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ppt_第1页
201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ppt_第2页
201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ppt_第3页
201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ppt_第4页
201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明确要求: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句子。” ” 理解理解 B B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传统的考查方法,属于必考内容。表面上看来,是传统的考查方法,属于必考内容。表面上看来, 它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它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 语),但实质上,同时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要语),但实质上,同时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要 准确翻译,必然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否则就准确翻译,必然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否则就 难于准确翻译),因而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一种带难于准确翻译),因而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一种带 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通过这种考查方式,可以考查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通过这种考查方式,可以考查 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考生阅读文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考生阅读文 言文的真实水平。言文的真实水平。 受受“标准化标准化”选择题选择题型型的影响,文言文翻译题的影响,文言文翻译题 的考查曾安排在第的考查曾安排在第卷,用卷,用“四选一四选一”的选择题型的选择题型 。这种题型在考查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这种题型在考查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 、概括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功效,但对考生阅读文言、概括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功效,但对考生阅读文言 文的真实水平的考查还难于判断。因此,从文的真实水平的考查还难于判断。因此,从20022002年年 起,全国高考语文卷又恢复了文言文直接翻译(笔起,全国高考语文卷又恢复了文言文直接翻译(笔 译)的考查。即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让考生直接译)的考查。即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让考生直接 翻译文言文句子,放在第翻译文言文句子,放在第卷。分数从卷。分数从20022002年的年的5 5分分 发展增加到发展增加到8 81010分。因此,文言文翻译要引起我们分。因此,文言文翻译要引起我们 的重视。的重视。 所谓所谓“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就是,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 和语法来翻译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那么,怎样正确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那么,怎样正确 翻译文言文呢?翻译文言文呢?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文言文翻译的要求要求 是是“信、达、雅信、达、雅”。 所谓所谓“信信”,就是译文要,就是译文要准确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表达原文的意思 ,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 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 所谓所谓“达达”,就是译文,就是译文明白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晓畅,通顺无语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 所谓所谓“雅雅”,就是译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就是译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 做到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能再现原文的做到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能再现原文的 风格、神韵风格、神韵 ,这是对译文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译文较高层次的要求 。 对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对中学生而言,主要是“信信”“”“达达”二字。二字。 要做到要做到“信信”、“达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 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 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 字字落实: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 文从句顺: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 惯,没有语病。 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 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 原文一致。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原文一致。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 ,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 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 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需要意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需要意译 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将原文词语的将原文词语的“解释解释”简单地简单地“搬进搬进”译文译文 不够恰当的地方。不够恰当的地方。 2.2.运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用典等修辞运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用典等修辞 格的语句。格的语句。 3.3.特殊句式及一些需要浓缩或扩展的句子。特殊句式及一些需要浓缩或扩展的句子。 “ “直译直译”与与“意译意译”关系关系 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直接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直接 对译的就直接翻译,对号入座。只有在直译表达不对译的就直接翻译,对号入座。只有在直译表达不 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 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 坐。 项王、项伯坐在东面;亚父坐在南面, 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北面;张良陪同坐在西面 。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 1、保留法、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如国号、年 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 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都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 。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例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例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误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 国对晋国无礼。国对晋国无礼。 2 2、解释法、解释法 对某些词该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这种方法,对某些词该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这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它主要是对通假字、一词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它主要是对通假字、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联系上多义、词类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联系上 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确切地加以解释,解释的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确切地加以解释,解释的 意义就是翻译的用语。一定要字字落实,该译的词意义就是翻译的用语。一定要字字落实,该译的词 一定要译出来。一定要译出来。 例句例句1 1:(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误译: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误译: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 才到树林中去。(才到树林中去。(“去去”的古义是的古义是“离开某地离开某地”, 后来转移为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 的的“才到树林中去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应改为“才离开才离开”。)。) 例句例句2 2:以相如功大,拜上卿。: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 句没有把句没有把“以以”译出来,应当译成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因为”,也没,也没 有把有把“拜拜”译出来,应当译成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任命”才算正确。才算正确。 ) 3 3、替换法、替换法 在今天,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发展,用在今天,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发展,用 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 的语境进行替换,即:的语境进行替换,即: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 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 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 例句例句1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委屈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委屈 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例句例句2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爱爱”有有 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吝啬”的意思。)的意思。) 4 4、删略法、删略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仅有语法作用,无实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仅有语法作用,无实 际意义,故无法译出,翻译时可删出不译。这些词际意义,故无法译出,翻译时可删出不译。这些词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 等。等。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也很久了。(译句中误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也很久了。(译句中 没把原句中的没把原句中的“也也”删去。其实原句中的删去。其实原句中的“也也”是是 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 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 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 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 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 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者”和和“也也”或或 “者也者也”“”“者者也也”,在翻译时应该从,在翻译时应该从 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是”。 5 5、补充法、补充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翻译时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翻译时 要添加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要添加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例句例句1 1:曰: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曰 :“不若与人。不若与人。” 误译:问:误译: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 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回答说:回答说: “不如同别人。不如同别人。”(正确翻译应是:(正确翻译应是: 问:问:“ 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哪一种更快乐呢?” 回答说:回答说:“不如同不如同 别人别人 。”注意补充出省略句中注意补充出省略句中 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句例句2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有悔。 误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误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正确翻译应是:然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正确翻译应是:然 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原句中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原句中“不至不至”的意的意 思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很明显,翻译时要补充出来思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很明显,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并用括号加以区分。)并用括号加以区分。)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关联词语,翻译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关联词语,翻译 文言文时,如果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一个文言文时,如果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一个 长句子,且单句间未用任何关联词进行连接的,就长句子,且单句间未用任何关联词进行连接的,就 要在搞清分句间的复句关系的基础上,补加上适当要在搞清分句间的复句关系的基础上,补加上适当 的关联词:如数量词,文言文中,表示数量时一般的关联词:如数量词,文言文中,表示数量时一般 只用数词而很少用量词与之配合,翻译时要补充量只用数词而很少用量词与之配合,翻译时要补充量 词,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词,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6 6、调序法、调序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 不同,这就是特殊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不同,这就是特殊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对于特殊句式,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对于特殊句式, 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及时调整。翻译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及时调整。翻译 方法,先调整语序再翻译。方法,先调整语序再翻译。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 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 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7 7、意译法、意译法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 手法,宜用意译手法,宜用意译。 例句: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例句: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 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比喻比喻,要翻译成,要翻译成“ 像像”,或直接译出比喻的本体;,或直接译出比喻的本体;借代借代,只把所,只把所 借代的事物写出即可;借代的事物写出即可;委婉委婉说法,要按现代汉语的说法,要按现代汉语的 表达习惯来译;表达习惯来译;互文互文,要结合在一起翻译而不能分,要结合在一起翻译而不能分 开译;开译;典故典故,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误译例句略,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误译例句略 。)。)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借喻:喻指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 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借代:代指做官的 人 借代:代指元军借代:代指言语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 于立刻发动。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 个郡。 借代:代指魏忠贤 借代:代指赵国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4.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翻译下列句子: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译:(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 安身立足呢?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三)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 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 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 来的意思。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悲 伤。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4.通五经,贯六艺 译:精通五经六艺。 5.加以官贪吏虐。 译:加上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四)互文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 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 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翻译下列句子: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落 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指刘义隆北伐事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借代:代指秦王朝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五)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 ,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 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 补充,这样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补充,这样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例句: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例句: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 ,谁会不来呢?,谁会不来呢? 为了某种需要而故意用繁笔、渲染、铺陈手为了某种需要而故意用繁笔、渲染、铺陈手 法的句子,翻译时要凝缩,只译出意思即可。注意法的句子,翻译时要凝缩,只译出意思即可。注意 ,是,是“故意故意”这种情况才能用此方法这种情况才能用此方法。 例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例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国)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译文:(秦国)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四)文言文翻译中应注意的事项(四)文言文翻译中应注意的事项 1.1.注意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注意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2.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3.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4.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5.5.注意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注意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6.6.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 被动句)被动句) 7.7.注意不要随意增删内容注意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8.8.注意固定词语、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固注意固定词语、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固 定词语,要用固定译法。)定词语,要用固定译法。)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 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 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 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 ”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 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 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没有做到字字落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没有做到字字落 实。实。 例句:子曰: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 兴的事吗?兴的事吗?”(译句把(译句把“时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的意思漏掉了,应该 在在“复习复习”前加上前加上“按时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 译句。)译句。) (一)例题详解(一)例题详解 例例1200212002年全国高考第年全国高考第1616题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汉语。 (1)(1)其李将军之谓也?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译文:_ (2)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译文:_ 答案答案(1)“(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或“大概大概 说的是李将军吧说的是李将军吧?”(2)?”(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 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解析解析 例如例如(1)(1)题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其李将军之谓也?”翻泽翻泽 成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固然可以得满分。如 果翻译成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尽管与前一答 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 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2)题中的题中的“及及” 、“尽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到时时”、“竭竭 尽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时候死的时候 ,大家都为他哀悼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 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 不能得满分。不能得满分。 例例2200422004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第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第1515题题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8(8分分) ) (1)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 译文:译文:_ (2)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译文:译文:_ (3)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 视。视。 译文:译文:_ 答案答案 (1) (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 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2)(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 。 (3)(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 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解析解析 (1 1)有几个关键词:)有几个关键词:“义义”,“名词作名词作 状语状语”,要翻译成,要翻译成“按道义按道义”;“公等公等”,“公公”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你你”,“等等”,表复数,表复数,“公等公等” 可以翻译成可以翻译成“你们你们”;“妻子妻子”,古今异义词,在,古今异义词,在 古文中指古文中指“妻子、儿女妻子、儿女”。(。(2 2)“公逸感端之节公逸感端之节” ,为被动句式,翻译时要按被动句式翻译,如果按,为被动句式,翻译时要按被动句式翻译,如果按 主动句翻译则不能得分;主动句翻译则不能得分;“亦固守亦固守”,是省略句,是省略句, “固守固守”后面省略了宾语,根据原文,这个宾语是后面省略了宾语,根据原文,这个宾语是 “杞州杞州”,翻译时要把这个宾语补充出来,并用括,翻译时要把这个宾语补充出来,并用括 号以示区别。号以示区别。(3)(3)几个关键词:几个关键词:“比比”,“到到时时 ”;“下下”,“部下部下”;“在在”,“存在存在”,这里,这里 指指“活着活着”。注意。注意“体发癯焦体发癯焦”,应该是,应该是“体癯体癯 ”“”“发焦发焦”,否则按,否则按“体发癯焦体发癯焦”就没法理解,这就没法理解,这 种写法在高中课本中出现了多处。种写法在高中课本中出现了多处。 (二)解题方法归纳(二)解题方法归纳 A.A.借助语境正确理解句式和句义。借助语境正确理解句式和句义。正确理解,正确理解, 是准确翻译的前提。你首先要细读原文,综合运用是准确翻译的前提。你首先要细读原文,综合运用 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 次,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全貌,还要了解原文的次,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全貌,还要了解原文的 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动手翻译前,要读懂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动手翻译前,要读懂 句子,并要把你理解的句义放到原文(语境)中去句子,并要把你理解的句义放到原文(语境)中去 检验其是否正确;翻译后,你同样要记住把译文放检验其是否正确;翻译后,你同样要记住把译文放 到原文(语境)中去检验其是否正确,通顺。到原文(语境)中去检验其是否正确,通顺。 B.B.注意重点词(实词、虚词)的意义。注意重点词(实词、虚词)的意义。一般来一般来 说,文言句子中的重点词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说,文言句子中的重点词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 复词、复词、1515个常见虚词(尤其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个常见虚词(尤其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 词)等。其实,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词)等。其实,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 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 词语。我们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词语。我们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 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到分。反之,关键词语翻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到分。反之,关键词语翻 译错误,或不准确,那么这个得分点的分就丢了。译错误,或不准确,那么这个得分点的分就丢了。 C.C.注意特殊句式。注意特殊句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在考纲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在考纲中 虽然加了星号,不做考查内容,但在文言文翻译中虽然加了星号,不做考查内容,但在文言文翻译中 却不能忽视它。因为你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却不能忽视它。因为你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 ,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 译这个文言句子。而特殊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译这个文言句子。而特殊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 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 D.D.注意固定词语、固定句式。注意固定词语、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固文言文中有些固 定词句,要用固定译法。固定结构虽然在定词句,要用固定译法。固定结构虽然在考试说考试说 明明中未被明确列举出来,未纳入考试范围,但在中未被明确列举出来,未纳入考试范围,但在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时常出现,它直接、间接地影响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时常出现,它直接、间接地影响 我们对句意、文章的理解,因此,在文言文翻译题我们对句意、文章的理解,因此,在文言文翻译题 中有时也会出现,我们要高度重视。中有时也会出现,我们要高度重视。 E.E.注意译文是否通顺。注意译文是否通顺。翻译完成后,要按翻译完成后,要按“信信 、达、雅、达、雅”的标准认真检查译文是否达到标准。的标准认真检查译文是否达到标准。 F.F.在具体翻译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在具体翻译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下来,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下来, 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 无法或不需要翻译的词语删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无法或不需要翻译的词语删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 词语突出出来。词语突出出来。 2.2.将完全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原文中去揣测将完全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原文中去揣测 ,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 3.3.最后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最后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 顺流畅。顺流畅。 总之,重要的是译好几个关键词,译好了这几总之,重要的是译好几个关键词,译好了这几 个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得分点。个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得分点。 (一)考试题型(一)考试题型 文言文直接翻译题近几年内不会有变化。从翻文言文直接翻译题近几年内不会有变化。从翻 译语句的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