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1页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2页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3页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4页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煤集团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3 第一节 目的任务3 第二节 位置交通2 第三节 范围及四邻关系3 第四节 自然地理4 第五节 矿井开采及排水设施能力现状5 第二章第二章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7 第一节 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7 第二节 矿井地质概况8 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12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2 第二节 含水层12 第三节 隔水层14 第四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15 第四章第四章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16 第一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6 第二节 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17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及涌水量预算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及涌水量预算.18 2 第一节 矿井涌水量18 第二节 涌水量构成分析18 第六章第六章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19 第一节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19 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20 第七章第七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20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20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工作建议21 乙:附图乙:附图 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 11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综合水文 地质图 15000 22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综合水文 地质柱状图 11000 33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充水性图12000 44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 65 线水 文地质剖面图 12000 55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涌水量变 化曲线图 丙:附表丙:附表 生产矿井调查表 3 丁:附件丁:附件 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2、勘查单位资质证(复印件)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 了实施煤炭生产的良性发展,国家对煤炭矿山进行了多次整顿,颁布 2 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近期,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全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0217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 (洛政2010129号)、洛阳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小组关于进一 步做好省骨干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煤矿整修工作的通知(洛煤重组 201011号)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 定等文件精神,要求各煤炭开发矿山要高度重视矿井水文地质及水害 防治工作。为此,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特委托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 综合利用矿井现有相关资料编制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主要任务是: 结合区域资料,研究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所处水文地质 单元位置;核查矿井的水害类型、采空区范围及废弃矿井、老窑情况; 对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充水因素、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及涉及矿 区内的各种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研究;根据排水现状预测矿井涌水 量;对矿井可能发生的水害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最终达到从根本上 防治水害的目的。 煤田二队接受任务后,极为重视,积极组织人员,抓紧时间,根 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及煤、泥炭 地质勘查规范与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2月1日施行),认真 解读和综合利用区内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报告编制,按期完成义煤集 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文、图、表。 3 第二节第二节 位置交通位置交通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偃师市府店镇双塔村南。 北距偃师市25km,西距洛阳市40 km,东距郑州市90 km。距焦枝铁路 35 km,紧邻207国道,矿区至207国道有简易公路连接,交通较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第三节 范围及四邻关系范围及四邻关系 矿区北及东侧为嵩山煤矿,西侧为管茅煤矿,南侧到煤层露头,东 西长3670m,南北宽488794m,面积2.0657km2。矿区范围由12个拐 4 点圈定。各拐点的直角坐标(54北京坐标系)为: 拐点号 x y 1 3824380 38393920 2 3824850 38393530 3 3824975 38395543 4 3824680 38395543 5 3824680 38396003 6 3824907 38396003 7 3824975 38396130 8 3825006 38396128 9 3825050 38396810 10 3825090 38397199 11 3824311 38397199 12 3824303 38396810 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一、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嵩山井田的浅部,地势南高北低,属山前平原地带,地面 最高标高点约340 m,最低点280m,相对高差60m。区内第四系松散层 5 广泛分布,冲沟发育,径流条件良好,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 二、水文二、水文 本区属黄河水系,矿区内无大河流,仅有一些冲沟,暴雨时有洪水, 陆浑水库东干渠由西向东从矿区北部通过。 三、气象三、气象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燥季风气候,春季干旱且多风,夏季炎热雨 量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严寒雨雪少,降雨量集中在7、8、9三 个月,占全年的60%,细雨为主,少为暴雨,各气象要素如下: 1、气温:最高41.7,最低零下12.5,温差达54.2。 2、降水:年最大降水量817.3 mm,年最小降水量316 mm,年平均 降水量564.85 mm。 3、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为2308.70mm,年最小蒸发量1657.10 mm,月最大蒸发量(6月)335.20 mm,月最小蒸发量(元月)76.20 mm。 4、风向和风速:风向以南偏西为主,最大风速19m/s,平均风速 3.4 m/s。 5、冻土深度:年最长霜冻期6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22cm。 四、经济四、经济 矿区地处洛阳市郊区,北、南、西三面临铁路,到处通公路,区域 上矿产资源丰富(煤矿、铅锌矿、铝土矿、石灰岩、硅石岩等),水 电资源丰富,劳力充足,近年各大小企业发展较快。 6 五、地震五、地震 根据洛阳市地震办公室提供资料:公元前519年发生过5.6级度地 震,造成西五大臣南宫极被压死,其余记载全为低级别无破坏性地震。 第五节第五节 矿井开采及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矿井开采及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一、矿井开采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为2010年河南省小煤矿重组新成立 的企业。前身为偃师市双兴煤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由永兴煤矿、双 丰煤矿两个小矿整合而成)。始建于1996年,原设计能力均为3万吨/年, 1998年技改后为6万吨/年,2005年资源整合后,生产规模达到15万吨/ 年。2010年矿山停产整顿,重新组合给义煤集团,目前该矿完成了煤 矿重组后的全部技术改造工程,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2010 年12月动态检测报告),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该矿开采二1煤层,现有主竖井、副竖井及风竖井各1,二1煤层厚 0.437.54m,平均2.75m,顶板为砂质泥岩及中细粒砂岩,底板为砂质 泥岩及泥岩。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8.32m3/h,瓦斯相对涌出量1.03 m3/t(属低瓦斯矿井),煤层不自燃,煤尘无爆炸性。开采方法是走向 长臂后退式放顶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支护 顶板,原煤销售。 二、排水设施 7 现有 1084mm 的排水管道二路进行排水,于副井底安装有三台 d85-45 4 型离心水泵,配套 yb280s-2-75kw 型防爆电机。由于目前 水量不大,排水设施即可达到排水目的。 8 第二章第二章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957年底,河南煤田地质局103队对龙门五指岭断层间地段进行 了普查勘探,于1958年9月提交了偃师龙门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后 降为找煤报告。 1966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27队对刘村嵩山断层间地段进行了 1:10000地质填图及钻探,于1970年9月提交了偃龙矿区偏桥、郭村、 夹沟井田煤矿勘探最终报告,经审查均为详查地质报告。 1983年7月1992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二队对嵩山井田进行了 1:5000地质填图和精查地质勘探,项目中途而停,只有阶段性资料。 1985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二队为偃师县提交了夹沟小井地质报告 ,后经煤炭厅批准已供矿井建设使用。 2004年,洛阳市矿业发展中心编制了河南省偃师市双丰煤矿二1 煤层资源储量报告、河南省偃师市永兴煤矿二1煤层资源储量报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批准。 2006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二队编制了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焦村 煤矿夹沟矿井技术改造生产补充勘探报告。 上述各报告中,均有涉及该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且可以利用。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地质概况矿井地质概况 一、地层一、地层 9 矿区内均被第四系覆盖,位于矿区南部有寒武系、奥陶系裸露,现 依据区内钻孔揭露和嵩山井田资料,对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寒武系上统凤山组(3f) 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巨厚层状,泥晶结构,白云质灰岩、晶粒 结构灰岩,夹黄色薄层状泥晶结构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厚 27.61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灰色、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夹薄层灰黄色泥岩、泥质灰岩, 上部偶含燧石团块,厚32.52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炭系 (1)上统本溪组(c2b) 深灰色,厚层状鲕粒或豆粒结构铝质岩、铝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 上部偶见薄煤层(古占煤),厚9.65m。 (2)上统太原组(c2t) 下以一1煤底为界,上至二1煤底板砂岩底,厚46.54m,据岩性组合 分三段: 下部灰岩段:以灰、深灰色,厚层状泥昌灰岩(l1l4),夹薄层 泥岩及煤层(一1一4),灰岩中偶见黄铁矿结核,产大量蜓科化石, 厚17.43m。 中部碎屑岩段: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与深灰色薄层粉砂岩、 泥岩组成,中夹极不稳定的透镜状灰岩(l5、l6),含一5及一6两层不 10 可采的薄煤层,厚9.11m。 上部灰岩段:由深灰色,薄至厚层状泥晶灰岩、燧石灰岩 (l7l8)组成,l7厚度较大,为重要标志层,含薄煤层(一7一9), 其中一7煤偶尔可采,产丰富的蜓科化石,厚20.00m。 4、二叠系 (1)山西组(p1sh) 系指砂锅窑砂岩底至二1煤层底板底间的一套地层,厚73.40m,可 分四段: 二1煤层段:由深灰及灰黑色粉砂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及二1煤层组成。二1煤层普遍可采,为该井开采的主煤层。 大占砂岩段:主要为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大占砂岩)及其上部的 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层。 香炭砂岩段:灰白色中粒砂岩,含菱铁质集合体。 小紫泥岩段:灰岩泥岩、砂质泥岩,含小紫斑及黑斑。 (2)下石盒子组(p1x) 系指砂锅窑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底间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包括三 六4个煤段,厚285.31m。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 间夹砂岩及不稳定煤层。各煤段底多为中粒砂岩,四、五煤段中有薄 煤层,三、六煤段不含煤。三煤段底部的砂锅窑砂岩及其上的大紫泥 岩为重要标志层,五、六煤段中有紫色泥岩夹层,整个下石盒子组以 灰色调为主。 11 (3)上石盒子组(p2s) 指田家沟砂岩底至平顶山砂岩底间的一套地层,包括七、八两个煤 段,厚197.29m,八煤段不含煤,七煤段中含有薄煤层。主要岩性为灰 至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夹紫斑泥岩及薄煤层,七煤段顶部 含有硅质海绵岩,煤段底部均为标志层砂岩。 (4)平顶山砂岩段(p2sh1) 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厚65.80m,与下伏八煤段间有 一小间断,呈平行不整合关系。 (5)第四系 广布于区内各地层之上,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粘土层、 黄土层及砾石层等,黄土中垂直节理发育,含有不规则状的钙质结核, 厚10120m。 二、二、 构造构造 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嵩箕构造区西部,嵩山背斜北翼,为一缓 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1518,区内以滑 动构造为主。 1、滑动构造(hf1) (1)特征 滑体呈东西向殿布,没动构造位于王坡、东薛村、寨孜、夹沟、 西口孜一线。走向东西,向东交于f29嵩山断层,向西经寨孜、夹沟一 线延深,主滑面北倾。造成地层缺失35290m,对二1煤层及其顶板有 12 所影响,hf1上有伴生滑动构造hf2。 (2)对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 整个滑体的滑面位于二1煤层之上,对煤层的连续性无大影响,但 由于滑动力的作用,煤层经塑性流变形成鳞片状及粉状,具滑面。滑 动作用使煤层顶板岩性极为破碎,给顶板维护增大难度。 2、井下小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井下采掘中于煤层中及其顶底板中见有规模小的张裂成组出现, 形成阶梯状断层组成小地堑,使煤层的局部形态改变,导致煤层顶板 工程地质条件变差。已废的夹沟矿井11041和11021工作面见到走向北 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断距1m左右的小正断层,为一出 水点,水量3040m3/h。 13 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表没有大的自然水体,冲沟发育,主要有夹沟、寨孜沟等, 雨季有水(暴雨时有洪水),旱季干涸,由于地势为南高北低,故而 所有地表水及地下水均自南而北流入伊河径流区。西部第四系松散层 中水量丰富,村民居住区有水井,地表无泉水。矿区二1煤层属于以底 板灰岩岩溶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煤矿床类型。 第二节第二节 含水层含水层 依据地层、岩性、含水性及贮水条件、埋藏特征等,划分区内含 水层如下: 一、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层() 灰、深灰色隐晶质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厚32.52m。有溶洞,含水 性较强,但不均一,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 0.0001955.05l/sm,渗透系数0.0006313.265m/d。该层属岩溶裂隙 承压水,水质为hco3 -camg型,矿化度0.2710.567g/l。 二、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 生物灰岩夹砂泥岩、煤层,厚17.43m,含小溶洞,抽水试验结果, 单位涌水量为0.0153l/sm ,渗透系数为0.146m/d ,属岩溶裂隙承压 水。 14 三、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主要由生物灰岩组成,灰岩平均厚9.38m。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 水量为0.005650.0529l/sm,渗透系数0.0520.6984m/d,属岩溶裂 隙承压水,水质为hco3-k+na ca型水,矿化度0.460.526g/l。 四、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主要由二1煤层之上的大占砂岩、香炭砂岩组成,中粗粒砂岩,厚 10m左右,含水性弱,属于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089 0.00986l/sm,渗透系数 0.01450.1155 m/d,水质为hco3 - ca mg型和hco3 - k+na ca型水, 矿化度0.3450.732g/l。 五、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主要由各煤段底部的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砂岩总厚 2025m,含水性弱,属孔隙裂隙承压水,单位涌水量0.0426 0.10l/s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 mg型或和hco3 - k+na ca型 水,矿化度0.3780.931g/l。 六、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 以冲积、洪积和坡积为主的砂、砾石层,厚27179.10m,为孔隙 潜水。据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217 0.713l/sm,渗透系数 0.1832.3922m/d,水质为hco3-ca mg型水,矿化度0.277 0.586g/l。 15 第三节第三节 隔水层隔水层 一、本溪组隔水层(1) 由钙质岩组成,岩性致密,层位稳定,裂隙不发育,厚9.65m,正 常情况下,可阻隔o2m与c2t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但遇到薄弱地带或 构造破坏,可能失去隔水作用而造成水害。 二、太原组中段隔水层(2) 灰岩泥岩、粉砂岩组成,厚68m,裂隙不发育,正常情况下,可 切割上、下灰岩水力联系,且阻止下部灰岩水进入矿井。 三、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3) 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厚9.40m,裂隙不发育,正常情 况下可阻止下部灰岩水进入二1煤矿井。 四、大紫泥岩隔水层(4) 三煤段中的大紫泥岩,致密,裂隙不发育,厚度较大(1015m), 一般情况下,可阻止上部裂隙水进入下部矿井。 第四节第四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一、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1、补给 大气降水补给 区内第四系广布,砂、亚砂土、砾石等质地疏松,孔隙大,有利于 大气降水的入渗,亦是浅层潜水的主要补充来源。 16 基岩地下水的径流补给 区内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所以南部基岩中的岩溶水和裂 隙水自南而北,自东而西,通过径流向第四系潜水补给。 2、径流 第四系孔隙潜水层,由于孔隙较大,渗透性好,所以径流条件较 好,依地势坡度向沟谷及洼地径流。 3、排泄 开采排泄 人畜用水、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均开采地表第四系潜水,是第四 系孔隙水排泄的主要方式。 下渗排泄:地表水通过岩石间隙、裂隙及断层等向下渗漏。 河流排泄:矿区北侧为伊河,比区内海拔低,因此,通过地表、 地下均能使区内第四系潜水向伊河排泄。 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矿区南部为基岩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而后由南 向北,自高而低,通过径流向北侧谷地排泄。 17 第四章第四章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煤矿充水的主要因素。雨水通过裂隙、节理等通道补 给各含水层,水头压力增大,矿井涌水量增多。79月为雨季,降水 量占全年60%左右,致矿井涌水量是其余月份正常涌水量的4倍。 二、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仅有季节性小溪向下渗透,一般情况下对矿 井影响较小。 三、地下水 区内开采二1煤层时,顶板水主要为山西组中砂岩水,为裂隙水, 一般水量较小,而底板水主要为太原组中灰岩水及寒武、奥陶系灰岩 水,为岩溶裂隙承压水,水量较大,构造破坏隔水层形成通道时,对 矿井会造成危害,已废弃的夹沟矿井曾发生过底鼓突水现象。 四、构造水 区内断层少且规模小,主要为hf1滑动构造,其滑动面距二1煤层 很近,应重视上部水经滑面威胁矿井。 18 五、老窑积水 该矿井现采区的西侧有大面积的老矿采空区,年代久远,积水情 况不明,当采掘工程向前推进时,接近采空区,应打探水钻,以防突 水事故发生。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 义煤集团神和煤业有限公司现在主、副井的西侧为现已废弃的夹 沟煤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较大,里边积水情况不明,将来矿井采掘 工程扩展时,要务必高度重视这些采空区的积水。 19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及涌水量预算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及涌水量预算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水量 根据神和煤矿最新技改方案资料,利用焦村煤矿与双兴煤矿资料, 采用比拟法计算,神和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8.32m3/h,雨季最大涌水 量是正常涌水量的4倍,为113.28m3/h,特殊情况下的异常现象另当别 论。 第二节第二节 涌水量涌水量构成分析构成分析 该矿井开采二1煤层,山西组中的中粒砂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顶板 直接充水含水层 ,为裂隙承压水 ,一般水量不大,对矿井影响较小。 而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一般情况下 水量也不大,且煤层与含水层间有隔水层,所以,对矿井的影响亦小 之。但当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与下伏的寒武系、奥陶系含水层, 由于构造、工程等原因形成通道,造成水力联系,致二1煤层下部的岩 溶裂隙承压水形成较大水头威胁矿井,已废的夹沟矿井曾发生过底板 突水,所以在今后矿井采煤中,要高度重视暴雨期的涌水量和底板水 的监测,避免水患。 20 第六章第六章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第一节第一节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该矿井早期为开采规模小的(36万吨/年)二个小煤矿,开采范 围及深度有限,近几年又处在整顿和技改之中,矿山开发量不大,未 发生过水害,已废的夹沟矿井曾发生过底板突水现象。矿区二1煤层属 于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顶板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直接充水的矿床,一般情况下水量均不大,目前副井底的三台d85- 454泵每天正常情况下23小时即可排完水。但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 深度不断增加,水文地质条件因素的变化,水害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矿 井,尤其是对二1煤层下的岩溶裂隙承压水和采空区的积水要高度重视, 鉴此,该矿井受水害的影响程度为中等。 第二节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根据区内多年开采的资料,结合区域上水文地质条件,认为区内 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为中等。就目前而言,水害影响不是很大,排 水设施短期内即可疏干矿井。但随着开采规模的发展,范围要扩大, 深度要增加,水文地质条件的因素也在变化(如新出现的水通道、地 21 面塌陷及裂隙等),大气降水的异常、突发事件的发生等,都会致矿 井防治水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综合所有情况,该矿井防治水的难易 程度为中等,与受水害的影响程度一致。 第七章第七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区二1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顶板为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水含 水层,底板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两者单位涌水 量均小于0.1l/sm。但采空区老窑积水、寒武、奥陶系的岩溶裂隙水遇 到通道对矿井构成威胁,水文地质条件各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矿井涌 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28号)令,依据矿井水文地质类 型划分中的划分依据,结合神和矿井的实际资料(孔隙、裂隙及岩 溶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老窑采空区位置、范围清楚,积水量较小; 矿井涌水量28113m3/h,属于中等;受水害轻度影响,但不威胁矿井 安全;防治水工作较简单,易于进行),定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 即以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煤矿床类型。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工作建议矿井防治水工作建议 1、神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