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谈反思刑法“严打”方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doc_第1页
[法律资料]谈反思刑法“严打”方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doc_第2页
[法律资料]谈反思刑法“严打”方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doc_第3页
[法律资料]谈反思刑法“严打”方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doc_第4页
[法律资料]谈反思刑法“严打”方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反思刑法“严打”方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摘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了3次“严打”运动,社会上对“严打”方式和效果都有不同看法。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国家根据社会治安情况,在一个时期对犯罪采取严厉的打击方针是有理论和实践根据的。但是,“严打”必须是一贯性的方针,而不能是临时性的措施;应当在法治范围内进行,而不应该冲破法律的限制;同时,对刑罚的功能也应当有个客观正确的评价,国家不能过分依赖刑罚治理社会。关键词)严打;刑罚;刑法上半年以来,在党中央的直接部署下,耻笑的荒唐笑话;有的地方司法机关办案简单求快,全国范围内再次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忽略了“依法”办案、分工配合、维护当事人正当诉讼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司法机关闻风而动,权利等规定,甚至存在刑讯逼供现象,损害了刑事诉快速出击,密切配合,打黑,治暴,反窃,追逃,多管齐讼法的贯彻实施;有的审判机关不能正确理解“严下,对有组织犯罪,特别是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打”与正确适用刑法的关系,机械地执行“从重”处罚罪、暴力犯罪以及盗窃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规定,不问案由,不看情节,对纳人“严打”范围的案多发犯罪,发动了一场不是战争的战争,掀起了一场件一律重判,甚至一律在法定刑内顶格判处;有的地没有称其为运动的运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方领导甚至借“严打”之名,随意给司法机关下达具集中破获了一大批案件,特别是一些影响恶劣的大体定案指示,干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案、要案,铲除了在各地为害已久、人民群众深恶痛虽然这些现象是少数,不具有普遍性,其中所反映出绝的地方恶势力,捣毁了一批黑社会性质组织,抓获的问题却不一定是小事,是长期在一些领导和司法了不少负案在逃的嫌疑犯,从快重判了一批罪行严人员头脑中存在的轻视法治、注重人治的观念在新重、情节恶劣的犯罪分子,不少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时期的作祟再现。出现好转势头。人民群众对严打效果普遍感到满而以上这些现象,又是我国历次严打中都会出意。这说明,中央部署这次“严打”整治活动是十分现的共性问题。自从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针及时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其积极意义应当充分加以对制止社会治安不断恶化的需要,我国各地司法机肯定。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已经开展了多次严当然,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全国范围内的整治行打活动,仅全国性的集中统一行动就进行了3次,另动,不可能在其过程中做到处处完善,毫无瑕疵,存外还有众多的各地的专项行动。严打给社会稳定带在一些不尽令人满意之处也是必然的。例如在此次来的益处当然是有目共睹的,可它所引起的问题也严打中,有些侦查机关办案不负责任,简单奉迎,不是人们无法回避的。本来是作为应急措施的严打,作认真调查,就随便采取行动,结果闹出一些为人所似乎现在已成为我国一种经常运用、定期出现的规律性行动。随着“严打”活动的不断进行,人们也在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如如何根治社会治安问题周期性反复,如何彻底走出“宽严相间”的怪圈,如何有效降低“严打”斗争的成本,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有必要对严打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对其合理基础进行分析,对其正确含义进行界定,对其积极作用进行充分的肯定,对其不足之处,特别是不合理之处,则要进行评析和更正。本文拟对“严打”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适用刑法进行“严打”等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仁。自1983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将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作为同犯罪作斗争的基本方针,至今已经持续了近年。在这期间,全国范围内于1983年、1996年和2001年3次集中统一行动,各地公安机关也根据需要开展了各种专项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社会治安问题并没有根本好转。加上严打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社会上一些人对于“严打”方针产生了怀疑。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对一批犯罪分于从重从快惩处,到底是否具有合理根据我们认为,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个时期内对犯罪分子实行较为严厉的打击,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刑法是国家维护自己政权稳定,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根据社会最广大成员的意愿,通过惩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给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环境。因此,国家如何使用刑法手段,打击面是宽是窄,刑罚是轻是重,都不能不服从于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需要。当社会秩序总体平稳,犯罪状况没有危及社会存在基础时,对犯罪行为的打击适当减缓是完全应该的;而当一个社会治安秩序恶化,犯罪行为猖撅,已严重危及社会生存条件时,运用刑法武器对犯罪行为给予相对严厉的惩处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从惩罚的根据上说,决定对犯罪惩罚轻重的主要依据是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社会危害性既包括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关系的损害,也包括对社会成员主观心理形成的冲击。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侵犯同一社会关系的行为的危害程度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犯罪行为对社会心理所形成的冲击当然也是可变的。同一种犯罪,即使客观损害相同,如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或者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人们对它们危害性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而也会发生变化。同是抢劫,一般情况下实施和趁火打劫的危害显然不同;同是煽动,在偏僻地方进行和在公众场所实施其危害性也会有差别。这就决定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因此,对同一类犯罪在不同时期,根据其社会危害性变化,根据当时的总体社会形势情况,而决定对其处罚是宽是严,也是符合犯罪特征的。黑格尔曾指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牵涉到整个市民社会的观念和意识”,而这种观念和意识显然受到社会当时形势的影响,因此,对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判断也必然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形势有关系。“有时对偷窃几分钱或一颗甜菜的人处以死刑,而有时对偷窃百倍此数甚或价值更贵的东西的人处以轻刑,都同样是正当的”。“严厉的刑罚不是自在自为地不公正的,而是与时代的情况相联系的”。“一部刑法典主要是属于它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市民社会情况的,不可能在任何时代都合用”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的好坏,在不同时期对犯罪的惩处采取轻重不同的态度,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各国都出现过。中国古代恒有“世轻世重”之说自不待言,近现代国外的立法、司法实践也不乏实例。历来将轻刑化作为其现代立法主要价值趋向的西欧国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也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轻重严缓相互交替的过程。最为典型的是法国。1791年法国刑法典中轻刑化趋向比较明显,而在1804年第一帝国建立后,由于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犯罪问题严重,原有轻刑化刑法已不能适应维护社会之需时,立法机关就于1810年对刑法典进行修改,放弃了宽缓化原则,重新走向刑罚严厉化道路。而从19世纪30年代起,随着社会治安形势逐渐好转,法国的刑罚又趋向于宽缓。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德斯坦总统执政后期,根据70年代犯罪率又大幅上升的情况,法国议会又颁布两个表现刑罚严厉化的法律,加大了刑罚的力度,限制了对被行刑罪犯的宽大措施,缩小了对暴力犯适用缓刑和减轻情节的范围,等等。1981年左翼党上台后刑罚宽缓化得以恢复。但到1986年右翼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后,法国刑法再次转向刑罚严厉化。类似立法和司法上轻重反复的情况在意大利近现代刑法史上也出现过川。日本在发生由邪教头目麻原彰晃为首的邪教组织使用毒气危害东京地铁站后,对这类犯罪的惩罚力度也明显加大。综观西方国家刑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在世纪上半期曾出现过轻刑化的倾向,但这种趋势于20世纪70年代在不少国家开始停止,并逐渐出现一定程度的趋重势头。美国素以高度民主、自由而自居,在刑罚轻重问题上,也没有盲目走轻刑化道路,而是根据需要,该轻就轻,该重就重。例如,上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对假释适用率比较高,但由于后来发现不少假释人员在假释期间又重新实施严重犯罪,社会对滥用假释意见很大,后来就对假释的适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克林顿连任两届总统,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犯罪率不断下降的纪录。他控制犯罪的重要一招就是加大对犯罪控制的投入,拨出大批款项用于支持地方政府雇佣大量警察,充实治安巡逻力量,加大对案件的侦破力度。同时,法院在一定程度上对罪犯也加重了量刑的分量。在取消死刑问题上,美国也没有跟西欧各国跑,不但目前多数州刑法中还保留,并在实践中适用死刑(当然判刑和执行数量都很小),而且美国联邦法院在曾经作出过死刑违宪解释后时间不长,由于国内犯罪问题严重,从而又做出了死刑不违宪的解释。去年上半年,联邦法院又在37年后首开杀戒,对爆炸俄克拉何马州联邦政府大楼的罪犯麦克维执行死刑。美国在纽约遭受“9.1!”恐怖行动攻击后,在全国,甚至全球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侦查、辑拿恐怖分子的活动。为了抓获据称是“9.1!”袭击头目的本拉登,美国不惜对阿富汗大兵压境,并进而进行大规模空袭,事实上这也体现了美国对恐怖主义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的态度。可以预料,随着恐怖主义在全球成为一种公害,各国政府今后一个时期都将会加大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罚力度。由此可见,一个社会刑罚轻重严宽,并不是一个永远恒定的值,而应随社会治理的需要而定。其基本的法理依据就在于,从根本上说,“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而非社会以法律为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其政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社会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犯罪问题不应当成为能够危及政权的根本问题,我国刑法也不应当表现出严酷的性质。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就没有理由靠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不过,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处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虽然根本制度没有发生变化,但具体的运作体制则在发生剧烈的变动。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新旧规范更替的过程,一个新旧秩序转换的过程,而且这一新与旧相互更新、交替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进行的,相反,两者间存在一个较大的时间差。旧秩序、旧规则的破除可以迅速实现,而新规则的实行,乃至于新秩序的完全确立,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处于这个时间差内的社会,会出现一个暂时“失范”、“无序”的状态,国家对于这种状态下的社会的控制能力也会相对减弱,也就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能力减弱,这就给违反规则的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社会改革是社会利益重新调整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会带来各种利益间的矛盾,产生冲突的机会增多;而客观上由社会转型所引起的暂时的社会失落状态又给一些不良因素的重新出现或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从而形成犯罪的外部诱因。这些不利因素都说明在我国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引起犯罪增加的外部条件。同时,社会运作体制的转型也给社会成员主观意识对客观社会的适应性造成了暂时的困难,面对改革带来的多方面的急剧变化,特别是体制转型所给人们正常生活状态所造成冲击和所形成的暂时困难,会使部分成员处于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对国家或社会的政策产生困惑,不理解,甚至产生怨恨情绪。这种情绪的进一步增长可能会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敌视心态,而这种社会心理又使社会成员减弱了抵制外部犯罪诱因刺激和自我约束自己行为的主观能力,这又成为改革时期犯罪产生的主观原因和条件。可以说,当前在我国改革过程中,导致犯罪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同时存在,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决定了处于这一期间,我国的犯罪率必然要上升,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各方面原因所致,我国的改革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特别是我们的经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随着这种改革的深人,社会矛盾会更加突出;同时,政治改革基本上还没有展开,而政治改革又是我国怎么都绕不过去的必然道路,随着政治改革的展开和深人,社会又会出现另一个类型的转型时期。因此,客观而言,我国目前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象不但是必然的,而且还会维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对此我们应当有个客观、冷静的判断,不能指望过高,期待犯罪态势会在短期内根本好转。我国“严打”犯罪10多年,成效不明显,原因虽然很多,很复杂,但这也反映出当前治理犯罪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无所作为。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这一必然趋势,但是却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以限制这一态势发展的程度,设法使犯罪数量和危害程度保持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加速改革的进程尽量缩短这一“失范”期,随着改革任务的完成,各方面秩序的确立,国家规范社会能力的增强,重新调整后的社会利益关系出现协调状态,我国的犯罪率定会重新回到正常的水平。在当前,还是要努力控制犯罪向恶性向发展的势头。罚惩罚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处,特别是通过对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给予严惩,可以展示法律和正义的力量,强化法律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可以平息社会,特别是平息被害人及其亲属对犯罪分于的愤恨情绪;可以鼓舞人们同犯罪作斗争的意志,形成遏制犯罪的社会力量;可以对犯罪分子加以约束和改造,从而减少他们对社会构成的现实及未来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对已然犯罪的犯罪分子给予及时、有效的惩罚,可以威慑社会上可能危害社会的人,使其慑于法律的尊严和刑罚的威严而不敢践踏法律,从而达到一般预防的效果。在理论界对于刑法的威慑功能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主张,为了体现对人的尊重,不应将人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康德就认为,“法院的惩罚绝对不能仅仅作为促进另一个善的手段,因为一个人绝对不应该只作为一种手段去达到另一个目的,一个人生来就有人格权,就保护自己反对这种对待”6。不过,这种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有其根据,在实践中却很难真正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因为无论人们承认与否,刑罚的威慑功能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一个国家在运用刑罚时,不可能只考虑刑罚对已然犯罪的单纯报应作用,而丝毫不考虑其对未来可能犯罪者所能够起到的遏制作用。因此,当前我国刑法界还是肯定刑罚一定的威慑功能的。由于刑法在规范社会行为、治理犯罪行为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在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旧的规范被冲破,新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在新的社会秩序格局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就不能不重视刑法这种特殊作用的发挥。事实证明,凡是这种作用发挥比较充分时,相关的社会秩序就比较健康;反之,相关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例如在海关管制方面,前些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家对于走私行为打击表现得非常不力,走私活动十分猖撅,从而导致国家关税收人大量流失。自从国家设立专门缉私警察部门,专门治理走私案件,加大对走私犯罪的侦破、查处力度后,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了一批危害严重的走私犯,使走私活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国家关税收人也大幅度上升。相反,在生产、销售领域,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在税收征管领域,在证券、期货交易领域,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或者由于腐败,或者由于治理经验不足等其他原因,刑法的作用并没有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