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一、校园传统文化的缺失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正逐渐丢失了传统文化,缺乏人文素养,无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在言谈举止上,都有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倾向,表现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愤世嫉俗、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等特征。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英文、火星文、网络语言,甚至是自己生造出来的一些词语,在思想上故意剑走偏锋,以走极端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性。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无可厚非,我们也想把“中国制造”改成“中国创造”,但我们不能因此丢失自己的传统。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虽然仁义、希望、进取、豪壮、一切事无不可为等气质都在当代青年身上依稀可见,但是他们身上缺乏中国的传统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气味在他们身上淡不可闻。北京市一所中学的调查表明,在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中,有69%的学生选择和各学科有关的教辅资料,20%的学生选择了动漫及一些畅销书籍,只有9%的学生选择经典名著,而且在选择经典名著的学生中也有超过60%的学生是由于教师的推荐。而新浪网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或接近80%的人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如琴、棋、书、画)、古代的经史子集、京剧及地方戏曲等一窍不通或不感兴趣。就拿无锡锡剧来说,又有几个人会唱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上就要消失了,这是社会进步的代价吗?在全球化的今天,快乐、自由、享受、个性、自我、唯我统统比道德重要,四书五经只能受到个别有识之士的青睐,仁义被哥们义气所替代,诗词之美出现在某些歌星的自编歌词里,而我们直到初中毕业也背不出几首唐诗宋词。每次让学生举例思乡的诗句时,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是因为这首诗太经典,而是因为他们实在知之甚少。现在,“高富帅”的形象是年少多金,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文人了,成人的价值观被施加在学生身上,学琴一定要考级、练跆拳道要考带、下围棋要考级,还要变业余为专业。书画学得好,以后可以走艺术这条道路,原来的风花雪月、阳春白雪一下子被功利化了。上元节吃汤圆放花灯、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挂香符赛龙舟、清明节前的寒食节、七月七乞巧节、江苏中秋节的摸秋、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90后”在肯德基、必胜客过生日、吃蛋糕,而不知道吃长寿面的传统;年轻人过起了情人节,却不知七月七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他们习惯用手机发短信,却早已忘记书信的格式。他们没摇过大蒲扇,没坐过八仙桌,不会放风筝,不会打陀螺,所有传统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太过遥远。中国的传统文化哪里去了?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局面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从远的方面来说,五四运动的一大要义是对传统的反叛。在当时,传统被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力量;从近的方面来说,经济浪潮和全新的文化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历史被戏说,宫廷剧盛行,娱乐大众的节目收视率最高,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低俗化、低劣化。这一切深深地影响着校园,同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枯燥无味的课堂也进一步抹杀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语文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传承文化应有的功能。韩国将端午节列入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12年10月,韩国学生参加了在云岘宫举办的科举考试,席地而坐进行限时作文。面对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我国中学语文课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比重,苏教版开设了诸子百家、唐宋诗词鉴赏等选修课程,国家也规定了清明节、中秋节的法定假期,以期能发挥这些传统节日的作用。二、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裂。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的平台。(一)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一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摸底,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样的调查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二是组织学生过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时,要求学生了解“年”的来由及各地过年的不同风俗习惯,记录每户人家有特色的春联等;清明时,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端午时,组织学生包粽子;中秋节时,举办诗歌朗诵会,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阳节时,去登高秋游等。三是定期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会、辩论会、诗会、参观走访、听国学讲座等。四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文化之旅,游览名胜古迹,亲身感受与体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最后撰写考察报告。(二)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基本人文知识训练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的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学讲座,内容包括诗词曲赋鉴赏、儒家经典赏析,中国古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民风民俗研究等。同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如书法、国画、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学常识等,将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结合起来,将人格培养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三)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如国画,在寥寥几笔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可以创造出悠远的意境。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如此,“小桥流水人家”由三个简单的名词组合成了江南的绝美景色:流水潺潺、青石板、白墙黑瓦、吴侬软语、莺飞燕舞。所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并让他们感悟其中的意境,是教师的职责。与学生交流是一种启发学生想象的好方法,能使他们融入意境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如秋风起了,“无锡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星期五了,“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星期六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痛快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忧愁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浪费时,劝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51.12-2025道路车辆液化天然气(LNG)燃气系统部件第12部分:铜及其合金管
- GB/T 42125.13-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3部分:实验室用热原子化和离子化的原子光谱仪的特殊要求
- 应急安全培训证课件
- 应急安全培训活动课件
- 应急安全培训企业培训课件
- 2024职称计算机考前冲刺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秋季腹泻患儿辅食调整方案与喂养指导
- 非开挖施工合同(标准版)
- 建筑商合同(标准版)
- 租用香菇大棚合同(标准版)
- 虹口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
- 未婚生子小孩抚养协议书
- 测量安全培训实施要点
- 认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5年环卫所考试题及答案
- 保温车租赁合同6篇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外墙涂料喷涂机器人施工工艺
- DB11-T 2136-2023 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
- 冠心病病例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