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解剂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少阳(半表半里) 太阳 (表) 阳明(里) 少阳(半表半里) 太阳 (表) 阳明(里) 汗 下和 小 柴 胡 汤 伤寒论 主治 少阳证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主治 往来寒热,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胸胁苦满, 往来寒热 发热 恶寒 发热 恶寒 发热 恶寒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君:柴胡半斤(24g)君:柴胡半斤(24g) 少阳 柴胡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黄芩黄芩 二药配伍,恰入少阳, 以和解少阳之邪 柴胡 黄芩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一 者 扶 正 以 达 邪 二者扶正以御邪, 防止邪气内传 正因人参之功, 邪气不得内入, 正气抗邪,邪有 外散之机,故小 柴胡汤服后可见 汗出而解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半夏半升(9g) 降逆和胃止呕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人参升脾气 半夏降胃气 脾 胃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半夏半升(9g) 降逆和胃止呕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半夏 人参 黄芩 柴胡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半夏半升(9g) 降逆和胃止呕 使:甘草三两(9g) 调和药性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半夏半升(9g) 降逆和胃止呕 使:甘草三两(9g) 调和药性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佐:生姜三两(9g)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半夏半升(9g) 降逆和胃止呕 使:甘草三两(9g) 调和药性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佐: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4枚)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方解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其 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扶助正气 半夏半升(9g) 降逆和胃止呕 使:甘草三两(9g) 调和药性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佐: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4枚) 调和表里,调和脾胃 臣:黄芩三两(9g) 君:柴胡半斤(24g)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功用 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主治】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 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 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少阳湿热证 【病机】湿热郁遏少阳 【治则】 和解少阳,清胆利湿 【方解】 君: 青蒿钱半至二钱(9g)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 黄芩钱半至三钱(9g)清胆(少阳)热,清热燥湿 二者相配,和解少阳,清热祛湿,而偏于清热 【方解】 臣: 君: 青蒿钱半至二钱(9g)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 黄芩钱半至三钱(9g)清胆(少阳)热,清热燥湿 碧玉散三钱(9g)清胆(少阳)热,利湿 三者相伍,和解少阳,清热利湿并重 竹茹三钱(9g)清胆和胃 佐: 半夏一钱半(5g)和胃止呕 枳壳一钱半(5g)理气,调畅气机,调和脾胃 行气祛湿化痰 陈皮一钱半(5g) 使: 甘草调药和中 茯苓三钱(9g)利水化痰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主治 少阳病(八证) 往来寒熱明显 舌苔薄白,脉弦 湿热郁遏少阳 寒轻热重,吐酸苦水 舌红,苔白腻微黄,脉弦滑而数 配伍 以柴胡为君,臣黄芩 和解少阳 佐以参草扶正御邪 姜枣调和脾胃,调和 表里 以青蒿、黄芩为君,和解少阳, 重在清热,臣以碧玉散、竹茹清 胆利湿,和胃止呕,佐以枳壳陈 皮行气,茯苓利湿 鉴别: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饮 简易方,录自医方类聚) 【组成】 常山 陈皮 青皮 槟榔 草果仁 甘草炙 厚朴姜汁制,各等分(各 6g) 【功用】 燥 湿祛痰,理气截疟 【主治】 痰湿疟疾。寒热往来,数发不止,舌苔 白腻,脉弦滑浮大。以及食疟,不服水 土,山岚瘴气,寒热如疟等。 四逆散四逆散 伤寒论【主治】 伤寒论原治“四逆证” 【病机】 外邪传经内入,正气奋起抗邪,邪气不得入 ,正气不得出。阳气郁而不伸,不能达于四末, 故手足冷。 【治则】透邪解郁,调畅气机 第二节 调和肝脾 【方解】 枳实理气开郁佐: 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以调畅气机 君: 柴胡升发阳气,透邪外出 芍药敛阴气 二者相伍,使邪气外透,阳气升发,与阴气相和 臣: 炙甘草 调和诸药使: 【功用】 透邪解郁 【方解】 枳实理气开郁佐: 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以调畅气机 君: 柴胡疏肝解郁 芍药养血敛阴,柔肝 二者相伍,疏肝解郁而不伤阴血,养血敛 阴以条达肝气 臣: 炙甘草 调药和中使: 【功用】疏肝理气 与白芍相伍,理气和血,柔肝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 逍遥散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肝郁 脾虚血虚 【方解】 君: 柴胡9g疏肝解郁 白芍9g养血柔肝臣: 既疏肝又柔肝,为疏肝解 郁之常用配伍,治肝郁 当归9g补血和血 补血, 治血虚 【方解】 君: 柴胡9g疏肝解郁 芍药9g养血柔肝臣: 疏肝 当归9g补血和血 补血 既疏肝之气, 又养肝之血 【方解】 君: 柴胡9g疏肝解郁 芍药9g养血柔肝臣: 疏肝治肝郁 当归9g补血和血 补血治血虚 白术9g健脾燥湿佐: 茯苓9g健脾利湿 健脾治脾虚 甘草5g调和诸药,益气和中使: 烧生姜 薄荷 取二者辛散之性,在柴胡作用下, 旨在疏肝,生姜兼可和胃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虚证 肝郁胁肋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烦躁易 怒,喜长太息,抑郁不乐,或往来寒热 血虚头痛、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爪 甲不荣,毛发焦枯 脾虚精神不振(神疲),四肢无力,饮食减少 ,浮肿等 舌淡苔白,脉弦而虚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 刘草窗方,录自医学正传 【主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 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 痛泻 【病机】肝郁脾虚,以脾为主 【治则】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 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方解】 君: 白术三两(15g)健脾燥湿止泻 白芍二两(15g)柔肝缓急止痛臣: 陈皮两半(10g)理气祛湿佐: 醒脾燥湿 防风一两(5g) 在白术作用下,鼓舞脾胃清阳; 佐使: 在白芍作用下,散郁以助疏肝; 祛风以助去湿,风能胜湿; 为脾经之引经药。 君: 白术二两(15g) 白芍二两(15g)臣: 陈皮两半(10g)佐: 防风一两(5g)佐使: 【功用】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第三节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 痞、呕、利,舌苔腻而微 黄,脉弦。 小柴胡汤证 误下 损伤 脾胃 寒凉 伤中 少阳 邪热 入里 中虚不运 寒热互结 呕 痞 利 胃 气 不 降 清 阳 不 升 病机 半夏(半升)9g 散结除痞,降逆止呕君 干姜(三两)9g 温中散寒臣 黄芩(三两)9g 苦寒清热臣 黄连(一两)3g 泄热开痞佐 四药平调寒热,辛开苦降 人参(三两)9g 补脾益气,与半夏配合, 一升一降,调和脾胃 佐 大枣四枚 炙甘草(三两)9g 调药,和中使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功用 第四节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心下痞急而痛 ,呕吐不止,大便秘结,舌苔黄,脉 弦数。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 黄二两、枳实四枚(小承气汤去厚朴), 又加白芍三两,生姜加至五两而成。 大黄二两 枳实四枚 白芍三两 主治 功用 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心下痞急而痛 ,呕吐不止,大便秘结,舌苔黄,脉 弦数。 和解少阳,内泻阳明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目赤口苦, 咽喉肿痛,涕唾稠粘,大便秘结, 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主治 薄荷、防风、麻黄 各半两 大黄、芒硝 各半两 疏风解表 泻热通便 石膏、黄芩 各一两 清热泻火 滑石三两清热利湿 当归、白芍、川芎各半两养血益阴 白术二钱半、甘草二两益气和中 汗不伤表 下不伤里 利不伤阴 寒不伤胃 桔梗一两清利咽喉 荆芥 二钱半 连翘半两、栀子二钱半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目赤口苦, 咽喉肿痛,涕唾稠粘,大便秘结, 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功用 主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病机 主治 协热下利。身热不解,下利灼 肛,苔黄脉数 表证 误下 损伤脾阳 清阳不升 表热内陷 与湿热相搏 利 协热利 协 热 利 治则 解表,升阳,清热燥湿 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