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懂懂文识题,三重比对突破瓶颈文识题,三重比对突破瓶颈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考 试 大 纲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 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 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 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 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论证方法。 选材范围选材范围 考试重点考试重点 1.1.理解理解 B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C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括中心意思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特点 题型特点题型特点 题量特点题量特点 选材特点选材特点 客观题客观题 3道 多社会科学类论文多社会科学类论文 15年16年17年 1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 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 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 2理解概念,归纳 要点。 理解概念,归纳 要点。 分析文本论 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 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 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近三年新课标卷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考点分析 2017年全国1卷 1D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强 加因果。“非政府组织提出气候正义的概 念”,张冠李戴,文章并不能确定是非政 府组织提出了“气候正义”的概念。必然 代或然。 B,以偏概全。 C,文意理解错误。 2、C 文意理解错误。 3、B绝对化错误。 2017年全国2卷 1A 2A 3B 2017年全国3卷 1C A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必须完好保存”错 误;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 配套”。 2C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无中生 有 3B“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 的”错误。 三、解题方法 重点训练三种能力: 筛选、比对、分析 筛 选 n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题干要 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 需要的词语或句子。 n n筛选的筛选的关键关键是找准、找全与选项是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对应的 原文原文。 n注意:题干要求、答题区域及暗示方向 比 对 指比对题文。在原文中找到 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之后, 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的比 照,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 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 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 分 析 分析设题陷阱 三重比对法三重比对法 (一)比对(一)比对词语词语( (概念概念) ) (二)比对(二)比对关系关系 ( (句间、分句间的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 ) ) (三)比对(三)比对依据和结论依据和结论 (看(看推断推断是否成立)是否成立) 比对词语比对词语( (概念概念) ) 例1:【选项】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 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 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 别也无从谈起。 (2013全国卷第1题B项) 【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 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 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 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设题陷阱类型一:混淆对象 (指代错误,偷换概念 ) 解题对策 典型代词:“这些”“那些”“这个”“ 那个”“其”“之”等 联系上下文,弄清所指代的具体内 容,结合语境,比对它是否有偷换 概念之嫌。 例2:【选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 宋代政府发行的,期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 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2015全国卷第2题C项) 【原文】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 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 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 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 用工具。 设题陷阱类型二:混淆范围 (范围扩大或缩小或丢失,频率升高或降低) a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大都,许多 ,绝大部分;极少,罕见等); b表频率高低的词语:总是,往往,常常,通常;有时 ,偶尔等) 例3:【选项】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 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 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文】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 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设题陷阱类型三:混淆程度 (常见情况:夸大或缩小影响、结果,过于绝对 ) 解题对策 重点关注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很,非常,相当,一点,明显地、绝对、 极度、十分、重要、最、顶级、太、更、 极其、格外、分外、总、特别、稍微等 比对关系比对关系 例4:【选项】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 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 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2014全 国卷第3题B项) 【原文】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 ,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现实的悲 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 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 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设题陷阱类型四:混淆逻辑 条件关系不当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丢失条 件;因果关系不当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混 淆条件与目的,自相矛盾 解题对策 重点关注表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重点关注表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因果关联词:因果关联词:A.A.事实因果:事实因果:因为(由于)因为(由于) 所以(便)所以(便)/ /由于由于因而(因此)因而(因此)/ / 之所以之所以 是因为是因为/ /因此、所以、故此、故而、因而、因此、所以、故此、故而、因而、 从而、以致、导致、致使、使、以至、以至于。从而、以致、导致、致使、使、以至、以至于。 B.B.推论因果:推论因果:既然既然就(那么、那就)。就(那么、那就)。 条件关联词:条件关联词:只有只有才才(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只要只要就就( (充分条件充分条件) ) 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 例5:【选项】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 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 13.全国卷第2题A 项) 【原文】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 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 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 出现。 设题陷阱类型五:混淆时态(已然与 未然、或然与必然) 解题对策 重点关注:重点关注: 表表示时间的词示时间的词:已经,曾经,过去,了已经,曾经,过去,了 ;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 后后等等 表示表示“ “必然必然” ”:一定,必然、必定、必将一定,必然、必定、必将 、能、会、可以、应该、能、会、可以、应该; 表示表示“ “或然或然” ”:或许、也许、大约、大概或许、也许、大约、大概 、可能,估计,如果,一旦、未必、可能,估计,如果,一旦、未必等等 【小结小结】 注意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暗示)注意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暗示) (1 1)“ “解释解释”“”“理解理解” ”表明命题者在表明命题者在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 注意注意“ “内容方面内容方面” ”和和“ “程度差异程度差异” ”; (2)(2)“ “推测推测”“”“分析分析” ”考查对文章延伸考查对文章延伸 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 “程度差异程度差异” ”与与“ “ 逻辑错误逻辑错误” ”; (3) (3) “ “根据根据”“”“原因原因” ” 选项与题干之选项与题干之 间要能构成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比比 对对 比对词语 比对关系 比对依据和结论 三重比对五种三重比对五种“ “混淆混淆” ” 混淆对象 混淆范围 混淆程度 混淆时态 混淆逻辑 1. 【选项】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 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原文】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 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 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比对结果:将“基本常识”偷换成 “常识”,概念错误(混淆对象) 2. 【选项】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 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 【原文】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 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 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 比对结果:原文“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 主要由学校承担”,而选项表述为“学校 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逻 辑上正好相反。混淆逻辑 3. 【选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 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 ,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 【原文】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 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 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 比对结果:原句用的是“不管”,选 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 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混淆逻辑) 4、2017全国卷1第3题 【选项】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 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原文】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 态赤字”。 比对结果:原句用的是“应实现”,选 项用“只有实现了才能”表述 ,这改变了原句关系。 混淆逻辑(时态、条件关系) 5、2017全国卷1第1题 【选项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 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原文】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 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 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比对结果:1、原文没有“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 样表目的性质的意思,属无中生有; 2、原句是“进行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选项用“提出了气候正义” 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5、2017全国卷1第1题 【选项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 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 【原文】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 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 比对结果:原句“比如说”只是举例说明如何 限制排放,实现国际公平;国际公平与国内公 平涉及到多个层面,限制排放只是其一 以偏概全、表述绝对 5、2017全国卷1第1题 【选项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 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 【原文】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 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 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比对结果:原句说气候正义是为了保护后代利 益,“非为其设定义务” 曲解文意 可能误读: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 后代设定义务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 6、2017全国卷1第2题 【选项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 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原文】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 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 生态赤字”。因为, 比对结果:原句以大量篇幅“就代际公平而言 ”从代际公平的角度阐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混淆关系(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 7、2017全国卷2第1题 【选项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 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原文】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 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 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 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 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 、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 比对结果:原句有“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 中国本土的时尚”说明与外来文化尚有关系。 曲解文意 7、2017全国卷2第1题 【选项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 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 【原文】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 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 个新的认识。 比对结果:原句有“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而不是整个明代。 混淆范围 7、2017全国卷2第1题 【选项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 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原文】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 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 证 。 比对结果:原句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 走向多元的例证 ”而不是“推动”。 混淆关系(误解文意) 8、2017全国卷2第2题 【选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 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 【原文】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 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比对结果: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 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 融的硕果。而不是“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 更新的关系 ”。 混淆关系(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9、2017全国卷2第3题 【选项】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 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原文】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 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 窑青花瓷的 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 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 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 比对结果:原文没有因果推论出“青花瓷兴盛的成 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的意思。 混淆关系(强加因果) 10、2017全国卷3第1题 【选项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 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原文】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 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 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 比对结果:原文只是说“一个重要措施”,选项却 是“如果就”,表述绝对化。 混淆关系(条件关系错误) 10、2017全国卷3第1题 【选项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原文】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进行综 合的甄选。 比对结果:原文只是说“然后进行综合的甄选”甄 选就是进行一定的取舍,并不是说选项的意思“必 须完好保存 ”,表述绝对化。 混淆关系(条件关系错误) 10、2017全国卷3第1题 【选项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 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原文】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 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 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比对结果:原文是说“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 配套 ” 选项 “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 ,需要这个东西,不是说我是这个东西,或者成为 这个东西,逻辑有问题 。 混淆关系(逻辑关系错误) 11、2017全国卷3第2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强调的是论证 【选项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 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原文】 比对结果:原文是说“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 配套 ” 选项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在 综合甄选的前也好、后也好,我们并没有看到具体 的举例和甄选的标准,因此举例说明甄选的标准这 属于无中生有 。 无中生有 12、2017全国卷3第3题 【选项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 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原文】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 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 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 ”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 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比对结果:原文是说“活化乡村记忆,就是” 选项 “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偷换概念 边练边悟 比对过程中,发现: 1、有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没有变化 ; 2、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混淆范围、混淆关 系、张冠李戴、偷换概念 、 以偏概全,其表 述内容与原文不同。 3、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些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 关的语句,需要仔细辨别是无中生有,还是合 理的分析与判断。 比对筛选一选三问以杜绝: 首先进行一个绝对化的筛选,把可疑的东西判断出来 ,有的时候绝对化的选项可能直接呈现出错误; 三问:一问有没有原文进行匹配, 二问有没有对原文进行一定的篡改或者进行一 定的扩大、删减等等, 三问有没有逻辑的偷换; 一个杜绝是坚决地杜绝你自己的主观猜想,所有的东 西都要从原文出发,如果原文没有的,我们不能够凭 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来进行随意构建。 边练边悟 13、2017山东卷第6题 【选项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 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 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原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 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 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 我的情感。 比对结果:原文是说“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 是客观的对象” 选项 “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 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 混淆对象 14、2017山东卷第7题 【选项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 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 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 点不可信。 【原文】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 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 信。 比对结果:原文是说“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选项 “这种观点不可信”。A比B更可信,并不是B 就不可信。 曲解文意 15、2017山东卷第8题 【选项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 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 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原文】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 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比对结果:原文是说“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选项 “只属于青山的”。 曲解文意 【对应文段对应文段】D D 二段:“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 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 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 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2012016 6全国全国1 1】 命题陷阱:命题陷阱:模糊范围、曲解文意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扩大了范围。 【对应文段对应文段】B B 四段:“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 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命题陷阱:命题陷阱:模糊范围 据文意,并非所有旧史学都“经不住史证”,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扩大了范围。 【对应文段对应文段】D D 五段:“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 文字学的改造。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用商周古文字对 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说文的权威性受 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说 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 命题陷阱:命题陷阱:曲解文意 “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错,据五段可知,甲骨文 发现前有了“传统的文字学”,“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也是“学 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的凭依”,而“殷墟甲骨文”是使凭依更加 充实。 【对应文段对应文段】B B 二段:“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 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2012016 6全国全国2 2】 命题陷阱:命题陷阱: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前者(传统故事)”和后者(早期小说)有流传形式上的差异,即 口耳相传和小说家们创作再加工,“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对应文段对应文段】C C 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 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 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 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 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命题陷阱:命题陷阱:因果混乱、张冠李戴 “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意味。”属于强加因果,“更注重故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蚌埠市教育局局属中学高层次人才招聘5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吉林大学招聘教师5人(1号)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芜湖经开区招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幼儿园招聘若干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2026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秋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直属机关党员服务中心招聘见习生1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甘肃省酒泉市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专项招聘2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黑龙江伊春市铁力市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笔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淮南市招考村级后备干部8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河南开封市杞县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彩虹》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麻醉恢复室护理要点
- 水下激光探测-洞察及研究
- 7.2 量身高(课件)-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 DB44∕T 2499-2024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导则
- GWZBQ-10(6)G 型微机高压启动器保护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
- 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讨论
-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阅读练习题
- 2025年餐饮外卖行业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