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赏析.docx_第1页
左思《咏史》赏析.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思咏史赏析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止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是左思咏史八首之二。既是咏史组诗,其题旨不外借古讽今,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左思虽有“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之才,“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之志,以十载之构思,写成三都赋,博得“洛阳纸贵”的籍籍声誉,被征为秘书郎。但终以生长在门阀森严的晋代而出身寒门,未得升迁。他的抑郁愤懑之情发之于诗,这是不难设想的。可贵的是,在这八首诗里,看不出一般落魄士子叹老嗟卑的腔调,而是把他忿激之情化为投枪,投向那贤愚倒置的社会制度和持权骄宠的显贵。全诗情调高昂,气韵沉雄,笔调劲挺,这就是钟嵘诗品中所称道的“左思风力”。这个“左思风力”,实际是“建安风骨”的延续,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主流。这首诗语出自然,文无雕饰,借用金日磾、张汤、冯唐三个古人(汉书皆有传)的故事,鞭挞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本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值得读者玩味。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史诗是借史实以抒情言志,很少用比兴,而这首诗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尤其是这一首,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起兴,进过深山峡谷的人可能都见过这种景色,在谷底溪旁长着枝叶繁茂的高松,在其上之岩崖山坡长着披纷散乱的幼苗,对这类造物者的安排,人们能说些什么呢?初进深山的人可能产生一种新鲜感,多见几次也就见惯不惊了。唯有诗人运用他奇特丰富的想象,想到那些常青不凋的高大松树本是有能力用其繁茂的枝叶庇荫许多幼弱的草木的,却长在涧底处于受庇荫的地位,而本该受庇荫的幼苗反而长在山上成为庇荫者,这是极不合理的造物颠倒。所以紧接两句“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便如空谷足音、无声惊雷船的足以使迷茫者振起,麻木者震惊了。诗人又由造物的不合理延伸到人类社会的不合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句,说那些象青松一样有能力支撑朝廷庇荫万民的英豪俊秀之士官低职微,反而受着那些象幼苗一样娇生惯养的贵族子弟们蹑足于高官厚爵的庇荫,国家怎么不衰微?百姓怎么不涂炭?英俊怎么不气馁?到此,主旨已明,但如就此结束,此诗便是比兴体的讽喻诗,而非咏史诗了。所以下两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过渡到咏史,说是这种根据家庭出身的贵贱来分配权力任用官吏的门阀官僚制度,并非始于今日,而是由来已久的,引出汉书上的几件史实,即自金日石单、张汤二人当上朝廷顾命大臣,成为豪门贵族以后,他们七代子孙,不论贤不肖,世世代代均高官厚禄,窃据要津;而冯唐虽勤勤恳恳先后仕于文帝、景帝两朝,仅因出身贫塞,不唯得不到升迁,反被免职闲居,后来武帝召贤,举贤良方正入朝陛见时,他已是九十老翁不能为朝廷效力了。加上这样几个故实,不仅使诗旨更加形象,而且引导读者思深虑远,认识到这种门阀官僚制度危害之大,克服之难,使全诗更加丰满。从结构上看,诗人可能由读史而生感慨,想到西汉即存在的门阀制度到西晋时更严重了,又由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联想到造物本身的不合理,但他用倒叙法,由造物而及社会现实,由社会现实再及历史点题,这种见物生情,由近至远的诗经和古乐府诗常用的比兴格调,使诗味更加浓烈。全诗一二句起兴,三四句振起,五六句宕开,七八句承上起下,最后四句点题并延深意境,波澜起伏,含蓄蕴藉,内涵极丰,余味无穷,这是历代咏史中极少见的佳制。其次,在艺术手法上,全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反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