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6--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_第1页
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6--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_第2页
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6--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_第3页
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6--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_第4页
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6--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0页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 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 “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 词语的“用法”上,文言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临时活用 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有名词的 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在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这也就决定 了考试在这一知识点上命题的必然性,命题者经意或不经意都会设题 考查,2008、2009年全国和省市18套试题中,三分之二的都以这样或那 样的方式设置了这一考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这一考点及其子考点的考查具有下面一些特 点: 1.考查形式灵活。既有在题干中指明考查不同句式或者词类活用 的试题。如2008年浙江卷的第13题,广东卷的第7题,2009年浙江卷的 第19题,又有在考查“彼”考点时包含了“此”考点的成分,比如在考查文 言实词时,其中有的选项是词类活用的句子,又比如在翻译时考查对不 同句式的理解。 2.考查的题型多样。既有客观选择题,除上面所提到的广东卷、浙 江卷外,还有2008年上海卷的第18题, “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 项不同的一项”,江西卷的第10题“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的郑人病 之用法相同的一项”等,也有主观简答题,各地试卷的文言文翻译大都 牵涉到文言句式和用法。做好这类试题的一个前提,就要把该句子涉 及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理解深透。 根据以上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特对2011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作如下展望: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2.由于卷面的限制,单独设题进行显性考查的几率不会太大,就拿近两 年来看,2008年有广东、上海、浙江、江西4套试卷是单独设题进行显 性考查,而到了2009年全国18套试题中只有浙江卷是单独设题进行显性 考查。 3.把“不同的用法”与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在一起, 把“不同的句式”与考查“翻译”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仍是一个主流 。不过,从近几年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当这一考点不单独设题,而是作 为一个因素隐含在诸如释词、翻译等题目中时,不少考生往往容易忽视 语言材料中存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所以这种 题型更具有迷惑性,望广大考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1页 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判断句 高考时,设题考查的判断句在文言文中有多种“格式”,必须分析理解 并能准确翻译。 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式的一项是 ( )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解析】 A. “者,也”,B. “,也”,C. “, 者也”都是判断句格式。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式的一项是 ( ) A.环村居者皆猎户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 A. “者,”,B. “乃”, D. “ 则” 都是判断句格式。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式的一项是 ( ) A.吾村十里皆平原 B.予本非文人画士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刘备天下枭雄 【解析】 A. “皆”,B. “非”都是文言判断句格式; D.为不用文字标志的文言判断句格式。 【答案】 C (二)被动句 高考设题考查的文言文表示被动的句子也有多种“格式”,考生应能 辨析并能准确翻译。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 A.而君幸于赵王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解析】 A.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主动者,表被动的格式;B. “ 为所”表被动的格式;C. “为”表被动的格式。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 【解析】 A. “为所”,B. “见”, C. “见于 ”均为表被动的格式。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C.屈平既黜 D.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 【解析】 A. “受于”,B. “被”为表被动的格式;C. 为无文字标志的被动句式(又称意念被动)。 【答案】 D (三)倒置句式 倒置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高考设题 考查时往往考查其子考点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 下列句子不是倒置句式的一句是 ( ) A.沛公安在 B.时人莫之许也 C.何以战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解析】 A.是疑问代词做宾语的一般前置句式;B.是否定句中代词 宾语前置;C.是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答案】 D 下列句子不是倒置句式的一句是 ( ) A.宋何罪之有 B.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C.惟陈言之务去 D.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解析】 A.借助“之”前置宾语;B.用“唯(惟)是”的格式前 置宾语;C.用“唯(惟)之”的格式前置宾语。 【答案】 D “前置”只是倒置的一种形式, “倒置”还有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或 称“状语易位”)、主谓倒置等,复习时也要能识别,并能正确翻译。 下列句子不是倒置句式的一句是 (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解析】 A. “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以“之”为文字标志后置;B. “以山龟鸟兽之形”是动词谓语“饰”的状语后置;C. “安在”是谓语提前, 全句主谓倒置。 【答案】 D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成分,是文言文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对此缺乏识别 能力,在阅读中就会常常把人物、事件搞混淆,把逻辑关系搞颠倒。考查考 生对句子省略的辨识能力往往单独设题或在文句翻译中进行。 成分省略的主要类别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定语、 省略中心词、省略介宾短语中的介词等。 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式的一句是 ( ) A.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扁鹊复见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解析】 A.省略主语“扁鹊”;B.省略谓语“鼓(击鼓)”;C.省略宾语“之(指 给药方的那个人)”。 【答案】 D 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式的一句是 (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 A.省略“功”的定语“己(自己)”;B.省略“不毛” 的中心词“地(地方)”;C.省略介词“于(在)”。 【答案】 D (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包括词组)配合, 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称之为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掌握 这些固定句式,对准确、快速阅读翻译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固定句式常见的类型有: 表陈述或判断; 表委婉; 表反问或疑问; 表比较、选择、取舍。 下列句子不是固定句式的句子是 (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C.项王未有以应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解析】 A.为“所以”式:表示原因和凭借,译为 “的原因”“的方法(根据)”“人(或物)”或“用来” 。句中的“所以”表示原因。B.为“有所”式:可译成“有 ”。与这个句式相对的有“无所”式。如:“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可译成“无的”等。C.为“有以 ”式(与这个句式相对的有“无以”式):是“有所以” 的省略,有时还用成“有以”,可译为“有什么可用(拿) 来”,或译为“有办法用来”。 【答案】 D 下列句子不是固定句式的句子是 ( ) A.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C.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解析】 A.是“之谓”(“其”之谓也”其之 谓”)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语气,可译为”说的就是啊”“这 就叫啊”。B.是“一何”(“何其”)式:表示感叹语气,可译 为“多么”。C.是“得无邪(耶)”式: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可译为 “该不会吧” “只怕是吧”“莫非是吧”。 【答案】 D 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 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 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 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 ” “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 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 影子一样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2)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 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 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 意思。 例如:籍吏民,封库府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仇:报复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笼:用笼子装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落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 的意思。 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做宾客 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做客人 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鉴 2.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 语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2)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 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 是“使活命”的意思。 例如: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 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 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例如: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 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 ”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 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 ”,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谐相府 穷:揭穿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3)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 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例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4)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 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 “认为小”的意思。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4.数词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 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 统一的意思。 例如: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 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 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 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 ,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 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 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 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 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 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 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 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 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锻炼:打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本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A项,悦: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高兴,取悦;B项,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祸殃,祸害 ;C项,薄:形容词意动用法,以轻微,看轻,轻视;D项,全: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使完美,保全。 答案:C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留:留滞,沉溺。释: 放手,舍弃。胜:尽。恐:担心。不吾予:不予吾,不肯给我。 答案: (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就难以 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把心意 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 。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 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 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舌失去辨味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 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 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籍狂放不羁却喜爱制 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满足。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 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 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 ,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 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 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却看 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 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 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 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地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 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 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 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 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 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 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分析判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可以借助下列几种方法: 一、四类特殊句式的解题策略 1.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 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大的方面讲 可以分为有标志词判断句和无标志词判断句两种大的类别,有标志词判 断句又可以分为“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这两个小的分支 。 需要注意的是,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判断句中谓语前 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在汉以 后“是”作判断词才多起来。例如:是则罪之大者。(孟子)(“是”作 指示代词, “这”,是判断句的主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 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2.被动句 判断被动句的关键是定位主动者和被动者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 平时的练习中强化“三步走”训练:一是圈。圈出含有被动关系的词语或句子,以 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二是注。在草稿纸上注出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翻译。三 是对。在完成全句的翻译后,再核对一下在草稿纸上注出的翻译是否切合语境 。只有在这种严格的“三步走”训练中,大家才能对被动句练就出一种敏感和一 种技能。 3.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这类句子的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如: “ 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句子 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关于否定句,一般句子中必须有 “不”“未”“毋”“无”“莫”等否 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3)为了强调,靠助词“之”“是”帮助,将宾语提前。要准 确判断此处的”之”或”是”是否是助词。(4)名词作宾语,为了强调而将它扯到动 词前面,又为了表示动作对象(宾语)的惟一性、排他性,在提前了的宾语之前加 上范围副词“唯(惟)”,构成“唯(惟)是(之)”的固定格式。此处要从句意 出发,观察是否能套用这种固定格式。 4.成分省略句 句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 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常见的省略有主语、谓语、宾语省 略和介词“于”“以”的省略等。如: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省略了主 语和宾语; “蹑足(于)行伍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二、词类活用的解题策略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的具有一种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 还改变了读音。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和被动用法,虽然没有改变词 性,但因用法特殊,一般也列入活用范畴。 解题时要抓住特征,判断用法。可以从词性改变、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三 个大类上来着眼。词性改变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词类的词性改变。 其中名词词性改变的特点为:后有名词、前有状语和能愿动词时,名词活用为 动词;后有名词或形容词时,名词作状语。形容词词性改变的特点为:做主语或 宾语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后带宾语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是一个 动词或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体,这个 动词或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词。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 “认为怎么样”。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5页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奔跑的马 B.手自笔录 笔:动笔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地洞、地道 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事情、事物 解析:B.应为”用笔”,名词作状语;C.应为”钻洞”,名词用作动词。D. 应为”做”,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2.与“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活用情况一致的一项是 (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使人先表澭水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操军破,必北还 解析:C项与题干例句一致,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王”意为“使为王” 或 “称王”。A项中的“歌”“弦”,名词用作动词, “歌”意为“唱歌”, “弦”意为 “弹奏”;B项中的“表”,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作记号”;D项中的“北”,方位名词 作状语,意为“向北”。 答案:C 3.与“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解析:B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与题干句子都是被动句。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定 B.昂其值 昂:使上升抬高 C.儿已薄禄相 薄:单薄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解析:C项,薄:应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缺少”。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B、C、D三项均为定语后置。 答案:A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败家丧生 败:使败 B.犹得备晨炊 炊:炊烟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动:使惊动 D.称心快意 称:使合适 解析:B项,炊: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烧的饭菜”。 答案:B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瓜分之日可以死 阿品远宦河南 归璧于赵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秦伏兵,绝其后 不能名其一处也 皆谦而礼交之 流血漂橹 A./ B./ C./ D./ 解析: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瓜”意为“像剖瓜一样”, “礼”意为“用礼 貌”。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宦”意为“做官”, “函”意为“用木匣子 装着”, “名”意为“称呼”。均为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归”意为“ 使归还”, “绝”意为“使绝”或“断绝”, “漂”意为“使漂起”。 答案:C 8.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词类活用上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其一犬坐于前 B.尔安敢轻吾射 C.蟹六跪而二螯 D.翩翩两骑来是谁 解析:A项,犬:名词活用作状语,与题干要求不符;题干中例句中 的“废” 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废弛的事”。B、C、D三项 中的“射”“跪”“骑”都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译为“箭”“脚”“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