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实习报告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 学生姓名 杨明烨 (张雨阳 邱越 吴杰 武玉靖 彭杨懿 谢玉姝 牛文娟 牟珊 李院方 邱天野 郭时陈)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学号 1043063060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何鹏 教务处制表 二 一二 年 5 月 13 日课程名称: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 课程号码: 306024010 实习周数:一天学分:1分实习单位:水利水电学院实习地点:峨眉山实习基地实习时间:2012年5月6日一、实习目的、要求:(1) 对常见的地理、地质和地貌等现象获得感性的认识,并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初步掌握观察,描述与分析这些现象的方法与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岩浆和沉积岩的野外识别特征,了解路相喷发的基性火山岩的结构构造,以及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化学结构与层理、层面构造特征。(3)了解二叠系下统到三叠系上统的地层层序,分组依据及岩性的组合特征;初步掌握正常层序与倒转层序的识别特征。(4)学习观察、识别、描述褶皱、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的方法,初步掌握其基本技能。(5)观察山区河谷地貌,了解不同的构造单元的河谷地貌特征。(6)实地使用地质罗盘训练、掌握方法、方向测量,岩层产状及构造形迹产状的测量等基本技能。二、实习主要内容:(1)清音电站之路100m处:对照课堂学习的岩石类别的识别特征,从构造、结构上面首先确定岩石大类;练习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以及其变换,分析地址构造。(2)在沿途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大致判断岩石的大类,观察岩层的变换分析断层的实地地貌特征、产状、性质。(3)实地观察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斑状结构。(4)在谷底观察峡谷的两种类型:宽谷和v型谷的形成与两岸坡的产状、节理面、岩性的关系。(5)在谷底沿途观察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由于岩性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6)沿河流的右岸:观察岩石颜色、检验硬度、大致判断岩石种类,测量岩层产状、主要节理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7)模拟坝址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坝区渗漏条件分析,坝基稳定分析,根据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的分布选择最优化的坝型。三、实习总结(可另附报告):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在本次地质学习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与地质锤,并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如简单的应用地质锤进行岩石强度的判断,学会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学会了观察断层的标志,如垭口等,并在较短的路程上看到了褶皱的现象,观察到了岩溶地貌,并学会了判断石灰岩与玄武岩的方法,看见了玄武岩的原生节里,感受到了软弱夹层,以及学会了识别u型v型河谷。在本次实习中,最大的感悟就是有机会真实的看到,在我们这样的专业,应该做一些将教学运用在实际中的实习,才能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知识。这次的实习让我感受到了地质实习的必要性,对书本里的东西有了新的认识和加深,感觉到了工程地质在水利工程中的巨大作用。 在具体专题研究和分析时,使我从工程实例的应用上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工程地质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很深的课程,需要注重实践,这样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实习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附件5四川大学本科学生分散实习情况鉴定表学生姓名杨明烨专 业农业水利工程学 号1043063060年 级2010级实习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实习指导老师何鹏职称职务教师学生实习岗位峨眉山龙门洞实习基地实习工作内容及时间(请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填写)对我校学生实习表现评价及对我校教学工作建议(请实习单位领导填写) 实习单位盖章: 年 月 日注:实习学生须将此表连同实习报告一起交回本院实习指导老师处。拟建水库库区坝区渗漏工程分析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情况1.1工程任务 1.11水库建成后工程区可建引流式电站,安装小型机组,建成后,可为周边乡镇供电。 1.12水库建成后可为下游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城镇提供生活灌溉用水。 1.13水库建成后形成的小型库区可为景区服务,形成观光景点。 1.2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1.21工程区气候条件 平畴崛起的峨眉山,巍然屹立,气候垂直分带十分显著,山麓平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地中部为冬长夏暖的山地季风气候;山顶为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终年阴湿无夏。 项目地区、海拔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mm)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金顶3000m-5.906.112.08.0-0.33.11958.8雷洞坪一带2500m-3.72.710.915.511.32.36.0洗象池一带2000m-1.05.113.618.214.05.09.0仙峰寺带1500m1.780115.320.916.77.712.0洪椿坪万年寺1000m4.410.819.023.619.410.414.0报国寺、市区500m7.113.521.726.322.113.117.21593.81.22地理位置及交通 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隅,邛崃山脉最南支,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30,东经10319,坐落在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地区公路交通发达,北可抵成都,南至峨边,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还有成昆铁路在山麓东侧南北穿越,往来十分方便。1.23植被 峨眉山是有名的旅游胜地,中、酸、碱三种土地兼有,其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各类植物生长。全山森林面积达1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绝大部分为常绿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林相完美。 山上的植被受到很好的保护,龙门洞河两岸植被繁多,竹林茂密,冷杉葱茏。1.24地形与水系 峨眉山最大相对高差达2600m,按其高程与高差,大峨山应属强烈切割中山;龙门洞一带应属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龙马山、红马山则是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则以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 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地形限制河流均自西向东流,归入大渡河后东流入岷江。2、库区及坝区(实习地段为五显岗至龙门洞口)渗漏地质条件 2.1地层岩性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由上游库区淹没区到坝区的岩性分布如下:1五显岗至挖断山断层地层段。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斜斑玄武岩、微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且大多处于微风化或弱风化状态,由西到东,岩性逐渐过渡到破碎状态;2-挖断山断层至牛背山断层。主要为石灰岩,岩性坚硬,但石灰岩的岩溶现象显著,沿途发现有两个处于不同高层的溶洞,已被开发为峨眉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取水源。3牛背山断层至拟坝址地。主要为砂岩,页岩和泥岩。岩性坚硬,风化程度较低。2.2地质构造 1.峨眉山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由一系列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库区建于峨眉河上,主要位于五显岗和挖断山之间,坝址区位于挖断山附近,期间包括牛背山背斜与牛背山断层。五显岗至牛背山断层位于桂花场向斜东翼,桂花场向斜南起纯阳殿,北达砚台山,轴向西北;牛背山背斜为与桂花场向斜伴生的背斜构造,南起惠灯市,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长约27公里,核部地层下二叠统,两翼分别依次是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西南两翼产状正常,倾角45左右,北东翼南段倒转,为斜歪倾伏背斜,背斜轴部虽有断层通过但因断距较小,褶皱形态仍保持完整。 牛背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约九公里,断面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下二叠统灰岩覆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且玄武岩下部缺失近百米。在峨高公路两河口一带,下二叠统灰岩被错断,岩石破碎,节里、劈里、构造现象体等明显,为逆断层。2. 上游玄武岩河道为v形对称河谷,中段石灰岩河道为u对称河谷,末段为沉积岩不对称河谷,左岸为陡立顺坡,右岸为平缓的逆坡;坝址区为横向不对称河谷。3拟建水库库区段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3.1主要结构面成因类型库区上游玄武岩区段其柱状结构十分明显,属于原生结构面,其后渐为破碎状,节理发育,由构造作用形成,中游区段,岸坡石灰岩的结构面近乎水平,为原生结构面,分布有挖断山断层和牛背山断层,牛背山断层为逆断层刚好处于一个褶皱的轴部,故判断为次生结构面。下游砂岩页岩区段主要结构面正常,属于沉积岩原生结构面。坝址区主要结构面垂直于河流流向,为沉积岩原生结构面,另还有一组结构面平行于河流流向,是地质造山运动留下的次生结构面。 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1.库区中游区段,岸坡石灰岩的结构面近乎水平,方向与河道方向一致,判定为横坡,岩性较好,不过溶蚀现象严重,而分布其间的两个断层(挖断山断层22549,牛背山断层6581)均与河道由较大角度的相交,倾角也相对较大。2.库区下游(石船位置附近)为纵向河谷,岸坡构造为顺坡,沉积岩结构面几近于水平面垂直且延展方向与河道相同,多以大范围砂岩和页岩为主,风化程度较小。3.坝址区位于挖断山以下,岩体为沉积结构面,主要产状为24680,大倾角与上游相交。岩体表面上还有许多次生结构面,把岩体分割成许多的小块体,但是在摩擦力和结构力的作用下没有脱落,并不稳定,河道中可看见新崩落的碎石。 3.3岩体结构类型库区上游玄武岩岩体结构由块状逐渐变为碎裂结构。中游石灰岩和下游砂岩页岩以层状结构为主。坝址区则主要以层状结构和碎裂结构为主,间距10-30cm不等,并有一定散体结构。岩体原生结构面其倾向为246度,倾角为80度。走向与河流的走向垂直。层面、软弱夹层等结构面较为平整;不整合面及沉积间断面多由碎屑泥质物构成且不平。表面的次生结构面产状受地形及原结构面控制,分布上呈不连续状,延展性差,在地表风化带内发育。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很差。有时对坝基,坝肩及浅埋隧洞等工程亦有影响,但在施工中予以清基处理。4拟建水库库区及坝区工程段河谷类型判断库区上游段左岸为破碎态的玄武岩,右岸类似。库区中游(石灰岩分布区段)为横向河谷,岸坡为横坡,结构面小角度倾斜,库区下游(石船位置附近)为纵向河谷,左岸坡为陡直顺坡,右岸为平缓逆坡。坝址处为横向河谷,交替段为斜向河谷。坝址段河谷为横向河谷,主要结构面方向垂直于河道流向,但有一组平行于河流流向的水平构造面。5拟建水库库区及坝区渗漏工程专题分析1.库区渗漏。库区上游为玄武岩,岩性坚硬,但裂隙较为发育,容易引起裂隙疏散式的临时性渗漏。库区中游石灰岩区段为横向河谷,且结构面倾斜角度较小,易发生沿结构面朝邻谷的渗漏,再者,此区段岩溶现象显著,有多出溶洞,库水很有可能通过其通道向邻谷发生永久性渗漏,还有分布在此区段的两个断层,由于其走向与河道方向较大角度的相交,故库水也可能沿断层通道向邻谷发生永久性渗漏。库区下游左岸坡为陡直顺坡,且多为不透水的页岩,故渗漏可能性很小,但右岸为平缓逆坡,且有大量松散的滑坡堆积物,结构面倾角小,库水容易通过结构面向邻谷渗漏。2.坝区渗漏。坝址区,河谷为横向河谷,左岸坡陡直,主要结构面垂直于河道流向,且其裂隙较发育,容易发生沿其结构面的绕坝渗漏,右岸为缓坡,以大块沉积岩为主,渗漏程度不大。又由于是横向河谷,沿河道方向的裂隙较少,坝基渗漏可能性较小。6库区坝区渗漏防治措施对于库区上游的玄武岩,由于没有集中的渗漏通道,故只需在破碎较严重的区段施以水泥砂浆砌块石沟缝防渗,此方法适宜在岸坡较陡的覆土不厚的基岩库岸坡施行。中游的石灰岩地段,其可能存在集中通道和溶洞,在查明情况以后,可以用堵塞法。在其进口和通道的咽喉部加以堵塞,当采用当地材料堵塞时,堵体应设置反滤层,上面用黏土压实。对于产生巨气压和水压的洞口,在进行堵塞时必须同时采取排水减压,防止气水冲破堵体。而对于分布此区段的断层破碎带,在充分考察清楚情况后,若破碎带含泥沙较多,可灌性差,采用灌浆效果不好时,则采用防渗井,即将断层破碎带的物质挖出来回填上混凝土,以防止库水通过断层渗漏。下游的砂岩页岩区段,其间有泥化层,须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必要时,应对其进行相应的铺盖防渗措施。对于坝区,渗漏方式主要以绕坝渗漏为主,左岸主要以层状结构和碎裂结构为主,间距10-30cm不等,并有一定散体结构。岩体原生结构面其倾向为246度,倾角为80度。走向与河流的走向垂直。表面的次生结构面产状受地形及原结构面控制,分布上呈不连续状,延展性差,在地表风化带内发育。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很差。据此,应对其泥质物进行清理,并对其岸坡进行水泥砂浆砌石防渗措施,以隔离库水和左岸的渗水裂隙。右岸由于有较多的碎石堆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银行 试题及答案
- 22.6 正方形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冀教版2012八年级下册-冀教版2012
- 《二、-自定义动画顺序》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市场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服装高级配色知识培训课件
- 解剖生理学基础中职课件
- 解剖实训课课件
- 高级汽车维修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会计专业考试中级经济法试题及解答参考
- 服装销售知识点培训课件
-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实施方案
- 装修施工项目投标书模板
- 1《哦香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天然气制合成油行业需求量预测与营销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直播电商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孩子来了:如何度过最艰难的育儿时刻》记录
-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水利局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港区泊位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文)
- 提高CSSD手术器械的清洗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课件(完整版本易修改)
- DZ∕T 0033-2020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健康讲座:颈椎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