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论宋代的文化消费与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1页
历史学论文论宋代的文化消费与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2页
历史学论文论宋代的文化消费与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3页
历史学论文论宋代的文化消费与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宋代的文化消费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宋代的文化消费与知识产权保护文/张世海摘要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由于经济繁荣,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达到很高的规模。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使书籍的出版比以往成本更低,传播范围也更广泛。由于这种知识产品的复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必须加以保护。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保护知识产权的记录,它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宋代知识产权保护 宋代经济繁荣催生文化消费 亚当斯密曾论述过农业生产力对一个国家消费需求的影响:“当一个家庭的劳动力可以为两个家庭提供食物时,社会中只用一半的劳动力就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这样,另一半劳动力中至少一大部分就可以生产其他东西,或是满足人类其他的需求和愿望。”经历了唐代末年以来的长期动荡以后,宋代有了300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与唐代相比,宋代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持续的进步。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我们可以从历史学家研究的一些具体的数据考察宋代的社会情况:唐代最盛时,每年运往首都的粮食是300万石,而宋代两淮、江南、两浙六路每年运往汴京的粮食多达600万石。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宋代农作物平均亩产约2石,而唐代平均亩产约1.5石。 3新的粮食品种,尤其是占城稻的引进以及后来的改进,也使粮食总产出大大增加。据美籍华裔历史学家何炳棣估计,到北宋末期,人口已经超过1亿。 4 宋代的木炭制造业和冶铁业也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宋神宗时每年铸造500多万贯铜币,而唐代每年只铸造几万贯,宋神宗时两年的铸币量超过唐代300年铸币总量。 经济繁荣催生出旺盛的文化消费。一部分文化产品的消费是在服务性娱乐场所进行的,就如我们今天的城市居民看话剧、歌剧多喜欢去剧院一样。宋代的服务业高度发达。梦粱录所录临安服务业约有数十种,而武林旧事列举了170余种,西湖老人繁盛录所记414行中服务业约有100余种。将以上各书所记综合起来,去掉重复,服务业不下200余种。 所有这些服务业中,茶楼、酒馆、旅店、戏楼、旅游等为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仍然是发展的主流。 5 在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女子的就业更有优势,以致当时“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如捧璧擎珠。甫章程,则随其资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采拾御侍。”6宋词是一种主要适应于娱乐场所演唱的文学体裁,它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宋词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当时文化消费的刺激。 在民间,通俗的话本十分盛行。从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中的记载可见一斑:“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7去娱乐场所进行文化消费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承担得起,对社会普通大众而言,阅读书籍是一种可以承受的文化消费。由于宋代印刷术的广泛运用,印制书籍的成本大大降低,阅读书籍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读书人的专利或者有钱人的奢侈享受,“就连妇女、牧童、樵夫也都可以阅读经典,引用圣贤言语。”8苏轼、黄庭坚的诗文大为流行,一些刻工以刻印苏轼、黄庭坚的文集而谋生。同时宋代民间的这种文化消费已经没有为科举应试而为的功利色彩,而是一种主动的、愉悦的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 宋代知识产权的保护 宋代娱乐场所的经营业涉及知识产品的产权让渡问题,柳永在考取功名之前有一段时间曾专以写作词来谋生。“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9柳永既能以此谋生,我们可以想象他与娱乐场所的经营者或演唱他词的人之间必然有一个相当完善的出让作品和分享利益的办法。 除上面所列举的各种文化消费行为之外,北宋时东京夜市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诗文市场,市民出题目买诗,有时买方还指定韵脚,价格一般30文左右一首。 这种知识产品的交易是一次性的,产品也是专门订制的,为专门的对象所消费,交易条件由双方自由决定,尚不需要专门的法律去规范。当时大多数知识产品的创作者大都有其他正式的谋生职业,创作知识产品主要是一种荣誉性的智力活动,创造者看重的不是知识产品能直接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是其传播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利益。 由于当时社会对知识产品的需求量扩大,编辑、印刷和出售这些用于文化消费的知识产品然后向普通受众出售就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印刷一本高质量的书需要精心编辑校对,然后选用上等坚硬木材作为雕版材料,请人开雕,其间要耗费大量的智力和财力。当书籍面世后,如果它足够畅销,就会有嗜利者省却先前的智力投入,直接以现成的书为模版,私下复制版本,大量印刷销售。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复版的成本也相当高,但如果其利润足够高,并且没有法律的禁止,这种复版行为会变得相当普遍。但这种行为会严重侵犯原版编校者的利益,如果不加以遏制,知识产品的质量会越来越低,并且也不利于新的知识产品的创造。于是保护知识产权就成为一些知识产品创造者和经营商的诉求。 中国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先生曾分析过宋代的一个文献,并认为这是宋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证据。 段昌武丛桂毛诗集解三十卷前在国子监登记的“禁止翻版公据”申明:“先叔以毛氏诗口讲指画,笔以成编。本之以东莱诗记,参以晦庵诗传,以至近世诸儒。一话一言,苟是发明,率以录焉先叔刻志穷经,平生精力,毕于此书。倘或其他书肆嗜利翻版,则必窜易首尾,增损意义今备牒两浙福建路运司备词约束,乞给据为照如有不遵约束违戾之人,仰执此经所属陈乞,追板劈毁,断罪施行。”10宋代地方政府曾专门发布过版权保护的公告。宋刻本方舆胜览一书的自序印有两浙转运司的录白:“据祝太傅宅干人吴吉状:本宅见刊方舆胜览及四六宝苑、事文类聚凡数书,并系本宅贡士私自编辑,积岁辛勤。今来雕板,所费浩瀚,恐书市嗜利之徒,辄将上件书版翻开,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方舆胜览等书为名,翻开搀夺,致本宅徒劳心力,枉费钱本,委实切害。照得雕书合经使台申明,乞行约束,庶绝翻板之患,乞给榜下衢婺州雕书籍处张挂晓示;如有此色,容本宅陈告,乞追人毁板,断治施行。奉台判备榜须至指挥。”11除以上两则论据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史料推断,宋代知识产品的创作者和经营者已经有非常明晰而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宋代的很多图书已经出现了相当于今天版权页的“牌记”,它上面记载着该书的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等信息。清代的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介绍道:“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12绍熙年间眉山程氏刊本东都事略一书的牌记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复板。”13这种版权保护申明与1952年签署的世界版权公约所要求的“版权标记”十分相似,“已申上司,不许复板”的表述与现在的“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几无差别。 宋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关于宋代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至今尚未找到由宋代中央政府出台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令。我们之所以称英国1709年出台的安娜法为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是因为它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并在英国全国实行。 一种制度起源于地方,待成熟完善之后普及于更广泛的地域,最后被全国性政府承认和采纳,这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发展的一种常见路径。这种模式在国外也很常见。如对日本影响深远的“殖产兴业”早在德川幕府时代就已经在日本地方各藩实施过,它的成果被明治政府肯定,后来明治政府总结了这些经验,把它变成了日本全国性的政策。  ; 14 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时发现,“统治美国社会的那些伟大政治原则,是先在各州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5从我们已知的史料来看,宋代版权保护制度在一些地方已经相当完善,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版权保护不是由中央政府颁布实施而否认它在人类版权发展史上的创始价值。 我们也不能用当代关于知识产权法的各种构成要件来评判宋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性质和意义。因为即使在今天,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内容、受保护客体的范围都还没有完全界定清晰。直到19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一批发展中国家才在民事立法领域,把重点转到知识产权法。 如果我们把宋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放在一个全球的视野,就更见它的先进性与重大意义。此时的西欧“,在人们的温饱尚难维持的情况下,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供养学校或从事重大艺术工程。在整个这一时期,即便在最兴盛的年代里,仍然只有少数人才有缘学习。 普通群众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就连大多数世俗贵族也是文盲。”16除知识产权意识萌发并出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令之外,宋代的基本产权土地产权制度也比前代有所改进。早在武则天时代,均田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土地所有制朝地主所有制发展。以前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强烈人身依附性的部曲佃客制转变为人身依附关系较弱的租佃佃农制。农民由此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并且在土地经营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到宋代,这个趋势继续发展,大部分“系官田产”(国有土地)转变成产权界定较清晰的地主土地。除此之外,政府还把大量国有产权的土地由国家经营转为出租经营,政府与经营者达成一定的收成分配协议。这些产权改革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社会的总产出,这也是宋代经济繁荣的重要制度基础。由是观之,在宋代人们已经在实践中认识到合理的产权配置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宋代一些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行为,绝非偶然突发的现象,它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动力源,宋代的知识产权保护表明当时的物质技术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边缘。宋代的发展奉行和平主义的“以文为治”,这种发展态势持续下去,整个经济体系会逐渐发展成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宋代的政权归于皇族,但治权已由皇帝与士大夫共同执掌,在实践中,主要由以宰相为首的士大夫执政集团行使,程颐曾说“天下之乱系于宰相”。王安石也认为,进行一种决策主要依据士的“道”与“德”:“道隆而德骏者,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17如果士大夫统治集团能够建立一种法治秩序,宋代的这种世界领先地位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但不幸的是,宋代最终灭亡了。美国历史学家菲利普李拉尔夫也对此表现出同样的惋惜:“宋朝时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表明,正如约500年后西方出现的情况那样,由于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边缘。如果这种革命真正开花结果的话,中国后来的历史无疑会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中国崭露头角的工业革命何以会夭折在襁褓之中,其中原因并不容易解释清楚。”18结语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断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如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19陈寅恪曾游学日本、西欧和美国,看惯了各种文明的兴衰,具有世界眼光。我们相信他的论断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地考察各种论据后得出的。 本文要论述的是,宋代除了为世界贡献了印刷术,为人类知识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还为人类贡献了最早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我们研究宋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目的不是夸耀中国的过去如何辉煌发达,而是在获取一种历史知识,在一种全球视野中探究知识的源流。1000多年前,宋代人就已经远远走在西方前面,他们已经发展出一套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系统,知识产品也已经商品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值得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