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i - 目目 录录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 1.1 自然地理情况自然地理情况 .1 1.1.1湖泊概况.1 1.1.2流域水系.4 1.1.3气象.5 1.1.4水文.6 1.1.5水质.8 1.1.6生态与资源状况.9 1.2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11 1.2.1溧水县社会经济.11 1.3.2高淳县社会经济.12 1.3.3当涂县社会经济.13 1.3.4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湖泊的需求.14 1.3 开发利用情况开发利用情况 .15 1.3.1沿湖农业开发用水.15 1.3.2沿湖城镇及工业开发用水.16 1.3.3沿湖综合性水工程开发建设.16 1.3.4湖泊渔业开发.17 1.3.5湖泊航运.17 1.3.6其他.18 1.4 水害防治情况水害防治情况 .18 1.4.1防洪工程建设.19 1.4.2排涝抗旱情况.20 1.5 湖泊管理湖泊管理 .21 1.5.1水行政管理.21 1.5.2其他涉湖部门管理.22 1.6 存在问题分析存在问题分析 .22 2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26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和原则 .26 - ii - 2.1.1指导思想.26 2.1.2规划原则.26 2.2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27 2.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28 2.4 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 .28 2.5 规划总体目标规划总体目标 .28 3 湖泊保护范围湖泊保护范围.30 3.1 保护范围划定依据及原则保护范围划定依据及原则 .30 3.1.1划定依据.30 3.1.2划定原则.30 3.2 保护范围的确定保护范围的确定 .31 4 湖泊功能分析湖泊功能分析.34 4.1 湖泊功能分析论证湖泊功能分析论证 .34 4.1.1洪水调蓄功能.34 4.1.2水资源供给功能.37 4.1.3维护生态功能.43 4.1.4航运功能.44 4.1.5渔业养殖功能.45 4.1.6旅游功能.45 4.2 湖泊功能规划定位湖泊功能规划定位 .46 4.2.1防洪功能.46 4.2.2水资源供给功能.46 4.2.3维护生态功能.47 4.2.4航运功能.48 4.2.5渔业养殖功能.49 4.2.6旅游功能.49 4.3 湖泊功能主次关系分析湖泊功能主次关系分析 .49 4.3.1确定原则.50 4.3.2主次功能排序.50 5 湖泊保护规划意见湖泊保护规划意见.53 - iii - 5.1 湖泊总体保护湖泊总体保护 .53 5.1.2总体保护目标.53 5.1.2总体保护意见.54 5.2 防洪功能保护防洪功能保护 .56 5.2.1防洪功能保护目标.56 5.2.2行洪通道保护.56 5.2.3蓄洪区保护.58 5.3 供水及水资源保护供水及水资源保护 .58 5.3.1供水及水资源保护目标.58 5.3.2供水水源保护范围与意见.59 5.3.3饮用水源保护范围与意见.59 5.3.4水质保护范围和意见.60 5.4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 .62 5.4.1生态保护目标.62 5.4.2生态功能区划.63 5.4.3生态保护意见.64 5.5 重要基础设施保护重要基础设施保护 .66 5.5.1水利工程设施.66 5.5.2航道.67 5.6 湖泊开发利用控制指导意见湖泊开发利用控制指导意见 .68 5.6.1渔业养殖.68 5.6.2旅游.70 5.6.3采砂(取土、采石)控制.71 6 湖泊管理规划意见湖泊管理规划意见.72 6.1 管理体制与职能管理体制与职能 .72 6.1.1管理体制.72 6.1.2管理职能.72 6.2 规划管理规划管理 .73 6.2.1规划编制与批准.73 6.2.2规划调整与批准.73 6.2.3相关规划.74 - iv - 6.3 公共管理办法公共管理办法 .75 6.4 管理设施管理设施 .78 6.4.1湖泊保护范围标识.78 6.4.2其他管理设施.78 6.5 调度运用意见调度运用意见 .78 7 规划实施意见规划实施意见.80 7.1 实施原则与责任实施原则与责任 .80 7.2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 .81 7.3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82 8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85 8.1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85 8.2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86 8.3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87 8.4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87 8.4.1湖泊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87 8.4.2规划环境目标.88 8.4.3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及预估.88 8.4.4规划环境影响总体评价.90 8.5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 .92 9 附附 录录.93 9.1 沿湖综合性水利工程资料沿湖综合性水利工程资料 .93 9.1.1湫湖提水站工程.93 9.2.2蛇山抽水站工程.94 9.2.3天生桥闸工程.95 9.2 湖区水旱灾害历史资料湖区水旱灾害历史资料 .98 9.3 附附 表表102 9.4 附附 图图114 1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自然地理情况 1.1.1 湖泊概况湖泊概况 (一)地理位置 湖又名北湖,历史上曾经是湖的一部分,地跨苏、皖两省,隶属 省溧水县、高淳县和安徽省当涂县管辖。湖已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在 中国湖泊名称代码 (sl261-98)中的代码为 f32a201。 湖目前是长江下游唯一的直接通江湖泊。位于长江右岸、水阳江入江尾闾, 地处南京市域西南部,范围大致在东经 1184611856,北纬 31233133,湖 区东北、东南及西部片区分属溧水县、高淳县和当涂县。 (二)地质地貌 湖所在区域的地层和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古陆中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单元。自 远古代的震旦纪到中生代三迭纪的漫长地质时代,一直处于沉陷状态,沉积了这一 阶段的一整套地层。中生代历次构造运动,包括印支和燕山运动,使上述沉积地层 普遍发生褶皱隆起,伴随强烈断裂作用和频繁的岩浆侵入和喷出,奠定了现代低山、 丘陵、岗地、河谷、平原、盆地交错分布的地貌。区内广泛发育着中生代火山岩, 为基地构造层(下构造层) ;其上为上侏罗纪及下白垩纪喷发的一套火山岩堆积后 的地层(中构造层) ;其上又存积了上白垩纪、第三纪构成的红层(上构造层) ;第 四纪沉积层广泛分布,为主要成土母质,在低山丘陵及其坡麓地带和河谷,都覆盖 着岩层的风化残积物和坡积物发育成的酸性黄壤土。湖积土有粉土质泥、沙质泥、 粉沙,土的成分不一,颜色也有差异。 湖区域地貌特征属于湖滨平原及岗丘区,整体地形从东、北两个方向由高向 低倾斜,交汇于湖盆。湖盆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为连绵不断的山峦和岗地, 东、南侧丘陵岗地属茅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北侧分布着横山、小茅山诸山;西侧地 势较低,为水阳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属于水网圩区,与长江岸边圩区相连。 区域内的丘陵、岗地高程较低,大都在 98.07(100)m(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 括号内为吴淞高程基准,下同)以下,仅有少数山顶高程在 298.07(300)m 以上; 滨湖地面高程在 10.07(12)m 以上广泛分布着一级阶地,地势由高向低伸向湖区, 阶地与湖面之间的地面高程在 4.0710.07(612)m;入湖水河流下游分布着河漫 滩和河口三角洲混合型河谷平原,主要为新桥河河谷平原,河谷地势东北高、西南 低,地面高差约 10m 左右,最低 6m,河谷的平原面积分布宽阔,河谷平原与湖滨 平原融为一体,形成东大圩和西大圩两个万亩以上大圩。 (三)湖泊成因与类型 湖的成因在地理学称之为构造型,湖盆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形成。湖在大的 构造单元上属于南京凹陷的边缘地带,由于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后期的断裂作用,溧 (水)高(淳)背斜西北翼断裂下沉,产生了包括湖、固城湖、湖及其西部圩区 的大片洼地,奠定了湖盆的基本雏形。断裂构造的遗迹在地图上清晰可见,如在 湖的东南面原始湖岸线几乎成一直线。构造洼地形成之后仍处于缓慢下沉的过程之 中,为后来周围的大量物质堆积创造了条件。这一巨大洼地并非一个完全封闭的盆 地,有缺口通连长江,水阳江、青弋江也可汇入湖。 湖从湖盆成因上看属于构造型湖泊,从湖水含盐度上看属于淡水湖,从湖水 营养物质分类上看属于中富营养湖泊。总体上湖属于构造型淡水湖泊。 (四)湖泊演变 湖泊是在内外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它与流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植 被的变化、泥沙和营养盐输入的多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湖泊与其他自然现象一样, 有它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随着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湖泊部分 区域就日益变浅;湖岸植物的生长繁盛,残体腐烂堆积,也能致使湖泊面积的逐步 缩小。长年累月,部分湖区就转化成了沼泽。加上人类开发利用活动,部分湖区就 变为了圩区、农田。 湖历史上与湖及固城湖曾经连为一体,统称湖,湖水面幅员辽 阔,据考证(溧水水利志)面积达 3000 多 km2。因入湖泥沙淤积,水阳江、青弋江 入湖口三角洲发育,湖面逐渐缩小分化。水阳江三角洲向湖推进,首先将其南 侧洼地封淤,分化出固城湖;当三角洲继续向北发展抵达湖阳咀时,残留水体继之 又分化成、二湖。经过河湖自然冲淤变化,特别是入湖河道三角洲的发育, 加之人工不断围垦,湖泊面积大幅减小,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湖仅存 264 km2。 3 建国后湖的围垦主要发生 19701971 年间,致使湖泊面积又有缩小。其中, 高淳县在湖泊南部围垦 21.86 km2(今团结圩) ;溧水县在湖泊东南部围垦 2.33 km2(与旧圩联合,今战天圩) ,在湖泊东北部分别围垦 2.90 km2(与旧圩联合,今 西大圩) 、1.50km2(与旧圩联合,今胜利圩) ;当涂县与溧水县在湖泊北部联合围垦 8.00 km2(溧水称团结圩,当涂县称博望圩,其中溧水县约占 20%) ;安徽当涂县在 湖泊北部围垦 12.67km2(今东新圩、西新圩) ,累计围垦面积 49.26km2。此后至今 30 余年,沿湖基本再无围垦,湖泊疆界基本定型,最新勘测资料显示湖泊面积 214.74km2。 表 1.1 湖围圩 2003 年社会经济情况表 圩名隶属地区 围筑 年代 面积(km2)常住人口耕地面积(亩) 水面面积 (亩) 团结圩高淳197021.8624200241447400 战天圩溧水19702.33/11.65400143001900 西大圩溧水19702.90/16.655761169603505 胜利圩溧水19701.50/2.6720030001000 博望圩当涂/溧水19708.09700 东西新圩当涂197012.67 49.26 注:“/”后面的数据为与旧圩联合后的面积,人口、耕地等也是与旧圩联合后的数据。 (五)湖泊形态 湖泊形成以后一直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一些湖泊形成和扩大了,而有 一些湖泊则萎缩成为沼泽或者消失了。导致湖泊演化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素、人为 干扰因素和泥沙淤积等因素。在纯自然情况下,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是漫长的, 但是生产力比较发达的今天,人类活动大大地加速了湖泊的演化过程,使其生命周 期迅速缩短。 湖湖盆呈不规则四边形,东西向最长约 22km,南北向最宽约 14km,总周长 约 80km,湖泊面积 214.7km2,三县面积比例见图 1.1。其中:高淳县 23.5km2,溧 水县 87.7km2,当涂县 103.5km2。湖泊库容在最低水位时仅 0.4 亿 m3,防洪最高水 位时,可达 14.5 亿 m3,多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为 3.5 亿 m3。 4 11% 41% 48% 三县湖泊面积比例 12% 64% 24% 高淳 溧水 当涂 三县汇水面积比例 图 1.1 湖泊面面积、汇水面积分布百分比 1.1.2 流域水系流域水系 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入江尾闾的右岸,属于水阳江、青弋江及漳河流域,水阳 江、青弋江及漳河都是长江下游右岸的支流,三条河流均源自皖南山区,位置上从 东向西依次水阳江、青弋江及漳河,河道下游在平原圩区形成水网,互相交汇,一 部分经青山河、乌溪河、姑溪河汇入入长江,一部分则先汇入南漪湖、固城湖、 湖及湖后再转入长江。流域总面积 18850km2,其中水阳江流域面积 10385km2。 湖自身汇集其周边地域特别是湖东部山区来水,湖汇水区域北、东、南三 面分别与秦淮河汇水区、太湖水系及固城湖汇水区接壤,其中湖汇水区与固城湖 汇水区同属于水阳江水系。北部以小茅山等山峦为分水岭与秦淮河水系搭界;东部 以茅山山脉余脉形成与秦淮河水系及太湖水系的分水岭;南部以低岗山丘区形成固 城湖汇水区之间的分水岭;汇水区西部与水阳江干流交接,属于冲积平原水网圩区, 没有严格的排水分区,大致以湖湖堤为界。区域汇水面积 969 km2(包括湖区水 面) ,三县比例见图 1.1,其中溧水县境内 617 km2,高淳县境内 115 km2,安徽省当 涂县境内 237 km2。 湖汇水区域内主要入湖河道有:新桥河、天生桥河、石固河、中流河、博望 河、姑溪河等。其中:新桥河和天生桥河位于溧水县境内,石固河位于高淳县境内, 中流河位于当涂县与高淳县交界处,博望河和姑溪河位于当涂县境内。 新桥河是湖汇水区域最大的一条入湖河道,流域面积 307.53km2,占整个 湖汇水区域的三分之一左右。河流源自老鸦坝水库,横贯白马、晶桥两乡,经孔镇 乡昌塘村汇入湖,从 1971 年起至 1980 年,进行了 3 次规模较大的河道整治工程, 5 兴建秋湖提水站及周家山闸。新桥河全长 26.3km,在湖口附近河底高程在 1.07(3)m 左右,河道中段底高程在 1.072.57(34.5)m 左右;下堡以下河底宽 27m,下堡以上河底宽 9.512m;堤内外边坡在 1:2.51:3 之间。流域内包括中型水 库 3 座老鸦坝水库、姚家水库、赭头山水库。3 座中型水库集水面积总和 51.6km2,总库容合计 3256 万 m3;小型水库十余座,合计汇流面积 22km2,总库容 996 万 m3。 天生桥河又名胭脂河,是沟通秦淮河与湖两个流域的一条人工开挖水道,也 是沟通秦淮河与湖的航道。河道北起一干河的沙河口向南经过下思桥、天生桥、 洪蓝埠、三汊河、陈家至湖口,全长 15.3km,流域面积 89.31 km2,其中南段 78.97 km2,北段 10.34 km2。经过历年的加固疏浚,目前全线河底高程 1.57(3.5) m,底宽 1215m,局部底宽 20m,岸坡坡比 1:3。1966 年天生桥河上兴建天生桥套 闸。 石固河是人工开挖的内河,沟通湖和固城湖,河道全长 12.6km,河底高程 3.57(5.5)m,底宽 10m,边坡 1:2.5,输水能力 25m3/s。在河道入湖口建有蛇山 抽水站。 中流河是苏、皖两省的界河,水阳江进入湖的重要通道,河道西端与运粮河 (水阳江下游河道)连通,东端汇入湖,全长 6.5km。固城湖的出湖河道官溪河 汇入中流河,因此,中流河也是固城湖洪水进入湖的通道。 博望河和姑溪河位于安徽当涂县境内,博望河纵贯当涂县博望镇镇区,全长 7km;姑溪河是湖泊进入长江的唯一通道,与运粮河连通,也是水阳江的入江通道 之一,河道全长 31.6km。 1.1.3 气象气象 湖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 15.4,最高气温 43.0,最低气温-14。一年之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降水比较丰沛。 春夏之交容易出现不稳定天气,局部地区发生冰雹、龙卷风等灾害。67 月, 冷暖气团在本地区遭遇,形成锋面低压和静止锋,出现梅雨期。79 月,有时受到 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发生大暴雨。梅雨和台风气候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天气系 统。夏季湿热,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出现晴热高温天气。冬季寒冷干燥,常 6 有寒潮侵袭。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1154mm,自北向南递增,全年降水日数 110130 天,降水 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中约有 60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的 59 月;降水量年际变 化大,各年降雨量的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年梅雨量的大小,高淳 1960 年 6 月 最大 24 小时暴雨量 323.6mm,最大 3 日雨量 395.1mm。 春秋两季常会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给农作物造成伤害,春秋两季出现连阴雨的 发生几率为 2 年一遇,冬季年平均降雪日数为南京 8.4 天,溧水 8.2 天,高淳 10.8 天,降雪季节在 11 月4 月。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在 884mm 左右,由北向南递增。69 月总蒸发量占全年蒸发 量的一半左右,年际变化较大。高淳 1978 年蒸发量为 1753.9mm,69 月累计蒸发 量为 942.7mm,1970 年蒸发量仅为 797.3mm。根据多年资料分析,南部高淳至北部 南京市区,年蒸发量略小于降水量,本地区处于湿润与干旱的过渡地区。 风向和风速:风向呈明显季风型,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多 偏东风。常年以东北偏东风最多,风向频率 18;东北风和东风次之,风向频率分 别为 16和 14。平均风速按照季节分,一般冬春较大,分别为 2.8m/s 和 3.1m/s;夏秋较小,分别为 2.7 m/s 和 2.6 m/s;按照风向分,以东北偏东风最大,为 4 m/s,东北风偏北风次之,为 3.8 m/s。 夏季多大风,台风影响是重要因素,多年平均 8 级以上大风日数 6.2 天,以夏 季最多,平均 2.5 天,春季次之,平均 2.1 天,秋冬最少平均 0.9 和 0.7 天。汛期, 湖地区多西南风和东南风,当湖面遭遇 34 级风时,波高可达 0.40.5m,波长 12m。遭遇最大瞬时风速达 20m/s,波浪滔天,汹涌澎湃,浪头可从堤外打入堤内。 1983 年 7 月 2 日,溧水县渔歌乡郭塘新圩遭受 9 级大风浪袭击,洪水掀起巨浪猛烈 冲击圩堤,12 小时之内原 6m 宽的堤顶被冲刷的只剩 2m。 1.1.4 水文水文 (一)水位 湖属于水阳江入长江的尾闾调蓄湖泊,上承皖南山区和固城湖下泄洪水,中 蓄湖泊本身区间来水,下经当涂汇入长江,当长江出现高水位顶托或江水倒灌时, 湖泊出水不畅,形成水位猛涨缓落,高水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1983 年从 6 月 28 7 日到 8 月 24 日,湖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8.07(10.0)m 的时间长达 56 天。 湖水文另一特点是季节间水位差大,当春季、冬季上游来水枯竭,长江水位 低落,湖水为随之大幅下降,因而在冬春和汛期之间,形成极大的年变幅水位差。 通常,每年的 11 月起至来年的 45 月,湖进入枯水期,一般最低水位 3.074.07(56)m 之间。 根据附表 9.4 水位统计资料显示。最高水位 10.75(12.68)m 发生在 1999 年 7 月 2 日,最低水位 3.13(5.06)m 出现在 1997 年 2 月 16 日。水位变幅差最大的年 份为 1983 年,最高水位 10.35(12.28)m,最低水位 3.32(5.25)m,变差达 7.03m。多年平均水位 5.04(6.97)m 左右。 (二)蓄水量 湖的深泓在溧水县境内,湖底最深处高程约在 2.57(4.5)m 左右,湖盆四 周高程在 4.07(6)m 左右。在枯水期最低水位期间,湖泊的蓄水量只有 3000 多万 m3;在设计防洪水位 10.57(12.5)m 时,蓄水量可达 14.5 亿 m3;在常水位时,湖 水平均深度 1.67m,相应蓄水量约 3.4 亿 m3。根据省工程勘测院有限公司测绘 成果,湖水位与蓄水面积及蓄水量关系见附表 9.5。 (三)径流量与过境水量 湖水主要来自当地径流量、水阳江过境水量以及长江倒灌水量,长江倒灌水 量影响因素太多,本报告没有进行分析。 根据溧水县水利志 ,当地年径流量特征值:丰水年(降水频率 25%)年径 流深 481mm,径流系数 0.39,分析计算湖区域年径流总量约 6.8 亿 m3。平水年 (频率 50%)年径流深 285.8mm,径流系数 0.28,分析计算湖区域年径流总量 4.7 亿 m3;枯水年(降水频率 75%)年径流深 183.7mm,径流系数 0.20,年径流总 量 3.5 亿 m3;县内实际发生特旱的 1978 年,年径流深 23mm,径流系数仅 0.04, 分析计算湖区域年径流总量 1.3 亿 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273.9mm,径流系数 0.26,分析计算湖区域年径流总量 4.6 亿 m3。 湖的过境水量主要为水阳江来水,以水阳江新河庄以上山丘区集水面积 7346km2考虑分析过境水量。根据高淳县水利志记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349mm,径流量约为 24.77 亿 m3。由于上游降雨量与本地基本接近,按照集水面 积缩放,当地各典型年的过境水量是:平水年 23.11 亿 m3;中等干旱年 17.48 亿 m3;特殊干旱年 1.51 亿 m3。 8 (四)泥沙 湖的泥沙主要来源有:水阳江洪水入湖及长江洪水倒灌入湖携带泥沙;滨湖 地区入湖河流的携带的泥沙。 据科学技术出版社湖泊志调查,水阳江流域地表侵蚀面积为 3380km2,地表山丘区侵蚀模数为 400900m3/km2,丘陵区为 200 m3/km2,估算流 域平均年侵蚀量达 900 万 m3,为湖泊泥沙的主要来源。根据溧水县水利志 , 1954 年 7 月,倒灌入湖的沙量为 263 万 m3(洪水年) ,1960 年为 38 万 m3(枯水年) ,长江倒灌入湖的淤积量占同期入湖的淤积量 2左右。溧水县境内湖周圩田上层 壤土覆盖为 1.5m2.5m,其下为细砂游离土质,深度达 1020m,反映出这一湖泊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的淤积状况。 根据湖泊湖盆地形测绘成果分析,出入湖口附近及湖盆西侧的湖底高程明显高 于其他湖底区域,高差在 11.5m 左右。初步说明这一区域属于水阳江洪水入湖及 长江洪水倒灌入湖的通道,洪水入湖后常常在此区域盘桓,泥沙最容易在此区域淤 积沉淀。 1.1.5 水质水质 湖周边区域无直接入湖排污口,污废水主要通过入湖河道流入湖泊。随着沿 湖工农业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多,外源污染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水质影响很大,水质 恶化。上世纪八十年中期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沿湖城镇工业发展迅速, 一批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开发建设,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着处理不彻底就直接排 放如湖及通湖河道,造成严重水污染,湖泊水质迅速下降。 对 2003 年 4 月至 2005 年 3 月共 8 个季度的水质监测资料(湖渔歌水质监测 断面) ,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除了 2004 年三、四季度水质 达到类水外,其余时段水质均为、类水,甚至出现劣类。水质类别总体上 为类,丰水期水质要好于枯水期,湖内水质好于入湖河道水质。811 月水质 较好,24 月份水质较差。 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湖水体平均状态已达中度富营养化程度,部分入 湖河道水质已经逼近重度富营养化。根据 1999 和 2005 年的资料分析,湖水体已 经从轻度富营养发展到了中度富营养状态。 9 影响湖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 湖水水质恶化的原因主要是沿湖周边地区的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和一些 生活污水进入湖区。此外也有农业施肥施药形成面污染、渔业养殖投饵等。 新桥河两岸排污口有 8 个,基本情况如表 1.2。根据 2003 年溧水县水质简报, 新桥河水质为劣类之间,天生桥河洪蓝桥水质劣。 表 1.2 新桥河排污企业统计 排污单位排污口位置主要污染物年排污量(吨) 八幸药业公司新桥河白马河段cod147000 环亚公路材料公司新桥河白马河段cod4780 大立热度锌厂新桥河白马河段zn100 立平公路材料公司新桥河白马河段cod600 九龙化工公司新桥河晶桥段cod35 晶云化工公司新桥河晶桥段cod80 华鑫化工公司新桥河晶桥段cod73.5 观山化工公司新桥河晶桥段cod1600 晶桥镇新桥河晶桥段生活污水及其他200 1.1.6 生态生态与资源状况与资源状况 (一)湖泊生态 湖泊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 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湖已经列中国湿地 保护行动计划 (2000 年 11 月)重要湿地名录。 湖湖泊生物资源丰富,根据 1962 年的调查资料,湖泊水生物主要由浮游藻 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和鱼类等五大部分组成。 湖中浮游藻类有 7 门,包括蓝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 门和绿藻门等种类,其中绿藻门含量最多,占 50.59%,其次为裸藻门占 35.62%。 湖中浮游动物有 4 类 63 种,其中原生动物 19 种、轮虫 24、枝角类 14 种、挠 足 6 种,原生动物含量最高,占 99.50%,其次为挠足类。 湖中底栖动物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类群,包括腹足纲、瓣腮纲 16 种,环节动物 10 多毛纲 1 种,寡毛纲 3 种,常见的底栖动物有水蚯蚓、摇蚊幼虫、螺、蚌、河蚬、 虾、蟹和水蛭等。 湖中水生高等植物隶属 28 科、48 属、计 57 种。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 物、沉水植物均有分布。主要植被:大片的茭笋、芡实、乌菱、四角菱及细果野菱、 芦苇及水草沼泽。 其它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莲、竹叶、眼子菜、小叶眼子菜、 狐尾藻、轮叶黑藻及苦草等。特有植物曾有华山韭分布。 湖泊鱼类丰富,种类繁多,但以鲤科鱼类为主,常见的有 10 个亚科,其中青、 草、链、鳙是我国的特产,号称“四大家鱼” 。主要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青鱼、 赤眼鳟、鳖条、长春鳊、翘嘴红鳇、细鳞斜颌鲴、鱼鲢、鳙、鲶、黄颡鱼、鳜、乌 鳢、九鲚及大银鱼等。 湖区是多种鸟类生活栖息地,以及多种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驿站。已 记录到约 78 种。繁殖鸟包括池鹭、白鹭、中白鹭、棉凫、班嘴鸭,五种秧鸡包括 董鸡、水雉和彩鹬。水禽包括鸭类以绿翅鸭、绿头鸭、班嘴鸭和针尾鸭为优势种, 数量较少的有赤麻鸭、翘鼻麻鸭、鸳鸯、罗纹鸭、花脸鸭、琵嘴鸭、凤头潜鸭和普 通秋沙鸭。其它常见的越冬鸟包括大白鹭、白鹳、灰鹤、白骨顶、凤头麦鸡、金眶 鹬、鹤鹬、扇尾沙锥、红嘴鸥和银鸥。 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 26 种,其中丹顶鹤、大鸨、斑嘴鹈鹕、白琵鹭、海南虎 斑鸠等均属国家 i 级保护动物,被国际湿地公约列为濒危种,小天鹅、灰鹤、鸿雁、 鸳鸯及雁鸭类、鸢、毛脚、白肩雕、灰背隼、雕鸮鸟、草鸮鸟等猛禽均属国家 ii 级 保护对象,白鹭、牛背鹭等鹳形目的涉禽被誉为环境监测鸟。 目前,湖泊生态受到的主要干扰和威胁是:沿长江下游沼泽地的排水造田及部 分湖区围垦农田已降低了源泊的水位,并进一步损失了湿地。沿湖工业发展造成水 体污染,影响了湖泊水质。过度捕鱼已使鱼类种群减少。狩猎,尤其在晚上驾船狩 猎,对湖泊鸟类造成过多的伤害和干扰。还有一些来自沿湖农田径流中杀虫剂的污 染,湖区曾发现用毒药毒杀野鸭。综合表明在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下,其环境质量 逐渐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湖泊资源 水资源是湖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 事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命脉。湖泊水资源向沿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基 础支撑。 11 湖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人们喜爱的副食品:如鱼、虾、蟹、贝、莲、 藕、菱、芡;有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如苇、蒲、席草、蚌、壳等;有的可以入药: 如苇根、蒲黄、莲心、莲蕊和鳖甲等;其他更多的水生植物和螺、蚬、蚌等水生动 物可作为家畜和家禽及鱼类养殖的饵料;水生植物还广泛用于农肥和燃薪。此外, 湖泊生物还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净化水质、以及保存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 作用。 湖泊滩地是处于环湖陆地和湖泊开敞水域之间水陆互相过渡的地带,它是一种 良好的土地资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同时,湖泊滩地是 也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自然综合体,属半陆半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保存着遗传物 质种类和生物多样化等方面,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湖泊滩地也是研究生物演化过 程的重要基地。 湖泊沉积物是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其覆盖面广、沉积连 续和分辨率高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特别是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依据。 湖拥有清新的湖光山色以及明媚和婀娜多姿湖滨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发展 潜力巨大。 1.2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湖位于长江芜湖至当涂段东侧的苏皖界线上,是一个天然的淡水湖泊。湖中 盛产鱼虾、水禽、芡实、茨菰等水产品,是沿湖村民的收入之源,素有“日出斗金” “日落斗银”之称。 “渔歌”不仅是高淳古八景之一,也是新评金陵四十景之 一。湖面范围涉及、安徽两省的三个县,三县国土面积 3196km2,2003 年人口 144.5 万,gdp158.7 亿元。 1.2.1 溧水县社会经济溧水县社会经济 溧水是南京的南大门,也是百里秦淮的发源地,距南京主城区仅 42km,处在 南京主城发展的主轴线上,面积 1048 km2,辖 8 个镇,人口 41 万。gdp61.3 亿元。 溧水属宁镇丘陵山区,境内山丘起伏,资源丰富,是国务院命名的粮食生产大 县,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建有黑莓、青梅、蚕桑、茶叶、板栗、花卉苗木、蔬菜、 12 母猪、鹅鸭、水产等十大生产基地。有耕地 46 万亩,山丘 38 万亩,水面 26 万亩。 工业上有医药、食品、冶金、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主 导产业,形成了以长安汽车、联强不锈钢薄板、恒生制药、星银制药、八幸医药中 间体、旺旺食品、喜之郎食品、华晶对甲酚和苯甲酸、云海镁合金、德昌磁性材料、 飞燕牌活塞环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品。 溧水发展战略是充分显现在南京城市发展中的吸纳、补充、服务、集散四大功 能,实施“西接、北拓、东进、南延”战略,推动溧水经济形成城市发展圈、旅游 度假圈、特色产业圈三大功能圈的产业布局,成为南京新兴的制造业基地、旅游休 闲度假和最佳人居环境区、都市生态特色农业区,形成南京市南部区域中心和新兴 的中等规模城市。 溧水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有中山八景,新开发的有江南“小三峡” 美誉的天生桥、胭脂河、无想山森林公园,东庐山、湖、东屏湖、卧龙湖风景旅 游区,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 表 1.3 2003 年高淳、溧水县社会经济统计 高淳县溧水县 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 年末总人口万人42.24年末总人口万人40.23 非农业人口万人11.25非农业人口万人8.03 农业人口万人30.99农业人口万人32.2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2.0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1.26 第一产业万元112860第一产业万元8.41 第二产业万元300017第二产业万元32.34 第三产业万元207335第三产业万元20.2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46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5197 农业总产值万元205523农业总产值万元157233 工业总产值万元1204447工业总产值万元1408681 1.3.2 高淳县社会经济高淳县社会经济 高淳县地处长江以南、南京市郊,东邻苏、锡、常,西接安徽的芜湖、宣州、 马鞍山;总面积 802 km2,下辖 9 个镇,1 个省级开发区,人口 43 万。gdp62 亿元。 13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保优秀县。 农业资源丰富,特色物产丰饶。全县有湖、固城湖两大天然淡水湖和长江支 流水阳江。近年来,先后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商品油基地县、省淡水鱼类重 点生产基地。56 万亩耕地盛产优质粮油,26 万亩优质水面,年产螃蟹、甲鱼、青 虾、银鱼、珍珠等名特优水产品 3.5 万吨,以及各种水生蔬菜万余吨。10 万亩山地 竹林郁郁葱葱,林、桑、茶、果等土特产久负盛名。 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已形成精品陶瓷、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出口服装、生物 制药、保健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建筑、水运、水产三大特色经济闻名全国。截止 2004 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 1928 家,拥有 18 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 42 项 高新技术产品。同时,还有 10 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 27 项国家“星火”计划 项目。形成了以药业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出口服装和绿色食品为主的五大 主导产业。 薛城古人类遗址、春秋古固城遗址、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明清 古街、玉泉古寺等大批名胜古迹保存完好;孔子周游、吴楚争霸、陈毅东征等大批 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跳五猖、大马灯、打水洗等民间艺术流光溢彩。近年,开发建 设成高淳老街、游子山、迎湖桃源等三大景区,使高淳成为南京及周边城市市民观 光、休闲、度假的优选之地。 1.3.3 当涂县社会经济当涂县社会经济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沿,长江下游东岸,介于南京、芜湖之间,紧倚并隶属于 钢城马鞍山。全县总面积 1346 km2,辖 10 镇 4 乡,人口 64.5 万,gdp35.4 亿元。 是安徽省沿江水产开发示范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 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当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有良田 5 万公顷,盛产 水稻、油菜籽、优质棉,是全国重点扶持的 500 个粮棉大县之一。当涂县渔业资源 十分丰富,全县总水面 3.1 万公顷,其中可养水面约 2.1 万公顷,宜渔稻田 2 万公 顷,2003 年河蟹养殖面积 1.8 万公顷。河蟹年产量 7000 吨左右,是全国闻名的河 蟹养殖大县。当涂螃蟹以“湖”牌注册商标,历史上被奉为皇室贡品的花津釜 山金脚红毛蟹就盛产于此。 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有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 当涂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较多。李白墓、李白祠为中国国际吟诗节主要活 14 动场所之一,还有南朝黄山塔和明朝金柱塔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多处。 1.3.4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湖泊的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湖泊的需求 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而居。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生命线,是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水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关联尤 为突出。据统计,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和水环境灾害这三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 约占全国年 gdp 的 15%左右。严峻的现实表明水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 重制约因素。区域经济的发展腾飞有赖于湖提供水安全、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 (一)水安全的需求 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城镇化率较高, 产业发达,资产稠密,水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 位,为实现“两个率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和保障。湖上 承水阳江干流洪水和固城湖弃水,中间负担本区域近 1000 km2的区间汇水和相机接 纳秦淮河流域洪水,下面还有长江洪水的顶托,可以说在保证流域和区域防洪除涝 安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保 障。 (二)水资源的需求 湖沿湖三县都是江南的“鱼米之乡” ,是沿湖相关地区重要的农业灌溉用水 和工业、生活用水水源地。据统计,沿湖周边共有抽水站、排涝(灌)站等 64 个, 总机组 113 台,总功率 10645kw,闸涵 98 处。自流引水耕地面积 10.4 万亩, 省的沿湖涵(洞)闸有 64 座。提水站 28(包括蛇山、湫湖 2 个大站) ,灌溉面积有 76.62 万亩,灌溉面积不仅是高淳、溧水、当涂三县,还涉及溧阳、郎溪、宣州等 地区。还相机给固城湖、秦淮河流域和中山水库供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充足的水资源。 (三)水环境的需求 湖作为南京的最大淡水湖泊,1999 年 12 月经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湖风 景名胜区。南京市规划部门和相关的高淳、溧水县均正在围绕南京的最大淡水湖泊, 15 构建湖自然山水“特色展现区”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确立了“生 态立县”战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大力发展生态 经济,积极培育生态文明,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统一。 1.3 开发利用情况开发利用情况 湖上承水阳江流域来水,加之本身近 1000 km2的汇水面积,同时,湖水又 与长江互相沟通、互相补给,水资源丰富。自古到今,沿湖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 用水一直从湖汲取,湖泊渔业养殖、航运等产业也比较发达,沿湖综合性水工程 的开发建设更使湖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3.1 沿湖农业开发用水沿湖农业开发用水 湖农业用水主要包括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用水。 (一)自流灌区 自流灌区主要指滨湖及入湖支流沿岸圩区,地势比较低,一般可通过沿湖穿堤 涵洞自流引水进行灌溉。滨湖圩区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灌溉便利,易 于耕作,农田耕作开发历史悠久。在建国以前,由于生产力低下,滨湖圩区深受洪 涝威胁,普遍存在着农业生产安全性小、灌区规模小、圩堤零乱等问题。建国后, 结合防洪排涝及引水工程建设,进行联圩并圩、圩堤整治、山圩分开,灌区规模及 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目前,沿湖自流灌区主要情况为:圩区总面积 33.5 万亩(其中安徽 12.6 万亩, 20.9 万亩) ,总耕地面积 23.7 万亩(其中安徽 10.1 万亩,13.6 万亩) ,引 水工程总流量 244 m3/s。详细情况见附表 9.6。 沿湖自流灌区主要通过布置在沿湖堤防或通湖河道堤防上的涵洞或闸进行进行。 沿湖涵洞和闸基本情况见附表 9.7 和附表 9.8。 (二)提水灌区 提水灌区主要指距离湖区较远,地势高,难以通过沿湖穿堤涵洞自流引水进行 灌溉,需要通过提水泵站进行供水灌溉。在建国以前,农田提水灌溉以龙骨车为主 要工具。建国后,为加强农业灌溉能力,沿湖地区以湖为水源地进行了数量众多 16 的提水站建设,这些提水站直接或通过入湖河道从湖取水,向地势较高的农田及 地区进行供水。湖提水灌区基本情况见附表 9.9。 除了上述一般小型提水泵站外,以湖为水源的还有两个大型提水设施,即: 湫湖提水站和蛇山提水站,除了灌溉功能以外,还有供水、排涝、防洪等其他功能。 1.3.2 沿湖城镇及工业开发用水沿湖城镇及工业开发用水 除了向农业灌溉提供水源外,湖还是周边地区自来水厂及企业生产用水的水 源地,2004 年时,溧水沿湖有渔歌、孔镇、和凤三家城镇自来水厂和南京华晶集团 有限公司、溧水县观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两个企业取水口从湖或通湖河道取水。 表 1.4 以湖为水源地的城镇自来水厂与企业取水口运行情况表 年供水量(万吨) 年份渔歌自来水厂孔镇自来水厂和凤自来水厂华晶集团公司观山化工公司 1994151715 1995171816 1996181818 1997201717 1998201818 1999211418 2000171419200 2001141519200 20021617202001.0 2003151525501.0 2004151228501.3 1.3.3 沿湖综合性水工程开发建设沿湖综合性水工程开发建设 基于湖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湖地区建设了几处具 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水工程。主要是湫湖提水站、蛇山抽水站和天生桥闸。详细情 况见附录 9.2。 (一)湫湖提水站工程 湫湖提水站位于湖的主要支流新桥河上,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和向水库补水, 原计划向五个水库补水,沟通三个水系,三个县收益,总供水收益面积 30 万亩。 由于部分工程未实施,目前,工程只能向中山、姚家水库补水,受益面积 8 万亩。 17 湫湖提水站工程建成后,自 1980 年开始发挥效益,至今共提水近 3200 万 m3,其中 城市供水近 2600 万 m3。 (二)蛇山抽水站工程 蛇山抽水站位于石固河入湖口处,具有翻水、排涝、防洪等多种功能,同时 兼具发展区域航运、改善固城湖区水质、促进水产养殖、提高下坝船闸通航效率等 综合效益。干旱年份可以从湖补水给固城湖,为固城湖周边 60 多万亩农田提供 水源,汛期既可挡湖洪水,同时可排除蛇山港流域 46 km2的内涝。工程建成后 自 1993 年开始发挥效益,至 2000,累计开机时间 13898.5 台时,翻水量达 1.25 亿 m3。 (三)天生桥闸工程 天生桥闸属于套闸,位于天生桥河上。天生桥河沟通了湖与秦淮河两个水系, 天生桥闸的运用使其发挥着引水、排涝、航运及等多种功能。湖一般年份水位要 比秦淮河的高,这使得引水成为可能。在秦淮河遭遇洪水期间,天生桥还可以开闸 泄水,将秦淮河流域的涝水排入湖。天生桥闸设计为六级航道,航运功能十分明 显,但因受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航道也具有一定季节性。 1.3.4 湖泊渔业开发湖泊渔业开发 湖丰富的水资源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丰富。根 据调查资料,湖湖面养殖面积苏皖两省合计 65.56 km2,其中为 32.91 km2, 安徽占 32.65 km2。 表 1.5 湖湖面利用统计表 单位:km2 省高埂低网低埂高网湖面围网 安徽省博望镇2.21 湖阳镇26.843.60 小计32.6529.053.60 省洪蓝镇0.795.77 孔镇0.990.09 镇4.68 渔政管理站0.237.27 湖渔管会9.093.85 湖服务区0.15 小计32.910.1511.121.66 总 计65.560.1540.1625.25 18 1.3.5 湖泊航运湖泊航运 湖以及入湖河道天生桥河、中流河内航道是省政府划定的省干线航道 秦淮河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淮河航道上游起始于芜申线航道的杨家湾船闸,下游止于入江口门的秦淮新 河船闸,全长 93km,自南向北途径安徽省当涂县及我省高淳县、溧水县、江宁区 及南京市区,中间与六级航道的句容河相接,在 1994 年全省航道定级时,省政府 以苏政复199412 号文将其定为六级航道(部分航段为七级航道) 。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秦淮河航道货运量逐年上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南 京都市圈的迅速发展以及航道沿线开发区的逐步形成,秦淮河航道的区位优势愈加 突出,成为南京市唯一的一条南北向水上运输要道,对南京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2002 年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所做的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深化研究 报告中,已将秦淮河航道列入我省干线航道网。同时,南京市交通部门委托科研单 位开展的秦淮河航道等级提升问题研究也都将秦淮河航道规划等级近期确定为 五级,远期按四级航道标准预留。 为了促进秦淮河航道沿线经济发展,配合京沪高速铁路南京站的南移,加快启 动水运物流,发展内河航道集装箱运输,满足船舶大型化的需求,省交通厅已 经批准同意秦淮河航道上的临、跨、过河建筑物按四级航道规划标准控制。 目前,湖通航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