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国内外LOFT集萃.doc_第1页
[初三语文]国内外LOFT集萃.doc_第2页
[初三语文]国内外LOFT集萃.doc_第3页
[初三语文]国内外LOFT集萃.doc_第4页
[初三语文]国内外LOFT集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LOFT集萃上海八号桥,沪版的精致糙地上海市建国中路重庆南路口的8号桥,过去的工厂现在是一间艺术家的工作室,其前身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厂15000平方米的旧厂房。经过精心的改造,原来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班驳的地面被保留了下来,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同时,从大门口处法国艺术家创作的大型雕塑绿门,到灰砖外墙上鲜亮的玫瑰红色块,以及内部歌剧院般的层叠式休闲吧,无不体现出创意风尚。难怪从动工至今,8号桥已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海内外的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对这些企业来说,这里最为独特的是园区设计中留出了很多租户共享空间。比如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后街、阳光屋顶、小花园等,提供了许多互动的空间,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可以互相碰撞,更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8号桥的建设方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总裁黄瀚泓说道: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重点打造的精品特色现代化园区,我们希望8号桥的建设可以为上海中心城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提供参考。 上海泰康路艺术街弄堂泰康路200号是一幢原属于上海食品机械厂的大楼,现在已经全部置换成了艺术家车间。五层楼高、共计4500平方米的老厂房,根据不同的需要,被分割成若干独立的空间。目前已经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入驻其间,他们中有前南斯拉夫的摄影师、澳大利亚形体设计师、丹麦图案设计师、新加坡画家等等。1999年,陈逸飞利用泰康路的废旧仓库建起了工作室。随后,尔冬强、黄永玉等人先后来到这里。很快,泰康路一夜成名,一条默默无闻的小街成为了艺术街,与苏州河的艺术家仓库相映成趣。苏州河艺术家仓库登琨艳是台北著名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界怪才,师从知名建筑文化学者汉宝德。他是在苏州河畔老仓库建工作室的第一人。1997年,登琨艳骑车沿苏州河考察沿岸的旧仓库。在南苏州路1305号,他看到了一座仓库墙上镶着斑驳的数字:1933。据说,这栋仓库曾是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粮仓。这栋老仓库的二楼和三楼2400平方米的地方,很快被登琨艳改造成工作室。继登琨艳之后,仅仅两年多时间,喜欢怀旧的艺术家们纷纷来到苏州河畔租下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岸边,艺术家仓库有30多栋。加上星星点点散落在苏州河两岸的艺术家仓库,苏州河沿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艺术家的工作室100多个,这些旧仓库里聚集着大约1000多位艺术工作者。西苏州路1131号苏州河横贯上海市区,西苏州路滨临苏州河蜿蜒而卧,这里静静地伫立着几栋老建筑。其中,1131号是一座赭红色仓库,它被认为是苏州河艺术家仓库群落中重要的一座。这栋仓库5位知名画家在这里创建了各自的工作室,还有两个画廊:瑞士人Lorenz的香格纳画廊和东廊画廊。这座旧仓库建于1921年,设计者是一位英国人。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仓库曾作过货栈,后来是东南米厂,解放后改为上海第二米厂,现在属于上海市饲料公司。2000年6月,丁乙进驻。随后,香格纳、东廊画廊和画家陈墙等也先后搬进来。短短两年,这里声名鹊起,吸引了上千名中外游客,发展成了一个小有国际名气的画家仓库。上海M50 莫干山路上,有一个原来的国棉十三厂,地名为莫干山路五十号。随着城市规划改造的发展。该厂已经人去楼空。剩下的厂房原属拆迁改造。但被同济大学租来,在完全旧厂房的基础上,改造成为一个艺术创意园区,在欧美,称此类旧建筑改造为LOFT,同济称为M50.到此处开一个国际设计会议。 田子坊 街区中弄户人家迎来了门店集体开张的日子。这是田子坊条街坊中第二条向创意产业“进军”的里弄。此前,邻近弄的户人家已先行一步,将原来的居民住宅“借”给了创意产业。红砖墙、黑木门、条石门框、天井、 厢房等建筑外观一点没变,但是内部经过装修焕然一新,吸引了国内外的创意人士纷至沓来,到此开设艺术坊与工作室。 年,石库门社区所在的打浦桥街道邀请海归人士管理,在个弄堂工厂内创建了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中外创意企业入驻,解决了多个知识型就业岗位,创造了每平方米万元的生产价值。 杭州LOFT公园 背依运河,将废弃工厂的保留厂房,改建成创意产业区,设置影视制作、时尚艺术、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策划、工艺美术、美术摄影、视觉艺术等行业;引入运河水,围绕湖面布置各具特色的江南园林式建筑,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展演发布秀场、特色休闲茶吧 运河天地包括创意产业基地和配套景观公园。创意产业基地主要是由原来的长征化工厂、大河造船厂和杭一棉等近3万平方米旧厂房组成。这一区域主要作为IT、动漫等产业孵化器。工程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尽可能保留原有工业建筑的外观,主要对内部进行改造,并通过招商吸引创意产业入驻其中。 而毗邻创意园的配套景观公园区则为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展示空间,同时供周边居民休憩,将是运河边最大的文化公园。 目前,公园部分的建设已经开始,将在国庆节前基本完工。 桑庐:再现近代工商业建筑风采 桑庐,又名“新光蚕种场”,位于拱宸桥西、小河路西侧,原杭一棉厂东南角,是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作为杭州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近代工商业建筑之一,桑庐的修复对充实拱宸桥地区的文化历史内涵意义重大。 桑庐共有6幢历史建筑,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之前,这里曾住了41户居民,现在原住户已经在4月底前搬迁。 据了解,桑庐最早的主人叫汪协如,抗战前她出资建造了这几幢房子,打算养蚕用,因此房子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每个房间都有气窗、纱门,桑庐前面放置养蚕工具,后面放桑叶,旁边还有两口深水井,一个食堂,一个办公房,目前保护较好。 现在在桑庐中心,还有一个中心集施茶会公所,是后来的王阿递道士发起建造,因为,这里曾是搬运工人集会场所和公共施舍茶水的地方,脚夫、船工等贫苦劳动者都曾在这里喝到过免费的茶水。 公园分为三大区域:大河创意区、长征创意区、休闲公园区。各休闲创意区内的建筑外环境以保留现状为主,只适当加以修整、点缀,并为入驻机构留下充足的创作改造空间。 原大河造船厂内创建大河创意区,成为LOFT创意基地的主体区域。其中,沿河部分将规划为文化艺术中心、展演发布秀场、特色休闲茶吧、管理服务中心,其余建筑则作为创意产业一区,主要设置影视制作、时尚艺术、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策划、工艺美术、美术摄影、视觉艺术等行业。 另一大厂区?长征化工厂,将创建长征创意区,主要设置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等行业。 休闲公园区将连接两大创意区,作为LOFT创意基地的大背景,为LOFT基地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展示空间,同时提供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公共绿地。 规划将河水引入公园 规划将北面后横港的河水引入公园,在高家花园北侧形成一中心湖面,围绕湖面布置几处各具特色的江南园林式建筑,作为配套建筑,与高家花园一起形成江南园林式的休闲公园。 设计规划在运河边设置了一处游船码头,可供水上巴士停靠。 公园为开放式,为了保证LOFT创意区和休闲公园的各自独立,规划特地将两者的出入口分开设置。休闲公园的主入口设置在小河路与湖州街交叉口的西南角,在高家花园南侧和拱宸桥北侧分别设置一处次入口。 “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坐落在中国西部前沿的重庆黄桷坪,由一个废弃的军事仓库改建而成。这个以军事武器命名的非赢利性艺术机构,兼容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两个时态,链接着艺术与文化、经济的多维关系。 中心将通过吸纳来自个人或国内外艺术基金会等各种形式的资助,举办一系列跨地域、多学科、综合形式的艺术展览、学术论坛和交流项目。一方面为国内外艺术家、创意工作者和艺术机构提供理想的栖息地,推介和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为公众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沟通渠道,扩大其对当代艺术的社会认知度和理解力;同时也为相关的私人和收藏机构提供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源、信息及建议,并促进艺术文化产业的试验。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专业艺术机构,“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将在整合周边资源、改良本地文化土壤的同时,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和全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搭建国际互动交流的平台,成为见证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共时性现场。 北京的798艺术区,艺术集散地坐落于机场路附近的大山子地区。前身是718联合厂,又称华北无线电零部件厂,其下分718、798、706、707、797、751厂和11研究所,是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对中国实施的一项援助。116.19万平方米的总面积及其建筑工艺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工厂于1951年建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许多关键元件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许多重要零部件均产于此。许多老北京都记得,这是一个进厂必须查三代的神秘工厂。工厂的设计者也来自民主德国,其建筑设计秉承了包豪斯风格(20世纪20年代德国形成的一个现代建筑重要派别,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随意走进一间厂房,都有10米多的挑空,屋顶呈四分之一蛋壳状,屋顶一侧是斜斜铺下的大扇玻璃窗,光线于是倾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是798由前世过渡到今生的见证人。如今的798拥有众多家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的现代艺术空间,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式艺术聚落和生活方式。798内现在比较知名的有:时态空间、风和日丽家居廊、仁俱乐部、北京东京艺术工程、百年印象摄影画廊、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八十座、左岸公社、NOW设计俱乐部等等。 国外 巴塞罗那卡洛尔化工厂,冲破世俗不容易这个工程完成于1997年,是由包堡诺工业区中的一栋有100年历史的卡洛尔化工厂改造而成,临近1992年的奥运村。这18间公寓,每一个面积为90平方米大小,以毛坯框架的形式出售,允许公寓的最后拥有者设计他们自己的室内环境。这些loft的发展反映出了西班牙文化的重大变化,生活在loft中的人不是处在标准状态下的人-如果你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你就会有两间卧室、两个浴室、一个厨房、一个门厅、一个起居室和一间杂货室,如果你是单身,你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格式化空间设计?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自由地使用loft空间。米兰COMO街10号,低调的热门地COMO街不过百来米长,但这条街却聚集了不少店面:前卫服饰店、disco pub、日本寿司店、花店等等,这幢两层楼的建筑有点中国四合院的味道,集合了服装部、家具品部、书店、画廊和一个咖啡餐厅。这就是10 corso como街出名的原因,虽然现在这种集艺术、服装、音乐、酒吧于一身的形式越来越多,但它是第一家推出这一风格而且保持最cool的味道的。10 corso como之所以能够吸引络绎不觉的时髦人士,除了有够酷的货色,主人还凭借独特的商品和空间构造展现出整体的时尚生活概念。店主将店址选在corso como街10号,这里从前是弃置车库的一个小角落,明显是有意识远离名店集中地,决心与摒弃生活态度的消费模式划清界限。这里没有城市中心购物区的哗众取宠,两千英尺的工厂空间,把店主的设计演绎到了极致。柏林克莱兹堡loft,一个大蚕豆柏林的柏林克莱兹堡loft与现在充斥在建筑中的雅致公寓非常不同,这里通常把作坊和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经营着从印刷到玩具生产等各种生意。其它的阁楼则成为单身男性和单身女性的合作公寓。一位建筑专业的学生也是这里的居住者,他在loft中建造了一系列蚕豆形区域来取暖,并取名为沉思和爱,在大的洞口创造更加私密的区域。巴黎奥拉loft,健康陈列室这是一位数学家的私人loft,它也许不那么完美,但是它充满阳光和氧气。完工于1997年的奥拉loft最初用来生产服装,现在地下一层和三层仍然用来生产服装,建筑师把这个空间改造成家庭适用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形式、工业化的形象和空间开敞的布局特征。许多家具和装饰都是重新使用发现的东西,誓如厨房里的洗涤槽、现有的打过蜡的橡木地板、工业味十足的熨衣板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