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ppt_第1页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ppt_第2页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ppt_第3页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ppt_第4页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1.什么是校本教研? 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教师为教研主体,以学校教 育教学中存在(优势、特色)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内部资源为依托,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 研究活动。 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 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制 度。 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文化的提 升,为了学校个性化、人本化的建设。 在学校中.教师是教研主体;所有的研究内容来自学 校。 基于学校.学校是教学研究基地;研究的出发点是教 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发展是直接 目的。 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 2、校本教研理念 3、校本教研内容的确定 发生在学校内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一 切问题和教育现象都是校本教研的内容。 (1)依据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确定教研内容 (2)依据学校开展的实验课题确定教研内容。 (3)依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确定教研内容。 (4)依据学校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教 研内容。 4.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 校本性: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课题化 ;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室和课堂就是“实验 室”和研究场所 实践性:使工作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使研究 过程又变成理智的行动过程;(阶段性研 究结论成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和基础) 二、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 开展。 1.确立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就是 成果”的工作思路。 常规的教研活动往往是为着备课转,指向虽然 明确,但缺少新意和深度,长此以往流于形式 。改变这种局面的最好做法就是引领广大教师 从事教学研究。从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实际 问题入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采取个人 研究、同伴互助的形式去探索解决方案,把教 学、教研融为一体。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 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 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 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 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2.重视教学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向课 题转化的机制 。 目标:改进教学实践,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选题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 校本教研本质上是一种教科研活动,具有探 究性质,它要求教师以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教 学研究,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 要教师具有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掌握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使教研从以往零散、 经验、无序的状态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教育理论、课改指导书籍, 市区教研员与骨干教师指导下确立课 题引领、课堂增效的目标。 课题引领 同组教师以“课题为中心”,以“课堂 教学”为主要研究平台,以讨论方式探 索与思考,互助共进 同伴互助 反思自我教育教学行为,撰写教学案例 ;录像记录教育教学实况,进行微格分 析及反思;阅读教育理论文本,反思、 指导自我教育教学行为 自我反思 校本教研方式示意图 3.校本教研方式: 4. 我校课题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的研究 理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 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 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 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 史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 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史料教学完全吻合的一 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把史料作为证据以重构 历史的情境,以便使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使 某种历史论述生动有趣,以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建立起学生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 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 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 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 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 境及其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而这种运用是广泛的 、有指导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理解历史 5、抓好过程,追求实效 “主题教研”是基本形式 “课例研究”是基本载体 “反思与对话”是基本方法 要求教师每个课题研究课做一次教后记录、 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研讨课、撰写一份研究 论文等 6.开展“课题研究课”研讨。 课课程 教师师 中国近代教育变变革姚 琳 初中历历史课课程资资源的开发发 (网络视频络视频 培训课训课 程) 部分组员组员 新中国的外交谷大伟伟 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 南京三中文昌初中 姚 琳 江南贡院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 乾道四年(1168),坐 落在闻名遐迩的南京夫 子庙地区,为中国最大 的科举考试场所。主要 有致远楼、明远楼,鼎 盛时期仅考生号舍就拥 有20644间。 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一体化 实现“三个转化” 问题课题(问题课题化) 改革行动研究过程(行动研 究化) 工作效果提炼升华为成果(总 结成果化) 课文图片里史料的有效利用 课文疆域图的有效利用 课文图文结合的史料的利用 例:教学中史料利用的几种方式一 一段话、一幅图都是一段精彩的历史。 材料七: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 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 而摧残人才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 要严重得多。 顾炎武的话是什么意思? 教材中的图片史料:记录一定的历史内 容。 如:新闻图片、照片、漫画图片如:新闻图片、照片、漫画图片 教学围绕教学目的,有时还需适当补充 史料。 由于篇幅等原因,历史教材重点和难 点内容并不是都有史料及思考题的,但 是教材中有些重点内容教师一下子难以 说明,或者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的 过程,使学生难以理解,所以需要史实 说明,做到论从史出。 教学中史料利用的几种方式二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 部” 明史职官志 明太祖对中央行政机构进行了哪些 改革? 1993年“汪辜会谈” 宴会菜单 “情同手足” “龙族一脉” “琵琶琴瑟” “喜庆团圆” “万寿无疆” “三元及第” “兄弟之谊” “燕语华堂” “前程似锦” 挡不住的商机 “大陆订单 台湾经济” 截至2013年1月底,大陆 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8161个, 实际利用台资573.9亿美元。 来源:商务部台港澳司 时间:2013-02-25 2013年1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 为167.4亿美元,同比上升70.0% 。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1.6 亿美元,同比上升52.6%;自台 湾进口为135.8亿美元,同比上 升74.7%。 材料三:“我不同 意你说的每一个字 ,但我誓死捍卫你 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提倡自由、平等提倡自由、平等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材料一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 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 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 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 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 也就不存在了 -论法的精神 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 以下材料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以下材料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三、加强教研组的特色建设,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审批部门开题时 间 负责人本组成员 基于新课程文化观的 有效历史教学实施策略 研究 侯建飞 袁廷虎 郭蜀宁 (核心成员) 江苏省中小学教 研室 2007 基于特色项目促进百 年老校发展的实践研究 吕天纵 郭蜀宁 (核心成员) 江苏省教育科学 规划领导小组办 公室 2009 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 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子课题以活动课为载 体对大国崛起中科技因 素的探究 吕天纵 郭蜀宁 郭蜀宁、谷大伟 徐林、姚琳、李静 南京市 教育科学规划 办公室 2008 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 历史史料教学研究 王兵全组南京市教研室2012 1.课题引领教师专业课成长 以校本课程为平 台,促进学生历史 学科思维能力的发 展 个人课题徐 林南京市教科所2012 初中历史教科书 中活动课的实用性 探究 个人课题 姚 琳南京市教科所2012 新课标引领下 的活动课学本在 初中历史教学中 价值的实践探究 个人课题 谷大伟南京市教科所2012 2 .拓展第二课堂,让历史更精彩。 课堂教学是学生历史学习的主渠道,但不是唯 一渠道。我组长期以来重视以学生历史校本课程 开发、历史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历史第二课堂。 把历史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眼 界,受到了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