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确地说清图意.doc_第1页
[饮食]确地说清图意.doc_第2页
[饮食]确地说清图意.doc_第3页
[饮食]确地说清图意.doc_第4页
[饮食]确地说清图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2、9的加减法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三、练习用数学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2、熟练地进行计算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一、创设情境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生说图意全班交流独立列式计算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编题10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一、引入新课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7的相邻数是谁?8再添上1是几?2、9再添上1是几?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有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2、比大小(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2)9,谁来说说。3、10的写法。4、10的组成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四、课堂作业五、课堂小结1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二、复习铺垫三、自主探究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四、轻松一刻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五、巩固深化六、提高题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连加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你小鸡吗?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二、合作探究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看图上画有什么?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图上画有什么?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板书算式:822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计算顺序一、激趣引入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二、合作探究1、播放动画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1)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三、练习9加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二、练习反馈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第七单元教学重点: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2、认识十位与个位。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难点: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数小棒,感知满十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1)认识15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15 (教师领读)(2)认识11和20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1、比一比,摆一摆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二、讲授新课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2、利用计数器写数三、巩固练习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2、探究算法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十几加减一位数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1、指名编故事。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4、再解决第2-4个问题: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二、巩固深化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第八单元教学重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整时、半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半时认识钟表(整 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3、培养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二、主动探索(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1)电脑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认识半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二、认识半点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1、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3、认一认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4、电脑出示7时、7时半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第九单元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9 加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1、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4盒饮料。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二、练习反馈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用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1教学例3(1)放录音(合唱) 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 “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 (4) “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4)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2完成“做一做”(1)投影出示“图”(2)小组合作,要求: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记录下来要求什么?记录下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三,师生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8、7、6加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 化的方法。) 2“试一试”(1)教师出示8+9=( )(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 )吗? 3练一练(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二,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5、4、3、2加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口算练习9+5 9+3 8+5 8+3 6+5 8+99+4 9+2 8+4 7+5 7+8 8+6(1)学生抢答(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二、新课1、出示例 1 5+7=? 5+8=?(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2、教学例2 4+8=? 3+9=?(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三、巩固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1)第1题: 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2、数学游戏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方法,也就是怎样认识以及拼读复韵母的方法自己去学懂,有信心吗?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学习ie e er ye yue1、(一起出示三幅图)仔细看,一幅一幅地看过去,看懂一幅也可以,看懂二幅、三幅就更棒了。2、看懂了的孩子,赶快到小组中交流。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5、(出示三个复韵母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请联系三幅图,把字母和相应的图对照起来,你发现了什么?6、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正音,并且提倡用其他的方法去学习。7、检查复习巩固。(二)学习拼读音节1、出示:nje q e l x2、自由拼读。3、开火车检查。4、在拼读的过程中,你又发现了什么?5、交流并拼读。(三)学习音节词1、请小组长拿出卡片分给自己的组员。(图中的四个音节词)2、自由拼读。3、小组中交换拼读。4、看图利用音节词进行说话(可选用其中的一个、两个、三个、甚至四个进行说话训练)。 An en in un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上两点省写规则。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教学重点: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难点:学会介母是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ai、ei、ui、ao、ou、iu、ie、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板书:13 an en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2)自己试着发an(安)(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2学习介母是的三拼音节。 (1)出示自己试着拼一拼(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3)指名拼,开火车拼。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六、照着板书读读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前鼻韵母in、un、n 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yun。3学习声母与in、un、n组成的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巩固上两点省略规则。教学重点:1学会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式,正确书写。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与in、un、n组成的音节。教学难点:1准确地区分un、n。2yun的右半部分是un还是n学生易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前鼻韵母in、un、n。板书:in、un、n二、看图学习in和yin1学习韵母in (1)出示in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借助树荫的“荫”学习in的音。(3)发in时,先发i,然后舌尖上抬,顶住上牙床前发鼻音n,快速连读,读出in的音。(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1)师讲:韵母in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用大y来帮忙,就可以给汉字注音了。)(2)出示yin,请同学读一读。(3)你能试着读读yin的四个声调吗?请同学找一找相应的汉字音。如:阴天的“阴”,银行的“银”,饮料的“饮”,脚印的“印”。三、看图学习un 1出示un图,这是什么呀?2自己试着读读。3为了区别于n的写法,教师可以开一句玩笑:“千万不要让蚊子咬疱哇!”使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明白了un头上没有点。四、看图学习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 1出示n图,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借“云”的音平读第一声就是n的音。学生练习读。3发音时,摆好的口形,然后发n音,就是n的音。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4怎样区别un和n呢!为了区别于un,我把n头上的点叫做小雨点。可以编儿歌帮助记忆:反正门就是un,加上两点就是n。5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n是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呢?(需要大y来帮忙,的两点要去掉)6为了让学生明白yun的右边是n,教师可以创设下面的情境进行教学:带着n头饰的小孩找不到妈妈了,急得大哭起来,这时走来一位带着大y头饰的阿姨走过来说:“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哭呀!”,小朋友哭着说:“我找不到妈妈了,”这时阿姨说:“擦去你的眼泪,阿姨带你找妈妈去。”通过表演使学生明白音节yun的右半部不是un而是n。五、学习声母与in、un、n组成的音节1出示3组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2同桌互拼,相互纠正。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j、q、x与n相拼时两点省写规则。Ang eng ing ong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ying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识9个生字。教学难点:eng 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检查。抽读卡片an、en、in、un、n。提问:它们都叫什么韵母?(前鼻韵母)二教学新课。1.教学ang。a 引导看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山羊)领读yang。羊的声母是什么?(y)韵母是什么?ang,ang的第一声怎样读?指名试读。(板书:ang)示范发音,领读。告诉学生:发ang音,先发a音,接着舌根高抬,舌头后缩,鼻子出气。b 领读,让学生用手在鼻前感受气流。指名读。c 练读音节:gang 水缸的“缸”yang 山羊的“羊”fang 纺线的“纺”wang 希望的“望”。d 拼读书上的音节。2.教学eng。a 指导看书上的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蜜蜂)指名读图下的音节词mifeng,b 领读feng,指名说一说feng的韵母是什么?(板书:eng)c 学生试读,领读,齐读。讨论eng的发音方法。d 小结:发eng音时先发e音,接着舌根高抬,舌头后缩,鼻子出气。e 指名读:eng、mi fengf 拼读书上的音节3.教学ing、ying。a 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老鹰)领读词卡lao ying。(板书:ing)b 范读,指名读ing。小结:发ing音时,先发i音,接着舌根高抬,舌头后缩,鼻子出气。练习ing的发音方法。c 告诉学生:ing和ying读音一样。ying是整体认读音节。d 抽读卡片:ying ying ying ying练说:ying 老鹰的“鹰”;ying 营长的“营”;ying电影的“影”;ying答应的“应”。e 拼读书上的音节4.教学ong。a 看图,图上画的是挂钟,指名读一读音节词:gua、zhong。b 抽读卡片zhong,提问:zhong的声母是什么?(zh),韵母是什么?(板书:ong)c 指名试读,范读,齐读。讨论发音方法。d 小结:发ong音,先把口形撮圆,接着抬高舌根,舌头后缩,鼻子出气。e 练读词卡:gua zhong。f 拼读书上的音节。三、巩固练习。1.游戏(苹果丰收):ang、eng、ing、ying、ong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做“摘苹果”游戏,复习带调音节:ang bang long xing feng zheng jing yong二学习短文1学生自主学习,圈出要识的字2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赛读。4了解短文意思:你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老师,小文,一朵,白鹅,一条)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老师文朵鹅条三学习儿歌彩虹1出示情景图,问: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为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雨过天晴、桥、白云2学习朗读儿歌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学生看图听老师读儿歌领读,齐读,表演读。3识记生字:雨、天、桥启发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可编顺口溜,猜字谜:“大”字头上加一横是“天”)第四单元重点要充分利用字理演变图,在观察比较中识记汉字。诗歌、谜语要在反复诵读基础上感悟大意。教学设计教学要求:、巩固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出示画。二、导入 新课。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三、朗读指导。、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看手势,朗读。(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出示小鸟。()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朗读指导。()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朗读全文。()背诵全文。五、小结。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二、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古筝音乐三、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三)再读,感悟诗意。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鸟飞尽云独闲孤单寂寞山相对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四)朗读,背诵。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2、配乐朗读朗读。3、指名读。4、学生齐读。5、背诵。(五)扩展。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谜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的眼睛、手的一些特点,知道这两则谜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掌握猜谜的方法。 2、学会10个生字和门字旁,会写六个生字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 一、开门见山、导课激趣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谜语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2、学习生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用手在课桌上写写会写的字。二、初读谜语、学习生字1、读读谜语过了这么久,这个谜语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见见面,我们一起见见它吧!喜欢这个谜语吗?赶紧读一读吧。自读谜语。指名读谜语,读后纠正字音。2、学习生字、谜语会读了,躲在谜语里的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齐读,开小火车读。、组生活中的词识字三、再读谜语、试猜谜语、认识了躲在谜语里的生字词,相信小朋友能把谜语读得更好了。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谜语。、交流猜谜的方法你知道谜底了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学习生字,引导学生把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观。课文插图知道谜底,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眼睛想到的,读懂谜语的每一句话才猜出来的,从课文的句子中说的特点受到启发)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有那么多猜谜的方法。老师也有一种猜谜的方法,那就是画一画。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每个小朋友拿出白纸,按照谜语所说的画一画。画后讲评(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理解句子所包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