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1页
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2页
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3页
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4页
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2801号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一四年三月项 目 名 称:东莞市儿童医院 环评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 价 单 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法 人 代 表:岳建华 项 目 负 责 人:刘谞承(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10651000) 董 林(研究员,环境工程师证a28010141000)项目名称: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单位: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法人代表:岳建华(所长)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项目负责人:刘谞承(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10651000) 董 林(研究员,环境工程师证a28010141000)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人员:编写人员负责章节职称环评工程师证签名刘谞承1、12、15、17工程师a28010651000彭亮辉1、8、9、11、16工程师a280100094张 勇2、3、10、13、16工程师a280100163蒋松华4、5、6、7、14工程师a280100152参与人员:吴艳林 环评上岗证号b28110015 梁 炜 环评上岗证号c28000311报告书审核:钟昌琴(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10190600)报告书审定:梁明易(研究员,环评工程师证a28010140900)目 录1总 则11.1项目由来11.2评价目的、原则和方法31.3编制依据41.4环境功能区划81.5评价等级与范围151.6环境评价标准191.7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3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241.9评价工作程序292项目概况302.1项目基本情况302.2项目选址及四至情况302.3项目工程组成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32.4项目科室设置、主要设备及平面布置342.5公用工程492.6石龙博爱医院介绍及与本项目的关系543项目工程分析563.1运营期污染源及防治措施分析563.2施工期污染源分析683.3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统计714自然与社会环境734.1自然环境概况734.2社会经济概况75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84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845.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895.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35.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97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96.1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996.2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1006.3环境噪声影响分析1016.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1037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47.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1047.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1067.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87.4环境噪声预测与评价1117.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1138外(内)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及对策1148.1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1148.2内环境影响1218.3小结与建议1249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259.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259.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2610环境风险评价13710.1判别标准13710.2评价等级13710.3风险源项识别13810.4物品储存和使用的风险评价13810.5致病微生物环境风险分析14510.6项目医疗废水事故排放风险分析14510.7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风险分析14810.8环境风险管理15211选址合理合法性与总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16411.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6411.2规划相符性分析1641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6511.4项目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16511.5小结16612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16712.1清洁生产16712.2清洁生产建议17012.3总量控制17113公众参与17313.1公众参与意义和的目的17313.2公众参与阶段17313.3调查对象与参与方式18213.4公众参与结果与分析评价18813.5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951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9614.1环境效益分析19614.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9614.3社会效益分析1971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9815.1环境管理19815.2环境监测计划20015.3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20416结论与建议20616.1项目基本情况20616.2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20616.3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716.4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716.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20916.6污染物总量控制结论20916.7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0916.8项目建设与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结论21016.9综合结论210附件:1.东莞市儿童医院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 审批登记表。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确认书4. 建设单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5. 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医机构执行许可证6. 建设项目用地批准书7. 东莞市石龙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关于东莞市儿童医院污水处理的说明。8.关于东莞市南畬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环保设施验收意见(东环建201121200号)9. 东莞市儿童医院报告书技术评估审查意见10. 东莞市儿童医院报告书技术评估审查意见修改索引11、东莞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复核意见表12、复核意见修改说明 iii东莞市儿童医院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 总 则1.1 项目由来儿童是家庭和社会的“掌中宝”,可当前儿科却成为医疗体系的“边角料”。儿科医疗服务关系到新一代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让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是每个父母的基本诉求;而儿科由于风险大、任务重、收入少等原因却处在医疗体系的边缘,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儿科人才缺供和流失情况严重。目前,东莞的医疗机构的数量、质量都尚未能满足本地居民、在莞生活工作的常住人口的需要,尤其在儿童医疗机构数量和水平上,与东莞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十分不相符,增设儿童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儿童专科医疗水平是完善东莞医疗基础服务的迫切举措。东莞市是一个人口大市,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统计口径,儿童年龄涵盖0-18岁人群,则东莞市2010年常住儿童为126.66万人,2012年末达到127.78万人。而相应的,截至2010年底,儿科开放病床位1754 张,截至2012年底,东莞市儿科实有病床位2352张。每千常住儿童医疗机构床位2010年和2012年分别为1.385床、1.84床,这与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设置4床的标准相差甚远,对保障在莞儿童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表明东莞十分迫切需要增建儿童医疗设施,以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茁壮成长,进一步提升东莞的城市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共创和谐家园。由于东莞没有专门的儿童专科医院,因此,组建一所儿童专科医院,是增建东莞儿童医疗设施的最佳选项。东莞市儿童医院位于东莞市石龙镇西湖区原东莞石龙博爱医院内,毗邻西湖三路和莞龙路。本项目规划在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的预留用地中新建东莞儿童医院大楼,建筑面积为85474.85平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的有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东莞市儿童医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东莞市儿童医院环境影响报告书。承担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收集了相关资料,对现场展开了勘察并开展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东莞市儿童医院环境影响报告书。30项目位置项目位置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2 评价目的、原则和方法1.2.1 评价目的(1)通过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查清拟建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2)通过对拟建地现场勘查及资料分析,查清拟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环境质量现状,判断区域有无环境容量;(3)通过类比调查、工程分析,摸清拟建项目的规模和主要内容,分析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排污方式及污染程度,预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制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4)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和论证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5)明确拟建项目所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并且对拟建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6)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主管部门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2.2 评价原则为达到上述工作目的,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中,把握以下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源头控制”的要求,以“清洁生产”为纲,评价拟建项目从源头和运营全过程控制污染的水平。(2)加强类比调查,充分利用国内同类型项目的“三废”治理经验,增强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和可靠性。(3)环评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对拟建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给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1.2.3 评价方法(1)污染源源强分析:根据同类污染产排污经验参数,结合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基础数据进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产生源强分析。(2)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现场勘察、现场监测的方式获得资料,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进行拟建地环境现状评价。(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采用数学模型、类比实测和专业判断法等技术方法,分析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达标情况,提出环保措施及建议。同样,采用类似方法分析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提出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1.3 编制依据1.3.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通过,2003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0年第284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10)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2004年10月18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文;(1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2月26日;(19)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国家水利部,2010年7月;(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保部令第1号;(2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5月31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23)关于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11号;(2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号;(2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发,2003年6月4日;(26)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27)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试行),2000年11月修订;(30)关于执行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问题的通知,(环函)2003197号;(3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164号;(3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环境保护部文件;(33)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 98号文。1.3.2 地方法规及政策(1)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5年1月】;(2)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试行)【粤环监2000)8号】;(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粤府办199927号】;(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200271号】;(5)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1日】;(6)关于认真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的通知【粤环2002169号】;(7)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8)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2010年7月修正】;(9)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试行办法【粤府199390号】;(10)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府2012143号】;(11)关于发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3年本)的通知【粤环201289号】;(1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2004年7月修正】;(13)广东省实施规定【1999年】;(14)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2年7月修正】;(15)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6)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7月】;(17)广东省治污保洁工程实施方案【2004年】;(18)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148号】;(19)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20)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21)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2)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2009年更新】;(23)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的通知【粤环200869号】;(24)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年7月】;(25)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2010年7月】;(27)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4号】;(28)印发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通知【粤环发201018号】;(29)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印发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控措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135号】;(30)关于印发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314号】;(31)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粤府令第135号】;(32)东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东环201081号】;(33)关于严格限制东江流域水污染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东江水质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11339号】;(34)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东府19968号】;(35)关于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0337号】;1.3.3 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gb/t15190-94;(10)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 /t3839-98;(1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2006.3;(1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13)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t130201-91;(14)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15)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 421-2008;(16)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2003年12月26日实施;(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19217-2003;(18)医院排放污水余氯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环办函2003283号;(19)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2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3.4 评价依据(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7)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9)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3.5 其它依据(1)东莞市儿童医院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东莞市儿童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3)东莞市儿童医院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4 环境功能区划1.4.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纳入南畬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最终排入寒溪水。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29号】,纳污河段寒溪水“黄牛埔水库坝下-横田”水环境功能为“工农”(见表1.3-1),水质现状为劣v类,水质目标为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功能区划如图1.4-1所示。项目属于非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水源保护区划图见附图1.4-2。表1.4-1 项目纳污河段水环境功能序号河流水系范围长度(km)所在行政区主导功能水质目标起始范围终止范围19700寒溪水东江黄牛埔水库坝下横田59东莞市工农1.4.2 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珠江三角洲东莞分散式开发利用区,见图1.4-3,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1.4.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根据石龙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11-2020),项目所在地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详见图1.4-3,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位置南畲朗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置图1.4-1 项目所在地地表水功能区划图项目位置附图1.42 东江干流-石排&石龙段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图项目位置图1.4-3 项目所在地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图(1:108000)石龙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11-2020)项目位置图1.44 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石龙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11-2020)项目位置图1.45 项目所在地声功能区划图项目位置图1.4-6 东莞市生态分区控制图与项目位置图项目位置图1.47东莞市三级生态功能分区与项目位置图1.4.4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石龙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11-2020),项目所在地属于声环境功能2类区。1.4.5 生态功能区划按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东莞市生态建设规划,全省陆域划分为陆域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本项目位于东莞市石龙镇,属于开发利用区,见图1.4-6。此外,根据该规划中对于广东省生态功能区的划分,项目所在区域为石碣石龙都市环境与人居环境建设区,见图1.47。1.4.6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本项目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汇总如表1.4-1所列。表 1.4-1 项目拟选址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 序号功能区区划名称评价区域所属类别1水环境功能区非水源保护区。纳污水体为寒溪水,地表水类区2地下水功能区属于“珠江三角洲东莞分散式开发利用区”,水质保护目标为类3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4声环境功能区2类标准适用区5基本基本农田保护区否6是否风景保护区否7是否自然保护区否8是否森林公园否9是否生态功能保护区否10是否人口密集区是11是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否12是否三河、三湖、两控区是(酸雨控制区)13是否水库库区否14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南畬朗污水处理厂)1.5 评价等级与范围1.5.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1)评价等级本项目外排的废水量为542.37m3/d,小于1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中等。医疗废水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的严格者,办公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经隔油隔渣池预处理,地下停车场地面清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一同再经污水管网排入南畬朗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之a标准严格者,排放至寒溪河。根据项目排水水质和水量的特征以及纳污水域的环境敏感特性,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指标,确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三级。(2)评价范围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于寒溪河上游500m至下游1500m河段。1.5.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1)评价等级本项目不涉及地下水的采用,施工期间虽有土地平整,但挖掘深度较浅,其地下水水位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产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地下水不会产生不良环境影响。运营期间,污水经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管道渗漏等客观因素而造成较轻微的地下水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将依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根据表1.5-1,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表1.5-1 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m3/d)水质复杂程度评价级别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2(接触时间1h)执行标准(较严者)69250100-60205000mpn/l2(接触时间1h)表1.6-7 东莞市南畬朗污水处理厂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标准类别phcodcrbod5氨氮ss动植物油粪大肠菌群(gb18918-2002)一级标准之a标准695010*5(8)101103个/l(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694020102010500个/l执行标准(较严者)694010*5(8)101500个/l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备用发电机燃烧柴油时产生的尾气及污水处理站废气等。机动车尾气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因此,其停车场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详见表1.6-8。表1.6-8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摘录)标准类别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mg/m3)排气筒(m)二级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二级标准颗粒物120152.91.0so2500152.10.40no2120150.420.12co100015428备用发电机尾气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so2、no2、烟尘。本项目于地下负二层设置1间发电机房,内置1台功率为1200kw的备用柴油发电机。由于本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输出功率为1200kw,高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阶段)(gb18218-2009)所规定的发电机功率,因此,本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排放标准不适合采用该标准。关于柴油发电机排气执行标准的有关问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2005350号2005年8月19日)解释如下: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柴油发电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柴油发电机仅控制烟气黑度确已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的监督管理,可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对柴油发电机排放的so2、no2、烟尘等污染物进行控制。因此,本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见表1.6-9,排放口设置在医技住院后勤综合楼楼顶。表1.6-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标准类别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mg/m3)排气筒(m)二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标准颗粒物12060851.0so250060550.40no224060160.12烟色林格曼黑度1级(3)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6-10;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值见表1.6-11。表1.6-10 (gb12348-2008)噪声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表1.6-11 (gb12523-2011)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1.7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7.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初步规划及周围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识别见表1.7-1。表 1.7-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工程阶段影响来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废生态社会经济营运期综合楼发电机房办公及职工生活施工期土地平整清除植被建筑施工注:无影响 轻微影响 有较大影响 有重大影响1.7.2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确定本次评价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7-2。表1.7-2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时期环境要素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影响评价施工期地表水环境-codcr、氨氮大气环境-扬尘声环境-leqdb(a)固废-施工垃圾营运期地表水环境水温、ph、codcr、do、bod5、nh3-n、las、总磷、大肠杆菌数等9项ss、codcr、bod5、nh4-n、总p地下水环境ph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石油类、总大肠菌群、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挥发性酚类、氯化物、汞、砷等13项。-大气环境so2、no2、tsp、pm10各类大气污染物声环境leqdb(a)leqdb(a)固废-医疗废物风险评价-有毒有害物质1.8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8.1 污染控制目标(1)水环境保护目标控制项目医疗废水的排放,确保废水收集、处理和消毒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使项目外排废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的严格者,确保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不会影响纳污水体的水质。做好相关防渗措施,确保地下水水质基本功能不受本项目的影响。(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保护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质量标准要求。(3)声环境保护目标确保项目周围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要求,使得附近居民基本不受项目的噪声影响。(4) 固体废物控制运营过程中生活垃圾及医疗对区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区域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5)保护评价区内的人群健康,避免因项目的大气污染源排污而导致的健康损害。项目所在地主要环境敏感点与控制目标见表1.8-1及图1.8-1。表1.8-1 项目区域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所属镇区敏感点名称性质敏感点规模距项目边界最近距离(m)相对于项目所在地方位环境保护因素石龙镇博爱医院*住院部医院医院6项目西南大气环境、声环境明德楼医院25项目西大气环境、声环境明爱楼医院50项目西大气环境、声环境西湖村村庄22700人313东北大气环境通菜街居民区5300人387北大气环境茶山镇京山村村庄2300人330西南大气环境新世纪丽江豪园居民区21000人870西大气环境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