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论文)专用纸摘要在对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液压驱动的四足步行机器人,完成了步行机器人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虚拟样机仿真。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结构复杂,因此通过对昆虫等爬行动物的观察研究,了解其身体结构与步态,采用结构仿生与功能仿生的方式,实现了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建模。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系统中腿模块、腿一机体一腿模块的结构形式,各关节的合理布置、关节转角、腿节长度、腿在躯体上的安装型式及数量等问题,其中重点分析了腿机构中腿节长度的选择问题。从步行机器人运动速度、越障能力、足端运动空间以及灵活性等方面分析了腿节长度对步行机构的影响;分析了机体结构设计与步行机器人运动稳定性、角度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提取特征参数,给出了设计方法,综合优选出较为合理的结构参数。针对所建立的机械系统模型,建立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求得正解和逆解,确定关节空间和操作空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综合动力学模型,为步行机器人的有效控制打下了基础。最后,对建立的四足步行机器人虚拟样机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进一步分析了机械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关键词:多足步行机器人;液压驱动;机构设计;虚拟样机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a hydraulicdriving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was presented in the paperthe paper mainly complet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walking robot,alsorealized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of walking robot,finally,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since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has complex structure,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was designed by functional bionic method and structural bionic method on the basis of conducting experiments of observing various reptiles such as insects,in which,mechanism structure and gait of reptiles were fully understand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contains:the mechanism form of leg module,leg-bodyleg module,the rotating angle planning of joints,the length of every part of walking robots leg,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form of leg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design of mechanical system of quadruped walking robot,where,the length of very parts of leg mechanism was analyzed particularlythe influence of length on walking mechanism was illuminated from four different aspects:the velocity of movement,the capacity overcoming the obstacle,the workspace of the foot and the flexibility of walking robot,at the same time,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al design of body and stability of walking robot and the angle planning of joints,whereafter,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provide the design method and find out the reasonable mechanism parameters after optimizationthe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mechanism is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the kinematics formula is founded to get the positive solution and reserve solution,thu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ace of joint and the space of manipulation can be confirmedfinally,dynamics simulation of the virtual prototype was realized,which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 andsolution about the structural designkeywords: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hydraulicdriving;structural design;virtual prototype第一章 绪 论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概念理解的深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足式移动机器人,由于它们可以在不平坦、未知的环境中行走,并承担某些危险工作,如可在燃烧着的建筑物、塌陷的煤矿、地震后的废墟、战场危险地带承担搜救工作或在其它行星表面进行勘探工作以及核燃料的处理、放射性材料运送等危险工作,同时,由于它们动作敏捷,适应能力强,可以高度自主自治,因此,多足步行机器人在军事、航天、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液压系统具有体积小、输出功率大、响应快、精度高、跟踪能力强等特点,而在外星探测、战争、塌陷煤矿和地震废墟的搜救任务中,需要机器人在未知的危险环境中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以充当侦察设备、武器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受伤人员等的载体,这样,液压多足步行机器人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项目提出的液压驱动多足步行机器人由多个结构和功能相同的腿模块和腿躯干腿模块构成,根据需要,可以组合成两足、四足和六足等多足步行机器人。采用模块化的腿机构设计方法有利于系统结构的设计,便于特征参数的提取、系统稳定性及单腿性能仿真和调试的实现。 目前,步行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显然,本项目的提出和研究对于液压控制技术在步行机器人中的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对步行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现状 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期。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sen和charles rosen等人,在1966至1972年中研制出了取名“shakey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目的是研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系统的自主推理、规划和控制。与此同时,最早的操作式步行机器人也研制成功,从而开始了机器人步行机构方面的研究,以解决机器人在不平整地域内的运动问题,设计并研制出了多足步行机器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general electric quadruped”的步行机器人。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研究又出现了新的高潮。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公司开始研制移动机器人平台,这些移动机器人主要作为大学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从而促进了移动机器人多学科、多种研究方向的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室研制的titan系列多足步行机器人,从最初的titan一11i现已发展到titan1x机型。titanix扫雷机器人,能够在危险的战争环境下进行撤雷作业,如图1.1所示。90年代以来,以研制高水平的环境信息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高适应性的移动机器人控制技术真实环境下的规划技术,以及高自主性为标志,开展了移动机器人更高层次的研究。这要求机器人不但要具备完成各种任务的功能,而且还必须有白适应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性能。如美国nasa研制的用干航空领域的微型爬行机器人“spider-bof,该机器人外形很像蜘蛛,体积只有人头部的一半大小、重量轻,可以在不规则的星球表面爬行,美国将在太空探测中使用它,如图1.2所示。2000年,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研制出了六足步行机器人“hamlet,如图1.3所示。该机器人每条腿足端都装有三维力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信号自行改变身体姿态,能够在复杂未知环境中自游行走,且具较好的越障能力”。另外,为了进行火星不规则表面的探测及其它危险环境操作,mitai lab分别于1989年和1990年研制了仿昆虫多足爬行机器人genghis、hannibal和arila。genghis是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可通过摄像头实现在未知环境中的避障。hanmbal和attila采用模块化设计,腿、头、身体都具有各自的传感器、驱动器和子处理器。hannibal和attila有19个自由度,遍布全身的60多个传感器和8个微处理器判断腿部对地面形态的反应以便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由于许多危险丁作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这就要求机器人具备完成各种任务的功能。因此,从60年代术开始。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其功能也由单一功能向组合功能转变,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式。(1) 腿轮分离型步行机器人 1992年,h本东北大学的木村浩、中野荣二等研究开发出腿轮分离型步行机器人chario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店濑茂男等人研制出腿轮结合高效运动的四足步行机器人“rollerwalk。该机器人融合了腿式移动机构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和轮式移动机构的高速高,效性能。在平坦的地面上腿抬起,使用车轮高速前进;遇到台阶或壕沟时,使用腿米辅助实现平稳移动,如图1.4所示。 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也从2002年起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研制一种复合运动模式下的多足步行机器人。(2) 手脚统一型步行机器人1995年,同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小谷内等人丌始研究手脚统一型步行机器人“melmantis。这种机器人将手臂的操作机能和腿的移动机能统一,可进行森林采伐作业,地雷探测及拆除作业。图1.5 为口本东京大学研制的ninja一1”手脚统一型四足机器人,该机器人机体重45kg,它不仅能够完成行走等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完成高速道路、路桥检查等作业,以及高楼幕墙清沈等危险作业。国内其它些科研院所,如北航、国防科大、沈阳自动化所、哈工大、哈工程等也都进行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机器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叶中6000米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另外还开发出商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 尽管如此,多足步行机器人阿前仍然是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如图:所述,mit的“genghis”、“hannibal”等仿昆虫机器人的研究在nasa的资助下取得了成功,但是,最终美国登上月球与火星的探测机器人采用的却是轮式机器人,这说明多足步行机器人走向实际应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22液压驱动机器人研究现状 早在196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r.s莫舍(mosher)与美国陆军移动系统实验室ra利斯顿(liston)协作设计开发了一种液压驱动的四足步行卡车walking truck”如图18所示。这是一个有操作人员驾驶的机器,该步行机构的四条腿由驾驶员的手和腿分别控制,四个指令杆通过控制跟随驾驶员手臂和脚处的液压随动系统来控制步行机构的动作。安装在驾驶员手臂和脚上的位置传感器检测他的动作。液压伺服马达驱动步行机构的四条腿做相同的动作。国外正在研制一种液压动力救生机器人,如图1.9所示,它可用于在战场等危险条件下抢救运送伤员等危险工作。该六足步行机器人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满足战场等确定性环境要求,且采用液压系统作为动力机构,使得在满足载重的条件下,自身结构紧凑,降低自重,此项尚在研究中。 另外,澳大利亚柯蒂斯大学也曾推出了既可以步行,叉可以进行轮式移动的机器人“hydrobug。“hydrobug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可以载人沿着任何方向行走,同时可以爬上45。的斜坡以及在极端破坏的路况下进自由行走,这项研究尚在进行中。国内中南大学的曾桂英,刘少军曾针对六足行走方式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驱动的缩放式腿机构口”。这种缩放机构在其运动主平面具有运动解耦性、易于控制、当缩放比大于1时能以较小的本体位移实现较大的空间运动等优点,且采用两个液压缸和一个液压马达来实现腿的伸缩和起落以及旋转动作,并能够支撑较大重量但仅完成了液压驱动原理设汁及plc控制设计,未进一步进行结构和智能策略的研究。文献24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重型液压手腕,将液压缸应用于机械手腕中,实现大力矩的抓取作业。 同时,目前应用于焊接、喷浆、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液压机器人正日趋成熟和完善。计算机投术、信息处理与融合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动控制策略的快速发展,为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机器人产品中,囚其不需要能量转换、功率一重量比和扭矩一惯星比大、控制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体育馆大跨度烈向张弦屋顶钢屋架在9个液压步行机器人推进的作用下完成了拼装焊接。 13课题来源及目标本课题为武汉科技大学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本课题拟设计一种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本项目提出的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由多个结构和功能相同的腿模块和腿-机体-腿模块构成,根据需要可以组成两足、四足和六足等多足步行机器人。14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本文以研制一种液压驱动的四足步行机器人为目标,完成了步行机器人机械机构设计咀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虚拟样机仿真。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1) 完成了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分析了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系统中腿模块、腿一机体一腿模块的结构形式,各关节的合理和置、关节转角、腿节长度、腿在躯体上的安装型式及数量等问题,并确定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形式。(2) 对四足步行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针对所建立的机械系统模型,建立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求得正解和逆解,确定关节空间和操作空间的关系。(3) 对四足步行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别对步行机器人腿机构处于支撑相和摆动相时进行了受力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综合动力学模型,为步行机器人的有效控制打下了基础。(4) 进行了步行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建立了四足步行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建立的虚拟样机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进一步分析了机械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第二章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构设计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要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腿模块、腿机体腿模块的结构形式,各关节的合理布置、关节转角、腿节长度、腿在躯体上的安装型式以及腿数目的选择等,本章将分别进行讨论。21 腿模块结构形式腿机构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腿机构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器人整体性能的好坏。好的腿机构对于提高机器人各传动系统的传动精度、提高各腿的运动灵活性、简化整机的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和提高步行机器人的行走能力有重要影响。211模块自由度选择腿机构的可控自由度越多,它的灵活性越好,但每一个可控自由度要配备一套驱动系统和一套传动机构,所以每增加一个自由度其重量相应要增加许多,控制也越麻烦,因此,步行机器人腿机构的自由度在满足运动条件前提下,越少越好。我们正在研制的多足步行机器人不仅要求能够实现大力矩传动以承受重载,而且要求运动灵活,能满足空间运动要求同时还要求驱动系统简单、重量轻,这里,我们选定每条腿有三个空间自由度。212 腿模块机构形式确定以下列出几种典型的腿机构形式,分别对其进行讨论。(1) 缩放式腿机构缩放式腿机构原理如图2.2所示,所示,achdf,aebd,当b点被固定时,a点的运动将递到f点;而当a点同定时,占点的位移将-1的比例传递到f点,因此可以用a点或b点的独立驱动来实现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分离直线运动,这就是该机构的运动解耦性,它同时也能实现各种其它运动要求。该机构有三个自由度:a点的沿x轴方向的移动、b点的沿y轴方向的移动以及整个机构的绕y轴的转动。可见,该缩放式机构在其运动主平面具有运动解耦性、易于控制、当缩放比等于l时能以较小的本体位移实现机构较大的空间运动。文献23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驱动的缩放式腿机构,但由于结构上实现较为复杂,也仅完成了液压驱动原理设计及plc控制设计,未进一步进行结构设计。(2) 关节式腿机构图24中关节式腿机构有三个纯转动关节,连杆之间通过关节进行连接,足端能够实现空间运动。特点是结构简单,通过合理布置每个腿节的长度,不仅能够使得足端运动空间达到最大,而且运动灵活,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足步行机器人的腿机构。文献28 提出了一种电机驱动的=连杆式腿机构。另外,还有四丰t,五车t,六杆等多杆机构,典型的有埃万斯机构,切比雪夫连杆机构,罗伯特连杆机构等。(3) 缓冲型腿机构缓冲型腿机构是仿生动物肢体中的软组织(如肌,腱,软骨等)设计的一种腿机构形式,如图25所示,缓冲型腿机构有大腿、小腿和拉伸弹簧组成。大、小腿均为弯曲成一定角度的刚性连接件。大腿一端铰接在膝关节上,另一端通过拉伸弹簧与小腿的一端连在一起,小腿的另端则为接触地面的足端。 腿机构在触地时,虚拟腿弹簧的刚度接近零,因此地面冲击对机体的影响效果很小,可以有效地缓冲地面对机器人的冲击:触地以后,随着虚拟腿的继续被压缩和腿部力量的增加,其刚度也急剧的增加,在刚度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保持不变,承受了负载。这种腿机构主要适用于高速动态行走的多足步行机器人。 另外,还有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腿机构等 考虑到关节式腿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且运动灵活,这里采用关节式连杆机构作为机器人的腿机构形式,且采用液压缸作为驱动,确定步行机器人腿模块的机构原理图,如图26所示。213腿机构运动机理分析如图26所示,该机构的大、小腿节组成了平面运动机构,髋关节驱动该平面机构实现空问运动。该机构有三个自由度,第一自由度为髋关节,由一个液压马达驱动,在点围绕z轴旋转,转动角度为;第二自由度为大腿关节,由一个直线液压缸驱动,使大腿杆在a点围绕与大、小腿运动平面垂直的轴转动,转动角度为;第三自由度为小腿关节,由一个直线液压缸驱动,使小腿杆在曰点围绕与大、小腿运动平面垂直的轴转动,转动角度为z;逆时针向转动角为正。 22腿数目确定 们选定四足步行机器人作为研制的对象,原因如下: (1)我们jf在研制的多足步行机器人,不但要求能够稳定行走,而且腿机构还可作为机械臂执行操作任务。这样,当执行装置执行操作任务时,就要求步行机器人机体还应是执行装置刚性好、静态稳定的基础。要保证步行机器人机体静态稳定,则步行机器人应具有三条或三条以上的腿。另外,从实现静态稳定步态的可能性出发,步行机器人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腿。静态稳定步态的稳定裕量随着腿数的增加而增加,不过当腿数增加到七条以上时,稳定裕量的变化反而趋于平坦。 (2)由于我们正在研制的步行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每条腿上有三个自由度,每个自由度由一个液压缸马达驱动,这样每条腿上就有三套驱动系统,而腿的数目越多,驱动系统就越多,则整机的自重就会增人,相应地步行机器人的承载能力就会下降。为减少驱动系统的数量,增大步行机构的承载能力,我们选用四足步行机器人作为研制对象。 (3)由丁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母条腿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根据需要可以组装成六足、八足等多足步行机器人。23腿模块安装型式 步行机器人腿模块在机体上的安裟型式主要有两类:把腿安装在机体侧面的仿昆虫类(或仿爬行动物类,如海蟹等),如图27所示;另一种是把腿安装在机体底部的仿哺乳动物类 (如虎等),如图28所示与仿哺乳动物类相比,仿爬行动物类腿的布置型式有下列特点: (1)把腿安装在机体侧面可在机体不做得很大的情况下,使足达到很大的活动范围,故步行机器人结构紧凑。 (2)在不使步行机器人重心很高的情况下,单腿可设计得较长,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形和跨越障碍。 我们正在研制的四足步行机器人腿机构不仅具有行走功能,而且还要求能够作为液压操作臂,完成操作作业,这样仿爬行动物类腿机构的布置型式优点就显现了出来。24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构特征241步行机器人整机布置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液压驱动的关节式腿机构,且各腿模块采用仿昆虫类方式进行布置,机器人整体机构模型如图29所示。242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构特征分析一般而言,具有全方位机动性的多足步行机器人每条腿上至少具有3个驱动关节,四足步行机器人就有12个驱动关节,而任意时刻无论该四足步行机器人有几条腿处于支撑状态,步行机构均只有6个运动自由度,这样以来,机器入的驱动数远多于机构的运动自由度数,即该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个冗余驱动系统。 另外,四足步行机器人选定立足点后,以静稳定步念行走,其躯体、支撑腿与地面之间形成空间多闭链并联机构,机体(躯体)为机构的上平台,地面为机构的下平台;摆动腿为串联开链机构。 可见,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个冗余驱动的并联多闭链和串联开链机构的复合型机构。25各关节转角范围步行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完成不同动作时的各种姿态如图210所示。图(a)为步行机器人完全站立时的姿态,此时机体距离地面最远,当前姿态决定着步行机器人的最大越障能力;图(b)为步行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一般姿态,此时一般要求各关节受力最省,以及液压缸出力最省;图(c)为步行机器人在步行过程中,髋关节和小腿节连杆完全水平时的姿态,此时机体距离地面最近,当前姿态决定着步行机器人最小越障能力,比如,穿越洞穴。(1) 角度的约束确定,规定逆时针摆动为正,顺时针摆动为负,以下同。(2) 角度的约束如图21l所示,步行机器人最大跨越高度为此时.由于结构的限制,得到的取值范围是(3) 角度的约束当角度过大或过小时,小腿杆的受力就会过大,易造成腿杆的弯曲和液压缸的损坏,对机器人的整机结构非常不利。对应于小腿与地面的摆角约束,存在小腿最大转动角度和最小转动角度,如图26所示:对应于存在小腿与z轴最大逆时针转动角度和最小顺时针转动角度 图26所示,则:由式(426)得到: 可见,当大小保持一定时,若过小或过大时, 都会增大使得液压缸能耗较大;另一方面,当角度过大或过小时,小腿杆的受力就会过大, 易造成腿杆的弯曲和液压缸的受力过大,对机器人的整机结构非常不利;此外过小,有可能因为腿的打滑而发生倾翻。当步行机处于状态(a)时取得最大值,取由于,取,26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机器人的总体结构是由机体(躯体)、腿部件两部分组成。机体的作用是将多个腿部件和控制部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并且承受一定的负载。腿部件的作用是支撑整个机体,并完成机器人步行运动。如何使机器入机体、腿部件实现尺寸最优化,以扩展足端点的工作空间,增加机体的灵活性,进而完成机器人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最优是及其重要的。因为只有当机体和腿完成了科学的尺寸优化,才能据此为机器人的总体设计和步态规划提供和依据,并为机器人的驱动和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简化分析,假设步行机的机身是一个规则的长方体,其长、宽、高分别为2m,2n,2h. 单腿的髋关节腿节,大、小腿节长度分别为。腿以一定的纵向和横向间隔规则分布于机身的两侧。 261腿节长度优化 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节较多(包括髋关节、大腿关节和小腿关节),使得步行机器人在运动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各腿节之间的长度关系对腿部的灵活性以及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在单腿总长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各腿节长度的优化分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腿节长度的合理分配进行讨论。 令 ,别为髋关节腿节比例、大腿节比例和小腿节比例。 (1)各腿节长度对步行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影响由图26可知:当腿机构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令髋关节转角为,大腿关节转角为,小腿关节转角为,足端点c的运动轨迹方程: (24) (25) (26)式中: (27) (28) (29) (210) (211)由式(24)(28)得到: (212) 即为足行程或腿跨距r(见运动仿真一章) 即: (213)上式分别对(i=1,2,3)求导 (214)由式(214)可见,步行机器人的腿跨距尺对杆长最敏感,进而对步行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影响最大,因此,在单腿总长l一定的情况下,希望的取值越大越好,此时在步行机器人步调(单位时间内腿摆动的次数)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越快;由图21 l可知,步行机器人的最大越障高度为: (2.15)可见,在单腿总长l一定的情况下, 越大,则机器人越障高度越大,即越障能力越强,此时最小。(4) 各腿节长度对步行机器人足端运动空间的影响下面用图解法对腿部三连杆机构足端的平面运动空间进行分析,如图212所示。设髋关节连杆长度为,大腿杆长度为,小腿杆长度为,大、小腿关节处的转角范围为如图212所示。 弧:保持不变,由转动到的过程中,足端点c的运动轨迹; 弧:保持不变,由转动到的过程中,足端点c的运动轨迹; 弧:保持不变,由转动到的过程中,足端点c的运动轨迹; 弧:保持不变,由转动到的过程中,足端点c的运动轨迹;足端点的工作空间即为弧,弧,弧,弧所包围的面积,记为s,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将弧,延长至杆和的延长线,相交得到点,以及由图212可得如下几何关系: 则: 即: 同理 因而可得: 即为足端c点工作空间的面积。有余弦定理: 带入上式图212中阴影部分即为四足步行机器人腿机构足端在平面内的运动区域,该区域面积越大,则足端的可选立足点越多,即腿运动越灵活。令 带入上式令 求解可得 即当 时, 足端工作空间面积最大。(4)腿节比例对机器人运动灵活性的影响 步行机器人的灵活性是指步行机器人可以灵活的选择立足点和灵活的改变方向、调整机体位姿以适应地况,具有迅速、平稳行走的特性。步行机器人的灵活性包括腿的灵活性和机体的灵活性。灵活的腿可以保证步行机器人在较大的空间内自由的选择立足点;立足点选定后,步行机器人要使其机体平稳的行走,或因工作要求需要调整机体位姿时,都必须保证机体、支撑腿与地面形成的空间多链并联机构允许机体产生相应的位姿变化,即机体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目前,由于控制和驱动等技术因素的限制,不宜通过增加腿关节数目使步行机器人成为具有冗余自由度机构的方法来提高灵活性(生物界中很多生物如海蟹,都具有冗余自由度,因此运动起来十分灵活),而应该在现有自由度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置腿关节等方法来实现。 综上所述,在对步行机器人运动速度、越障能力、运动空间以及腿部和机体灵活性进行分析后,并参照仿生机械蟹的比例,并考虑到液压缸、连接铰链的安装,确定腿部各关节比例为: 单腿总长为l=400mm,各腿节长度为:=60mm,=170mm,=170mm。 262机器人机体设计 机体(躯体)是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主体部件,它的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提高步行机构的性能和运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机体内部布置有电路板、各种传感器、电器元件等敏感元件,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免在承担一定的载重后机体发生变形,损坏元件;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大多只能实现慢走,这与人们的理想显然存在差距,但是实现多足步行机器人的快走和快跑,再加上所承载重物以及液压油源的干扰,极有可能会激发机构的某种模态,使得步行机构产生共振,进而影响机器人整体结构的运动稳定性;此外,我们正在研制的四足步行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腿机构不仅要承担系统本身的重量,如液压系统油源、液压缸、以及机体的重量,还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载,然而机体本身质量占据了较大的机器人总体质量,因此,在步行机构承载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其载重量势必会受到制约,一般来说是有限的。因此,对四足步行机器人机体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在保证机体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使得机体质量最轻,对于提高步行机器人的载重能力以及运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角度规划与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角度即为腿部髋关节的摆动角度,角度的大小与对机体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如果过小,则会影响步行机器人的行走步长 (指在一个完整腿循环中机体移动的水平距离),从而影响步行机器人的行走速度;另一方面,如果摆动角度过大,有可能在摆动过程中前后两腿发生干涉。为了不发生干涉,则需要将机体加长,如果加上所承载重物以及液压油源的振动,极有可能会激发机构的某种模态,产生共振,进而影响机构的稳定性。为了使机体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载且不发生变形及稳定性等原因需要进一步将机体的厚度增大,而此时又进一步的增大了机体的重量即支撑腿的负载,则又需增大液压缸马达的输出力矩,进一步增大了整个结构的尺寸,与结构设计的紧凑性相矛盾,可见,角度大小对机体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3) 步行机构稳定性与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机体设计的合理与否对步行机器人整体运动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当机体长宽比例设计不合理时,重心发生偏移,会导致机体发生倾翻现象,根据经验值,初步确定机体长宽比例为:075。27本章小结本章采用结构仿生与功能仿生的方式,实现了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建模,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系统中腿模块、腿一机体一腿模块的结构形式,各关节的合理布置、关节转角、腿节长度、腿在躯体上的安装型式及数量等问题,确定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形式。(2)重点分析了腿机构中腿节长度的选择问题。从步行机器人运动速度、越障能力、足端运动空间以及灵活性等方面分析了腿节长度对步行机构的影响,并提取特征参数,给出了设计方法,综合优选出较为合理的结构参数。(3)分析了机体结构设计与步行机器人运动稳定性、角度规划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四足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步行机器人各项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问题.(1)对一给定的机器人,已知腿部杆件和机体的几何参数以及各关节变量,求解足端(立足点)相对于给定坐标系的位姿(位置和姿态);(2)已知机器人腿部杆件和机体的几何参数以及足端相对于给定坐标系的位姿,确定各关节变量的值。对于正在研制的液压驱动机器人,我们所关心的是:一方面根据关节变量的具体值以及机器人机体的位姿(位置和姿态)来确定机器人足端在给定坐标系中的位置;另一方面根据机器人机体位姿以及足端的位置来确定驱动关节变量的值,进而确定摆动马达和直线液压缸的输出位移。第一种情况即为摆动腿的正运动学,第二种情况即为摆动腿的逆运动学。这里我们将分别对这两种运动学进行分析。31运动学分析基础311连杆参数和关节变量四足机器人的腿由一串转动关节连接的刚体(杆件)组成.每一对关节-杆件构成一个自由度.杆件的编号由机体开始,机体可以看成杆件0,第一个运动体是杆件1,依次类推。关节1处于连接杆件1和机体之间,每个杆件至多与另外两个杆件相连,而不构成闭环。任何杆件都可以用两个尺度表征,如图2-2所示,杆件的长度是杆件上两个关节轴线的最短距离; 杆件的扭转角,是两个关节轴线的夹角。图3-1杆 件 的 特 征 参 数另外 ,需要两个参数来表示相邻两杆的关系,即两连杆的相对位置和两连杆法线的夹角氏,如图3-2所示。按 d- h 法确定杆件坐标系,可取坐标系i的z轴与关节i十1的轴线重合,x轴取为相邻z轴的公垂线,y轴则按右手系确定。在这 样 建 立坐标系后,为沿轴从轴到轴的距离,规定与轴正方向一致时为正,为绕轴从到的转角,以逆时针为正,为轴从到的距离,与x,方向一致时为正,为绕轴从到的转角,也以逆时针为正。为了方便得到各腿节的连杆参数,建立如图32所示的dh坐标系,可以得到四足步行机器人腿部连杆参数。逆时针方向转动角度为正,各参数值如表3一l所示。连杆编号i关节变量100()20()30()40312连杆坐标系为了确定机器人腿部各连杆之间相对运动关系,在各连杆上分别固接一个坐标系。与髋关节基座固接的基坐标系记为0,与连杆i固接的坐标系记为i,与足端固接的坐标系记为为t,c)为机器入的机体坐标系,原点固定在机体上表面的中心,而且x-y平面平行于机体平面,且定义y轴正向为机体前进方向,机体运动坐标系如图33所示。机体长、宽、高分别为2m、2n、2h,骸关节坐标系原点在机体坐标系c中的位置为: 313腿部连杆变换 腿部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i一1的变换矩阵, 每个子变换只依赖于一个连杆参数。变换矩阵得到连杆变换的通式:根据表3一l所列的连杆参数,将其代入上式中,即可得到各个连杆变换矩阵:314变换矩阵求逆如果已知坐标系i相对于i-1的描述,=据旋转矩阵的正交性得到:32正运动学 根据关节变量、的值,计算足端变换矩阵,进而确定步行机器人足端t相对于基坐标系o的位姿,称为正向运动学或运动分析。将各个连杆变换(i=1,2,3,4)相乘,得: 即为足端变换矩阵。它是关节变量的函数,表示足端坐标系t相对于基坐标系0的描述, 根据各关节传感器的输出,得到各关节变量只(i=1,2,3)即可求出;由公式推导出 为了校核所得结果的正确性,计算,足端变换矩阵的值。计算结果为:由式(38)可得足端点齐次位置矢量:足端点的姿态旋转矩阵33四足步行机器人速度和加速度计算331步行速厦计算 由上面公式得:对此公式依次求导令,为关节角速度,,足端在基坐标系中的运动速度,则上式化为:足端的雅可比矩阵,定义为在基坐标系中足端运动速度与关节角速度的线性变换,也可以看做是从空间向足端运动空间运动速度比。34本章小结 针对所建立的四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系统模型,建立了步行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求得正解,确定关节空间和操作空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dh方法建立了步行机器人腿机构各连杆坐标系,得到各连杆dh参数,然后根据连杆变换得到步行机器人足端运动方程,求出足端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姿变换矩阵,即运动学正问题。 (2)根据步行机器人足端运动速度、以及各关节速度、,确定了关节空间和足端操作空间的关系。第四章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是步行机器人设计和控制的理论基础,每个控制任务本身,都可看成是一个动力学任务,而动力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则直接关系到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其动力学问题,才能设计出高性能的步行机器人,才能更精确地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章分别对四足步行机器人单腿处于摆动相和支撑相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液压驱动四足步行机器入的综合动力学模型,为步行机器人的有效控制打下了基础。 41四足步行机器人静力学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静力学的研究,对于步行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是必要的: (1)其分析所得结果可用于腿部的强度计算; (2)计算的支反力是设计驱动系统即确定步行机器人承载能力必不可少的. 411四足步行机器人机体受力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入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受到地面通过腿部对机体的冲击力。四足步行机器人运动步态不同时,行走过程中机体受到的冲击也不同,当步行机器人以静稳定步态运动时,受到的冲击力是关于周期变化的。四足步行机器人足触地一瞬间,冲击力最大,最大冲击力是四足步行机器人机体强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 412四足步行机器人腿部受力分析 当步行机器人在松软地面上行走时,其受地面反力最大的腿有陷入地里的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无疑对步行机器人的行走和控制将带来困难,增大脚掌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是一种解决方法,但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降低各腿中所受地面反力的最大值,因此有必要对单腿的受力进行分析,以期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我们正在研制的四足步行机器人采用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且每条单腿模块采用液压缸马达进行驱动,液压缸体和液压油源等本身质量较大,因此,在静力学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单腿的自重,这里,我们设大小腿模块(杆件和液压驱动装置)自重分别为,和。在分析过程中,做如下假设: (1)液压缸和腿部杆件的质心位于杆件的几何中心; (2)假设机体做水平直线运动的速度不是很高,这样腿部的惯性力可不考虑; (3)通常由于脚底受力面积较小,可看作点接触,所以忽略脚底的力矩。另外,为了简化起见,我们选择任一条腿进行分析。当腿处于支撑相时,单腿的受力分离体图如图41所示。 1液压马达驱动力矩 为界作用于机器人机体的合力矢量;由重力及作用于机器人机体上的外力在点所形成的合力矩,该力矩由机体承受:为液压马达的驱动力矩为第i号腿足端的反力,为第i号腿足端所受的切向摩擦力。在足端点处的坐标系,其中轴向为足端点的法线方向。则由图41可得平衡方程:为了稳定和可靠地步行,步行机器人除了要满足机体重心的稳定性,还要满足机体作用力的平衡以及脚底作用力的约束等,即:为了确保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机体不发生倾翻,必须满足机体力平衡;为了确保机器人脚与地面有效接触,必须满足脚底法向力非负;为了确保机器人在地面上行走时,所有的支撑腿都不应该打滑,脚底切向力小于静摩擦力;每个液压缸马达所承受的力力矩必须在额定范围内。足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整理后可得髋关节液压马达的最大驱动力矩为通常取 因此有 将代入上式可得: 可见,髋关节液压马达的驱动力矩与足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即地面光滑程度有关,以及大、小腿杆的驱动角度即足端的位置有关。同时,由上式可知,当大小保持一定时,若过小或过大时,都会造成较大,使得液压缸能耗增大。42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基于不同的力学方程和原理,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下列两种理论(1) 动力学基本理论,包括牛顿一欧拉方程;(2) 拉格朗日学,特别是二阶拉格朗日方程。对于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也有两个相反的问题,即动力学正问题和动力学逆问题正问题是已知机器人主动关节各液压驱动装置的广义驱动力力矩随时间(或位形)的变换规律,求解机器人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逆问题则是通过轨迹规划给出运动路径以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解液压驱动装置必须提供给主动关节的随时间(或位形)变化的广义驱动力力矩。显然,对于机器人设计而言,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动力学逆问题,因为它是驱动系统和控制器设计的基本依据。本章的动力学分析主要讨论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动力学逆问题。 431几何参数和运动学参数计算设为固定在髋关节q点的坐标系,单腿围绕z轴转动,转动角度为;大腿关节、小腿关节在平面内运动,转角分别为、,髋关节运动带动大、小腿关节绕z轴转动。髋关节以及大、小腿模块质量分别为、:、,腿杆长度分别为、,如图43所示。假设步行机器人在平坦地面上行走,各大、小腿模块的重心在其杆件的几何中心上,则可得各杆件重心的表达对上式分别求导:432腿部动力学分析当腿在平面内摆动时,杆ab的动能为:为杆ab重心的转动惯量,对于匀质细直杆,杆bc的动能为:,为杆bc重心的转动惯量,对于匀质细直杆设液压马达的输出力矩,大腿节液压缸(ab段)的输出力矩为,小腿节液压bc段)的输出力矩为,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到当腿处于摆动相时的动力学方程:求导后得将公式转化为矩阵其中令为步行机器人各关节驱动力,关节空间中关节向量,则公式改写为 (4.67)式(467)即为四足步行机器人在关节空间中的动力学方程封闭形式的一般结构式。它反映了关节驱动力矩与关节变量、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d(q)为正定对称阵,是广义坐标q的函数,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学年南京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斜拉桥上部结构主梁施工方案
- 宪法九版习题及答案 第8章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线练习
- 高一功的说课课件
- 砂石场砂石资源采购合同执行监督与考核
- 停薪留职期间员工培训及技能提升服务合同
- 乡村振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委托管理协议
- 人力资源外包合同修订及绩效管理与激励协议
- 成人开放大学咨询服务合同
-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安全管理规定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2025年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综合楼玻璃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6篇
- 2025年度集中供暖项目暖气设施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
- 护士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 巴彦淖尔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员A证模拟试题(及答案)
- 莲山教学课件下载
- GB/T 5463.3-2025非金属矿产品词汇第3部分:石膏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第7章 创业与创业历程
- 班主任育人故事经验分享陪伴每一名学生慢慢成长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