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路XX大桥及沪宁下穿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XX路XX大桥及沪宁下穿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XX路XX大桥及沪宁下穿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XX路XX大桥及沪宁下穿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XX路XX大桥及沪宁下穿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 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册 共一册 xx 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 年 05 月 浪溪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浪溪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目录目录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4 4 1.1 项目研究背景 .4 1.2 项目编制依据 .5 1.3 研究主要内容 .5 1.4 主要研究结论 .6 1.4.1 建设必要性 .6 1.4.2 交通量预测结果.8 1.4.3 技术标准.8 1.4.4 路线方案10 1.4.5 工程规模 10 1.4.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 1.4.7 经济评价12 1.4.8 问题和建议13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1414 2.1 区域概况 14 2.2xx 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5 2.3xx(xx)国际科技园概况.18 2.4 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 18 2.5 建设条件 23 2.5.1 地形、地貌 23 2.5.2 气候 25 2.5.3 河流及水文 26 2.5.4 地震 26 2.5.5 工程地质勘察 27 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及交通发展规划城市及交通发展规划 3030 3.1 xx 市城市规划 .30 3.1.1 城市性质与规模30 3.1.2 城市发展方向30 3.1.3 城市结构形态30 3.1.4 沪宁沿线城镇聚合轴 31 3.1.5 城镇体系规划31 3.2 xx(xx)国际科技园发展规划 31 3.3 xx 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35 3.3.1 综合交通现状35 3.3.2 路网现状36 3.3.3 综合交通规划38 浪溪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浪溪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目录目录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i 3.4 xx(xx)国际科技园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40 3.4.1 xx(xx)国际科技园交通运输的现状40 3.4.2xx(xx)国际科技园交通运输规划.40 第四章第四章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 4343 4.1 交通预测思路 43 4.2 未来地块的吸引、发生交通量 43 4.3 新增吸发交通量分布、方式及分配 45 4.4 背景交通量及总流量汇总 47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4949 5.1 是 xx(xx)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需求49 5.2 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 49 5.3 是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区域总体发展的需要 50 第六章第六章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5151 6.1 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 51 6.2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 51 6.2.1 通行能力51 6.2.2 服务水平52 6.3 横断面拟定 53 6.4 桥涵技术标准 54 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方案 5555 7.1 总体设计原则 55 7.2 道路工程 55 7.3 桥涵设计 60 7.3.1 设计标准 60 7.3.3xx 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 61 7.4 管线综合 63 7.4.1 设计原则 63 7.4.7 管线综合设计 64 7.5 附属工程 65 7.5.1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65 7.5.2 照明设计66 7.5.3 道路绿化工程67 7.6 主要工程数量表 68 第八章第八章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 6969 8.1 沿线环境特征 69 8.1.1 生态环境 69 8.1.2 社会环境 70 浪溪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浪溪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目录目录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ii 8.1.3 土地利用 70 8.2 环境影响分析 70 8.2.1 社会环境影响 70 8.2.2 生态环境影响 71 8.2.3 噪声影响 71 8.2.4 水环境影响 71 8.2.5 大气环境影响 71 8.3 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72 8.3.1 工程设计阶段 72 8.3.2 建设阶段 72 8.3.3 运营阶段 73 第九章第九章 工程实施计划和管理工程实施计划和管理 7474 9.1 工期安排 74 9.2 实施管理 74 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575 10.1 投资估算 .75 10.1.1 编制依据 .75 10.1.2 费用标准取用说明.75 10.1.3 估算结果 .75 10.2 资金筹措 .7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7878 11.2.1 评价依据 .79 11.2.2 评价参数.79 11.2.3 效益计算 .79 11.2.4 国民经济费用的调整和计算 .81 11.5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82 11.6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 .8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问题与建议问题与建议 8585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4 4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11.1 项目研究背景项目研究背景 xx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域,直接受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发展辐射影响, 2005 年 xx 市被列为全国 6 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 ” 之一。为进一步增强 xx 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研发和生产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 xx 的后续发展能力 和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xx(xx)国际科技 园被列为 xx 市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 xx 市“十一五”城乡建设规 划将其列为重点建设的功能性载体。 2005 年,xx 先后编制了xx 新区(200 平方公里)和 xx 国际科技园(8 平方公里) 概念规划和xx(xx)国际科技园(27.4 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 xx(xx)国际科技园东至京杭运河、西至华谊路、北至高浪路、南至外 xx 和望虞 河,总占地面积约 23.16 平方公里。其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以创意研发为主导,以高新 技术产业为支撑,以休闲居住商务为配套,产业研发、软件设计、商务服务、居住休 闲良性互动、综合发展的滨水生态国际科技园,将形成“两轴、一带、四区、四中心” 的功能结构。 根据规划,园区将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基本完成现代城 市功能开发,构筑适合各类研发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设施体 系、要素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一流的创新 创业创意载体,引进一批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单位和重大高科技企业。 随着 xx(xx)国际科技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园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完善 当中。建设园区内部道路,完善园区内部路网和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快速路、主干路以 及次干路和支路各等级功能互补、主次分明、联络通畅的城市道路网络。有利于进一 步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园区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科技园的城 市框架。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5 5 为此,我院受 xx(xx)国际科技园的委托,进行 xx 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 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21.2 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编制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设部,2004 年 3 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 年)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细则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年) xx 市“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 国家、地区其他相应现行规范、规程 本项目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1.31.3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主要内容 本次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项目区域概况及发展 2、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3、项目建设必要性 4、技术标准 5、工程设计方案 6、环境评价 7、工程实施及建设计划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经济评价 10、问题及建议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6 6 1.41.4 主要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论 1.4.11.4.1 建设必要性建设必要性 1 1、是、是 xxxx(xxxx)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需求)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需求 xx(xx)国际科技园以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全市优化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开 发、创新开发、和谐开发,高起点深化完善园区各类规划设计,高速度推进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高效率实施园区拆迁安置,高强度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高水平 引进重大高科技项目、创意研发项目和科技服务项目,高质量营造人居环境、生态环 境和人文环境,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创新、创意、创业”园区。 2008-2012 年,将全面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基本完成园区 现代城市功能开发,构筑适合各类研发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 设施体系、要素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一流 的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引进一批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单位和重大高科技企 业,形成科技要素高度集聚的创新创意群落,把太科园建成高度集聚的自主研发创新 园区,承接国际高科技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产业基地,提升城市国际化现代化 水平的形象高地,建成代表 xx 优化发展最新成果的“研发园、智慧谷、创意城” 。 市政基础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 规划通过完善道路系统、强化干道骨架、加强二级网络,增加支路等措施来构建完整 的道路交通系统。 本项目的建设是 xx(xx)国际科技园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太 科园规划的整体结构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太科园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保障。 2 2、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区域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都市圈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 都对交通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项目所在区域太科园作为 xx 地区新开发的具有潜在实 力和活力的城市组团,随着园区的建设,社会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因此无论城际、城 乡还是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需求都增长迅速。 园区北至高浪路,东至京杭运河,西至华谊路,南至外 xx,总面积约 23 平方公里。 园区就业岗位容量约为 13 万人。园区居住人口容量约 8 万人,取 60%即 5 万人就地解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7 7 决就业,园区还将再提供 8 万个就业岗位。可见未来园区内交通需求明显。园区规划 建设两条城市快速路、六条城市主干道和两条轻轨线,是保障园区对外出行的重要基 础设施。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适应 xx 国际科技园区的发展,对于解决未来交通增长需求,完 善路网结构层次,提供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作用。 3 3、是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区域总体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区域总体发展的需要 xx(xx)国际科技园是大上海都市圈服务业节点与创新型制造业节点之一,xx 建 设长三角区域节点城市的战略性枢纽之一,xx 城市功能的重点优化发展区。吸引着众 多重点创新型产业、商贸、商业项目及完善城市功能的重点社会事业项目的“安家落 户” 。在成为我市加快科学发展的好典型之后,xx 太科园正在科学谋划新三年的发展目 标,在未来新三年的发展目标当中,太科园将全面实施双百亿工程。争取新增投入 200 亿元,新增产出达到 500 亿元。 未来三年,太科园的主要行动目标,是以软件外包园、大学科技园、微纳创新园、 中关村软件园等七大专业园区为重点,新增三创载体达到 400 万平方米,以科技中介 服务区、金融行政服务区、临湖高尚住宅区等五大社区为重点,提升完善现代城市功 能,新增商务楼宇达 100 万平方米,以软件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微纳技术、生 命科技、清洁能源为重点,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产业体系。 拟建道路工程投入运营后,将建立园区的交通条件。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 的加强,将带动影响区园区内各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加快 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1.4.21.4.2 交通量预测结果交通量预测结果 根据太科园的现状及规划状况,大部分区域属于新建开发,因此考虑利用未来地 块吸发率来预测路段交通量。在此背景下,路段交通量可分为太科园内部及进出的新 增交通量(未来地块的吸引和发生交通量)和区域过境交通量(即背景交通量)两大 类,分别计算后再进行叠加至路网。本项目 2008 年建成,预测年限为 20 年,预测末 年为 2028 年。 表 1-1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高峰小时交通量) 单位:pcu/h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8 8 路名路名等级等级新增流量新增流量背景流量背景流量总流量总流量 xx 路主干道150012762776 1.4.31.4.3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1 1、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 本项目为 xx(xx)国际科技园规划的重要城市道路,道路等级按照城市规划等级 进行设计。 xx 路(兴源南路珠江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进 行设计,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 60km/h。 2 2、横断面标准、横断面标准 xxxx 路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 路基标准横断面一,k0+000k0+540.599 段,为四块板形式,路基宽度为 45m,各部分组成为:5m 中央分隔带+211.5m 机动车道+23m 侧分带+23.5m 非机 动车道+22m 人行道=45m; 图 1-1 xx 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一 路基标准横断面二,k0+540.599k1+366.288 段,为四块板形式,路基宽度为 43m,各部分组成为:1m 中央分隔带+212m 机动车道+27m 非机动车道+22m 人行 道=43m;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9 9 图 1-2 xx 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二 路基标准横断面三,k1+366.288k2+146.772 段,为四块板形式,路基宽度为 36.5m,各部分组成为:0.5m 中央分隔带+211.5m 机动车道+21 侧分带(含挡墙) 24m 非机动车道+21.5m 人行道=36.5m; 图 1-3 xx 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三 1.4.41.4.4 路线方案路线方案 xx 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是 xx 路与京杭运河及沪宁铁路的交叉设计,本 工程西起兴源南路,东至珠江路,沿途跨越京杭运河,下穿沪宁铁路,长约 2146 米。 1.4.51.4.5 工程规模工程规模 表 1-2 xx 路运河大桥与下穿沪宁铁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道路工程) 序号序号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单位单位工程量工程量备注备注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1010 序号序号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单位单位工程量工程量备注备注 1 路线里程 m2146 2 路基宽度 m43 一般路段 3 道路用地亩 144.18 4 路基土石方万 m3 6.36 5 行车道沥青砼路面万 m2 1.83 6 大桥m/座 711.56/1 运河大桥 7 小桥m/座 36.09/2 8 下穿通道m/个 35/1 下穿沪宁铁路工程 9 雨水管 m4278 d600d1000 10 污水管 m1236d400 11 上水管 m1017dn800 12 电力排管 m21395x3upvc 13 电信管 m9456x3pvc 14 燃气管 m1178dn219 15 路灯个 108 1.4.61.4.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 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本工程投资估算总额约为 17832 万元,其中 xx 路跨运河大桥工程投资约为 13503 万元,xx 路下穿沪宁铁路通道投资约为 4329 万元。 表 1-3 xx 路跨运河大桥投资估算表 序号费用名称费用(万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6357.01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 6145.47 1 永久征地 1344.00 2 临时用地 40.00 3 房屋拆迁 2900.00 4 建设单位管理费 63.57 5 工程监理费 95.36 6 研究试验费 80.00 7 勘测设计费 345.54 8 绿化迁移费 100.00 9 管线迁移费 275.00 10 交通设施及管理费 320.00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1111 11 港湾式公交车站 6.00 12 景观工程 150.00 13 消防栓 6.00 14 河道驳岸修复费 120.00 15 航道及海事费 300.00 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 12502.48 预备费 1000.20 总计 13502.68 表 1-4 xx 路下穿沪宁铁路桥估算表 序号序号分项分项项项 目目造价(万元)造价(万元) 立交桥 933.77 铁路运输损失费 255.00 行车安全监督费 43.27 铁路三电、接触网 299.60 绿化迁移 11.82 铁路土地租用 81.13 立交箱身移交养修补偿 63.80 文明施工措施费 20.00 1 铁路 铁路设施迁移费 900.00 2 引道挡墙 746.53 3 引道道路 422.14 4 道路排水 133.89 5 泵井 118.79 6 闸槽井 30.40 7 出水井 3.31 8 市政 施工便道 46.91 9 泵房 17.86 10 管理用房 7.39 11 泵站硬面化及绿化 9.55 12 围墙及大门 4.92 13 建筑与装饰 泵站连接道路 22.94 14 泵站安装 45.15 15 泵站电源 43.50 16 泵房电气 6.87 17 管理用房电气 0.73 18 安装 高压铁塔基础支护 50.00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1212 序号序号分项分项项项 目目造价(万元)造价(万元) 19 厂房支护 10.00 合 计 4329.27 2 2、资金筹措、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成后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太科园地方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的基础 设施保障,其实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本项目财政拨款:8916 万元,占 50;银行 贷款:5350 万元,占 30;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566 万元,占 20。 1.4.71.4.7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12.11,大于社会折现率 8,净现值为 9335 万元,效益费用比大于 1,表明本项目可行。 表 1-16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值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计算结果 经济净现值 enpv(万元) 9335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 1.61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 12.11 经济投资回收期 en(年) 16.67 1.4.81.4.8 问题和建议问题和建议 1、本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结合各相关部门,及早确立相关实施工作安 排,保证本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在施工期间能够做好周边的交通组织工作,避免施 工给周边地区带来不良影响。 2、在拆迁等前期工作过程中要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尽量处理好与拆迁用 户和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做到工程为民。 3、依据国内有关城市道路设计经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市政管线与道路建 设同步实施,以避免反复开挖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4、建议下阶段尽早开展道路本身结构设施与沿线环境的景观设计,本着“和谐、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1313 美观”的理念,综合考虑道路主体、周边环境和视觉空间三个部分的整体协调性。 5、本项目工程拆迁规模较大,投资总额高,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机 构的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资金的筹措,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1414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2.12.1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1 1、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 xx(xx)国际科技园,处于 xx 新区。 xx 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是 xx 路与京杭运河及沪宁铁路的交叉设计,本 工程设计范围西起兴源南路,东至珠江路,沿途跨越京杭运河,下穿沪宁铁路,长约 2146 米。 图 2-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2、项目影响范围、项目影响范围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1515 项目直接影响区为 xx(xx)国际科技园及 xx 新区,项目间接影响区为 xx 市其他 地区。 2.2xx2.2xx 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图 2-2 xx 市地理位置图 1 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xx 市位于东经 1193112036,北纬 31732之间,地处长江三角 洲江湖间走廊部分,xx 省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东邻苏州,距上海 128 公里;南濒 xx,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 183 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隔 江相望。东西间距约 102.15 公里,南北间距约 97.35 公里。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地形主要为平原,沃野无边,水网发 育,地面高程 1-5 米,地形由中西向东缓缓倾斜。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 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市低山和丘陵地区。市区西南 部 xx 沿岸丘陵起伏,群山连绵,其中惠山三茅峰为最高,海拔 329 米。 全市面积为 4787.6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为 190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 积的 4.5%,其中山区和丘陵为 78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6.8%;水域面积为 1502 平 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1.4%。 xx 南濒 xx,北枕长江,京杭运河穿越而过,地表水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属 长江下游 xx 水网区。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1616 xx 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 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 2 2、人口及行政区划、人口及行政区划 xx 市是 xx 省中人口密度较大的市。2005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452.84 万人,约占 全省的 6.0%。人口密度为 946 人/平方公里,是 xx 省平均人口密度的 1.28 倍。xx 市 历年人口在不断增加,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来看趋于平缓,在人口分布中,除 xx 市区 外,大致来说,xx 的人口分布呈东北较密,西南较疏的格局。 经过区划调整,xx 市目前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 7 个区, 江阴、宜兴 2 个县级市。全市共有 59 个镇,24 个街道。 3 3、资源概况、资源概况 xx 市目前已发现铁、锰、锡、铜、锌、铅、银、石英、砂岩、粘土等矿产,但大 部分储量少,品位不高,几乎没有开采价值,有的尚未对其工业远景做出评价。现开 采的主要是石英砂岩和粘土。宜兴的陶土、紫砂泥、大理石、石灰石、煤贮量很大, 其产品紫砂工艺品闻名海内外。xx 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水资源非常丰富,水网 交错,河湖众多,水域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盛产 xx 珍珠和银鱼等,淡水养殖业非常发 达,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 xx 南临 xx,北依长江,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十 大旅游城市之一,其风景集江、河、湖、泉、洞之美于一身。xxxx 风景区,融 xx 山水 之胜,汇江南风景之美;沿 xx 的梅梁湖、五里湖畔的蠡湖、城区西部的锡惠、以及马 迹半岛的马山四个景区与中心城毗连。 4 4、产业与经济、产业与经济 xx 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工商业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本世纪初 即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而载入史册,七十年代 xx 又在中国经济史上增添了“乡 镇业创始地区”的辉煌一笔。200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04.68 亿元,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完成 824.11 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 291.91 亿美元,财政收入 421.8 亿元。xx 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指标详见表 2-1,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见图 2- 1。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1717 表 2-1 xx 市历年人口及主要经济指标 指指标标 年年末末人人口口 ( (万万人人 ) ) 地地区区生生产产总总值值 ( (亿亿元元 ) ) 第第一一产产业业 ( (亿亿元元 ) ) 第第二二产产业业 ( (亿亿元元 ) ) 第第三三产产业业 ( (亿亿元元 ) ) 消消费费品品零零售售总总额额 ( (亿亿元元 ) ) 财财政政收收入入 ( (亿亿元元 ) ) 1990417.71160.4417.53107.6735.2450.6321.40 1991421.22184.8216.35127.2341.2458.9019.63 1992423.90304.0622.45198.8082.8178.6222.68 1993426.53440.3625.51284.80130.05142.4734.62 1994428.32604.6034.42375.55194.63198.2841.65 1995429.19755.6539.75456.29259.61254.1548.19 1996430.82861.7843.95517.75300.08311.9256.26 1997432.29947.8444.47568.10335.28344.1568.19 1998432.211038.2745.10614.57378.59367.2075.99 1999433.401120.5545.60662.34412.60393.7687.84 2000434.611176.5446.25690.33439.97430.05112.06 2001435.901328.6552.06758.09518.50478.15141.92 2002438.581534.1354.23875.97603.94543.56200.85 2003442.541833.4551.211105.00677.24595.89265.58 2004447.192250.6444.261377.37829.01708.62354.74 2005452.842804.6848.191695.951060.54824.11421.80 注:表中数据全部采用当年价 表 2-2 2005 年 xx 市国民经济占全省的比重 序号序号指标指标单位单位全省全省xxxx 市市 xxxx 市占全省的比市占全省的比 重重(%)(%) 1 年末总人口万人 7474.5452.846.06 2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8272.122804.6815.35 3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279.41291.9112.81 4 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亿元 5699.9824.1114.46 5 财政收入亿元 1322.68421.831.89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1818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地区生产总值 图 2-3 xx 市历年 gdp 发展趋势图 至全国确立了显要的地位。xx 境内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xx 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斐然的成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 xx 省乃湿 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根据 xx 滨 江、沿路、傍湖的特点,坚持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开发体现特色,产出体现效 益,园区体现规模的要求,xx 的产业布局经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将在大力发展 8 个 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首批 20 个重点开发园区,形成 4 个开放型经济产 业发展带,分别为:沿江产业发展带、沿路产业发展带、环 xx 产业发展带、环保产业 发展带。 2.3xx2.3xx(xxxx)国际科技园概况)国际科技园概况 xx(xx)国际科技园位于 xx 主城区南部,xx 新城东端。基地南临 xx,东接 xx 国 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北联老城中心区,是 xx 南拓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域,是 xx 南部新 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 xx 新城行政商务区与新区科技新城生产制造业基地的过渡区域, 是 xx 近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区域。 2.42.4 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 1.1.经济预测的目的及方法经济预测的目的及方法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1919 研究表明某一区域的交通量,往往与该区域的国民经济指标(如 gdp,工农业生产 总值等)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因此研究项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是预测未来交通 量发展规律的基础。 本项目的经济发展预测采用如下方法:首先依据 xx 省的“十一五”规划及“两个 率先”奋斗目标,确定全省经济发展指标,xx 市未来经济的预测采用相关模型,与全 省的经济进行回归,并结合未来的规划指标作相应的调整。 2.xx2.xx 省宏观经济发展规划省宏观经济发展规划 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构想是:到 2010 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 2020 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 力争比 2010 年再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 7000 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使 xx 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到 2010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增长 1.4 倍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24000 元(约 3000 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 16000 元左右(约 2000 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000 元左右(约 1000 美元)。初 步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92% 以上,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工业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左右, 向 10000 美元迈进时,不仅有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段,而且呈现出经济结构优 化、经济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的特征。第一,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第二,经济结构进 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业化将进入成熟期,对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二是服务业发展加快,逐步演变为主导产业。第三, 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表现为低 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增长。 目前,xx 人均 gdp 已开始向 3000 美元迈进,按照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将进入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同时也进入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的 新阶段。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2020 在“入世后过渡时期” ,面临进一步分享世界自由贸易利益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 临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xx 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机遇与 挑战都比较突出。世界经济增长的回落与我国紧缩性宏观调控的持续,将在以后发生 叠加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方向,是促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保 证。宏观调控面临三种前途:一是调控适度,基本实现经济“软着陆” ,全国增长速度 回落到 8%8.5%的区间,xx 经济回落到 1213%的区间;二是调控不力,投资继续升 温,一些行业与地区出现反弹;三是调控过头,出现市场疲软或通货紧缩。目前,宏 观调控在各地趋向适度,但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将在以后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势头 将有所减弱。 鉴于以上分析及“两个率先”目标的指引,在 2025 年以前,我们将 xx 省经济发 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07 年到 2010 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我省经济不再象改革头 20 年那样以年均 13%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回落到 10%偏下的水平,力 求经济能够适度增长。这期间 gdp 增长速度年平均大约在 9-10%。苏南地区基本实现现 代化。 第二阶段:从 2011 年到 2020 年。这个阶段我省经济发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将形成同国际接轨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生产力 布局趋于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人民素质全面提高,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 民生活富裕,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这期间 gdp 增长速度年平均大约在 78%左右。全省 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阶段:从 2021 年到 2030 年。在此期间的最显著特征是: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很快,主要领域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增长中科学贡献份额达到发达国家水 平,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政府廉洁高效,精神文明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这期间 gdp 增长速度年均平均大约在 6-7%左右。 3.xx3.xx 市经济发展规划市经济发展规划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2121 根据 xx 确立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从现在起到 2010 年,是 xx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富民是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率先发展的最终目的。 xx 市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总的设想是,到 2010 年,力争全市国内 生产总值在 2005 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 gdp 达到 10000 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3000 美元和 1500 美元,经济和社会发展接近目 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 xx 建设成为一个“大而强、 富而美”的现代化城市。 4.xx4.xx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各种利弊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 xx 的实际 情况,考虑到经济政策、经济手段等外生变量的作用范围、作用力度和作用时滞,得 出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值。 表 2-3 xx 经济指标预测 年份年份gdp(gdp(亿元亿元) )人均人均 gdp(gdp(元元) )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平均工资( (元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元) ) 20103589846748337977743 20207564394129 56346 16304 2030147756177011 97555 26970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都将经过由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转变到以 第二产业为主要产业,再转变到以第三产业为主要产业的发展过程。随着我省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我省第三产业也有迅速发展。根据 xx 经济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体现了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现将各个时期的三次产业比重列于表 2-4。 表 2-4 xx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20102010 年年20202020 年年20302030 年年 产业产业 增加值增加值 ( (亿元亿元) ) 比重比重(%)(%) 增加值增加值 ( (亿元亿元) ) 比重比重(%)(%) 增加值增加值 ( (亿元亿元) ) 比重比重(%)(%) 第一产业 1816.45.63630.94.86649.04.5 第二产业 15990.549.332980.343.658068.139.3 第三产业 14628.245.139031.851.683038.956.2 5.xx5.xx 区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区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2222 近年来,xx 在全面实施xx 省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 ,人口规模得到了 有效控制,年净增长人口也大幅下降,成为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最低的省份之一。人口 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继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实 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进程。 未来一段时间内,苏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要高于苏中,但低于苏北,苏中有可 能成为人口增长速度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该地区在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下 降的同时,人口迁移的入迁水平相对不足,特别是南北大通道形成后,该地区劳动力 向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虽然苏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很低, 但由于人口迁移的入迁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仍然高于苏中。 表 2-5 苏南、苏中、苏北人口结构变动趋势 单位:万人 年年 份份 2010201020152015202020202025202520302030 总人口 2294.712357.542420.482477.252529.46 平均速度 5.635.425.284.654.18 农业人口 905.27758.67631.54539.87460.35 苏 南 职工人数 324.13340.91355.97364.32368.20 总人口 1812.251850.081887.901922.651958.07 平均速度 4.234.144.063.593.72 农业人口 946.30798.95673.01584.73505.84 苏 中 职工人数 160.53168.97175.87177.49179.33 总人口 3384.943491.483593.393679.233757.81 平均速度 6.66.225.774.734.24 农业人口 1805.801526.731275.551097.97939.09 苏 北 职工人数 233.92245.76256.43258.64261.23 表 2-6 xx 省、xx 市人口发展预测 单位:万人 区区 域域 2010201020152015202020202025202520302030 xx 省 7679.057857.568036.098156.058347.27 xx 市 458.87469.54480.34489.36498.94 6.6.社会经济预测结果社会经济预测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及预测,结合经济模型得出 xx 省及 xx 市未来至 2030 年的社会经济 发展预测结果,见表 2-7。 表 2-7 xx 省 xx 市经济发展预测 年年 份份 2010201020152015202020202025202520302030 xx路路xx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xx市市交交通通规规划划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2323 xx 省 324355056475643107692147756gdp (亿元)xx 市 56158759128701763323820 xx 省 11.5%9.3%8.4%7.3%6.5%gdp 增长率xx 市 12.5%9.4%8.2%6.6%6.2% 2.52.5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2.5.12.5.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项目区域位于 xx 省东南部沿江地带,属长江三角洲一部分。该地区为长江下游冲 积平原和 xx 水网平原,兼有低山丘陵,地势低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