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全册导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全册导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全册导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全册导学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全册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出品人:王金明 审核人 时间:2010-9-2一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二 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三 知识链接:联想生活中一些发声的现象结合课本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现象。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四 导学过程1、问题引入:声音是哪来的?如何传播?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也就停止。(2)人说话靠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靠的振动发出鼓声。3、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没有,所以真空不能传声。(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的形式进行的。4、知识点三:声速(1)声速就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它的大小既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2)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体中传播得最快,在体中传播得最慢。(3)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m/s。五 学习小结: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不懂或不太清楚。六 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 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消失了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生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空气是一种能传播声音的介质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5、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偷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6、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到惊吓,这时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 桌子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c. 桌子鱼缸水鱼 d. 桌子空气鱼缸鱼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笛子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 学生听到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 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慢8、实验:把正在响的电子门铃放在一个玻璃罩内,此时可以听到清晰的铃声.现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直到;若停止抽气,重新让空气进入罩内,又会,这一实验说明了。七 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1-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出品人:王金明 审核人: 时间:2010年 9 月 6 日【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结合挂图认识人感知声音的途径2、认识骨传导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作用【重点、难点】1、人产生听觉的过程2、通过探究,感知骨传导3、利用双耳效应解释实际现象【知识链接】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播声音【学法指导】:1、复习生物课人耳结构,了解人产生听觉的生理原因2、通过小实验感受骨传导【导学过程】:1、结合挂图认识人耳结构,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2、小实验:(1)用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把两只耳朵堵住,用牙齿咬住一根筷子,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筷子传入人耳 。感受两次听到声音的区别(2)三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蒙住眼,在操场上感受另外两名同学说话的方向位置【学习小结】:1、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达标检测】:1人耳感知声音基本过程:声波作用于人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 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鼓膜穿孔,这时会造成 ,可以通过 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3.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b、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c、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立体声双声道耳机利用了人的双的效应【作业】:同步训练初二物理导学案:声的利用蓬安县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彭永忠审批:祝定高时间:声的利用导学案 no:05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2、能运用声的利用解释现象3、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重点难点:声传递信息与能量能力立意:学习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学以致用使用说明:1、用15分钟阅读自学教材28-31页2、用1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3、用15分钟完成“展示”与“交流”学法指导:自学阅读教材时,要善于归纳小结。一、自主学习1、问题引入:声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声音?2、知识点一:声与信息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声音中发现;蝙蝠靠发出定位;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3、知识点二: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利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等都是声音可以传递的例子。二、合作、探究1、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清洗钟表等精细操作 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结石 d. 孕妇做b超检查2、下列事件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 利用超声波除去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 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3、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 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c. 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面对面交谈 d. 90db是学习的理念环境4、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出向下的声音,经1.2s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a. 1832.2m b. 3674.4m c. 918.6m d. 1531m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b. 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 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d. 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作用,没有危害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导学案出品人:王金明 审核人 时间:2011年 月 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路可逆。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探索光的反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些物体_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二、光反射的规律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_方法、步骤:如何做?_(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结果:填入下表 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如下_光的反射规律:画光的反射光路图时应注意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入射角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练习: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是 ;如果入射线与反射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等于 。三、两种反射试验:得到定义如下(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反射光线朝_)(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_射出)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_反射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_的缘故。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有利:有弊: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_四、小结: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五、达标检测1. 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这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c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2.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3.要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夹角是90,入射角为( )a0 b45 c90 d1354.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看不清字?这样才能使黑板不反光?六、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第二节习题光的色散 导学案出品人:王金明 审核人 时间:2011.10学习目标: 1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 知道光的三原色是什么? 3 知道物体颜色的成因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51-53页回答下列问题 1、色散: 牛顿用 把太阳光分解成 的现象叫做色散。换句话说,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是 (选填 单色光、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通过什么色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4、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小结: 1、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 的现象叫做色散。(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当堂训练: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黄 红 蓝 d、红 白 蓝 3、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4、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 5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空中水滴经过 次反射 次折射形成的,弧形彩虹的外侧是 色,内侧是 色。6我们将白光通过 ,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是光的 。7.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 、 、 、 、 、 、 色的光。8.戴一头金黄色假发,穿一件白色上衣的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 色,上衣是 色。9.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 色,看到的字是 色。10.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 颜色,照在小白兔身上,白兔皮毛呈 颜色,红色的眼睛呈 色。11.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书上的字,是因为(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色光和黑色光进入人眼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色光和黑色光进入人眼 c 白光照在书上,白纸反射白光,黑字不反射光d 眼睛发出的光照在书上12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b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13戴紫色太阳镜看白纸,白纸变成了紫色,这是由于(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紫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紫色b紫色镜片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紫色光d通过紫色镜片看到的一切物体的颜色都是紫色的14用红色笔在白纸上写字,在红色灯光下( )a看到的字是红色 b看到的是黑字c看不清纸上写的字 d看到的字或红色或黑色1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16放映电影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光的折射导学案出品人:方强 审核人 时间:2011.10【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 )传播 ,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 )现象 ,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一: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也就是说光不再沿( ),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二、折射现象实验探究二: 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 水、 水槽。 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有关概念 :法线 。界面 。折射角 。折射光线 。 注意事项:1、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 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分析得出结论: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到光线( )处改变了传播方向。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 )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会 不会)3、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光线从水斜射空气中)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即光路是( )(可逆 不可逆),光的反射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 )。三、光折射现象的解释(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学生讨论,代表回答)(2)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为什么?(学生讨论,代表回答)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1)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 ),鱼像比鱼位置( )。所以叉鱼应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让学生讨论池水变浅问题 代表回答原因(2)学生分组做一下钢笔错位问题,注意眼睛的视线不要垂直于玻璃砖的水平面,而要成一定的角度。做完后让学生讨论,代表回答为什么(3)海市蜃楼 学生阅读课本49页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巩固练习一、填充题1一把插在水中的汤勺,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物质时,折射角_入射角;光从其他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分居在_的两侧。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光的_方向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4平面镜成像是光的_现象;看岸边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_现象;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_现象。二、是非题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分居在法线的两侧。()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3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4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叫做法线。()5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叫折射角。()三、选择题1要使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光可能是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人站在河边能看见水中的鱼b人站在河边能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像c用潜望镜观看远处的景物d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四、说理题在水桶底放一枚硬币,当木桶内装满水后,我们从桶上斜看进去,发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是什么原因?课后思考:结合生物学回答我们的眼睛怎样看到物体的?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景物变形了?看不见的光导学案出品人:黄浩 审核人 时间:2011.10【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知道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确定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军事、高科技领域等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高科技上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早晨的太阳并未出升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什么原因?2、阳光经过棱镜的分解后发现有哪些色光组成?学生探讨:光在生活中除了我们讲过的反射、折射及直线传播等方面的用途以外,有无别的用途?试着举举例子。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不同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播放多媒体展示:光谱和声音的频率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说明光谱,并类比于人耳可听到的声音只占声的一部分,说明人眼可看见的光也同样只是光谱中的一部分,从而引出红外线和紫外线二、红外线赫谢耳为了研究光谱里的各种色光的热效应,用温度计去测量各光带中不同色光的温度时,他发现有一区域的温度特别高,同学们能猜猜是哪一区域吗?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温度最高的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的红光外面。多次反复实验,都是这样。这就是人类首次发现红外线的过程。红外线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个飞跃。显然,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热作用强;另外,红外线穿透云雾烟尘的能力也特别强,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随着对红外线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已形成红外技术这个专门学科领域。请同学们根据红外线的特征,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共同讨论和交流,红外线在生活、生产以及军事中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自学课本“红外线”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1、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_。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_ ,而且物体_,它辐射_越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_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_。2、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人眼是看不到的,所以它不是光b、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及进行医疗等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低温物体不能发出红外线d、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介绍:国内最先进的红外线测温热像仪和便携式红外线体温测量计在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受测人员不必与测温仪器接触,一秒钟便可以直接显示出测温结果,不仅安全卫生,而且大大加快了机场进出港人员的客流速度。三、紫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17761810)在1802年发现,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测也存在着看不见的射线,这就是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用紫外线照相能区分出物质间的细微差别,例如能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纸上的指纹。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这个效应有许多应用。日光灯就是用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自学课本“紫外线”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_。紫外线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_ ,可进行防伪。除验钞机上利用这种效应外,利用不同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的特点,可以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2、将下列做法与紫外线的作用或特性用线连起来。做法 紫外线特征a、适当晒太阳 a能杀死微生物b、医院用紫外线消毒 b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c、用紫外线验钞 c使荧光物质发光d、夏天用遮阳伞 d防止皮肤病变四、小结: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五、达标检测1、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_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光谱,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在可见光的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_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_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2、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_。3、 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有:_、_、_。4、 _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5、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_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_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_的蓝光散射得较多。6、 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 )a红外线 bx光线 c紫外线 d光线7、 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8、 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a医学上的“b超” b。探照灯c电视机遥控器 d。手机9、 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用紫外线来消毒、灭菌,这是因为( )a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10、 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六、布置作业: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出品人:解怀军 审核人 时间:2011.10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一你的猜想是:1.2.3.4.5.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实验器材的选择与实验方案的制定。1.如果你想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的关系,应该选用玻璃,还是平面镜来做实验呢?为什么?2.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采用“等效替代法”来完成。当我们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选用的“替身物体”应该跟原物有什么关系?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是:你的实验思路是:三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点燃的蜡烛(或棋子)在平面镜前,可看到玻璃板上出现什么?。2. 如何用另外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或棋子)去寻找玻璃板后烛焰的像的位置?3. 比较蜡烛(或棋子)和它的像,它们大小一样吗?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124. 量出它们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看有什么关系?改变蜡烛(或棋子)到玻璃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分别量出它们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从中可么得出平面镜成像时,相距和物距之间有什么关系?5. 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平面镜成像的道理吗?你的实验结论是:1.2.四交流与评估。你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或影响了实验结论的正确得出,小组讨论和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找出实验中的不足,进行改正。五虚像与实像通过相关图示和课本提示,自主进行对虚像与实像的学习。实像: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像。三反馈练习,深化巩固。1. 一个身高为1. 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此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为_ m,他与像之间的距离为_ m。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和、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 眼睛应该在棋子_(填“a”或“b”) 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3)移开棋子b,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出品人:谢怀军 审核人 时间:2011.10一、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知道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因素;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2经历科学探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二、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如图1小华通过穿衣镜可以观察到自己在镜中成一个正立、等大的像。这个像 (能/不能)被光屏接收,所以是虚像。如图2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 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凸透镜是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做一做】拿起凸透镜,观察老师,看到的像是 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小结: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也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性质明显比平面镜复杂和丰富。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二)新课教学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1】将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在一起,使它们离开箭头相同的距离,通过凸透镜分别观察大小相同的两个箭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归纳:凸透镜成像性质与它 大小有关。【体验2】用一个凸透镜由近及远来观察上图中任一箭头,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归纳:像由正立变倒立,像的大小发生变化,凸透镜的成像性质还与 有关。小结: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焦距、物距两个因素有关。今天我们将研究同一个凸透镜在不同物距时的成像性质如何,从而得出成像的规律。【探究准备】(1)需要哪些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2)怎样安装器材: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蜡烛、光屏分居两侧,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从而可以将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3)怎样获得清晰的像:点燃蜡烛,改变物体位置后,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字母u表示),那么此时光屏距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可简称为 (用字母v表示)(图3)。(4)本次实验中所用凸透镜f= 10cm,则2f= cm。试一试、比一比,哪一组最先能获得清晰的像?分组探究1:【甲组】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远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大家将实验所发现的结果记录在表1中: 物距u/cm像距v/cm像的特点(表1 ) 【乙组】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近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大家将实验所发现的结果记录在表2中: (表2 )物距u/cm像距v/cm像的特点倒立/正立放大/缩小交流结果:【问题1】分析表1和表2的结果,物体成的像由缩小至变大,是否存在某一个位置成的像既不缩小又不变大?猜猜看会在哪?如何比较像与物大小是相同的?【演示1】u=2f,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个 、 立的像。分组探究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很近时,如选择u=6cm、4cm,烛焰成的像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可知此时物体成的像是 (虚/实)像。而分组探究1中的六次实验及演示实验,像均可被光屏接收,都是 (虚/实)像。 如何看到虚像?你看到的是 立、 的虚像。【问题2】物体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演示2】u=f,物体位于焦点, (能/不能)成像。信息快递: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故不可用光屏接收;实像,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可用光屏接收。3探究结论:u=2f,是物体成 像或 像的分界点;u=f,是物体成 像或 像的分界点。(三)总结新课1、将黑板上的板画归纳到下表中:物距(u)像距(v) 像的性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u2fu=2f2、讨论:以下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是否正确?若是错误的,还要给出正确的说法。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或缩小的像( )凸透镜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焦点处是虚实像的分界点( )2 f处是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三、课后巩固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前,可用一把刻度尺根据平行光聚焦法测出凸透镜焦距。如图4是符合要求的一次测量示意图,反复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光斑 为止,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中央。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而言的。3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的虚像。4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蜡烛可能处于 。6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来到实验室,选用的器材如图5:(1)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l0 cm)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60302015正、倒大、小虚、实凸透镜a142047倒立实像3026缩小4022缩小6018缩小凸透镜b162080倒立放大实像结论1: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结论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四、拓展训练:1给你暗盒、感光材料,你还需要 透镜,就能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当物体与透镜间的距离满足 ,在感光材料(光屏)上能成 、 、_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3观察圆形金鱼缸中的鱼(图7),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玻璃缸相当于一个 镜,看到的“鱼”是 、 、_像。 五、学习收获或存在的困难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出品人:黄浩 审核人 时间:2011.10学习目标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 知道视角的概念【课前预习】一.预习问题1.回顾我们学过的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2.预习课本p71-p73,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透镜,靠近眼睛的 透镜叫做 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 透镜叫做 镜。(2)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有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 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 镜。二、预习自测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2. 关于双凸透镜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b.物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c.目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d.目镜相当于一个幻灯机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 有关,还与 有关。三、预习反思通过预习,你未解决和解决起来困难的问题有:【课内探究】一.预习总结,展示问题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1.仔细阅读课本“显微镜”部分,小组内讨论一下显微镜的结构特点,然后用你小组的放大镜试着自制显微镜,你有什么发现,一会儿展示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2.仔细阅读课本“望远镜”部分,小组内讨论一下望远镜的结构特点,然后用你小组的放大镜试着自制望远镜,你有什么发现,一会儿展示给大家。三.反思整理、归纳梳理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把本节的知识框架写到下面空白处。四、达标检测,反馈提升1. 有关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2.关于双凸透镜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b.物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c.目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d.目镜相当于一个幻灯机3.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a美观b观察太阳c可以会聚很多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