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天林名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项目名称: 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天林名苑项目建 设 单 位: 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盖章)编 制 日 期: 2013年10月评价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签章)资 质 编 号: 国环评证甲字第1005号4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地块位于东莞市莞城区莞龙路(项目中心点经纬度:北纬23 3 14.97、东经113 46 55.86),原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规划占地面积34104.064m2。该位置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已有开发,鉴于早期城市规划局限性,区域现状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以适应当前和将来的使用需求。根据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和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东府【2009】144号)的有关规定,该地块用地性质变更为二类居住用地。现拟开发为高档住宅小区,包括高层住宅9栋及沿莞龙路设置底层商业,地上建筑面积9.48万m2,可容纳2947人居住。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通过拍卖取得政府出让土地,国土证编号:东府国用(2005)第特506号; 2011年12月22日取得了东莞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地块“三旧”改造方案的批复(东三旧办【2011】142号);2012年1月18日取得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编号:批字第2012-81-1001);2012年8月8日取得了东莞市发改委关于莞城天林名苑项目核准的批复(东发改【2012】280号)。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东莞市天林名苑项目原计划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和二期总建筑面积均小于10万m2,故2012年委托深圳鹏达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一期和二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递交东莞市环境保护局莞城分局审批获批复。由于后来项目建设计划变更,即拟将原有两期项目合并,实行同步建设,合并后天林名苑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故须对天林名苑项目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此即本项目由来,同时原有的一期、二期报告表及批复作废,以本报告书(报批稿)及批复作为项目将来实施时执行的环评文件。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2.1名称、建设性质和地点、建设单位项目名称: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天林名苑项目;建设单位: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行业类别:房地产开发经营【k7010】;项目性质:新建;建设规模:规划占地面积34104.064m2,总建筑面积121181.424 m2,绿化面积11949.02 m2,共计9栋高层住宅;建设地点:东莞市莞城区莞龙路(地号:1901030300005);项目中心点经纬度:北纬23 3 14.97、东经113 46 55.86。建设周期:施工期为2013 年11 月2015 年1月,共计15个月。投资总额:总投资39025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964.8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1.2.2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内容见表1.1-1。表1.1-1 建设项目主要内容一览表序号类别工程内容工程规模1主体工程高层住宅楼住宅总建筑面积90218.66m2,共计9栋高层住宅,其中1-3#楼为23层(1#和2#楼裙楼为两层,规划为底层商铺和会所),46#楼为26层,79#楼为29层。2辅助工程配套公建会所建筑面积1770m2垃圾房垃圾房一座,建筑面积50 m2地下室建筑面积24303.944m2机动车总泊位620辆其中地上95辆地下525辆游泳池占地面积约800m2,位于项目区北部3环保工程废气油烟废气各小区住户和小型餐饮自行安装油烟机,油烟通道由建设单位建设地下车库尾气采用机械排放,车库换气次数为6次/h废水共设置15座化粪池+2座隔油池固废小区内设置若干垃圾桶,配置1座垃圾房4公用工程供水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量为983.99m3/d排水排入市政雨、污水管网供电市政电网电信及通讯系统依托当地通讯设施消防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通风设置建筑机械排风系统5景观工程绿化绿化面积11949.02 m2,绿化率达35%注:1、本项目不设置备用发电机组、中央空调等辅助设施。2、本项目会所主要为小区人员服务,以棋牌休闲为主。1.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见表1.1-2。表1.1-2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规划总用地m234104.0642总建筑面积m2121181.424计容建筑面积m294795.66其中住宅面积m290218.66商业面积m22757其中:商铺2257,餐饮500配套公建面积(社区配套+垃圾房)m21820其中:会所1770,垃圾房50不计容积率面积m226385.764其中地下(半地下)室m224303.944公共开放空间m22081.823容积率-2.77964首层建筑占地面积m248395建筑密度%14.196绿地率%3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4.288机动车总泊位辆620其中地上辆95地下辆5259总户数户84210居住人口(3.5人/户)人294711最大层(高度)层(m)29(89.4)1.2.4公用及辅助工程1、给水工程本工程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考虑到生活用水和室外消防系统的要求,拟从小区沿莞龙路一侧市政道路给水管网引两条dn150的管道进入小区,供水水压为0.35mpa,并沿着小区主要道路布置,以确保生活及消防用水安全。本工程给水设计范围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商铺和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内容。(1)生活给水系统本项目给水管道在室外布置成环状管网。室内给水采用无负压叠压供水设备直接供给,六层以下由市政水直接供给。底层商铺由市政自来水公司单独计费供给。管网采用下行上给式的给水方式向各栋、各用水点供水。(2)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灭火用水量按20l/s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按120m范围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置于住宅大楼各层和商铺及半地下车库,设计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管网成独立的加压系统,由置于地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加压泵加压供给消火栓系统用水。(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自动喷水灭火主要用于半地下室车库自动灭火,采用湿式灭火系统,由置于地下室的喷水加压泵加压供给。管网成独立的喷水灭火管网,并配备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事故时向管网加压供水。2、排水工程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设计。(1)污水系统室内生活污水采用双立管排除,即带专用通气管的排水系统。小区设置独立的污水管,有利于城市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污水管网最终排水市政下水管。(2)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雨水收集,设计采用重现期p=5年。采用单斗单立管排除,屋面雨水斗汇水面积按东莞市降雨强度设置。场地雨水由带蓖子暗沟或雨水口收集,小区设置独立雨水管系,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3、供电(1)供配电方式本项目拟由市电引接两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公共建筑采用户内变电所形式供电,住宅采用户外预装式变电所或户内变电所形式供电。(2)变配电系统包括照明、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通风系统(1)通风、排烟系统:地下车库设若干套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车库部分排风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设备房单独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15次/h换气次数计算;厨房油烟经专用风道排至屋面。所有无窗卫生间排气经风管或排气竖井排至室外。(2)消防设计:通风、排烟系统:a、地下车库设若干套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车库部分排烟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车库由车道自然进风。不具备自然补风条件的地下车库采用机械补风,机械补风量不小于排烟的50。b、设备房单独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615次/h换气次数设计。(3)加压送风系统:所有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设于屋面或一层。5、燃气设计建设项目燃气统一采用管道天然气,气源拟由市政中压燃气管引入,经调压箱调成低压后供用户使用,小区内不设置天然气调压站。区内燃气管道设计由市燃气公司负责。6、道路及交通系统小区西南侧为莞龙路,东侧隔宝马山花园为东宝路。小区外公路网较为完备,四通八达。小区内交通流线系统设计采用人车分流设计,分组团管理模式,在功能方面注重便捷性与机动性,在美观方面注重休闲性和景观性。7、环卫设计(1)项目区雨、污分流的管网建设;(2)预留住宅楼空调安装位置;(3)小区住户厨房设计为不串烟的排烟通道;(4)卫生洁具及设备采用节水型和低噪声的产品;(5)建材采用环保型轻质高强材料;(6)垃圾房位于小区北侧,占地面积50m2,距离最近住宅建筑3#楼约15m,定期收集清运,一日两次,日产日清;(7)小区住户厨房的油烟净化后由内置式专用烟道引至塔楼楼顶天面出高空排放;(8)餐饮业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内置式专用烟道引至相应塔楼楼顶天面处高空排放。8、景观绿化设计小区的绿化率为35%。(1)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人为本,设计力求体现时代气息的区域环境特色。绿化设计遵循安全性、美观性、生态防护性、经济实用性的原则。(2)小区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3)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4)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5)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当树木枝叶遮挡路灯照明时,应合理修剪。(6)在距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7)利用项目内的空闲场地实施立体化、多元化绿化,采用乔、灌、草合理搭配,规划种植四季花草树木。9、露天游泳池本项目露天游泳池位于小区北部位置,占地面积800m2,设计水容积1200m3。10、底层商铺本项目1#和2#裙楼部分为会所和商铺,其中商铺建筑面积为2757m2。1.3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1.3.1项目建设与选址可行性分析1.3.1.1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及东莞市产业导向目录(2008年本),本项目不属于上述三个文件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因此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各级产业政策。本项目位于东莞市莞城区,鉴于早期城市规划局限性,区域现状需要进一步整合,土地利用性质由工业用地变更为二类居住用地,将原有地块上的“旧厂房”拆除,并建设成为高档住宅小区。项目的建设符合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东府【2009】144号)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通过拍卖取得政府出让土地,国土证编号:东府国用(2005)第特506号; 2011年12月22日取得了东莞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地块“三旧”改造方案的批复(东三旧办【2011】142号);2012年1月18日取得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编号:批字第2012-81-1001);2012年8月8日取得了东莞市发改委关于莞城天林名苑项目核准的批复(东发改【2012】280号)。国六条细则明确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过去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根据要求进行套型调整。”本项目总户数842户,7080m2的占38%,8085m2的占54%,100m2以上的占8%。根据该数据计算出90m2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了开发建设总面积的92%,符合国六条细则相关。因此,项目的选址基本符合规划、国土部门的相关规定。1.3.1.2、场址所在地与周边环境功能的相适性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的有关规定,纳污水体厚街水道属于类水功能区。本项目所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地为商住混合用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靠近莞龙路一侧执行4a类标准。从本次环境现状调查来看,区域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内各监测点的so2、no2、pm10日监测值值浓度均满足二级标准,项目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有一定的环境容量。(2)地表水域环境质量现状:受纳水体厚街水道的监测部分指标超过类标准,说明厚街水道水环境质量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要求,环境容量较小。(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建设项目区域内地下水各项指标均达标,地下水质量本底值总体环境较好。(4)声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各项监测指标除n5监测点昼间有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中的2类和4a类标准限值要求,可见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一般。(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区域土壤评价因子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环境容量:从近几年区域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测结果来看,项目区域的环境空气还有一定的环境容量,水环境环境容量较小,项目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不直接排入水体,对纳污水体功能影响不大。再通过区域削减等手段后,可大幅削减其中污染物,对纳污水体的影响不明显。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本项目,只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保证本项目的污水、废气、噪声、固废达标排放,本建设项目选址是合理的。1.3.1.3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相符性分析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的“严格保护区”,项目通过实施绿化措施提高区域的绿地率,改变原来较为低下的生态系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项目建设是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相符合的。1.3.1.4城乡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东莞市莞城区划分为三大片区,分为a(城外区)、b(城内区)以及c(新区)。根据东莞市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位于c(新区)片区东纵大道北侧,且本项目为房地产建设项目,临街楼座裙楼为商业区。根据东莞市莞城区土地利用规划,项目所在地为“r2二类居住用地”。根据东莞市莞城区文物保护规划,项目周围无历史风貌等相关的保护目标。本项目属于“三旧改造”项目,从土地利用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和城市协调性来讲,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位于东莞市莞城区莞龙路,根据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和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东府【2009】144号)的有关规定,该地块用地性质变更为二类居住用地。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通过拍卖取得政府出让土地,国土证编号:东府国用(2005)第特506号; 2011年12月22日取得了东莞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东莞市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地块“三旧”改造方案的批复(东三旧办【2011】142号);2012年1月18日取得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编号:批字第2012-81-1001);2012年8月8日取得了东莞市发改委关于莞城天林名苑项目核准的批复(东发改【2012】280号)。因此,项目的建设基本符合规划、国土部门的相关规定。1.3.1.5交通条件本项目位于东莞市莞城区,项目西北侧临莞龙路,东侧90m处为东宝路,场址交通便利,可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综上所述,该项目场址选择合理。1.3.2项目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定位为高档住宅小区。在充分利用容积率和可接受的高层层数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建筑覆盖率,以提供充分的的建筑室外空间,营造丰富开阔的内部园林。1、规划理念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1)规划理念项目规划理念强调整体协同、生态宜居及健康休闲。项目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从维护城市整体性出发,强调规划区与现有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功能的互动性,同时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功能组织的协调复合型。项目规划强调人、建筑、环境的共存,充分注重基地现有绿化景观条件,着力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态型居住环境。本区着重体现健康、休闲、度假的理念建设健康优美、配套完善、节能高效的美观家园。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建设休闲居住、绿色活力的高档住宅小区。本项目设置露天游泳池、绿化景观步行廊道、喷水景观、叠水景观,打造集中绿地空间,创造项目的绿色亮点,达到水、绿、居三者的有机融合,创造丰富的生活价值。(2)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在充分考虑区域的总体规划、项目用地的地势高差以及场地优劣等综合因素前提下,本项目规划建设9栋高层居住用房,其中1-3#楼为23层(1#和2#楼裙楼为两层,规划为底层商铺和会所),46#楼为26层,79#楼为29层。小区主入口设置在西北侧城市主干道莞龙路上,次入口设置在小区西侧1#和9#之间。1#和2#楼分别位于小区主入口两侧,裙楼部分规划为会所和商铺。露天游泳池位于小区北侧,正对着小区主入口。地下车库共设置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小区的东侧和西侧。小区交通流线组织简洁,局部人车分流,完全满足交通和消防需求,规划停车地面和地下结合布置,地下人防结合地下车库合理布置,满足人防要求。2、规划布局结构(1)绿脉环绕项目规划强调人、建筑、环境共存。充分利用地形起伏,张弛有度的景观营造手法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2)区域互动,协调发展通过轴线展开,点轴呼应的规划格局,结合绿化步行系统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公共设施,项目区入口,停车设施,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3、道路系统规划项目道路系统首先以整体性、系统性为原则;其次,对项目主路进行景观化设计,将道路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道路空间景观。静态交通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规划合理安排静态交通,设置充足的停车场库。4、绿地系统规划项目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结构,以绿化带和绿化轴线为线索,提高了绿地的共享性。通过强化景观资源渗透空间,紧密联系核心景观区和2个入口的景观节点,结合绿化广场加强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综上所述,该项目平面布置合理。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周边四置情况建设项目东北侧为建凯大厦和宝马山花园小区,西北侧为莞龙路,西侧为东莞莞城制衣厂,东南侧为大塘头村,南侧为第二教师村。周边四置情况详见图2.1-1。建凯大厦宝马山花园空地大塘头村第二教师村东莞莞城华辉制衣厂厂房东莞市城市管理局夹板市场厂房东正宏苑小区叫尾小区美地芳邻小区建设项目100m50m0比例尺:莞龙路东宝路15m130m15m65m80m150m20m20m25m图2.1-1 建设项目平面四置示意图2、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见图2.1-2。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序号名称1宝马山花园2建凯大厦3美地芳邻小区4东莞市技工学校5侨苑山庄6蔚蓝星湖小区7大草坊村8东莞实验中学9大草坊公园10东城第一中学11大井头村12涌尾头村13三杞村14大塘头村15槌子山公园16主山公园17第二教师村18东莞中学初中部19白沙塘村20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21东正宏苑小区22叫尾小区2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4何屋塘村25景安苑小区26樟村公园27樟村28罗屋村29梨川村30下桥村31上桥村东莞运河东江南支流1km0.50比例尺:图 例: 建设项目 大气评价范围保护目标3130图2.1-2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图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三废源强3.1.1废水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1-1。表3.1-1 污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项目codcrbod5ssnh3-n动植物油预处理前28.65万m3/a浓度mg/l2501502202525产生量t/a71.6342.9863.037.167.16去除率/15%9%30%3%30%预处理后28.65万m3/a浓度mg/l2131371542418排放量t/a61.0239.2544.126.885.16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mg/l60202083排放量t/a17.195.735.732.290.863.1.2废气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其废气污染源有:小区居民、餐饮业燃气烟气及油烟以及机动车尾气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2、油烟及卫生设施产生的恶臭。建设项目废气主要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如表3.1-2:表3.1-2 建设项目废气排放总量 单位:t/a污染物so2nox烟尘cohc油烟居民、餐饮业燃气烟气0.1283.210.000211/居民、餐饮业油烟/0.3275汽车尾气/0.26/0.980.19/合计0.1283.470.0002110.980.190.32753.1.3噪声项目营运期主要噪声污染源有:水泵房产生的公建设施运行噪声、出入小区产生的交通的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1)设备噪声各类设备声源声级值如表3.1-3:表3.1-3 声源声级值声源声级范围db(a)数量(个)位置地下水泵房内水泵707518各栋地下室设备间高层水箱配置水泵707518顶楼设生活用水水箱,配2台水泵机动车6070620地下车库及地面车库配电房6575/9#楼南侧绿化带中风机房70751地下室(2)进出车辆噪声汽车进出小区及停车库时噪声源强的特点为瞬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且时段性明显;白天车辆出入较多,特别是上下班时间噪声源强较大;其它时段源强较小。夜间车辆进出停车库较少,噪声源强较小。(3)商业噪声本项目在1#和2#楼的一、二层设置商铺,项目建成后,随着区域人流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的商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3.1.4固废建设项目固废产生情况见表3.1-4。表3.1-4 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来源固废类型产污系数产生量(t)备注居民楼生活垃圾1kg/人d1075.662947人商业区生活垃圾0.5kg/50m2d9.932757m2化粪池污泥0.3kg(污泥)/kg(削减cod)12.73削减cod 10.61t/a隔油池废油/2.0/合计1100.32/3.2影响预测结果3.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居民/餐饮业油烟及燃烧废气本项目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餐饮业使用的燃料为管道天然气,天然气为清洁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很少。小区住户和餐饮业厨房产生的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浓度2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处理后的油烟经专用烟道引自塔楼楼顶天面处高空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2、机动车尾气影响根据预测,车库废气对大气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另外,地下车库拟采用风机强制通风以保证车库内环境空气质量,排风量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设计,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50%;地下车库废气通过排风竖井排至地面绿化带,避开人群呼吸带,将会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置合理。3、垃圾房恶臭项目设有垃圾收集站,每栋住宅楼楼下设有垃圾桶,由保洁员每日收集、每日将袋装的垃圾清理垃圾房暂存。环评要求垃圾房内垃圾必须袋装,并及时清运,不得隔夜堆放,以减少恶臭释放量;每天对垃圾房喷洒生物除臭剂除臭、抑臭。建议项目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先将可回收利用的部分挑选出来,以减少外运垃圾量;鉴于厨余垃圾易腐烂发臭,餐饮业厨余垃圾应由店主打包后直接运上环卫垃圾收集车,不进入垃圾房。如果建设单位履行以上措施,则项目垃圾恶臭对内外环境影响较小。3.2.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建成后污水主要来源于小区居民、商业区生活污水(含餐饮业厨房含油污水),水质相对较稳定,能顺利接进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且排放的水量小,水质成分与污水厂相容性良好,不会对该污水处理厂形成水质水量冲击。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因此,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接纳处理本项目污水具有可行性。此外,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于2015年由40万m3/d扩至50万m3/d,“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市区还将新建东城温塘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5 万m3/d。同时,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届时,市区生活污水可实现全截留,对改善厚街水道及市区其他水体起重要作用。3.2.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污水排放量为756.0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动植物油。项目餐饮业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隔渣池、其它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到广东省水污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下水道,由市政管网引到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放,该处配套有完善的市政污水管道,可实现全截留,不会渗入地下层。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堆放于小区垃圾房,每日清运,不受雨淋。垃圾房将做必要的防渗处理,避免了遭受降雨等的淋滤产生的污水渗入地下,不会影响地下水。3.2.4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运营过程中车辆行驶交通噪声、商业社会生活噪声及公建设施运行噪声经相应污染防治及传播衰减后,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环境保护目标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仍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和4a类标准。3.2.5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区在各住宅楼楼底设置垃圾桶,用来收集住户每日的生活垃圾,由专人每日收集,将垃圾清运至小区垃圾房暂存。在每天收集完项目区的垃圾后,将垃圾房垃圾统一清运,不隔夜堆放,做到日产日清。保洁员每天应对垃圾房喷洒生物除臭剂除臭,确保臭气不会对周边住宅楼产生显著的影响。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垃圾及化粪池污泥。另外,在公共场所(如商业区、游泳池等)设置一些分类垃圾收集箱,将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对于有回用价值的交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对于对环境有害的(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灯管等)有害物质,单独送至有资质单位处置。碱性电池可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处置,含镍电池单独回收送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虽然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但如随意丢弃,则会影响该项目的环境,让人产生一种脏乱、不卫生的感觉。建设单位应严格做好管理工作,指定部门及地点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废纸、包装纸等可回收的由有关部门统一回收,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定期清理,统一处理。从长远考虑,项目应逐步过渡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它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的难度,回收有用的资源,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首先应考虑垃圾收集容器的类型。一类是用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收集;另一类用于腐败食品、果皮、植物败叶等不可回收易于降解的垃圾。公共场所两类垃圾收集箱可并排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服务半径取100150m。垃圾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垃圾收集站应采用封闭式,真正使垃圾收集容器实现应有的服务功能,然后在垃圾运转系统和运输系统上科学规划。综上所述,项目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固体废弃物对项目项目内环境和项目外环境影响较小。3.3污染防治措施3.3.1运营期废气环保措施分析1、燃烧废气和油烟废气本小区厨房燃料为管道天然气,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燃烧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对于小区居民厨房产生的油烟,由各住户自行安装家用抽油烟机,经处理后由内置专用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并定期对抽油烟设备进行清洗,这样可以减少油烟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对于餐饮业厨房油烟,建设项目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要求,对厨房油烟采用脱排油烟罩收集,通过烟管进入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净化后,再通过统一设计的排烟道集中排出。2、机动车尾气地下停车库不会造成集中大量的废气排放,停车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量也较少,同时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建设项目排风口远离住宅设置,安置于地面绿化带中,并和周围景观融合,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地下车库产生的各项污染物经设置的排风装置排出后,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垃圾房恶臭由于夏季气温高,生活垃圾收集桶和垃圾房容易出现恶臭污染物,产生恶臭的主要物质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氨基树脂、三甲基胺等,其中硫化氢是在垃圾收集桶中产生恶臭的最常见因素。建议将本项目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做好及时清运工作,保持垃圾收集站及周边环境清洁卫生,防止蚊蝇滋生,以免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可采取喷洒除臭液剂等除臭方式,减少恶臭的影响范围。此外,相关部门应做好卫生宣传及警示方面的工作,告知住户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3.3.2运营期废水环保措施分析建设项目含油废水经隔油隔渣预处理;一般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通过城市污水管网进入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厚街水道。3.3.3运营期噪声环保措施分析1、水泵房、通风机及配电房水泵及风机安装在地下室的专用机房内,设置减振底座,并经机房密闭处理后,再经墙体的隔声作用。配电房设独立房,经墙体隔声后,项目边界噪声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2、项目内部行驶机动车对于项目内行驶的小轿车等各类机动车产生的噪声采取以下措施:(1)在用地范围内尽可能增大绿化面积,搞好植树绿化,利用树木的散射、吸声作用以及地面的吸声,达到降噪的目的。(2)项目区内设置禁鸣、限速示牌、限制通过项目区内道路机动车的车速。3、露天游泳池在露天游泳池四周应尽可能加大绿化,利用树木的散射以及吸收等作用来降低噪声对小区的影响。在采取该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泳池噪声对小区住户的影响。3.3.4运营期固废环保措施分析项目拟采取的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置措施如下:(1)对项目公建部位的垃圾,由物业管理部配专人清扫。(2)可在公共场所入口处及电梯口设置一些特殊标识的垃圾箱,方便人们投放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管等有害物质。其中的碱性电池可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处置,含镍电池、废日光灯单独回收后交资质单位回收。(3)隔油池废油:隔油池产生废油按照消减量计,隔油池削减动植物油量为1.93t/a,则废油产生量为1.93t/a,废油属严控废物,交有严控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回收。(4)建设单位应严禁不法商贩重新利用隔油池浮油制作地沟油。3.4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3.4.1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营运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本项目使用管道天然气,区内不设调压站。天然气在输送及住户、餐饮业人员使用过程中,存在发生火灾与爆炸风险。表3.41 重点部位及其薄弱环节分析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原 因类型后 果输送管道超压破裂泄露物料泄漏、挥发,遇明火燃烧、甚至爆炸本次风险评价的重点是:管道天然气风险防范措施。3.4.2环境风险因素该项目风险主要表现为天然气管道输送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泄露。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其主要成份是甲烷ch4、乙烷(c2h6),另外含有少量c2c6等烃类物质等。该项目的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1pmm,其它组分也没有毒性,因此该项目不存在毒性风险。主要是天然气中甲烷属于属燃易爆气体,因此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为天然气泄露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3.4.3潜在风险因素对天然气管线风险的评估主要集中在与管线故障有关的所有危险上。这些危险会导致漏气,并有可能产生闪火、喷射火。如果气体泄露发生在一个密封、狭小的空间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环境风险事故原因包括:装饰、建筑缺陷、外部的破坏、地表面的各种活动和其它原因。管道事故主要有三类:泄露、穿孔和断裂,具体划分标准与管道本身特征(如管径、壁厚)有关。公寓区发生火灾的因素有:厨房燃具起火、电器起火、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等。居民家庭财富日益增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装饰大量采用可燃材料,吊顶、墙面、地面、家具、可燃织物窗帘等,使单位面积的火灾荷载显著增加,家用电器、燃气用具等的普遍使用都构成了潜在的火灾危险。3.4.4城市管道燃气系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事故风险防范工程设计措施(1)项目区内楼与楼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设有消防通道。(2)对于管道燃气的各种附属设备,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选用相应的防爆电器仪表。爆炸危险区域中电气设备其防爆等级不低于相应设计规范的要求。(3)项目区内管道天燃气的防雷、防静电设计严格执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2、事故风险防范措施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必须从风险管理上和技术措施上防范突发事故的发生,措施如下:(1) 制定管道管网管理规范;(2)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防火、防爆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并配备相应的保护工程;(3) 加强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应用,同时,应加强对管道系统设备和密封单元的维护保养。(4) 应设立专人进行天燃气管道的巡视、检查、维护工作。(5) 严格岗位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肓,提高安全意识,实施规范核查。(6) 加强对住户的教育,使安全用管道燃烧的观念深入人心。(7) 多种途径宣传消防安全;培训一批有较好素质和经验的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管理到位,合理使用设施、设备等;分区分责任经常性检查消防安全,提示注意防火。(8)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或其他一些意外的原因而引发火灾,给物业公司和住用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所以做好防火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本节主要介绍一些火灾发生时人员的救助和疏散方法,以及物资保护的方法。3、火灾扑救对策(1)管道天然气器具火灾管道天然气器具起火时,应先用浸湿的麻袋、棉被等覆盖起火的器具,使火窒息;然后关闭气门断绝气源;再用水扑灭燃烧物或起火部位的火。灭火后打开门窗通风。(2)厨房油锅起火油锅起火时立即将锅盖盖上即可灭火,严禁将起火的油倒入其他器皿或倒在地上。(3)电器用具火灾当电器用具起火时,首先断开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将线路上的火灭掉。确定电路无电时,才可用水扑救。扑救火灾时应注意:(1)发现室内起火时,切忌打开门窗,以免气体对流,使火势扩大蔓延。灭火后,需打开门窗,将未燃尽的气体或烟气排除,防止复燃。(2)发现起火后,除自救外,夜间要喊醒邻居,绝不可只顾抢救自己的财物,而不灭火,使火灾扩大蔓延,造成人员伤亡。4、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对策项目商业区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后若不能及时抢救,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掌握一些救火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人员集中场所起火后,首先应切断电源,关闭通风设施;打开所有出入口,尽快疏散人员;启动灭火设备及时灭火。(2)电器设备、电路起火,要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水扑救。(3)在灭火的同时,要把起火点的未燃物资搬走或隔离,防止扩大燃烧。扑救人员集中场所火灾时应注意:(1)当有化学、塑料类物质燃烧时,要注意防毒气和烟雾中毒。(2)利用广播形式宣传、引导和稳定人们的情绪,做到循序地按疏散计划撤出被困人员,防止人群拥挤造成踏、压伤亡事故。(3)灭火时要沿墙脚行动,防止燃烧点上部坠落,落下东西伤人。5、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高层建筑具有楼高层多、人员密度大、出口相对较小等特点,给火灾的营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应掌握一些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救助方法。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抢救和疏散人员是一项重要而巨大的任务,消防人员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及时进行疏散抢救,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首先尽量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安全疏散,这是争取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的重要方法。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疏散;利用室内的疏散阳台、疏散通廊、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等进行疏散;利用擦窗工作机疏散。其次对于不同部位。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人员疏散方法:(1)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楼内住有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员时,应用相应的语言广播,告诉大家哪一层楼的哪一个部位着火,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播音员在广播时,语调要镇静,充满信心,内容简明扼要,以安定楼内人员心理,防止惊慌错乱或跳楼事故的发生。(2)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燃烧范围不大时,应先通知着火楼层及其上一层和下一层的人员疏散。若火势已经开始发展,则应适时地用广播通知着火层以上各楼层。不应一有火警就通知全楼,以防造成楼内人员惊慌混乱,对撞拥挤,影响疏散。(3)当某一房间内起火,而门已被封住,使室内人员不能走出时,若该房间有阳台或有室外走廊,则房内人员可从阳台或室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绕道到疏散楼梯间疏散。(4)当某一防火分区着火,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可先将人员疏散到屋顶,从相邻未着火楼梯间往地面疏散。(5)本项目设有避难层,人员可向避难层疏散,特别是老人、幼童等应优先散到避难层。应重点护送老人、幼童等到可以脱险的部位,再转移到安全地点。(6)当被困人员较多时,应调集民用或军用直升飞机营救。直升飞机在没有停机坪的建筑物上可以通过施放软梯营救屋顶被困人员,或将消防人员用软梯运送到屋顶,或将绳索、救生袋、缓降器、防护装具等运送到屋顶抢救被困人员。火场上除了抢救人员,疏散和保护物资也是一项急迫的工作。抢救物资要据轻重缓急和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6、应急措施方案项目虽然伴随潜在的泄漏、爆裂风险危害,如果安全措施水平高,则事故的概率必然会降低,但不会为零。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采取工程应急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危害。并需要实施社会救援,因此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应根据全区布局、系统关联、岗位工序、毒害物对象等要素,结合周边环境及特定条件,对潜在事故发生确定对策措施。应急预案只有在项目设计、施工、运营中不断加以确定和完善,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应急预案应包括工程应急和社会救援两方面。(1)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必须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和标准,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和事故应急方案,包拓区域消防、环保安全监察、区域报警、组织调查和医疗救护等。(2)制定事故类型、等级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确定救援组织、队伍和联络方式。(3)配备必要的救灾防毒器具、消防器及防护用品。(4)对管道燃气系统制定应急状态切断终止或剂量控制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文化团队管理方案计划
- 品牌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分析计划
- 城市交通设施设计重点基础知识点
- 年度奖惩机制的合理设定计划
- 未来计算技术考试考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青海省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内江市市中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
- 2024年西林县交通运输局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西安市雁塔区第四小学招聘笔试真题
- 【许林芳老师】-《企业文化构建与落地》
- 牛羊肉采购合同范本
- DLT 5434-2021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托育机构消防安全培训
-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算法与Python实现》 课件全套 杨超林 第1-17章 现代库存管理概述-某家电企业H的制造网络库存优化实战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
- (正式版)HGT 6276-2024 双酚F型环氧树脂
- 补习班辅导班学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操作系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离婚案件中夫妻房产分割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