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1.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1.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1.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1.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 古文运动所影射 的文学与经学 唐代骈文举例 v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 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 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 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 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 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 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段) v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一作或居汉地,或 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 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一作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 王之勋,无废旧(一作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 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 ,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 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骆宾王代李敬业传 檄天下文结尾) 古文运动的先驱 v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王道从何而兴乎? 吾所以忧也。(王通中说王道) v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 (王通中说事君) v薛收曰:吾尝闻夫子之论诗矣。上明三纲,下达五 常,于是征存亡、辨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贡其俗, 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今子营营 驰骋乎末流,是夫子之所痛也。(王通中说天 地) v自成、康没,颂声寝,骚人作,淫丽兴,文与教分 而为二。教不足者强而为文,则不知君子之道,知 君子之道者则耻为文。文而知道,二者难兼。兼之 者大君子之事,上之尧、舜、周、孔也,次之游、 夏、荀、孟也,下之贾生、董仲舒也。(柳冕答 徐州张尚书论文武书) v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理道;明经以墨义考试,不 本儒意;选人以书判殿本,不尊人物;故吏道之理 天下,天下奔竞而无廉耻,以教之者末也。(柳冕 与权德舆书) v相公如变其文,即先变其俗。文章风俗,其 弊一也。变之之术,在教其心,使人日用而 不自知也。伏维尊经术,卑文士。经术尊则 教化美,教化美则文章盛,文章盛则王道兴 ,此二者在圣君行之而已。(柳冕谢杜相 公论房杜二相书) 韩愈的古文理论 v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 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韩愈答 李翊书 v然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词之好,好其 道焉尔。(韩愈答李秀才书) v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 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 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韩愈题欧阳 生哀辞后) v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 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 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 富于文学也。(韩愈送陈秀才彤序) v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 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 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 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 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 ,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 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 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 可也。”(韩愈原道结尾) 韩愈的古文创作 v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 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 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 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 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v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 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 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 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 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 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 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 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 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 飨。(韩愈祭十二郎文结尾) 韩、柳之不同 v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 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 以为能也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 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 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 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 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騒以致其幽,参之太 史以着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的古文创作 v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 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宋代道学家的古文理论 v退之晚来为文,所得处甚多。学本是修德,有德然 后有言,退之却倒学了。(程颐、程颢 二程遗书 ) v某素不作诗,亦非是禁止不作,但不欲为此闲言语 。且如今言能诗无如杜甫,如云“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如此闲言语,道出作甚?( 程颐、程颢 二程遗书) v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 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 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朱熹朱子语 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的古文创作 v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 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 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 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 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 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 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 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 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欧阳修 秋声赋节选) 苏轼的古文创作 v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