训练 【分值增加了4分 】;训练思想不变 。 结构三(选做题)四(选做题) 2007中国(水浒)小说 (25分) 人物传记:叶圣陶(25 分) 2008外国(欧亨利)小说( 25分) 人物传记:盛宣怀(25 分) 2009中国小说:孕妇和牛( 25分) 人物传记:陶行知(25 分) 2010外国(莫泊桑)小说( 25分) 人物传记:袁隆平(25 分) 试卷结构 分析 【增加了3分】;以小说和人物传记为主体(小 小说、微型小说),兼以散文和新闻采访的训练 结构五(语言运用)六(作文) 2007成语病句衔接仿句补写(20分) 材料作文(60分 ) 2008成语病句衔接虚词仿句(20分) 材料作文(60分 ) 2009成语病句衔接改错(通告)仿句 (20分) 材料作文(60分 ) 2010成语病句衔接补写仿句(20分) 材料作文(60分 ) 试卷结 构分析 【分值减少了7分】;语基题调 到语用题里;具有现实用途的语 音、字形的训练仍不可忽视。 【分值不变】新 材料作文为主线 ,辅以“材料+命 题” 【复习策略】重视教材 内外兼顾 呼唤教师知识点回归教材,特别是诗 歌鉴赏和文言文复习,一方面要注意对教 材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系统梳理,还要 注意在讲授练习过程中时时保持与教材知 识的对接。 【论说文复习对策】 (1)社会科学类论述文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 自然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不容忽视。 (2)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抓好六字技巧和十 大雷区(命题人有意出错点)。 (3)重视“概念”考查。(立足文本,区分外 延和内涵) 需注意的是:论述文复习要明确逻辑关系。论述 文的阅读是一个新增考点,虽然在命题形式上与 说明文题型非常相似,但说明文的考查重在“概 念”,而论述文的考查重点是“逻辑”。 【文言文复习对策】 1、史传为主,加以拓展(小说、书信、序 言、政论等)。 2、回归课本,积累知识。 3、注意大纲变化,重视虚词积累。 4、找准设题角度,采取相应技巧: 文言实词:语境+推断+迁移 人物品格:还原+比对 文意理解:仔细比较人、时、地、事、词 句子翻译:一个方针:直译为主、字字落 实,六字原则:留、换、删、调、补等 【古代诗词复习对策】 (1)掌握整体阅读思路。 一看题目定类别,二看作者定风格,三看注 释借背景,四看意象解意境,五看试题审命 意。 (2)努力突破语言难关。 意象、诗眼想象联想(填补)画面意 境情感(表达) (3)想象联想填补训练。 (4)注意诗词分类赏析。 (5)积累诗词相关术语。 (6)重视审题规范点睛。 【名言警句复习对策】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归入古代诗文阅 读;从内外兼顾走向课内64篇,其中普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14篇,全 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50篇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检测。 1、分散记忆,一丝不苟,背会写准。 2、限时背默64篇(首),更需强化初中50 篇(占4分),还要做到定时检测。 3、诗词名句与写作挂钩(一举两得)。 选做试题 特别提醒 首先,选做题目虽然增加了试卷的长 度,但这正体现了新课程为考生提供更 大选择性的理念,也为考生个性阅读和 个性喜好以及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机 会。 其次,平时两种文体都要训练,并根 据不同体裁的文本摸索出做题的规律、 技巧和方法。 再次,考场上要依据自己所长二选一作 答,一般不要两篇都阅读了再作定夺,那样 会浪费自己宝贵的考试时间。 第四,为了追求选做题的等值评价,今 年选作部分的实用类文本和文学作品的阅读 很可能在难度上有所调整,或者降低文学类 文本阅读难度(可能性较小),或者加大实 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可能性较大),所以 建议大家不要在平时复习训练中及早地放弃 其中的一类。 文学类文本复习对策 (1)小说是重点,散文不忽视。 (2)指导阅读思路、明确解题技巧 。 (3)养成规范答题和据分答点习惯 。 (4)探究题专题指导,答题要有理 有据。 探究题答题模式:观点+文本实例+联 系实际(个人见解) 实用类文本复习对策 (1)人物传记是备考的重点,但对人物 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轻视。 (2)紧抓关键语句(尤其是对人物的评 价句) (3)理清文本层次和基本事实,把握人 物的人生经历; (4)答探讨题时,个人的看法不能偏激 ,质疑不能脱离文本,注意联系实际。 “探究”类试题规范答题指导 1、紧扣文本,理解内容。 2、审清题意,据分设点。 3、先提观点,再引材料。 4、观点明确,切勿偏激。 5、引议结合,有理有据。 6、见解深刻,自圆其说。 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对策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 (2)大纲对字形要求的变化(识记并正 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必然会体现 在作文当中,不会以单选题形式出现。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 成语:分类积累、误用类型、前后语境。 病句:语感养成、语病类型。 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对策 衔接:感觉语脉、瞄准标志(关联词、顶 针词、总分词、指代词等) 实验:全面了解、重点复习、不去猜题。 仿句:审清显隐限制,注意形神兼备。( 注意“反复”修辞的运用) 新考纲写作要求的说明 写作方面的分类有新的变化。 2010年大纲版考纲“能写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2011年新课标考纲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