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帝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大起义.ppt_第1页
顺帝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大起义.ppt_第2页
顺帝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大起义.ppt_第3页
顺帝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大起义.ppt_第4页
顺帝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大起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顺帝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 大起义 第一节 顺帝前期的统治 一伯颜擅权 蒙古蔑儿乞部人。1299年从成宗北征海都,立大 功,后封“拔都儿”。武宗时,历任吏部尚书,江 浙、江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1328年,他支持 右丞相燕铁木儿立文宗为帝,以功拜御史大夫、 太保。明宗时,任中书左丞相,知枢密院事。宁 宗死后,他拥立惠宗为帝,以功拜中书右丞相、 太师、监修国史,与燕铁木儿之子左丞相唐其势 发生矛盾。1335年,杀唐其势和皇后伯牙吾氏( 燕铁木儿女)。从此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变乱札 撒(法律),“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杀无辜, 诸卫精兵收为己有,府库钱帛听其出纳”(元史 脱脱传)。 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 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峰二十春。 二脱脱更化 .恢复伯颜废黜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起于隋朝,但元朝建立后直到仁宗的时候 才实行科举制度。伯颜掌权后,为防止汉人做官 ,下令废止科举。 .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 .平反昭雪一批冤狱; .开马禁、为农民减负,放宽政策; 脱脱上台后,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放 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间禁止养马, 脱脱上台废除了这一禁令。 .主持编写宋、金、辽三史; 三社会矛盾的激化 1 河患引发的社会危机 黄河决河改道。河水在山东曹县向北冲决 白茅堤,平地水深二丈有余。六月,又向 北冲决金堤,沿岸州县皆遭水患。今河南 、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区成为千里泽 国。为保证运河通航保护山东、河北沿海 地区的盐场不被黄河冲毁,缓和黄泛区民 众的反抗,元政府不得不大规模治理黄河 。 1)河患引起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2)河患加剧了社会动荡不安 2 变更钞法 3 贾鲁治河 贾鲁(1297-1353) ,字友恒,元代高平 人。至正三年(1343 ),诏修辽、金、宋 三史,召贾鲁为宋史 局官。历任中书省检 校、检察御史、山北 廉访副史、工部郎中 等职。 元政府在济宁郓城立行都水监,任命贾鲁为都水使者,次 年五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丞相脱 脱召大臣研讨“治河方略”,贾鲁力排众议,主张“河必当 治”、“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 已”。此间,贾鲁“考察地形,备其要害”。循行河道,往 返数千里,掌握了河患的要害所在,他将观察所见绘成图 ,并提出两种治河方案:“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横溃;一 是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以复故道。”最后决定采用后一 方案。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 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 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 “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 壮,不惜卒,不畏讥评”、“鲁习知河事, 故其功之所就如此”,清人徐乾曾说:“古 之善言河者,莫如汉之贾让,元之贾鲁”。 清代水利专家靳辅对贾鲁所创的用石船大 堤堵塞决河的方法,非常赞赏:“贾鲁巧慧 绝伦,奏历神速,前古所未有”。 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 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 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 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第二节元末农民起义的初起 一北方红巾军颍上首义 韩山童出生于赵州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 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 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 了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 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 、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造“石人一只眼,挑 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同时在河道 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 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韩、刘乘机在 颍州颍上发动起义。 二 南方经巾军建立“天完”政权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 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 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对元 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 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 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 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 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 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或红 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 “香军”。 在圻水(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大 ”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 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定年号为“治平” “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 红军府上坐”。 三 元廷出兵镇压 四方国珍、张士诚起兵 方国珍(1319-1374),元末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 人。方国珍世以浮海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 为生 元朝末年,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管制十分恶劣 。当时不管哪一家人结婚,新婚之夜新娘子必须 由元人占有,名曰初夜权;又怕汉人反抗,每十 户人家才准许用一把菜刀,而且还用铁链锁在屋 柱或井岸上。加上当时灾害多,民不聊生。陶宗 仪辑有浙东民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屿青 ,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就是洋屿山;“海精 ”指方国珍。 元朝末年,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管制十 分恶劣。当时不管哪一家人结婚,新婚之 夜新娘子必须由元人占有,名曰初夜权; 又怕汉人反抗,每十户人家才准许用一把 菜刀,而且还用铁链锁在屋柱或井岸上。 加上当时灾害多,民不聊生。陶宗仪辑有 浙东民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 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就是洋屿 山;“海精”指方国珍。 至正中,方国珍的同里蔡乱头啸聚海上, 中书参知政事朵儿只班发兵讨伐,一时不 能下。郡县无以复命,便胡乱拷打囚禁老 百姓,当作自己讨伐的功劳。方国珍的冤 家乘机诬告方国珍通寇,官府追捕。方国 珍就与家里人商量,他说:“朝廷失政,统 兵玩寇,区区小丑不能平,天下乱自此始 。今酷吏籍之为奸,祸及良民。吾若束手 就毙,一家枉作泉下鬼,不若入海为得计 耳。” 张士诚,东台白驹场 人,小名九四,出身 盐贩,汉族人。在元 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 中,有“(陈)友谅最 桀,(张)士诚最富” 之说。 脱脱亲自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 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 青,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最惨的是, 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 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 ,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 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 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终能逃出 生天,率一股人马逃出高邮当流寇去也。 在天下 大乱的“革命”形势下,张士诚很快东山再起,并 迅速占领了江南最富庶的常熟、平江两个重镇。 平江即苏州,粮仓,衣仓,钱仓,真正的大富之 地。而后,张士诚势力发展极为迅速 第三节元末农民起义的再起与失败 一宋政权的建立 北方红巾军从至正十五年(1355) 开始主动 出击。二月,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立 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 凤”,建立了北方红巾军的革命政权。刘福 通任枢密院平章,不久,任丞相。 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 ,经山东、河北进攻大都;中路由关先生(即关 铎)、破头潘(即潘诚)等率领,攻向山西、河 北一带,经大同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放火烧毁“富夸塞北”的蒙古皇宫,继续转战 辽东各地;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李喜喜率领 ,直趋关中,攻下兴元(今陕西南郑县)、凤翔 (今陕西凤翔县),转战四川、甘肃、宁夏各地 。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出现“官府四散躲”,“ 红军府上坐”的大好形势。 国初群雄事略引李文凤论曰:“元之不 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 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 功于我明也乎!”明史韩林儿传赞曰 :“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儿横据中 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 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帝王之兴 ,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 !” 二 南方红巾军的兴衰 1天完政权的重建 2 陈友谅建立汉政权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 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 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陈友谅 袭杀倪文俊。十九年,杀害天完将领赵普 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 ,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 元大义。 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3 明玉珍建立夏政权 明玉珍墓陈列馆 三 张士诚、方国珍叛复无常 张士诚为人,“外迟重寡言,似有器量,而 实无远图”,其实是个见好就收的厚道人。 “(张士诚)既据有吴中,吴(地)承平久 ,户口殷盛,渐骄纵,怠于政事。”其弟张 士信和其女婿潘元绍特别喜欢聚敛,“金玉 珍宝及古法书名画,无不充溢。日夜歌舞 自娱”。 据宋濂神道碑说:同县章子善来游说:“足 下奋袂一呼,千百之舟、数十万之众,可立而待 。溯江而上,则南北中绝,擅馈运之粟;舟师四 出,则青、徐、辽海、广、瓯、越可传檄而定。 审能行此,人心有所属,而伯业可成也。”公曰 :“君言诚是,然智谋之士不为祸始,不为福先 ,朝廷虽无道,犹可以延岁月;豪杰虽并起,智 均力敌。然且莫适为主,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 ,斯吾志也。愿君勿复言。”子善谢去。他一方 面做元朝“江浙行省中书、参知政事”的官拥兵自 重;一方面又与朱元璋联系纳贡。就是他所说等 “真命天子”出来。 第四节 朱元璋的崛起 朱元璋,原名重八, 濠州(今安徽省凤阳 县东)钟离太平乡的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自幼贫寒,父母兄 长均死于瘟疫,孤苦 无依,入皇觉寺(位于 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 弥,兼任清洁工、仓 库保管员、添油工。 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 璋,一种武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 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兴手下, 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 氏嫁与了他,军中称之为“朱公子”。郭死 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 。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 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 (1364年)即吴王位。 “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高筑墙是指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 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 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 以免树敌过多。这三条建议极具战略眼光 ,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二 削平群雄 1灭陈友凉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 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 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 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 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 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 鄱阳湖水战 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 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至 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 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 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 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 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 被乱箭射死。 2 灭张士诚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 张士诚。檄文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状,除 了第四款和第八款与西吴有关外,其余的 全都是指责张士诚背叛元朝。不看开头和 结尾,非常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元朝的讨伐 令。这表明朱元璋已经以顺承天命的王自 居,准备继承王朝的正统。 南方的形势是方国珍占据浙东、陈友定据 有福建、明玉珍控制着四川, 广东和广西 则仍处在元朝统治中 3 降方国珍 4平陈友定 第五节 元朝的覆亡 一 顺帝后期的朝政 至正二十二年(1362),察罕帖木儿在益都被降而复反 的红巾军将领王士诚、 田丰谋杀。扩廓帖木儿袭父职, 拜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即领兵破益都,杀 田丰、王士诚。次年,驻兵太原,与中书平章孛罗帖木儿 为争夺地盘不断发生冲突。此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欲 夺帝位,勾结丞相搠思监,以扩廓为外援;御史大夫老的 沙则支持顺帝,依靠孛罗帖木儿与之相抗。二十四年,孛 罗进驻大都,皇太子逃往太原。二十五年,扩廓讨伐孛罗 ,进逼大都,顺帝即杀孛罗。扩廓随皇太子入京,进为左 丞相。皇太子屡欲自立为帝,扩廓不从,请求外出带兵。 封河南王,总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征,驻河南,与军阀李 思齐等发生冲突,互相攻伐。二十七年,顺帝削扩廓兵权 ,分其原统军马,另立大抚军院,由皇太子总制天下兵马 ,专防扩廓。次年,扩廓进据太原,杀元廷所置官吏。顺 帝下诏削扩廓官爵。 洪武初年岭北和林战役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明太 祖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突然问大家:“天下奇男 子谁也?”众人都回答说:“常遇春是也。遇春将 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太祖笑着 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 保,其人,奇男子也。”这一著名典故见明史 扩廓帖木儿传。姚福清溪暇笔载,在太祖 夸赞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后,“其后民间凡遇有 微劳自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