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doc_第1页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doc_第2页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doc_第3页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doc_第4页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研发活动转移到海外进行。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高素质的低成本人才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自1993年摩托罗拉全球软件集团在华设立首家研发中心以来,截至2008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达1200多个。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增加,其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了双重效应。跨国公司在华r&d活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和培育了中国的研发人员;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主动地向我国溢出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利用我国r&d资源、加速抢占我国市场,进一步挤压我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形成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正确对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发展及其影响,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目录摘要1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现状21.1 研发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21.2 从事基础研究的机构数量增加21.3 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层次不断提升31.4 区域分布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3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效应分析32.1 正面效应42.1.1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42.1.2 示范效应42.1.3增强了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42.1.4 弥补国内r&d投资不足,改善r&d投资结构52.1.5 带动关联企业发展52.1.6 扩大我国高新技术的出口52.2 负面效应62.2.1 影响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加剧我国企业逆向技术扩散62.2.2 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变中国二元市场为一元市场62.2.3 涉足我国的技术开发领域,抑制我国的技术创新62.2.4 本土技术进一步边缘化,我国企业对技术的控制权弱化83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策略83.1 政府方面83.1.1 利用市场手段来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83.1.2 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93.1.3 实施一定的产业保护政策93.1.4 完善竞争立法103.2 企业方面103.2.1 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103.2.2 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103.2.3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资源113.2.4 培育和发展壮大我国的跨国公司113.2.5 建立战略联盟123.2.6 充分利用外来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12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致 谢16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摘要:随着全球科技一体化趋势的发展,研究与开发国际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而中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增加,对我国的经济也形成了多重效应。既带来了技术溢出等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涉及的行业可能被垄断等风险,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和本地企业进行客观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趋利避害,以期达到双方的共赢。本文通过研究跨国公司r&d本土化的现状、动因及影响,针对其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既要肯定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r&d活动,又要持谨慎的态度,加强管理,确保国家安全。关键词: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效应;策略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现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海外直接投资中走在最前面的美国企业首先开始了海外研发活动,其次是欧洲企业,经营全球化相对落后的日本企业也在80年代开始了海外研发活动。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理想的投资地点之一,而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也急速增长,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综观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1 研发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经营活动的本土化进程逐步加快,研发活动也日渐本土化。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外资研发机构由1997年以前不足20家,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近750家,每年新增研发机构的增长率最高可达200%以上。研发领域主要包括汽车、通讯、计算机软件、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半导体及自动化、化工、电子数码产品等方面。一些跨国公司为避免多家研发机构的研究内容互相重合,倾向于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建立多家研发机构,力求使每家研发机构专门从事某一类技术的研究,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我国建立的16个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都专门从事相应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研发本土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外资研发机构的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的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报告显示,61%的受调查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扩大对华r&d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研发投资中,有46%的企业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有33%的跨国公司倾向将更多先进技术引进中国进行研发,同时有25%的企业计划扩大在中国原有的研发人员数量,24%的企业选择合作研发。1.2 从事基础研究的机构数量增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从事的研发工作按照研究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两类。近年来,随着外国在华研发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研发机构的研究层次也逐步提升,专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和兼做基础研究工作的研发机构数量由1995年的3家上升为2002年的6家,并呈现出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一些跨国公司为了统一部署并协调在华各研发机构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近年来建立了以研究院形式命名的研究机构,如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研究院等,这些研究院一方面负责其在华研发中心研究工作的协调和安排,另一方面主要从事相应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接近于本领域的世界前沿水平。1.3 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层次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例如,戴尔在上海建立的研发中心是该公司第一家海外研发中心,飞利浦电子将其母公司总部的基础实验室设在西安,富士通在西安建立的研发中心是该公司内部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这类研发中心除规模较大外,还参与母公司全球研发体系的分工,部分研发中心从事基础性研发工作,研发成果供公司全球研发体系分享。一些跨国公司逐渐将在华研发机构升级,由单个国家级向地区级、全球级研发中心逐级过渡,提升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地位。如微软公司1998年在北京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2001年将其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同时,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和科研环境特别看好,因而选择直接在中国设立全球性的研发机构,如戴尔、甲骨文公司等。1.4 区域分布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研发机构仍将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广东,以及江浙一带,随着西部投资环境的改善,西部可望吸引更多从事应用研究的外资研发机构。北京和上海有望集中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别总部和研发中心。北京人力资源优势突出,吸引的研发投资仍将以计算机、软件和通讯等智力密集型行业的投资为主;上海由于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吸引的研发投资仍将以化工、制药和汽车行业的投资为主。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上海落户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到170家。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报告显示,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三地区将是跨国公司未来三年直接投资首选地区;从选择投资区域企业数分布看,长三角占47%,环渤海经济圈占22%,珠三角经济圈占21%,东北地区占9%,中西部地区占8%。同时,92%的跨国选择在开发区内投资。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效应分析随着全球科技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颇具规模,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不同的影响,具体总结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不断扩展与升级,对于正逐步融入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中国经济而言,其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我们既要肯定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r&d活动,又要持谨慎的态度,加强管理,确保国家安全。2.1 正面效应在华设立r&d机构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战略从一般的市场战略、资源战略到全球战略,从争夺传统的自然资源战略到优质研发资源战略演进的必然产物郑宇梅.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征及效应分析j.湖湘论坛.2006(5).。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1.1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1)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以实物资本为载体的硬技术,也包括以劳动者为载体的软技术。它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两条:跨国公司的技术示范作用和人员的流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设立必将从两个不同的途径对我国产生技术溢出,增强我国的技术水平。它将更先进的技术带进中国,有些技术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而且在过去四年中我国新增的专利件数高达100万, 相当于2000年前的总和周铁路,周宏燕.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土化的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9月第19卷第9期.。(2)竞争效应从长期来看,当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在同一市场上相互竞争时,本土公司为了生存必然会增加研发经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管理水平的提高。2.1.2 示范效应首先,跨国公司与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资研发中心的市场指向性。研发行为的经济效益性,使我国产业界越来越重视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我国科研机构的市场观念也得以增强。其次,跨国公司与我国科研单位的合资研发活动,引导着我国科研单位的人员了解所在领域的研究动向、取得进展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可能的突破等。2.1.3增强了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跨国公司在我国积极地投资于研究与开发,除了市场等原因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雇佣我国的技术人员,既利用了国内人才的高素质,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国内优秀的人才在跨国公司研发部门工作不仅使他们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使他们的智力资本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值。由于跨国公司能够给予r&d技术人员相对很高的工资报酬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因此对于优秀的技术人员有很大吸引力,这对于增强国内的人才吸引力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 r&d机构,也吸引了许多留学在外人员纷纷回国工作。这些人才一旦回流到国内企业工作,将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1.4 弥补国内r&d投资不足,改善r&d投资结构一个国家投入的r&d资本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技术创新的水平,增加r&d投入是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r&d投资结构是指r&d资金或r&d机构在地区、行业分布和来源等方面的比例构成,包括投资行业结构、投资地区结构和投资主体的国别结构等。进入21世纪以来,外商在华r&d投资结构具有不断优化的趋势:(1)投资领域扩大,但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2)地区分布集中,但分散化趋势不容忽视;(3)在中国投资r&d的国家和地区增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占主导地位。2.1.5 带动关联企业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不会完全脱离我国企业,而是把整个产业链置于自己的体系中。跨国公司生产技术的提高,显然会对其关联企业产生影响。一方面,它会对其前向关联企业提供更高的技术标准、技术指导、产品样品等;另一方面,对其后向关联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同时,研发本土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投资研发设备及基础设施。2.1.6 扩大我国高新技术的出口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披露,2000年跨国公司的出口已经占中国总出口额的51%,另外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从1985年的3%提高到2000年的22%,通讯设备、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和计算机零部件在内的10种主要产品已经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占相当的地位,而外资的产品则占到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的80%以上。另外,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以其对研究设备及基础设施的需求,带动了高科技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房地产、物业管理等行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初期投入资金及逐年营运费用及其开发技术的本地化,最终都将形成中国国内有效需求,补充中国在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给中国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拉动了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2.2 负面效应由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开展r&d活动的目的不是主动地向我国溢出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利用我国r&d资源、提高在华市场份额,因此必将对我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2.2.1 影响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加剧我国企业逆向技术扩散随着中方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向跨国公司的科研机构,国内的科研积累也有可能被随之带入外国公司,造成我国企业或科研院所向跨国公司免费扩散技术。而且流向跨国公司科研机构的人才很难再回到原单位,这将严重影响这些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本土化的首要因素就是看中了我国丰富的、廉价的人力资本,这样会使我国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对加入wto后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的本土企业带来进一步的压力。一方面,跨国公司在知名度、研发软硬件和员工薪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使许多优秀的人才流向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有部门用人机制不活也使得许多带有国有知识产权,职业经验的人才被网罗到跨国公司的旗下。这样一来跨国公司的研发本土化就威胁到瓜分国内的创新人才,使得中国高科技人才从地域上的外流转变为在家门口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暗流”,这样就会使我国的人才竞争更加的激烈。2.2.2 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变中国二元市场为一元市场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开发适合中国的产品。由于他们能够容易的网罗到中国优秀的人才就使得这一目标变得更加的容易。就跨国公司与国内公司而言,中国市场是一个二元市场。目前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外资不论在技术优势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都已经占据了主控地位,随着跨国公司大量适合中国市场产品的开发,就会造成在中国市场的更多领域变二元市场为一元市场,特别是将中国的某些弱不堪击,毫无竞争优势的生产企业变成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或配件生产企业。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已经充分体现在跨国公司的研发计划之中。任何把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局限在科学技术层面的指导思想或意图,都将使我国人员失去应有的警惕,在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期下去,我国的支柱产业将会被外国公司所控制,这对于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将是个沉重的打击。2.2.3 涉足我国的技术开发领域,抑制我国的技术创新跨国公司更多地涉足我国的技术开发领域,容易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抑制我国的技术创新。前面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发展,但这种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东道国与跨国公司间的技术差距。若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转移发生的国家不处于同一层次,会造成技术转化、吸收方面的困难,技术溢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还要看两者能否建立起较强的产业关联,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从技术差距二元论的观点看,发展中国家国内技术储备越低,越难弥补所接受的技术和国内技术水平的差距;熟练程度上的差距越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技术差距的危险就越大。在科技水平上我国与跨国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越有可能受制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技术依赖性越强。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在技术上依赖甚至受制于对方,容易形成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困境,更谈不上自主的技术创新。现在,世界经济已经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跨国公司在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同时,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取得知识产权,以建立或维持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据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2008年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达295,510件,占当年专利申请总量的35.7%,是1998年国内企业专利申请的10.9倍。我国企业的年专利申请量十年增十倍。2008年,在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国内职务申请比例首次超过非职务申请,达到50.8。国内职务申请比例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企业申请量的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企业专利申请295,510件,占国内职务申请81.1。我国企业的年专利申请量从1998年27179件,到2008年295510件,十年增长十倍,年均增长率为27.0%。十年累计,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为917949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属于发明较低水平的专利技术,在审查中,专利机关也只是对此进行形式审查。专利法对于授予发明专利的专利申请,在先进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实力,尤其是科技实力,往往以掌握的专利数量和专利所涉及的领域为主要标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我国企业申请的数量则比国外的企业少得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在创新的能力方面比较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比较淡漠。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积极申请专利技术保护,以便在一些相关的领域建立或维持技术的垄断。这些跨国公司就是利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在中国企业尚未具备与他们抗衡能力的时候进行的“圈地运动”。如果国外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知识产权,这不仅影响我国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而且还将极大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当前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2.2.4 本土技术进一步边缘化,我国企业对技术的控制权弱化跨国公司的控制和协调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且随着技术全球化的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与战略柔性并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采取独资形式设立的研发机构,以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为主。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加强了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在某些技术领域,我国对跨国公司的科技依附地位进一步强化,本土技术也在持续走向边缘化。在我国参与的国际战略技术联盟中,我国企业有可能因为技术创新能力弱,而面临自身技术能力空心化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的企业失去对联盟的控制权,特别是技术发展的控制权,则可能在联盟中失去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影响我国企业合作目标的实现。总的来说,跨国公司对中国的r&d投资既有利又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加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有效规避不利因素的冲击。3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策略对于跨国公司研发的本土化趋势以及它们在中国投资的特点,中国政府应有深远的政策思考。我国要想从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中获得收益,必须不失时机地采取相关对策,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既要让其积极的效应充分发挥,又要抑制其消极影响。针对以上分析,下面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周铁路,周宏燕.跨国公司在华r&本土化的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9月第19卷第9期.。3.1 政府方面政府作为引导层,应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r&d;同时,还应加强法律的完善,保护我们的自主产业,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3.1.1 利用市场手段来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目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较多的领域,基本上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满足中国市场的专门性需要,进行适应性改进,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保证中国市场的竞争性是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高质量研发机构的重要手段。为保证市场的竞争性以推动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可以从以下两个基本方面着手:第一、切实的提高中国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在一些有竞争潜力的战略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促进联合等方法来促进这些企业建立自身的核心能力和市场规模,使得这些企业在专门领域的核心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其有机会形成与跨国公司对等竞争-合作的基本组织能力。第二、避免中国国内的市场被少数跨国公司或个别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的局面,保证多个高水平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促使其能够充分重视提高自身应对中国市场的能力,进而发展其研发性的投资。3.1.2 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跨国公司大多倾向于在科研政策和环境宽松,服务设施完善的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但是我国现在在引进技术的科研环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科研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等,这些都成为跨国公司的障碍,另外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制约了“溢出效应”的发挥,因此为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档次和“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从政策角度来看我们还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增加科研的投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完善科研环境。只有不断的增加科研投入,才能在资金上支持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增强“溢出效应”,并且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还可以加强吸引外来投资的区位优势。因此,应制定政策,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充分的接触,尤其是在技术、工程、管理等应用科学领域更应该将教育和应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第二、培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要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的限制,形成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能自由的流动,这样才能加快技术的“溢出效应”的发挥。第三,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是促进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新产品新技术的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整治力度。3.1.3 实施一定的产业保护政策我国的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与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阿尔卡特控股上海贝尔以及微软成立中国研究院以来,世界500强中许多的公司相继问鼎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精密机械及新材料等产业。一旦跨国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转换为自主的生产能力,加上跨国公司全球性生产网络就容易形成新的贸易格局,更有跨国公司对战略性的生产资源的进一步控制,几年之内中国市场的主导厂商可能易主,垄断可能随之产生。因此,我国对内外资动态技术优势及产业发展进度要有清晰的了解,在加速国有企业改制、兼并、组合的同时,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应采取适当的限制或市场禁入措施,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可能产生的垄断行为,应通过立法予以规制。另外,在跨国公司绝对优势的产品产业,可以适当放弃某些先发优势产业的市场控制权,但要培育扶植后发优势产业,如绿色食品公司、新材料等,牢牢控制相关厂商的市场控制权。3.1.4 完善竞争立法竞争立法是指关于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总称。竞争立法是防止大型企业对一国产业垄断和保持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条件。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国家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如美国的谢尔曼法、英国的保护贸易利益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等。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竞争政策法规还很不完善,有关国内竞争政策的法律只有反不正当竞争法,正缺少一部有效阻止跨国公司滥用市场权力和限制性商业做法的反垄断法。为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竞争法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特殊情况,加快建立出台一些法律,如:反垄断法、兼并收购法等,为有效制止跨国公司的反竞争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贺映辉.在华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本地化的挤出效应分析j.管理创新.2007年4月.。3.2 企业方面我国企业作为跨国公司竞争的对象,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给企业带来的积极效应,在研发资金、人才储备、技术资源等方面继续加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3.2.1 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虽然我国企业的研发资金这几年的投入增长很快,由2001年的7441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02013亿元,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的比重从2001年的1165%增长到2003年的1173%。但是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2%时,企业才可能维持生存,而达到5%的时候才有竞争力,因此中国本地企业总的看来研发资金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推动体制创新,完善产学研联动机制,设计合理人才激励制度,提高国家创新系统的整体能力。我们不能放弃自主研发,防止出现由合作研发转向技术支持的局面。同时要改变不合理的激励机制,避免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高端人才流失。只有继续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提高研发经费在销售额中的比重才能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来吸引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开发出适合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跨国公司在激烈的市场展开竞争。3.2.2 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不论是从国家、社会、企业层面来说,都要树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最宝贵资源的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建立能够发挥人力资本潜力的激励机制和制度;打破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以及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方式,建立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选人用机制;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规范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提高人才市场的透明度,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市场,促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竞争与流动的制度环境等,使高技术人才增强对我国本土企业的认同与归属感,为我国的技术发展贡献才华。3.2.3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资源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网络正在逐步的形成,企业在引进技术上不仅要从国别角度考虑转移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而且更应注意从跨国公司研发网络的角度来研究技术转移,分析网络技术转移的类型。那些已经是网络环节的企业,应注意从网络上摄取核心技术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而那些不是网络环节内的企业,应针对网络各种技术转移类型的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从网络的各个薄弱环节,以最低价摄取资源。随着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跨国公司经营经验的不断积累,也应以建立自身的全球研发网络为技术战略发展的目标,为学习和赶超世界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2.4 培育和发展壮大我国的跨国公司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实行跨国经营,可以更好的获取国外技术进步的信息和资源,从而择优确定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实现企业技术进步要素的优化配置,壮大企业技术进步的实力。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来说,要想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就应当学习跨国公司的某些做法,建立海外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紧随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学习和借鉴建立和巩固自身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优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许多有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的企业开始进行跨国经营。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批准的境外企业已有近6000家,这些跨国经营企业为利用国外资源、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更大规模的开展跨国经营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创阶段,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规模较小,多数国外投资项目在100万美元左右,难以形成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应多以技术搜索为主,目的是主要监测当地技术发展和市场状况。3.2.5 建立战略联盟我国的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规模较小、科技资源有限,但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就可以交换彼此的技术资源,分摊研发成本,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海尔从1995年开始就先后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美国的c-mold,美国的net2screen公司等15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研发联盟,极大增强了其研发能力。当然,我国的企业既要注意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如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形成面对我国市场的专门知识或者技术等,准确衡量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技术的先进性,又要增强法律意识,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合理分享研发成果。3.2.6 充分利用外来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在一些资金和技术壁垒很高的领域内,国内企业短期内还无法具备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产品领域中至少应引进两家大型跨国公司,使不同大型跨国公司之间形成竞争,由原来的寡头垄断变成竞争垄断,降低该领域被少数跨国公司垄断和控制的可能性,所以引入的跨国公司要多元化,不仅是同一项目的企业数目不要单一,而且在项目上也要多元化,不能只集中于某个产业。同时跨国公司的地区来源也要多元化不要过分集中,避免产生对某国的依赖性,以保持我国的持续发展。结束语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效应分析,指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开展r&d活动的目的不是主动地向我国溢出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利用我国r&d资源、提高在华市场份额,因此将对我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且其凭借其综合优势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定压力,使本土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