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案.doc_第1页
基础护理学教案.doc_第2页
基础护理学教案.doc_第3页
基础护理学教案.doc_第4页
基础护理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 题医院和住院环境授课日期专业班级级护理授课类型学 时 数2学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殷 磊主编教学目的掌握各种床的铺法及注意事项: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和有人床更换床单法。教学重点各种床的铺法以及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各种床的铺法以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教 分组练习 考核课前提问1、 铺各种床的目的2、 铺床的注意事项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铺床法。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运用。要多加练习,熟练的铺出符合要求的床单位。 1备用床 (1)目的: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病人。 (2)操作步骤: 1)护士备齐用物,按铺床先后顺序放置在护理车上,推至床旁。 2)移开床旁桌距床约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正中,距床尾约15cm,放用物于床旁椅上。 3)检查床垫,必要时翻转,将床褥平铺于床垫上。 4)将大单平放在床褥上,中线对齐床的横、纵中线,展开大单,正面向上。 5)铺床头角,右手托起床头的床垫,左手伸过床头中线将大单平塞于床垫下;在距床头30cm处,向上提起大单边缘,使其与床边垂直,呈等边三角形;以床沿为界将三角形分为两半,上半三角暂时覆盖于床上,将下半三角平整地塞于床垫下。 6)同床头角法铺好床尾角。 7)两手将大单中部拉紧,平塞于垫下。 8)转至对侧,同法铺好大单。 9)套被套可用“s”形法或卷筒法,展开被套,铺好棉胎,拉平被套及棉胎,系好带;盖被上端与床头平齐,将边缘向内反折,与床沿平齐,尾端塞于床垫下;转至对侧同法铺好另一侧盖被,使成被筒。 10)将枕套套于枕心上,系好带;将枕头拍松,使四角充实;枕头平放于床头盖被上,开口背门。 11)移回床旁桌、椅。 12)整理用物,洗手。 (3)注意事项:病人进食或做治疗时应暂停铺床;应用节力原则:铺床前将床的高度调节好;铺床时护士身体靠近床边,上身保持直立,两腿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膝稍屈,两脚前后、左右分开。 2暂空床 (1)目的:保持病室整洁,迎接新病人住院;供暂时离床活动的病人卧床休息用。 (2)操作步骤: 1)在备用床的基础上,将床头盖被向内反折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 2)根据病情,加铺橡胶单、中单,将橡胶单和中单的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如需铺在床中部,上端距床头4550cm,床沿的下垂部分一同平塞入床垫下。 3)转至对侧,逐层拉紧橡胶单、中单后,平塞于床垫下。 4)整理用物,洗手。 (3)注意事项:同备用床。 3麻醉床 (1)目的: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保护被褥不被血或呕吐物污染。(2)操作步骤: 1)撤除原有枕套、被套、大单。 2)同备用床铺好一侧大单。 3)根据病情铺同侧橡胶单、中单,先铺床中部;如需铺在床头,应对齐床中线,上端与床头平齐,下端压在中部橡胶单和中单上,下垂部分平整地塞入床垫下。 4)转至对侧,同法铺好大单、橡胶单、中单,逐层拉紧平塞于床垫下。 5)同备用床法套好被套;盖被两侧边缘向内反折与床沿平齐,上端与床头平齐,尾端向内折与床尾平齐;将盖被纵向呈扇形三折于床的一侧,开口向门。 6)同备用床法套好枕套,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开口背门。 7)移回床旁桌,床旁椅放在盖被折叠的同侧。 8)将全身麻醉护理盘放置于床旁桌上。 9)输液架置于床尾,其他用物按需放置。 10)整理用物,洗手。 (3)注意事项:铺麻醉床应换上洁净床上物品,确保病人术后舒适。根据病人情况准备所需物品,如麻醉护理盘(麻醉护理盘用物:无菌盘内放张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治疗碗、镊子、吸氧管、吸痰管和纱布数块。治疗盘内放血压计、听诊器、护理记录单及笔、弯盘、棉签、胶布和手电筒等)、输液架、监护仪等。 教 案 首 页课 题入院和出院病人的护理授课日期专业班级级护理授课类型学 时 数2学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殷 磊主编教学目的掌握各种运送病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教学重点平车运送法教学难点两人、三人、四人搬运法教学方法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教 分组练习 考核课前提问1、 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的目的。2、 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的注意事项。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运送病人的方法。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运用。 一、轮椅运送法 1目的运送能坐起但不能行走的病人;协助病人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及体力恢复。 2操作步骤 (1)帮助病人坐轮椅: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翻起脚踏板,拉起车闸,以固定车轮,如无车闸,则护士站在轮椅后面固定轮椅防止前倾。扶病人上轮椅,病人坐稳后,翻下脚踏板,嘱病人把脚踏在脚踏板上。 (2)推轮椅时,嘱病人尽量靠后坐,勿向前倾身。 (3)帮助病人下轮椅:将轮椅推至床边,固定轮椅,翻起脚踏板,扶病人下轮椅。 3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轮椅性能,以确保正常使用。 (2)推轮椅时,嘱病人手扶轮椅扶手,身体尽量向后靠,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随时观察病人病情。下坡时要减慢速度,以免病人感觉不适或发生意外。 (3)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二、平车运送法 1目的运送不能起床的病人。 2操作步骤 (1)挪动法:用于病情许可、能在床上配合活动者。将平车紧靠床边,大轮端靠近床头。护士帮助病人移向床边。在床旁抵住平车,协助病人将上身、臀部、下肢按顺序向平车挪动(回床时,先助其移动下肢,再移动上半身),使病人躺卧舒适。 (2)单人搬运法:适用于儿科病人或体重较轻者。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大轮端)和床尾呈钝角。搬运者一臂自病人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病人大腿下。病人双臂交叉依附于搬运者颈后,搬运者托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放于平车上。 (3)两人或三人搬运法: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两人搬运时,甲一手托住病人颈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腰部;乙一手托住病人臀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腘窝。三人搬运时,甲托住病人头、肩胛部,乙托住病人背、臀部,丙托住病人腘窝、腿部。 (4)四人搬运法: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等病人,需采用此法搬动。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紧靠床边。甲站于床头,托住病人头及颈肩部;乙站于床尾,托住病人两腿;丙和丁分别站于病床及平车两侧,紧握中单四角。四人合力同时抬起病人,轻放于平车上。 3注意事项 (1)应用节力原则。 (2)推车时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以便于观察病情。 (3)注意病人的安全和舒适:搬运时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平车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病人头部应位于大轮端,因小轮转弯灵活,大轮转动次数少,可减少颠簸带来的不适感。搬运骨折病人,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有输液及引流管时,须保持通畅。推车进出门时,不可用车撞门。注意保暖。 教 案 首 页课 题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授课日期专业班级级护理授课类型学 时 数2学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殷 磊主编教学目的1、 了解各种更换卧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各种保护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教学难点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教学方法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教 分组练习 考核课前提问1、 帮助病人翻身侧卧的目的2、 使用保护具的目的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更换卧位的方法以及各种保护具的应用。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运用。 更换卧位的方法 1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1)目的 1)协助不能起床的病人更换卧位,使病人舒适。 2)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3)适应检查、治疗和护理的需要。 (2)操作方法 1)一人帮助病人翻身法: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先将病人两下肢移向护士一侧床缘,再将肩部外移,然后手扶其肩部或膝部,轻推病人转向对侧,使其背向护士。 2)两人帮助病人翻身法:两人站立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病人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病人臀部和腘窝部,两人同时稍抬起病人移向自己,然后分别扶托肩、腰、臀和膝部轻推病人转向对侧。 2帮助病人移向床头法 (1)目的:协助滑向床尾且自己不能移动的病人移回床头。 (2)操作方法 1)一人帮助病人移向床头法:将枕头横立于床头,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双脚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病人双脚,同时在臀部助力,使其移向床头。 2)两人帮助病人移向床头法:两人分别站于床的两侧,交叉托住病人颈肩部和臀部,两人同时稍抬起病人移向床头;两人也可站在同侧,一人托颈、肩、腰,一人托臀部和腘窝部,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 3注意事项 (1)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伤皮肤。 (2)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 (3)如病人身上置有多种导管,翻身前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检查各种导管是否脱落、移位或扭曲,以保持通畅。 (4)为手术后病人翻身前,要检查敷料是否潮湿或脱落,应先换药后再行翻身;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故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颈椎和颅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石膏固定和有较大伤口的病人,翻身后应将患侧放于适当位置。 (5)翻身时,应注意节力,让病人尽量靠近护士。 第二节保护具的应用 一、目的 1保证安全,防止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2确保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操作方法 1床档主要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床档要安装牢固。 2约束带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1)宽绷带:常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首先用棉垫包裹局部,再将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带子并系于床缘上,松紧以局部不能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2)肩部约束带:常用于固定双肩,限制病人坐起。使用时先将袖筒套于两侧肩部,腋窝处垫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在胸前打结,两条宽带尾端系于床头固定;必要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3)膝部约束带:用于固定膝部,限制病人下肢活动。使用时先在膝部垫棉垫,再用两头带分别固定一侧膝关节,宽带系于两侧床沿。 (4)尼龙搭扣约束带:用于固定手腕、上臂和踝部。使用时局部垫好衬垫,对合尼龙搭扣,将带子系于床沿;注意松紧适宜。 3支被架主要用于肢体瘫痪的病人,防止盖被压迫肢体,也可用于灼伤病人暴露疗法时的保暖。三、注意事项 1保护病人自尊,严格掌握保护具的使用指征。 2保护性制动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要使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3约束带下应放衬垫,松紧适宜。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血液循环情况。 4做好使用记录。 教 案 首 页课 题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授课日期专业班级级护理授课类型学 时 数2学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殷 磊主编教学目的1、掌握无菌技术的原则及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2、掌握穿脱隔离衣的操作方法。教学重点无菌技术的原则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教 分组练习 考核课前提问1、 无菌技术的概念及无菌原则2、 六步洗手法的内容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掌握无菌技术的原则、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穿脱隔离衣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第三节无菌技术 一、概念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二、原则 1环境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台面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 2工作人员衣着整洁,戴好口罩和帽子,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无菌区: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4操作中的无菌原则操作者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操作台面以上,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取放无菌物品时,面向无菌区。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无菌物品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不可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时,不可再用。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 5物品管理无菌物品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须放在无菌容器中,不可保留在空气中。无菌物品和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存情况,未被污染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 (1)用途和种类:无菌持物钳是用来夹取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常用的有卵圆钳、三叉钳、长镊子和短镊子四种。卵圆钳:夹取刀、剪、镊、钳、弯盘及治疗碗等。三叉钳:用于夹取较大或较重的物品,如瓶、罐、盆、骨科器械等。长、短镊子:用于夹取棉球、纱布、针头、注射器等物品。 (2)存放方法:无菌持物钳需放置在广口无菌罐中,每个罐中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保存方法:湿式保存法:无菌持物钳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无菌罐中,罐底垫无菌纱布,消毒液需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常用于病房存放。干燥保存法:无菌持物钳放置在干燥的无菌罐中,常用于手术室存放。 (3)使用方法 1)取出:打开无菌罐的盖子,手持持物钳上1/3部分,将钳移至罐中央,前端闭合,垂直取出。 2)使用:保持前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范围移动,不可倒转向上。 3)放回:前端闭合,垂直向下放回容器,打开轴节,关闭盖子。 (4)注意事项 1)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前端不可触及罐内液面以上的内壁或罐口边缘,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操作者手指不可触及持物钳浸泡消毒部分。 3)去远处取用无菌物品时,应将无菌持物钳放在无菌罐中一同移至操作处,就近使用。 4)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或进行换药操作。 5)定期消毒:湿式保存时,一般病房每周更换消毒1次,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每日更换1次。干燥保存时,每48小时更换一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方法无菌容器用来存放无菌物品以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常用的容器有盒、罐、贮槽等。 (1)使用方法 1)检查:检查无菌物品的名称和有效期。 2)开盖:手持容器盖外侧面打开容器盖,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手上。 3)取物:用无菌持物钳夹取容器内物品。 4)关盖:手持容器盖外侧面盖于无菌容器上。 (2)注意事项 1)开关盖时,手不可触及盖的内侧面。 2)取物时,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需要移动容器时,手托容器底部进行移动。 3)取物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内物品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4)无菌容器每周消毒一次。 3无菌溶液的使用方法 (1)操作方法 1)检查:检查无菌溶液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倒转瓶子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等。 2)开盖:撬开铝盖,用两个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后,一手捏住瓶塞边缘将其拉出。 3)倒液:一手持瓶,标签朝向掌心,旋转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从冲洗过的瓶口处将溶液倒入容器中。 4)盖瓶塞:塞好瓶塞,消毒边缘,翻转盖好,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 (2)注意事项 1)开盖时,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 2)倒液时,瓶口不可与容器接触,不可用无菌敷料或非无菌物品堵塞瓶口倒液,或伸入瓶内蘸取液体。 3)倒出的液体,即使没有使用,也不能倒回瓶内。 4)开启后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 4无菌包的使用方法 (1)无菌包的准备:无菌包是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以保持其无菌状态。无菌包布是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棉布制成的。使用时,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包布中央,将近侧角盖过物品,再盖好左右两角,角的尖端向外翻折,最后盖上对侧角,绑好带子,在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贴好化学指示胶带。灭菌处理后即成为无菌包。 (2)使用方法 1)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无菌包是否破损、潮湿。 2)打开包: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放在包布角下。按叠放逆序依次打开无菌包。 3)取物:用无菌持物钳夹取包内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若取用包内全部物品,可将无菌包托在手中打开,另一手抓住包布四角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内。 4)包扎:按原折痕包好,系好系带,注明开包日期和时间。 (3)注意事项 1)打开包时,手只能触及包布外侧,不能触及包布内面。 2)打开过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 3)无菌包或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潮湿,需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5铺无菌盘法 无菌盘是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中,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供无菌操作使用。铺无菌盘使用的治疗巾需包在无菌包中进行灭菌后方可使用。 治疗巾的折法: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1)操作方法 1)取治疗巾:按要求检查无菌包,取出无菌治疗巾。 2)铺巾:将治疗巾双折铺于治疗盘中,双手持治疗巾上层下边的两个角向上呈扇形折叠,内面向外。 3)将所需无菌物品放在无菌区内。 4)手持治疗巾外侧面,拉起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使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侧边缘向上反折。 5)注明无菌盘的名称和铺盘时间。 (2)注意事项 1)铺盘区域应清洁干燥,铺好的无菌盘也应保持干燥。 2)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 3)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6无菌手套的使用方法 (1)戴无菌手套法 1)检查:检查手套号码、有效期,无菌手套包是否破损、潮湿。 2)打开手套包:按打开无菌包的方法打开,取滑石粉涂抹双手。 3)取出手套:分次取出:一手揭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持一只手套的反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好;然后未戴手套的手揭开手套袋另一侧开口处,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法戴好。一次性取出:两手同时揭开手套袋两侧的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反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两只手套对准五指,先戴好一只手,然后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手套外面),同法戴好。最后,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反折部分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4)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掉手套上的滑石粉后,即可进行操作。 (2)脱无菌手套法 1)一手捏住对侧手套外侧,翻转脱下。 2)脱下手套的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内侧,翻转脱下。 3)将手套置于医用垃圾袋内处理。 (3)注意事项 1)手套外面为无菌区,注意保护。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戴好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和手套内面。 2)戴好手套的手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在视线范围内。 3)手套破损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第四节隔离技术 隔离的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源和高度易感染人群分别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中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向外传播。隔离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1帽子、口罩的使用使用帽子、口罩可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时还可戴护目镜。 (1)帽子的使用: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离开污染区前将帽子放入特定污物袋中集中处理。 (2)口罩的使用: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先洗手,再戴口罩。先洗手,再摘口罩。摘下的口罩,污染面向内折叠放入小袋内,再放入衣服口袋里。注意事项:口罩大小应以能罩住口、鼻、眼眶以下的大部分面积为宜。口罩不用时,不可悬挂于胸前反复使用,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勤洗勤换,如有潮湿立即更换,若接触严密隔离病人,须每次更换,一次性口罩每4小时换一次。 2、穿脱隔离衣穿隔离衣可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1)穿隔离衣 1)洗手,戴口罩,卷袖过肘。按“六步洗手法”搓洗双手:a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两手交替);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d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两手交替);e弯曲各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两手交替);f指尖在掌心中转动揉搓(两手交替)。揉搓时间不少于1530秒。2)取衣: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使清洁面朝向自己;检查隔离衣是否潮湿、破损,大小是否合适;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露出衣袖内口。 3)穿衣袖: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衣袖内,右手持衣领向上拉,穿好左侧衣袖;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衣袖内,同法穿好右侧衣袖。 4)系衣领:两手持衣袖,从前向后整理领边,系好领口。 5)系好袖口。 6)系腰带:自隔离衣腰带下约5cm处将隔离衣逐渐向前拉,直至捏住隔离衣外面的边缘,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双手在背后将隔离衣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按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后,拉回身前系好。 (2)脱隔离衣 1)解腰带: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2)解袖:解开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衣袖向内塞入工作服袖内。 3)消毒双手并清洗、擦干,注意隔离衣不要污染洗手设备。 4)解开领口。 5)脱衣袖:右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遮住手,再用遮住的左手捏住右侧衣袖外面,将右侧衣袖拉下遮住手,两手在衣袖里使衣袖对齐,双臂逐渐退出。 6)悬挂隔离衣:双手持衣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挂好。不再穿的隔离衣,脱下后清洁面向外,放入污衣袋中。 (3)注意事项 1)穿隔离衣前,应备齐操作所需一切用物。 2)隔离衣的衣领和内面为清洁面,外面为污染面。 3)系领口时,衣袖勿触及面部、衣领和帽子。 4)系腰带时,手不可触及隔离衣的内面。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可进入清洁区。 5)解袖口时,不可将隔离衣的外侧面塞入工作服袖内。 6)脱衣袖时,手不可触及隔离衣的外面。 7)若隔离衣悬挂在半污染区,则清洁面向外,若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8)隔离衣需每日更换,如有潮湿、破损应及时更换。 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为准备好的清洁纸张,在进行简单隔离操作时,用避污纸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程序。取用避污纸时,应从页面上抓取,不可掀页撕取。使用后的避污纸放入污物桶内集中焚烧处理。 教 案 首 页课 题病人的清洁护理授课日期专业班级级护理授课类型学 时 数2学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殷 磊主编教学目的1、 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 掌握床上洗发及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口腔护理的操作动作要轻柔、顺序正确、棉球干湿度适宜教学难点床上擦浴的擦洗顺序教学方法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教 分组练习 考核课前提问1、 口腔护理的目的2、 床上擦浴的目的3、 床上洗发的目的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掌握床上洗发及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第一节口腔护理 特殊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禁食、鼻饲、口腔有疾患、大手术后及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一、目的 1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牙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例如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出现肝臭,常是肝性脑病(肝昏迷)的先兆等。 二、操作步骤 1评估病人口腔情况,观察口腔清洁度、口腔黏膜有无溃疡、舌苔颜色、有无特殊的口腔气味等,按需准备用物。 2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核对,并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 3协助病人侧卧或仰卧,头偏向右侧,将治疗巾围于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 4湿润口唇、口角,嘱病人张口,再次观察口腔情况,取下义齿。 5协助病人用温开水或漱口水漱口。 6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对侧颊部,以弯血管钳夹紧含有漱口液的棉球,拧干后,弧形擦洗对侧颊部,再由内向门齿纵向擦洗。同法擦洗近侧。 7嘱病人张口,依次擦洗对侧牙齿上内侧面、下内侧面、咬合面,同法擦洗近侧。 8擦洗上腭、舌面及舌下,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每擦洗一个部位,更换一个棉球。 9擦洗完毕,帮助病人漱口,用治疗巾拭去病人口角处的水渍。 10再次观察口腔是否清洁干净,若口腔黏膜有溃疡,酌情涂药于溃疡处。口唇干裂可涂液状石蜡。 11撤去治疗巾,整理床单位,帮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 12整理用物,必要时协助病人清洁义齿并戴上。 13洗手,记录。 三、注意事项 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特别是对于凝血功能不良的病人。 2昏迷病人禁忌漱口,需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对牙关紧闭者注意保护牙齿,不可用暴力助其开口。擦洗时须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1个,必要时清点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擦洗时保持棉球干湿适宜,以防过湿造成病人将溶液误吸入呼吸道。 3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 4有活动义齿者,应协助病人取下义齿,并放置容器内,用牙刷刷净义齿各面,再用冷水冲洗干净,待病人漱口后戴上。暂时不用的义齿,可浸于冷水中备用(昏迷病人的义齿应浸于清水中保存)。浸泡义齿的清水应每日更换1次。义齿不可浸在乙醇或热水中,以免变色、变形和老化。 5传染病病人的用物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第二节头发护理 一、床上梳发 适用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由护士协助梳理头发。 1目的 (1)按摩头皮,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2)除去头发污垢,使病人整洁、舒适、美观。 (3)维护病人自尊、自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用物治疗巾、梳子(病人自备)、30%乙醇、纸袋或纸1张(放脱落头发),必要时备橡皮圈或发夹。 3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协助病人抬头,将治疗巾铺于枕头上,协助病人把头转向一侧。 (2)将头发从中间分为两股,梳向两边。左手握住一股头发,由发梢逐渐梳到发根。长发可将头发绕在食指上慢慢梳理,避免强行梳拉,使病人感到疼痛。如头发已纠集成团,可先用30%乙醇湿润后,再小心梳顺。 (3)同法梳理另一股。 (4)长发酌情编辫或扎成束,发型尽可能符合病人的喜好。 (5)将脱落的头发缠紧放入纸袋或包于纸中,取下治疗巾,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二、床上洗发 床上洗头方法很多,如橡胶马蹄形垫法、扣杯法、洗头车法等。 1目的 (1)按摩头皮,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与代谢。 (2)除去头发污垢和头屑,保持头发清洁,使病人整洁、舒适、美观。 (3)维护病人自尊、自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预防和灭除虱、虮,防止疾病传播。 2用物橡胶马蹄形垫、扣杯、洗头车(三种具备其一即可),橡胶单、大毛巾、别针、棉球、纱布(或眼罩)、梳子、电吹风。 3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 (2)调节病室温度在24左右,水温以4045为宜。必要时使用屏风,按需要给予便盆,放平床头,移开床旁桌椅。 (3)将橡胶单、大毛巾铺于枕头上,协助病人仰卧,松开领口,将枕头移于肩下,将大毛巾反折围在病人颈部,并用别针固定。 (4)放置马蹄形槽或脸盆与扣杯或洗头车。 (5)给病人梳理头发后,用棉球塞住病人双耳,用纱布(或眼罩)遮盖病人双眼或嘱病人闭上双眼。 (6)洗发:将头发充分浸湿,用指腹揉搓头发、按摩头皮,直至洗净为止。过程中防止污水溅入眼、耳内。 (7)洗发完毕,将肩下枕头移回头部,用大毛巾轻揉头发、擦干,用热毛巾擦干面部,取下耳内棉球和眼部纱布。 (8)用梳子将头发梳顺、散开。必要时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9)整理床单位,将病人安置于舒适卧位。 (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4注意事项 (1)注意调节室温和水温,注意保暖,洗发后及时擦干头发,以免着凉。 (2)洗发过程中应防止污水溅入眼、耳内,并避免沾湿衣物及床单。 (3)洗发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面色、脉搏、呼吸等,若有异常时,应停止操作。 (4)洗发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头部充血、疲劳,造成病人不适。 (5)过程中随时与病人交流,了解其感受及需要并给予适当处理。 (6)身体极度衰弱的病人不宜床上洗发。 床上擦浴 适用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如使用石膏、牵引)、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1目的 (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病人舒适,满足病人需要。 (2)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 (3)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异常,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4)活动肢体,使肌肉放松,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推车至床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必要时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病人,调节室温在24左右,按需要给予便盆。 (3)根据病情放平床头及床尾支架,松开床尾盖被。 (4)将脸盆放于床边桌上,倒入热水,调节水温至5052。 (5)擦洗方法:将毛巾叠成手套状,先用小毛巾涂浴皂擦洗,再用湿毛巾擦净皂液两遍,最后用浴巾边按摩边擦干。 (6)擦洗顺序: 为病人洗脸及颈部:顺序为眼(内眦向外眦)、额部、面颊部、鼻翼、人中、耳后、下颌、颈部。 清洗上肢和胸腹部:为病人脱下衣服(先脱近侧,后脱远侧;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在擦洗部位下铺上大毛巾,按顺序擦洗两上肢、胸腹部。协助病人侧卧,洗净双手。 擦洗颈、背、臀部:使病人背向护士,依次擦洗后颈部、背、臀部,并用50%乙醇按摩背部及受压部位。 为病人换上清洁衣服(先穿远侧,后穿近侧;先穿患肢,后穿健肢)。 协助脱裤,再擦洗双下肢、踝部,清洗双足。 擦洗会阴部。 (7)酌情在骨骼隆突部位用50%乙醇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病人需要为病人修剪指(趾)甲、梳头。 (8)整理床单位,更换床单,将病人安置于舒适卧位,开窗通风。 (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3注意事项 (1)护士在操作时,遵循节力原则。如两脚前后分开,屈髋屈膝降低身体重心,端水盆时尽量靠近身体等。 (2)掌握擦洗的步骤,及时更换温水,注意擦净腋窝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 (3)动作应敏捷、轻柔,减少翻动次数和暴露,防止病人受凉。擦洗过程中注意遮挡,保护病人的自尊。 (4)操作中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全身皮肤情况,如病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病情变化,应立即停止擦浴。 教 案 首 页课 题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授课日期专业班级级护理授课类型学 时 数2学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殷 磊主编教学目的1、 掌握体温、脉搏和呼吸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2、 掌握血压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血压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测量准确度教学方法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教 分组练习 考核课前提问1、 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哪些2、 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3、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4、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正常值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掌握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测量方法。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运用。1、体温测量的方法 正常体温:临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深部的体温,临床测量以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为37.5(范围在36.537.7),腋下温度为36.5(36.037.0)。 1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的种类:包括口表、腋表、肛表,分别用来测量口腔、腋下、直肠的温度。 (2)其他:如电子体温计、可弃式化学体温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2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2)评估病人病情,选择适宜的测温方法。清点体温计数量,检查有无破损及汞柱是否在35以下。备好用物携至床边,确认病人,给予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 3操作步骤 1)口腔测温法 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 嘱病人紧闭口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不要说话。 测量3分钟后取出口表,用消毒液纱布擦净,准确读数。 将口表甩至35以下,浸入消毒液容器中,记录体温值。 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2)腋下测温法 协助病人解开衣扣,擦干腋下汗液。 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 指导病人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不能合作者由护士协助夹紧上臂,以防松脱时测量不准确或体温计脱落破损。 测量10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准确读数。 将口表甩至35以下,浸入消毒液容器中,记录体温值。 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3)直肠测温法 协助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 用20%肥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水银端。 轻轻插入肛门34cm。 测量3分钟后取出肛表,用卫生纸擦净肛门处。 用消毒液纱布擦净肛表,准确读数。 将肛表甩至35以下,浸入消毒液容器中,记录体温值。 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4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总数。甩体温计时要用腕部力量,勿触及他物,以防碰碎体温计。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2)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腔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能合作者,均不宜采用口腔测温。 (3)消瘦不能夹紧体温计、腋下出汗较多者,以及腋下有炎症、创伤或手术的病人不宜采用腋下测温。 (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病人不宜直肠测温。 (5)进食、饮水、进行蒸气吸入或面颊部冷热敷者,应间隔30分钟后测量口腔温度;坐浴或灌肠者须等待30分钟后才可测直肠温度。 (6)测口温时,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时,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和胃肠道的黏膜,然后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韭菜等)以促进汞的排泄。 (7)给婴幼儿、昏迷、危重病人及精神异常者测体温时,应有专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8)如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应守在病人身旁重新测量,必要时可同时测口温和肛温作对照。 2脉搏测量的方法以桡动脉为例: (1)核对,称呼病人并解释,询问病人测量前30分钟有无过度活动、紧张、恐惧等影响测脉搏的因素。 (2)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腕部伸展。 (3)护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端置于桡动脉表面。按压轻重以能清楚地触及动脉搏动为宜。 (4)正常脉搏测30秒,将所测脉搏数值乘以2,即为脉率。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1分钟。当脉搏细弱而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分钟代替触诊。 (5)脉搏短绌的测量。发现病人有脉搏短绌,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始”、“停”的口令,两人同时开始,计数1分钟。 3、呼吸测量的方法 1操作步骤 (1)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处于自然呼吸的状态,以维持测量的准确性。 (2)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一吸一呼为一次),男性多为腹式呼吸,女性多为胸式呼吸。一般情况测30秒,将所测数值乘以2即为呼吸频率。如呼吸不规则或婴儿应测1分钟。 (3)危重病人或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计数1分钟。 (4)记录结果:呼吸值(次/分)。 4、血压的测量方法1、操作步骤(以水银血压计测量上肢肱动脉为例): 测量前检查血压计(袖带宽窄合适,玻璃管无裂隙,管道连接正确,水银充足,橡胶管和输气球不漏气)。向病人解释测量血压的目的及方法,询问有否影响测量血压的因素,如运动、情绪变化等,如有上述情况应休息2030分钟再测量。 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称呼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被测肢体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将衣袖卷至肩部。被测肢体(肱动脉)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仰卧位:平腋中线。 放妥血压计,开启水银槽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戴好听诊器,将胸件紧贴肱动脉搏动最强点(勿塞入袖带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 以每秒4mmhg速度放气,使汞柱缓慢均匀下降。 当闻及第一声搏动音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随后搏动逐渐增强,直到声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who规定以动脉消失音作为舒张压)。 排尽袖带内余气,整理袖带,关闭水银槽开关。 协助病人穿衣,恢复体位。 口述血压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洗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kpa(或mmhg)。若变音和消失音之间有差异,两个读数都应记录。收缩压/变音/消失音kpa(或mmhg)。 2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水银柱出现气泡应及时检修,水银不足会使测量血压偏低。 (2)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应选择健侧肢体,因患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及血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 (4)排除测量血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袖带太窄:需用较高的空气才能阻断动脉血流,使测得血压值偏高。 2)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以致搏动音在到达袖带下缘之前已消失,故测得血压值偏低。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