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oc_第1页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oc_第2页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oc_第3页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oc_第4页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指导教师:卢方元 职称:教授学生姓名: 刘学亚 学号: 20093160112 专 业: 统计学 院(系): 商学院 完成时间: 2013.05.19 2013年 5月19日目录中英文摘要1正文.1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二、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3三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4(一)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包含的五个方面.4 (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4 四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五、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指标分析 6 (一)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比较.7(二)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比较.8(三)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产出能力比较.8(四)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因素比较.9六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比较.9七 、结论.12参考文献.13中英文翻译.14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当前的经济竞争的焦点是高新技术的竞争,在高新技术的竞争中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中部地区在国家竞争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后与其他地区,并且六省之间也差异极大,这不利于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静态分析角度出发,用指标比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中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高新技术企业概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等六个方面分析中部各省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于六省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部崛起。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summarythe current economic focus of competition is a high-tech competition,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high-tech competition. the central reg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 strategy, however,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and practical reasons in six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high-tech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behind other regions, and between the six provinces vary greatl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a static analysis perspective, index system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study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ifferent between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s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analysis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 overview of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overview, build high-tech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s seven aspects of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igh-tech enterprise in six provinces and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key words: high-tech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dex syste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正文部分)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今时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的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焦点已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转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由此所派生出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谁就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当前国际竞争,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发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党的十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大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也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新技术发展的地区差异极大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部的纽带,经济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经济基础较差、人口素质较低和国家在政策方面“中部塌陷”等原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东部(见表1-1),而且中部六省内部之间也存在差异(见表1-2)。这些都影响着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本文立足于市场经济,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主体,比较中部六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差异,找出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从而加快中部六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减小区域发展的差异,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表1-1 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状况 (2011) 单位:亿元地区企业数从业年均人数当年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全国216821146915388433.987527.25244.97813.8东部地区16283900385672218.872000.94017.85970.1中部地区374515797959990.79551.4818.71172.1西部地区16548855026224.35974.8408.4671.6 表1-2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状况 (2011) 单位:亿元地区企业数从业年均人数当年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安徽5741498181118.61055.185.9136.1河南7234002042127.42033.5167.1238.1湖北5442214291721.01552.1130.1169.0湖南6832140751544.91473.4142.5211.4江西4992399961418.61432.085.8134.2山西暂缺暂缺暂缺暂缺暂缺暂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二、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弄清楚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为此我们了解一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基本特征和我国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14日印发,取代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对新时代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条件进行调整,强调了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第二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其中第十条规定需同时满足6个条件: (1) 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认,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产品(服务)的技术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了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新资源及节能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两点:1知识、资本的高度密集 2资本、人才的高度依赖。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资本和知识高度密集的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它对风险资本依赖性强,对高智力人才的需求迫切,并且它在加快传统产业整体进步,催生新兴产业,促使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体系成熟,扩散经济增长效果等方面的联系效应和带动效应更大。因此,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三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或缺,它是高新技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mba智库百科描述,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依靠自身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进行创新,它并不排除引进、消化和吸收,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具有知识产权的工艺,产品的创新的过程。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2)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三方面的含义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五个方面。见下图这五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自主创新要素投入能力影响着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生产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生产能力决定着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影响新产品营销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盈利,只有企业盈利才能够有资本提高自主创新要素投入能力,从而间接影响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则从整体上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从这五个方面出发,归纳总结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同时还要从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各个因素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总结自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弱点,对症下药方能够使自己健康快速地发展。那么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是一种资源重新组合以获得效益的行为,而创新的投入则是启动创新和维持创新的基础。创新投入能力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投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其中,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分为研究开发投入和非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投入集中体现在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上。资金投入是指研究开发、新产品生 产准备、新产品营销等创新过程各阶段所需资金的筹集能力和运作能力。人员投入是指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新产品生产、新产品 营销所需要的设计、工艺和售后服务人员的 招募、培训、调配能力。 (二)、研究开发能力。企业只有通过研发才可能在吸收先进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品和工艺。研发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源泉,而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前提和保障。企业只有通过研究开发,才可能吸收先进的科学技 术成果,才可能把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新的 产品和设备,才可能形成或创造出新的生产 工艺和方法。(三)、生产制造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是把研发活动的成果引入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批量生产,实现经济效 益的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决定了自主创新的实施能力。生产制造能力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反映和影响。生产设备水平:企业的生产主要靠其生产设备,生产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能与质量,生产设备的水平还表现在是否能适应自主创新的要求,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工人素质:拥有优良的设备只是生产能力的基础,生产工人的素质决定了设备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否能优质高效的完成。 (四)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最终把自主创新产品推向市场,使消费者接受的能力。再好的研发成果,如果不能接受市场的考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只能是失败的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后段市场营销阶段可以说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环节。因此,销售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劣。我国许多企业自主创新失败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场营销能力,无法依靠自主创新抢占市场,使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因此,企业要抓住这个关键环节,通过强有力的营销 能力确保创新成果走向市场,最终实现创新价值。(五)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的全过程要涉及不同的部门与人员的共同参与,企业是否有能力科学地制订企业的创新战略,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使各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创新活 动并且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决定了企业能否捕捉创新机会,能否保证企业持续的创新活力。因此,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确定自身的自主创新战略。科学的创新战略可以指导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在正确的 轨道上运行,从而实现高效的创新管理能力。四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趋势,在科学性,科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根据自主创新能力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结合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参照相关文献,我们可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对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经过和研究,初步选取评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表4-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指标计量单位自主创新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 千人/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 亿元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创新研发能力r&d经费投入强度 %r&d人员投入 人r&d项目数 项有效专利拥有数 件创新产出能力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值 百万美元国内专利申请数 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数 项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因素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数 项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资金 万元依据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全面地对中部各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各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五、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比较分析 根据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结合当前各省的具体状况,我们选取11个指标对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分析时用x1、x2、x3、x4、x5、x6、x7、x8、x9、x10、x11代表参与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r&d项目数、有效专利拥有数、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值、国内专利申请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数、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数和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资金等11个指标。根据科技统计年鉴2012、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区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综合整理,得到以下数据: 表5-1指标山西安徽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x1121814982400400222142141x2318.11118.61418.62127.41721.01544.9x31.011.400.830.981.651.19x41648839477259827181276050x521613997648801595903x6625 533 80 479 1046 205 x71789 2711 5730 10382 7684 1840 x8331 575 95 418 880 319 x9830 5795 2261 5010 7747 5654 x1099 330 135 189 212 135 x11108331 360865 177713 452616 316135 322812 为了消除变量量纲不同的影响,方便分析,我们赋予每个指标0,100分的范围,运用极值法对原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出各个省份高新技术企业在各个指标的得分,结果如下: 表5-2指标山西安徽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x10 10 42 100 36 33 x20 44 61 100 78 68 x322 70 0 18 100 44 x40 41 37 50 100 27 x50 86 40 48 100 50 x656 47 0 41 100 13 x70 11 46 100 69 1 x830 61 0 41 100 29 x90 72 21 60 100 70 x1000 100 16 39 49 16 x110 73 20 100 60 62 根据表5-2我们从具体指标角度对中部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设定:指标排名在前两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部处于优势地位,该指标为其优势指标;指标排名在第三和第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部处于中间地位,该指标为其中间指标;指标排名后两位高新技术企业在中部处于劣势地位,该指标为其劣势指标。依据表4-1的指标体系,我们从自主创新基础、自主研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因素四方面对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优劣比较。 (一)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比较自主创新基础由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x1)和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x2)两方面来表现。根据表5-2,我们通过作图法较为直观地看出各省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劣。作图5-3如下: 图5-3从上图5-3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方面:河南和江西处于优势地位;河北和湖南处于中间地位;安徽和山西处于劣势地位。在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方面:河南和湖北处于优势地位;湖南和江西处于中间地位;安徽和山西处于劣势地位。从上图的折线大致走势来看:河南在自主创新基础方面占绝对优势,湖北次之,江西和湖南居第三和第四,安徽和山西处于落后地位。(二)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比较自主研发能力包括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r&d项目数和有效专利拥有数。我们可以从x2、x3、x4、x5来比较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优劣。见下图5-4: 图5-4 在r&d经费投入强度方面,湖北和安徽居于优势地位;湖南和山西处于中间地位;河南和江西处于劣势地位。在r&d人员投入方面:湖北和河南居于优势地位;安徽和江西居于中间地位;湖南和山西处于劣势地位。在r&d项目数方面:湖北和安徽居于优势地位;湖南和河南居于中间地位;江西和山西处于落后地位。在有效专利拥有数方面:湖北和山西处于领先地位;安徽和河南居于中间地位;湖南和江西居于劣势地位。从折线图的总体走势来看,在自主研发能力上,湖北具有绝对的优势,安徽次之,河南和湖南排在第三和第四,江西和山西落后。(三)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产出能力比较 自主产出能力包括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值、专利申请数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数。从指标x7、x8、x9来比较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劣。作图如下 图5-5 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值来看:河南和湖北居于优势地位;江西和安徽处于中间地位;湖南和山西处于落后地位。从专利申请数来看:湖北和安徽居于优势地位;河南和山西处于中间地位;湖南和江西处于落后地位。从技术市场成交合体额数来看:湖北和安徽居于优势地位;湖南和河南处于中间地位;江西和山西处于落后地位。从折线大体走势来看,湖北在自主产出能力方面领先,河南和安徽次之,湖南和江西居第四和第五,山西排在最后。(四)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因素比较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因素可以从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数和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资金两方面来反应。如下图5-6: 图5-6 从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数来看:安徽和湖北居于优势地位;河南和湖南处于中间地位;江西和山西处于落后地位。从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资金来看:河南和安徽居于优势地位;湖南和湖北处于中间地位;江西和山西处于落后地位。从折线大体走势来看,安徽在自主产出能力方面领先,安徽和湖北次之,湖南和江西居第四和第五,山西排在最后。六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对中部六省高新技术各自自主创新能力从单个指标具体比较能够让我们了解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然而却不能对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各要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我们可以对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标准,以便于综合分析各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 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i个变量就有i个主成分。主成分分析法具体有以下几步。1,对原来的11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数量和量纲上的影响。2,建立指标(xi)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r矩阵如下: 表6-1相关系数矩阵r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1.000.859-.278.351.106-.146.863-.063.253-.041.651x2.8591.000.130.665.540-.034.778.219.658.217.791x3-.278.1301.000.684.815.757-.011.933.811.601.346x4.351.665.6841.000.853.586.650.757.808.446.501x5.106.540.815.8531.000.443.312.758.916.777.618x6-.146-.034.757.586.4431.000.250.906.451.316.131x7.863.778-.011.650.312.2501.000.262.334.110.533x8-.063.219.933.757.758.906.2621.000.773.579.429x9.253.658.811.808.916.451.334.7731.000.617.762x10-.041.217.601.446.777.316.110.579.6171.000.602x11.651.791.346.501.618.131.533.429.762.6021.000 3,求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结果如下:序号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16.16156.00556.00522.87826.16482.16831.10810.07092.2394.4914.46596.7045.3633.296100.000从上表看,前三个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2.239%,大于85%。这说明前3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为此我们取前3个特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特征向量如下表所示: 表6-2第一特征向量第二特征向量第三特征向量0.1418870.5405760.1186140.27067690.417337-0.061650.3147866-0.35380.0060220.36576420.0286650.2430780.3707544-0.09843-0.224780.2420039-0.297220.5355760.22330760.3954010.3972540.3413112-0.265010.2251050.3785313-0.03018-0.181610.2731188-0.15097-0.481230.30571870.243539-0.33555因而,前三个主成分为:第一个主成分:f1=0.141887x1+0.2706769x2+0.3147866x3+0.3657642x4+0.3707544x5+0.2420039x6+0.2233076x7+0.3413112x8+0.3785313x9+0.2731188x10+0.3057187x11第二个主成分:f2=0.540576x1+0.417337x2-0.3538x3+0.028665x4-0.09843x5-0.29722x6+0.395401x7-0.26501x8-0.03018x9-0.15097x10+0.243539x11第三个主成分f3= 0.118614x1-0.06165x2+0.006022x3+0.243078x4-0.22478x5+0.535576x6+0.397254x7+0.225105x8-0.18161x9-0.48123x10-0.33555 x11 在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中x4、x5、x8、x9指标的系数较大,我们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看成是由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国内专利申请数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所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状况的。在第二主成分表达中x1、x2、x3指标的影响较大,可以看成第二主成分是由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和r&d经费投入强度所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在第三主成分表达式中x6、x7、x10、x11指标的系数明显较大,说明在第三主成分中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数、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资金、有效专利拥有数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值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较大。为了对各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引入f=0.56f1+0.26f2+0.10f3,根据f值的大小进行排名,计算结果如下: 表6-4排名省份f1f2f3f1湖北3.52-1.11.181.812河南1.192.670.291.393安徽1.23-1.5-1.50.154湖南-0.60.19-0.9-0.45江西-21.23-0.1-0.86山西-3.3-1.51-2.2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存在相似点,也有其特殊差异。各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出发,结合当前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促进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七 、结论本文主要从静态分析角度出发,用指标分析法和综合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中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高新技术企业概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指标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等六个方面分析中部各省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在引言中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背景包括了宏观和微观环境下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从全局和局部角度来分析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在高新技术企业论述中主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来定义高新技术企业和具体6个必须条件,清楚地展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普通企业的不同。在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中,通过多方查找资料,了解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和所包含的五个部分,知道了影响自主创新的因素。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根据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通过归纳、总结部分文献建立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指标比较分析中,根据各个指标对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具体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在单个指标中各省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地位。在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分析中,我们建立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标准体系,运用专业的主成分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综合排名。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了解了中部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与提高各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中部崛起具有战略上的借鉴意义。 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5月24日参考文献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17期,120-1232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08年4月14日3倪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66-684张洪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 价值工程 2008 第6期,34-365刘志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行业差异比较分析 ,科技与经济,2008第4期, 79-826阳素霞: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5.57金春雨: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9,110-1128许明景:加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建设的思考,安装 2007 第2期 ,45-469周怀峰:海外市场需求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第1期 , 78-8110丁永波提高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第9期 ,86-89 中英文翻译sa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i. overview: sas is called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 the firs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s two post-graduate preparation of biostatistics, and in 1976 the institute of sas software is established e, the formal sas software launched. sas is a large-scale decision support for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but the software system functions limited to the first statistical analysis, sinc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core functionality. the current sas version is 9.0 version, the size is about 1g.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sas has been around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nearly 30,000 institutions that have a direct users over three million people, across the financial, medical and health, production, transport, communications,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skilled using sa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the conditions for many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selection. in data process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sas system known a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oftware systems, and in 96 97 years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atabase product. sas is called the big mac statistical software sector. the other example of this is as follows: in a harsh strict world-famous u.s. fda drug approval proces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rug test results is carried out sas and other software will be voided! even a simpl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re void! this shows the authority of the sas.sas is a combination of sas software system,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functional modules, the basic part of base sas module. base sas module is the core of the sas system,which assume the main task of data management and user manage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conduct of the user of language processing, call the other sas modules and products. in other words, sas systems, we start the base sas module, which in addition has its own data management, programming and comput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sas system or the central dispa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