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总论51.1 项目背景51.2 项目概况6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82.1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8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第三章 场址选择 123.1 场址现状123.2 场址建设条件12第四章 建设方案154.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154.2设计依据及标准164.3 总体规划布局164.4建筑方案设计184.5装饰204.6 结构设计214.7 给排水设计234.8 电气设计274.9 弱电设计314.10 暖通空调设计344.11动力设计36第五章 节能385.1 设计依据385.2 项目能耗385.3 节能措施39第六章 环境保护436.1 排放标准436.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36.3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44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497.1 劳动安全497.2 劳动保护517.3 消防安全517.4 卫生防疫53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标548.1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548.2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548.3 项目建设管理558.4 工程招标58第九章 建设进度安排609.1 建设工期609.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0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210.1 估算范围6210.2 投资估算依据6310.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6410.4 资金来源与筹措65第十一章 经济评价6611.1 编制依据6611.2 运营成本估算6611.3业务收入估算6811.4盈利能力分析6811.5财务分析结论68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6912.1 社会影响分析6912.4 社会评价结论71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7213.1 结论7213.2 建议72iv附件:(1) 辽宁省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改造实施意见(辽民函200827号)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市#中心敬老院综合楼。1.1.2 项目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市#中心敬老院单位地址:辽宁省#市#邮政编码:1251001.1.3 建设单位概况#乡位于#市西南部,地处烟台河下游,全乡总面积81.4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68个村民小组,共5500户,22000口人,耕地面积51000亩。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1、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效益分析、社会评价和风险对策等。2、编制的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国家关于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技术经济规范;国家有关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有关法律、民用建筑设计有关规范、规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4)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5)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0108号)。(6)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0419号)。(7)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规划。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市#中心敬老院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综合楼计划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1.2.3 建设期限建设期5个月,2010年9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1.2.4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市#中心敬老院综合楼总投资200万元。其中申请省专项资金100万元、葫芦岛市专项资金20万元,#市财政配套80万元。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服务能力1床位数张150二建筑面积1500三占地面积4000四总投资额万元200全部为建设投资1工程费万元140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503预备费万元10五建设工期月5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2.1.1 项目提出的理由按照省厅辽宁省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改造实施意见的要求,三年来,#市已经建成了城区、曹庄、碱厂三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并入了18所乡镇敬老院,三所中心敬老院全部进行了事业单位登记,明确了法人地位并由民政局直接管理,初步实现了省厅关于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本市财政状况的约束,还有#、大寨、沙后所三所乡镇敬老院未纳入民政部门管理范围,根据省厅和葫芦岛市民政局的要求,利用#敬老院原有的地址,建设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并入#乡敬老院、沙后所镇敬老院、大寨乡敬老院,设置床位150张,供养五保户140人,署名为#中心敬老院。2.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据了解,随着人口寿命的快速增加,以及几十年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20年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1.32亿,超过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6.96%,这都说明我们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目前我国有国有、集体的养老机构将近4万所,提供床位110万张,数量不足我国当前老年人口的1%,调查表明,我国65岁的老人有10%有机构助养的需求,养老服务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按照国际通行的5%-7%的助养比例,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起码还有4%-5%的发展空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负担也会越来越沉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迫切,老人的赡养、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从以前的三代同堂到老人单独居住的转变,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化养老的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实行特困老人的低保救助和社会救助等。但中国未来老年人的绝对数量是如此之大,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某些现实问题的。敬老院是一种服务管理的住宅,它专供老人集中居住,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截止2009年底,葫芦岛市65岁以上的老人3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5.7%和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和3.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和2.4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和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大量增加,旧的养老保障制度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不能满足“六个老有”的需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社会负担加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敬老院、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需求,加快我市敬老院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此项目即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来的。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新建本项目,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市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本项目,将为弱势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敬老院设备陈旧、环境较差等这一现状,将扩大收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作为我市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将在本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该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可行的。74第三章 场址选择3.1 场址现状3.1.1 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市#乡敬老院原址,交通通达性好,区位条件优越。3.1.2 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 #市#中心敬老院综合楼无需征地,该项目选址在#乡敬老院原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条件,该项目用地不涉及耕地。3.2 场址建设条件 3.2.1 区位条件项目选址所在地为#市#乡敬老院原址,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交通通达性好,区位条件优越。3.2.2 场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 #市境内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米,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较大河流有六股河、烟台河、#河等。本项目地处海滨平原地带,地势平坦。2、气象条件项目选址位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期,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度8.2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26.9;七月平均气温24.3,最高气温40.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春季雨水少,增温迅速,多大风,易春旱,无霜期158天。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44.5千卡/cm2,是我国北方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方。其它有关气象参数为:夏季极端最高温度 40.7 冬季极端最低温度 -26.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8 冬季采暖室外温度 -15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3.8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3.9m/s极端最大风速 31m/s 年平均日照时数 2692小时最大降雪深度 17cm 基本雪(n=50) 0.30kn/m2基本风压(n=50)0.45kn/m2 最大冻土深度 112cm地震基本烈度 六度3、工程地质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粉质粘土、砾砂、中砂、混合花岗岩,厂址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场地类别类,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适宜建筑。4、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平均埋深7.5米-8.4米,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水埋藏可属第四系空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为场地内的主要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的砂卵石层中,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不超过8米,雨季时水位可能仅35米,水量不丰。5、地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及地勘报告,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35s。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3.2.3 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项目选址所在地为#市#乡。2、公共设施条件本项目外部公用配套条件良好,项目处于#市#乡中心地段,各类公用设施管网密集、该项目供水采用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接入方便,排水直接接入#市市政管理处排水管网;供暖采用市热网公司供暖;供电直接接入葫芦岛供电公司#分公司供电,项目用电从附近的市政电网接入,电力供应有保障。#市已实现了传输数字化的现代通讯网络,已建成移动通信网、互联网,通讯条件良好。该区移动通讯效果良好,通信线路可从场址附近现有市政设施接入。 第四章 建设方案4.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一) 指导思想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住进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数是有生活自主能力,敬老院的功能设施齐全并提供多种生活需求的考虑。如:小餐厅、洗衣房、家居服务、娱乐及书报阅览,健身及休闲场所等,这种多功能的生活环境中,同龄人友好往来可缓解因退休、疾病等带来的心理变化及情绪波动,从而得到生活慰藉,提高生活质量。(二) 建设目标布局要体现以人为本和人与环境协调的理念,要求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计先进的现代化敬老院。规划原则要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根据本指导意见精神、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的服务体系。(三) 基本原则本项目规划设计以“经济、适用、健康、生态”为主题,积极采取新观念,新产品,新技术,在兼顾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力求创造适合地方性,舒适、安全、优美、方便的老年人生活环境,促进该地区老年人居住、生活水平的整体发展。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景观之间的关系,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并减少对生态的影响,重视地方气候条件和景观因素。合理组织室外步行和活动场地,进一步提高室外公共设施水平,通过景观设计为老年人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为人际交流提供多样空间。重视和完善老年公寓内的交通,能源,保健,健身等各种服务体系,考虑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等。4.2设计依据及标准4.2.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图、地勘报告及相关资料;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意图及使用功能要求;3、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4、相关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2.2 设计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 总体规划布局4.3.1 总平面布置原则(1)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4)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功能要求;(5)根据使用功能特点确定各个功能区域建筑面积比例;(6)力求做到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污染和能耗;(7)搞好建筑室外绿化。4.3.2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中心敬老院分为老年人居住区和生活服务区。生活区与生活服务区为一幢楼,并在一个庭院内。在庭院内设置老年人休息区及老年人健身区。生活区与生活服务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平面布局紧凑,成为一个功能分区明确,整体结合完美的有机整体。平面布局保持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最大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并保证生活区环境安静,获得良好朝向和景观。本方案生活区内布置居室、阅览室、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活动中心、厨房、餐厅等房间。生活区内布置工作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医疗室、康复室等服务性用房。本项目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庭院周围地形、防护间距和其他空地布置绿化,并设置供老年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绿化率不低于30%。4.3.3 规划指标规划指标见表4-1。表4-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占地面积建筑面积1总占地面积平方米40002建筑物平方米200015003内部道路、广场平方米8004绿化平方米12005建筑密度%506容积率0.3757绿化率%304.4建筑方案设计4.4.1 设计理念根据敬老院的发展趋势及业主的要求,结合平面功能布置,敬老院建筑风格追求一种水平伸展、贴近自然环境、庭院式特征,以老年人生活区为中心、以生活服务区为补充,以室外活动场地及庭院绿化为重点,层次鲜明,室内外平面变化丰富,为老年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宜人、充满情趣的生活环境,创造现代、温馨的生态敬老院。4.4.2 平面设计根据使用功能,#市曹庄镇四城子村小学综合楼分三层。生活区由生活居住用房、活动中心、阅览室、厨房、餐厅、卫生间、浴室等服务用房组成。生活服务区为办公室、治疗室、康复室等功能性用房。本项目的出入口均采用无障碍设计。4.4.3 立面设计本项目各个工程分别为一个单体建筑,外部装修采用颜色明了、线条简洁、质地优良的外墙装饰材料,墙面以白色外墙装饰砖为主,在檐口、窗套等部位以浅黄色外墙砖加以修饰。4.4.4 墙面外墙设计应满足维护和节能要求,墙体采用200厚空心砌块,用m5水泥砂浆砌筑,外挂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密度为1820kg/m3的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内墙采用120及200厚空心砌块,用m5水泥砂浆砌筑。室内地坪以下标高-0.600处设置连续水平防潮层(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内掺5%的防水剂)。辅助用房墙体采用混泥土承重砌块砌筑。4.4.5 屋面屋面为上人平屋顶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二道防水设防,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使用年限15年。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性能指标胎体聚氨酯标号45(4mm厚)产品等级优等品(a)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透水耐热度()90、2h地温柔度()-18纵横向拉力450n/50mm纵横向断裂延伸率30%屋面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eps)板,厚度100mm,性能指标见下表。聚苯乙烯(eps)板性能指标压缩强度0.1mpa导热系数0.041w/(m2.k)密度20kg/ m3加工模式模压式氧指数30%体积吸水率6.0v/v%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坡度3%。外排雨水斗、雨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管井dn100mm。4.4.6 门窗门窗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67-93)要求,门窗玻璃的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本项目门窗传热系数为2.5 w/(m2.k),外门窗采用单框双玻节能型(平开)铝合金窗,外窗附带纱窗。门窗性能分析表抗风压性能分级5级气密性能分级4级水密性能分级3级保温性能分级8级隔声性能分级5级4.5装饰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行业特点和当地的民俗风情。4.5.1 室内装饰室内装修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火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本项目外部装修应采用颜色明了、线条简洁、质地优良的外墙装饰材料,墙面以白色外墙装饰砖为主,在檐口、窗套等部位以浅黄色外墙砖加以修饰。各种用房的地面、踢脚板采用便于清扫、冲洗,不污染环境的花岗岩材料,墙面、顶棚采用无污染的白色内墙涂料。4.5.2 室外装饰建筑物的外部装饰应本着美观适用的原则,与周围的建筑物及外部效果上相协调。本项目外部装修应采用颜色明了、线条简洁、质地优良的外墙装饰材料,墙面以白色外墙装饰砖为主,在檐口、窗套等部位以浅黄色外墙砖加以修饰。4.6 结构设计4.6.1 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5)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94)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1-2001)4.6.2 设计要求1、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本工程按50年一遇的建昌地区基本风压:0.60kn/m2。2、基本雪压基本雪压为0.40kn/m2。3、地基基础设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45s。本工程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4、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6.3 楼屋面均匀活荷载标准值办公:2.00kn/m2;厕所:8.0kn/m2;疏散梯:3.50kn/m2;不上人屋面:2.0kn/m2;上人屋面:2.00kn/m2;施工荷载:1.00kn/m2。4.6.4 基础及地下室设计根据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的建议,工程基础拟做天然地基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基础反梁)。设计时将地下一层基础底与局部地下二层基础底做平,均以稍密密实卵石层为持力层,再在原地下一层处做梁板式架空层作为地下一层结构平面。4.6.5 上部结构设计根据#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及建筑高度情况,建筑物主体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基础底板至二层板面的墙、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4.7 给排水设计4.7.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84-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设计范围总体给排水和消防给水;室内给排水,热水,冷却循环给水;室内消防给水及相关设备;灭火器配备。4.7.2 给水1、给水水源由城市自来水给水管上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在基地内用dn200水管呈环状布置,供区块内室外消防用水和室内生活用水。2、给水系统给水系统采用分质、分区的供水方式。(1)分质供水自来水:生活用水、绿化浇洒、地面冲洗、冷却循环补水等采用自来水。饮用水:大楼供应直饮水。直饮水工艺流程为:自来水砂过滤臭氧活性炭精密过滤膜过滤消毒出水。供水消毒采用臭氧和紫外消线联合杀菌消毒方式。根据服务中心情况设24个饮水点。(2)分区供水自来水:地下二层地上二层给水由市政水压直接供给;其余用水均由地下一层的储水池经变频泵加压供给。饮用水:直饮水由直饮水变频泵供给。为了保证直饮水水质,采用机械循环加紫外线消毒的方式。3、热水系统(1)热水用水量热水用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1520%。按20%计算,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23.0吨,最高时生活用水量3.25吨。(2)热水系统分区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系统相同。除厨房采用集中热水供应外,其余部分根据使用需要设分散的电热水器,分别供给。集中热水采用机械循环的方式保证热水水温,设热水循环泵及闭式膨胀罐。每层直饮水房间供应加热开水。4、冷却循环水系统(1)空调系统大楼空调系统为地源热泵系统。(2)水质稳定采用低压脉冲电场全自动旁滤系统,同时,为防止循环水中菌藻的生存繁殖,系统中投加杀生剂。药剂采用成品次氯酸钠溶液,并且定期投加水质稳定剂。其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控制为3倍。4.7.3 排水排水体制以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分流设计。1、室内排水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则最高日排污量103.7m3/d,最高时排污量14.64m3/h。生活污水排水系统,设升顶通气立管,各层卫生间的污水均排入生活污水管,再集中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2、室外排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经设在室外污水管网集中后,自流排入市政预留污水管。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再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场地雨水经雨水蓖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基地雨水量按成都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0年,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为3年,雨水分5处排入市政预留雨水管,其中4处流量为180l/s,1处流量为356l/s。4.7.4 消防用水1、消防水源利用城市自来水作为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利用基地内环状生活给水管,室内消防用水设消防水池。2、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楼工程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0升/秒,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升/秒;自动喷淋用水量为35升/秒;火灾延续时间室内外消火栓为2小时,自动喷淋为1小时。见表6-3:表6-3 消防用水量表用水类别用水标准( l/s )灭火时间 (h)总用水量m3备注室外消火栓302216室内消火栓402288室内自动喷水351126总计6303、室外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给水为生活给水共用给水系统,采用环状管网,环网通过二条dn200进水管与市政给水管相接。在环状管道上设置dn10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3)室内消防系统设置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工程在地下设置1座有效容积420m3的消防水池。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由消防泵组从消防水池吸水加压后供给。4.8 电气设计4.8.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dgj08-93-200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2、设计范围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各种设备的控制系统、防雷系统及接地系统。4.8.2 供配电设计1、负荷性质和供电要求(1)负荷性质项目保安型负荷(消防用电设备、设备机房、排烟风机、疏散应急照明、消防控制等)、保障性负荷(客梯电力及主要通道照明等)属一级负荷,办公照明属二级负荷,其余无特殊要求者为三级负荷。(2)供电要求采用二路10千伏独立电源供电,二路电源分别引自两个不同区域的变电站,平时各负担50%负荷,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时,另一路负担全部负荷。楼内设变配电房,并自备一套3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一级负荷的备用电源,特别重要负荷(如疏散应急照明、计算机系统电源),配置ups电源。2、负荷估算及变压器选择大楼用电主要为空调、照明、电器及电梯、锅炉、水泵等设备用电。公共建筑没有专门的空调能耗指标规定,资料显示,中央空调夏季用电为3070kwh/m2。照明和电器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场地照明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计算;未预计用电按10%计算。据此估算变压器总容量为2500千伏安。变压器按照照明、动力分开供电,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变压器低压侧单母线分段,分段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手动切换,高压开关柜和低压配电屏均采用无油开关,以利于消防安全。低压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采用低压电容器变电所集中补偿方式,功率因素补偿到0.9以上。4.8.3 电力设计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本工程内全部为低压设备,电源从相关低压配电屏引来,电压为380/220伏,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pe线制,配电系统为放射式,重要负荷均为两回路低压供电,末端自动切换。2、导线选择一般动力电源线选用阻燃型电力电缆,消防设备和重要设备电源线的控制线选用耐火型电线电缆或防火电缆。3、接地保护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4.8.4 电气照明设计1、照明电源照明均为单相220伏电源,照明电源引自低压配电屏各照明出线回路,配电方式为树干式。2、光源与灯具选择按各功能区要求选用灯具。照明灯具以节能、高效为主,灯具一般选用标准灯具。一般场所选用荧光灯具,配三基色荧光灯;楼梯间采用节能光源;室内的照明由二次装修设计,照度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要求设计。3、应急照明设置疏散走道,楼梯间及公共出口处等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的方式。4、导线选择一般照明电源线选用阻燃型电线电缆,事故照明电源线和控制线选用耐火型电线电缆。4.8.5 防雷与接地1、防雷(1)防雷等级建筑防雷设计按照国标gb50057-94要求,按一类建筑设计。(2)防雷装置的设计接闪器:在屋面装设避雷带,采用镀锌扁钢-40*4暗设在抹灰层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d216作引下线,并引出屋面与避雷带相焊接。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贯通焊接,并横向互相连成闭合通路作接地极,竖向与接地柱相焊接及接地电阻值1。2、接地采用低压接零保护,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在入户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pe线和n线,不得混接。用404的镀锌扁钢与总等电位连接箱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所有电气设备外壳以及正常不带电设备金属外壳均应接pe线。单相三极插座的保护接地端子应与pe线可靠连接;计算机室的插座为单相地埋式插座(带安全门)。4.9 弱电设计4.9.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包括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pds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9.2 电话系统电话系统主要完成对各大楼内语音、数据、图像进行交换和传输,实现本地和远距离的多媒体综合业务通信,为大楼的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服务。电话系统包括直线电话管线系统和内部综合业务交换系统。直线电话管线系统主要包括来自市话网的直线、中继线、专线、传真线路;内部综合业务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电子语音/传真系统等。由市电话网引来电话电缆至一层通讯机房内主配线架,电话终端位置及数量由业主与承包公司商定,布线纳入综合布线系统。4.9.3 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接入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从区域外城市有线电视管网引入一根有线电视光纤。该系统采用分配分支的结构方式。为使该系统适应现代信息网络的要求,系统拟采用750mhz带宽双向邻频传输方式。前端箱设在值班室,干线采用syv-75-12视频电缆。分配器和分支器设计在各层的过道内。在餐厅、健身中心、会议室、宿舍等处设置有线电视终端盒。4.9.4 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大厦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的软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和相关的数据库软件等。4.9.5 pds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提高建筑的硬件设施标准,本设计考虑了综合布线系统。该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性能的数据通讯业务。综合布线系统按国际布线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性等优点。本设计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由设备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系统主要采用六类utp双绞线、六类大对数(50对、25对)电缆和多模光纤为主要传输线路,以适应不同信号传输的要求。设备间设计在监控中心,主配线架至各栋楼配线架之间采用多模光纤。在大楼内设计一个计算机局域网,具体组网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4.9.6 广播系统用于业务广播、会议广播和播放通知等。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时,可与消防系统联动,构成紧急广播系统,实现火灾和紧急事故广播。广播系统进行分区设置,具备分区广播、广播分区呼叫、业务分区广播等功能。扬声器主要设在各层的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机房设于消防控制机房。4.9.7 会议系统进行多功能数字会议系统的设计,系统具有会议发言、讨论、会议资料、进程内容显示、微机图像及文字显示、投影、电子白板等功能。4.9.8 保安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主要出入口、电梯轿厢内、大厅、车库及重要场所可设置固定摄像头和红外报警探头。设监控中心,内置主控制器、主监控器、录像机和若干监视器。4.9.9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设消防中心,按一类保护对象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信号源,包括不同区域编码烟、温感器及手动报警按钮。消防中心能接收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对所有消防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如控制消火栓泵、喷淋泵、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紧急广播等,在火警时自动切断非消防电源等,消防中心还设有直通消防队的专线电话。4.10 暖通空调设计4.10.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隔声减噪设计规范gb118-8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87-85。2、设计范围中央空调系统;办公室、厕所、配电间等场所的排风系统;大楼的防排烟系统。4.10.2 空调设计1、空调负荷经计算,空调系统的供冷负荷约为1046kw,供热负荷约为652kw。2、空调系统设计(1)空调冷热源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配置离心式冷水机组,冬季通过水-水整装换热机组,产生5060的热水供冬季采暖。(2)空调水系统空调水系统采用二管制,系统管道冷热水合用,冷热循环水泵分置,均为一次泵系统。根据建筑物各空调场所使用特点,空调水系统分为多路,利于调节。各层空调干管均设置流量平衡阀,以确保空调循环水量满足设计要求。(3)空调风系统大空间采用全空气低速送风系统,气流组织为顶送顶回。办公室等小空间用房则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调方式,新鲜空气经新风空调器处理后送入室内,新风空调器分层、分区设置。4.10.3 通风设计设备用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为610次/小时,气流组织为顶送顶回。厨房油烟经油烟过滤器过滤后至屋顶排放。卫生间设置排风扇,废气排入井道至屋顶排入大气。4.10.4 防排烟系统无条件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23层设一个常开风口;前室每层设一个常闭风口。加压风机位于设备房内。各楼层房间及疏散走道尽量考虑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超过规范允许条件的房间及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楼屋面与顶部玻璃斜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其东西方向上利用敞开的建筑百叶与室外完全相通。4.11动力设计4.11.1 设计内容热源供应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柴油发电机系统;排烟系统。4.11.2 热源供应系统热源为燃气热水锅炉,设在室外。锅炉房设泄瀑口,并设两个出口,其中一个直通室外地面。锅炉燃料采用城市天然气。锅炉热水主要供应大楼的采暖和生活热水使用,生活热水为卫生热水和厨房用热水。据估算最大蒸汽耗量约为2t/h。4.11.3 天然气供应系统1、供气管道设计室内外天然气管道、中低压天然气箱、天然气表、自动切断阀和室内天然气报警系统均由当地燃气公司负责设计和安装。2、低压天然气供应系统低压天然气由城市中压天然气管网接入,先接至设在绿化地内一台低压燃气调压箱,调压、计量后的天然气管道接至c楼二层厨房使用。厨房天然气最大耗气量约为57m3/h。3、中压天然气供应系统中压天然气由城市中压天然气管网接入,先接至设在绿化地内一台中压燃气调压箱,调压、计量后的天然气管道接至锅炉房使用。锅炉房天然气最大耗气量约为85m3/h。4.11.4 排烟系统锅炉房的锅炉烟道接至室外地面排放。烟囱采用预制式烟囱。锅炉烟道出口处设防爆阀和氧量仪。烟囱排放高度大于室外地面8m。地下室柴油发电机组的烟道接至室外地面排放。烟囱排放高度大于室外地面5m。第五章 节能5.1 设计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发布是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指南(2006);4、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法规。5.2 项目能耗本项目系公共建筑项目,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电、天然气和水。电力消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内中央空调用电;二是建筑的各种照明用电;三是建筑内的各种电气设备用电。天然气主要用于厨房和锅炉房等生活用气。水消耗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循环系统补充水、场地和绿化用水。5.2.1 电消耗量本项目主要电耗为空调用电、照明用电、电气设备用电。1、空调用电公共建筑空调没有专门的能耗指标规定。据同济大学龙惟定在其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中的调查结果,上海公共建筑空调平均用电1.8gj/ m2a(50 kwh/m2a)。本方案耗电量指标参考国内现状,从节能要求考虑,取值30kwh/m2a。2、照明用电室内照明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办公建筑的普通办公室,功率密度值为11w/ m2,按平均每天使用6小时,全年工作日251天计算,照明年耗电指标为16.57kwh/m2。则室内照明年用电量为16.5716980=28.14104kwh。道路及场地用电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为0.5 w/ m2,按每天使用12小时、全年360天计算,年用电量为0.51104kwh。全年照明用电量为28.65104kwh。3、电气设备用电电气设备采用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标准为20w/ m2,按平均每天满负荷使用4小时、全年工作日251天计算,电气设备年耗电标准为10.04kwh/m2。则年用电量为20.0816980=34.10104kwh。不可预计用电量取上述总用电量的5%计。工程项目年总耗电量为119.37104kwh。5.2.2 天然气消耗量项目使用天然气主要是人员生活用气和采暖用气。5.2.3 新水消耗量根据表6-2,最高日用水量为276.5吨,全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则年总用水量为6.94104 m3。5.3 节能措施5.3.1 建筑节能设计1、朝向、通风与采光在总平面布局上,用地内尽可能设置绿化,减少硬化地面;建筑物采用南北朝向,采取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建筑间距应保证室内获得一定的日照量,并结合通风、省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力求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避免了使用人工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2、墙体墙体采用新型复合墙体,控制建筑物形体系数,不采用过多凹凸面;墙体采用页岩空心砖作为围护墙,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设于主体结构外侧,内墙用保温腻子抹面,以增加外墙保温隔热效能。3、门窗适当控制窗墙比,以提高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用保温隔热、隔声、隔火性能好,具有良好力学性能、使用寿命长的节能型中空双玻塑钢窗;采用密闭材料对门窗缝隙进行封闭,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安排好门窗相对位置及开启方式,组织穿堂风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页、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既能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热,又便于冬季日照。4、屋面屋面采用如聚苯板等保温隔热材料,增加隔热层并设架空通风层,在空气间通风层内贴热反射材料;以卷材防水和高分子涂料防水二道设防,减少太阳对房间的热辐射,同时也减少了夏季房间制冷、冬季房间采暖的热损失。5.3.2 给排水节能设计合理进行给水系统分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水压供水;合理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频给水装置,以节省运行电耗;卫生间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采用雨污分流体系,对雨水进行收集,用作绿化灌溉用水。5.3.3 电气节能设计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所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进行照明设计,室内照明优先采用节能荧光灯具照明,荧光灯自带电容器补偿,且在变电所采用集中电容补偿,以降低无功能耗。室外照明原则上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具。走道及楼梯间均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控制。选用节能变压器及电气设备。5.3.4 选用节能设备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末端、燃气锅炉、柴油发电机等能耗大的设备选用效率高、能耗低的设备。空调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设计,实现变负荷节能运行。空调通风设备运行设自动控制系统,除风机盘管外,均纳入ba系统。离心式冷水机组压缩机采用变频驱动措施,实现节能运行。采用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bas),对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照明设备及其他用电设备进行监视和自动控制,降低能耗。5.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